【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乌丙安]佛教文化遗产的民俗美学价值
——以灵岩寺千佛殿造像为例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1 | 点击数:14197
 
在中国,自古以来民俗文化就十分广泛地包容着各种宗教文化的活动在内;特别是那些和民间信仰互渗在一起的的宗教文化事象,更是和民间日常生活的民俗文化难解难分。在理论和实践上,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异常密切,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不争的事实。民俗文化中的原文化生态基础,绝大多数来自于原始信仰及其祭祀和巫术活动;古代民间信仰既是后世民间宗教与人为宗教产生与发端的缘由,又是历代宗教文化传播、扩散、变异的结果。我们的研究曾经力图把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信仰部分严格区分开来,但是,除了宗教教务及教义、教规、教职等等可以和民间俗信较为严格区分开来外,俗民群体中的信仰活动从来就无法把宗教的成分从民俗中剥离,同时也无法从宗教文化活动中把民俗信仰事象剔除。那种“每逢寺庙便烧香,见到神佛就磕头”的民间崇拜习俗,那种与神佛的祭日、诞日岁岁年年绵延不断的民间庙会活动,总是把民俗与宗教融汇在一起的。民俗学不能不对此作出充分的解释。
 
其中,佛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互渗融合,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位置。佛教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首先集中展现在它的偶像崇拜这个核心上;因此,动用各种技术手段,选用各种优质材料,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铸造、雕塑、绘制精美的佛像,成为佛教教务的重中之重。至于大兴土木,建造寺庙群落,开辟山林,广设说法道场,也都是以供奉法身佛像为中心;因此,才有了历代俗民成千上万朝山拜佛,许愿还愿,营造成为香火不断的庙会活动盛况。民俗学面对代代俗民膜拜佛像的传统俗信,不能不对佛教造像做深入细致的鉴赏和探究,从而了解或破译佛教造像的民俗美学感染力。
 
在鉴赏佛教造像艺术的民俗内涵上,可以选取我国许多名山名寺的佛像做为典范进行剖析,其中,山东灵岩寺千佛殿的群像堪称最佳代表作之一。
 
一、灵岩寺及其千佛殿佛教造像的民俗文化史地位:
 
中国古刹名寺的圣境,首先不在于它的外部景观,而在于它的主要殿堂中供奉的诸佛法身造像。试想,一座金碧辉煌的空寺,即使建在风景奇异的名山,也很难吸引祈福拜佛的信众前来奉献香火。佛寺的文化对民间信仰的辐射场域,在任何时候都是以其佛像供奉为核心的。这也正是历代各地名寺竞相雕塑和绘制精美贵重佛像的内外动因。灵岩寺千佛殿供奉的精美佛像就是最好的证明。
 
山东灵岩寺从约1200年前的中唐后期开始,被誉为天下禅林的“四绝”之一。同时被列入“四绝”的有江苏的栖霞寺,浙江的国清寺,湖北的玉泉寺。值得注意的是,这后三绝都是江南名寺,唯独灵岩寺是远在北方的名寺一绝,具有鲜明的北方人文地理特色的信仰民俗格调。栖霞寺创建于南齐建元初至永和七年间(公元479489年),国清寺创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玉泉寺也创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唯有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升平年间、十六国前秦永兴年间(公元357359年),是远比其它三寺更早有一、二百年佛教文化发展历史的古老名刹。栖霞寺有南齐石造像和千佛岩石壁凿像五百余尊为其精华;国清寺拥有高达6.8、重达13吨的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和元代楠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坐像为禅林之宝;玉泉寺则有大雄宝殿侧的石刻观音画像,以其笔力遒劲,线条流畅被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杰作,成为玉泉山的镇山之宝。灵岩寺千佛殿既有铜质佛像和众多的木雕小佛像,更有保存悠久的宋代彩绘泥塑的众罗汉像,成为“四绝”禅林中独具民俗造像艺术风格的精粹之作,从而奠定了它在民俗文化史上造像民俗艺术“绝”中之“绝”的位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丙安小屋2008-09-20 21:16:2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立璠]中国傩文化的民俗学思考
下一条: ·[叶涛]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