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非遗公约》20周年(2003-2023)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非遗公约》20周年(2003-2023)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作者:王晨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1-08 | 点击数:9355
 

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王晨阳

2023年11月4日 山东大学

 
尊敬的王磊厅长,
尊敬的曹现强副校长,
尊敬的魁立先生、朝戈金先生、巴莫曲布嫫先生,王学典院长,叶涛会长,
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
  深秋时至,百脉涌泉。百年山大,群贤毕集。
  首先,我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向前来参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高位筹划、鼎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也要感谢巴莫老师、张士闪老师在前期学术论证、组织协调等方面付出的智力劳动和辛勤汗水。还要感谢中国民俗学会、齐鲁师范学院、《民族艺术》编辑部、《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民俗研究》编辑部、《节日研究》编辑部对本次论坛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非遗项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非遗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所做出的一系列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章节。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非遗系统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非遗保护水平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机制基本建立,非遗保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了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
  中国的非遗保护之路是在继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成果,参照《非遗公约》框架,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实践而形成的,是在充分吸取《非遗公约》的保护理念和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开创出来的,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立足于中国国情贯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的当代实践,也是“两个结合”在非遗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
  不断实践探索,不断理论创新,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非遗保护20年的历程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思考和总结,更让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值得我们坚持和弘扬,那就是,在中国的非遗保护所有实践行动中,一刻都没有缺少专家学者的最广泛的支持和最大限度的参与,从项目的评审到具体政策的制定,从申遗到履约,从传统工艺振兴到助力脱贫攻坚,从中央到基层,从院校到社区,非遗保护所有各处,专家学者的身影无所不在;他们不仅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更是参与者,成为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智力支撑和学术担纲。可以说,中国的非遗保护实践一刻都没有离开学术理论的辅佐,中国的非遗理论研究也一刻都没有离开实践的田野。非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但在非遗保护行动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美地结合,形成了中国非遗保护宏伟画卷中的独特景观。《非遗公约》通过20年,中国已经启动了非遗的学科建设进程,多所高校设立了非遗二级学科,有的高校在交叉学科下设立了非遗学一级学科,这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光辉篇章,指引着我们的工作方向。
  非遗保护理念被国际社会高度认同和重视,成为共同参与和推进的文化事业,我们所做非遗保护工作是在国际话语体系下、在总体成果框架内开展的。过去20年,我们从《非遗公约》中学习了许多宝贵的理念,为我们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诸多实践探索,是结合《非遗公约》理念,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是在实践中形成中国化的非遗保护理论和方法,需要倍加珍惜。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对《非遗公约》宗旨的学理性认知和系统性理解还不够深刻,对《非遗公约》规则的解读和工具的运用也远不到位,与国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还不够密切深入。中国的非遗保护实践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和理论升华。非遗是横向领域,还需要有更多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汇集,并逐步形成非遗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目前,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完善理论研究体系。统筹整合资源,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中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问题等,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定期举办学术会议。
  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设立了40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其中,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家基地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聚焦非遗保护领域。为贯彻落实两办《意见》有关要求,推动研究基地发挥积极作用,统筹更多专业研究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我们将支持以上单位轮流举办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非遗系列学术论坛,围绕非遗保护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置议题,邀请多领域专家学者研讨交流,总结提炼,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非遗保护理论体系的建设,用中国的理论成果丰富《非遗公约》内涵,用中国的话语体系阐释《非遗公约》精神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本次论坛就是这一系列活动之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贡献专业智慧,碰撞出思想火花。预祝本次论坛取得更多学术成果,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