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
  作者:孙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6-15 | 点击数:7643
 

一、博物馆:民俗文物价值生成的语境

  博物馆是“民俗文物”的收藏空间,它对“民”与“俗”概念的理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民俗文物”的概念和内涵一直在发生改变。民俗文物中“物品的意义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所使用的分类体系,以文化的方式被建构的,并发生着从一种历史语境到另一种的变化”。从曾经寻常可见的日常之物,到今天博物馆的藏品,民俗文物的文化意义随博物馆学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博物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珍品收藏,到收藏与科研并重,再到收藏保护、科学研究与社会教育三职能并举,职能和内涵不断拓展。博物馆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经历了从私人秘藏到向社会上层开放,再到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不同阶段,其公益性社会功能日益凸显。亚里士多德曾经对亚历山大远征掳掠来的奇珍异宝做过分类、整理与研究,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曾在目前已知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亚历山大博物馆从事教学和研究。

  学术研究和收藏展示是早期博物馆的核心职能。后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公众的参与越来越受重视,但博物馆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公共文化机构的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博物馆藏品的入藏标准由看重实物知识、艺术、历史的本体价值,到重视实物所能反映的文化和传统、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等社会人文价值。许多与风俗习惯、历史人物或事件相关的普通物品因其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而成为博物馆藏品。因此,“当一件物品成为博物馆藏品时,它不仅仍保留了其自身固有的各种信息,也被看成是社会和国家的文化财富。博物馆藏品是历史与现实、‘物’与‘人’的结合体”。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近现代文物”包括民俗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其中“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现象的遗迹和遗物。其范围很广,包括衣食住行、生产、信仰、节日活动等各方面,涉及全部的社会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又反映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徐艺乙提出“民俗文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

  1954年,山东省博物馆(今山东博物馆)成立,建馆之初的藏品主要来自旧藏和移交:旧藏主要来自广智院和金石保存所;移交的文物主要源自当时山东省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文物管理委员会”所收集的民间文物。建馆之初,山东省博物馆首先按照时代将保管的文物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古代文物再按照文物的质地分为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书画等。近现代文物分为四类:革命文物、近代资料、民俗文物和社建文物,其中民俗文物按照质地的不同又分为金属器、玉器、陶瓦器、纸质文物、木质文物、布类等9个小类。虽然类别多,但绝对数量少,分类标准有交叉重复的不合理现象,因而藏品的民俗文化代表性不强。

  1988年,牛继曾提出:“通过民俗文物可以探讨民族渊源,体察风土民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乡土教育,激发爱国热忱,鼓舞人们为富民兴鲁而奋斗。”他认为民俗文物的汇集范围包括生产习俗、日常生活习俗、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习俗、婚嫁、丧葬、祝寿习俗、民间信仰习俗等方面;民俗文物汇集时要有历史敏感性、视野要广,实物及相关信息的访谈都要重视,征集工作要注重系列化和专题化等。当时,博物馆文物研究存在注重研究精品文物的倾向,而关于民俗文物的文化价值研究成果较少,民俗文物在博物馆中被研究和展示的机会极为有限。博物馆收藏分类的实践和学界学术概念的表述往往将“民俗文物”与“近现代的”“民间的”等限定词语联系起来。按照这样的评判标准,民俗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

  2002年10月,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并以“博物馆无形文化遗产”为主题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签署的《上海宪章》被视为亚太地区博物馆联合行动起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言和指南。2004年,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此以后,“以行政主导、广泛的社会动员和明确的制度建构目标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中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物和非物都成了博物馆的保护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崭新的理念,极大地改变了博物馆收藏、研究和展示工作,拓展了藏品体系,扩展了文物研究展示的新视角。“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成为博物馆界日益关注的热点主题,以年画、鲁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也进入山东博物馆民俗文物的征集范围。

  2008年以来,山东博物馆共征集年画2000余件、雕版30余件,数量大、精品多,绘刻精细,样式丰富,印制精良,工艺精湛,具有特殊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基本涵盖杨家埠、高密、张秋镇等省内主要年画产地,还兼及国内其他著名年画产地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河北武强各个时期的年画。2009年,济南鲁绣刺绣有限责任公司收藏的1700余件鲁绣精品、样品一次性入藏山东博物馆,其代表品类发丝绣利用人发与丝线结合施绣,大粗大细完美相融,是有别于苏绣、湘绣、蜀绣等品种的全面创新。同年,山东博物馆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鲁绣”的项目保护单位,成立了鲁绣研究中心,由鲁绣传承人定期招收社会学员,传习鲁绣技艺,其作品也成为纪念品商店的文创商品。2011年,山东博物馆新馆落成,这两类民俗文物藏品以崭新的面貌先后以专题展的形式展出,《山东省博物馆藏年画珍品》和《山东省博物馆藏鲁绣精粹》两本图录由文物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图文并茂,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年画和鲁绣珍品,了解年画和鲁绣这两类民俗文物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近年来,年画和鲁绣专题展览以不同主题和形式在境内外多家文博单位和文化机构成功展出,集中展示了山东博物馆近年民俗文物的专题性收藏和研究成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田兆元]“元宇宙”神话叙事与谱系构建
下一条: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相关链接
·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
·[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刘国庄]梅山民俗文物收藏及其现状研究·[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
·[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
·[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杜韵红]从语境到生境:博物馆的“非遗”保护实践探索
·[王霄冰]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王明欣]关于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建议·[户晓辉]民主化的对话式博物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