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吴晓东]毛衣女故事的母题构成与主角来源
  作者:吴晓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20 | 点击数:7117
 

  摘要:毛衣女故事与牛郎织女故事一样,都是由最初的蚕蜕皮故事演变而来。早期蚕蜕皮故事之“蜕去旧皮”与“换上马皮成马头蚕”两个母题演变成了“失衣”与“逃离”两个基干母题,其他母题是围绕者两个母题而出现的。毛衣女故事主角的来源与“日”的语音演变有关。

  关键词:毛衣女;牛郎织女;蚕马神话;天鹅处女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18)03-0013-04

  收稿日期:2018-03-23

  作者简介:吴晓东(1966-),男,湖南凤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一、两个基干母题

  故事是由不同的母题组成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母题链。然而,将一个故事拆分为母题时,不同的学者往往会有不同的拆分结果,毛衣女故事也会如此。此故事的典型文本即晋代郭璞《玄中记》中的“雀女”如下:

  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所解毛衣,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走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令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衣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得衣亦飞去。[1]6

  可以将“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所解毛衣,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走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称为“窃衣”,也可细分,将“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所解毛衣,藏之,即往就诸鸟”叫做“窃衣”,把“诸鸟各走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称为“结合”,甚至将“生三女”再独立出来,分为“窃衣”“结合”“生子”。再比如,可以将“其母后令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衣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得衣亦飞去”称为“逃离”,也可只将“其母后令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衣飞去”这部分称为“逃离”,而将“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得衣亦飞去”单独称为“迎女”。也就是说,整个故事可以划分为“窃衣——结合——生子——逃离——迎女”等五个母题,也可以粗划分为三个或四个母题。粗细的划分都有其道理,母题的切割,其实是人为主观的,不同的切割有其不同的理由依据。在实际的操作中,母题几乎不可能是“最小的情节单元”。吕微曾经阐释过这样的观点:“母题绝不是叙事的‘最小单位’”“从理论上说,一个故事的内容可以被无限地切分下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实际上无从得到所谓的‘最小叙事单位’的母题。”[2]吕微强调母题的去内容化而注重其可重复性,但是,以上无论是细分还是粗分,其结果也几乎都是可重复的。既如此,一个故事的母题难以得出统一的母题,那么,如果从故事的起源来考虑,这个故事当划分为几个母题呢?

  学者一般都认为毛衣女故事与牛郎织女故事属于同一类型,即天鹅处女型,具有共同的来源,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牛郎织女的母题链。笔者在《蚕蜕皮为牛郎织女神话原型考》一文中曾讨论了牛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是由蚕蜕皮故事演变来的。人们在长期的养蚕过程中,观察到蚕的头有点像马的头,于是把蚕称为马头娘,并用蚕虫蜕皮的这一现象来来阐释它的头为什么像马头,织女则是蚕虫的拟人化。同时,马演变为牛,牛再分化为牛与牛郎。蚕蜕去旧皮被说成牛郎偷了织女的衣服,蚕换上马皮也演变成了牛郎踩着牛皮去追织女(其实是牛皮飞起来卷走织女)。

  由于无法回到故事起源的当初,只能从逻辑上推测出当初的蚕蜕皮故事:蚕蜕去旧皮,换上马皮便成了马头蚕。这应该是最简单的故事了,但这个简单的故事已经具有了两个基干母题,即“蜕去旧皮”与“换上马皮变成了马头蚕”。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便是从这里出发,发展演变而来的。

  牛郎织女的异文很多,典型的牛郎织女故事如下:

  ……牛郎听了老牛的话,来到黑龙潭边,果然看到七个美丽的少女在嬉笑戏水,牛郎就随便拿了一套衣服。洗澡的七个少女见有人来了,慌忙上岸穿衣,最小的七姑娘找不到衣服,哭了起来,她的几个姐姐都飞了。牛郎从树后走出来,“咱俩过日子吧!”七姑娘看到憨厚、可爱的牛郎,也爱上了他,他们一起回到了家。

  牛郎和织女在一起甜甜蜜蜜地生活了两年,生了一双可爱的儿女。织女闲了就教村里的小姐妹织布,做衣。牛郎不知道他媳妇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织女也不想告诉牛郎。地上两年,天上只过了两天,王母娘娘听到七女儿下凡了,非常恼怒,下令让天兵天将把织女抓回了天庭。

  牛郎干完活回到家里,只见一双又哭又叫的儿女,到处找不到织女。老牛把事情给牛郎说了,并说:“我已经要死了,我死后你把我剥了,披上我的皮,双脚踩在我的两根大骨头上,挑起你的儿女到天庭找织女去。”老牛说完就死了。牛郎非常伤心,没有其他办法,就照老牛的话做了,快到织女住的地方了,王母娘娘拿出金簪划了一下,便是现在的银河。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只有每年七月七日夜,好心的喜鹊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才能见一次面。[3]793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吴晓东]禹妻“涂山”氏名称与“蜍蟾”同源考
下一条: ·[林继富]通向历史记忆的中国民间文学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