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对世界的新贡献
  作者:中国文联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2 | 点击数:45103
 

瞿林东教授(曹文瀚摄)

      今天回顾钟敬文先生毕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不是一句空话,要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相结合,用纵深的历史眼光和前瞻的未来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瞿林东先生在讲话中指出,钟先生与20世纪的关系是人生与世纪相伴,世纪造就了钟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和世界性的学术。钟先生是很清楚,也很智慧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史?什么是志?在中国的史书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融入了民俗的材料?这些观点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历史经典,全面地去认识它、分析它。钟先生对历史的理解尤其使我内心感到震撼,他指出,历史不仅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教养,一种义务,一种道德。这是对于历史最精辟的一个理解和阐述,应该向后世传承。

王宁先生讲话(曹文瀚摄)

      《钟敬文全集》是将中国上、中、下三层文化打通研究的成果,跨学科,跨文化,编辑难度极大,突破点众多,有助于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北师大资深教授、我国著名传统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讲话,指出,钟先生是一个自觉自信的学者,他不但创建了民俗学,推进和完善了民间文艺学,而且终生对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不断思考,每过一个阶段就会提出新的理论命题与学术方法的讨论。钟先生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倡中国主体、放眼世界的开放学术体系,提倡建设以本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建设,这和国家现代提出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自觉自信的文化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钟敬文全集》的出版,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建设,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这里,我要热烈地祝贺《全集》的问世!要好好地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思想,领会他的教导,好好地做好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让钟先生的思想代代流传,使我们的中国语言文学能够很好地发展。

董晓萍教授讲话(曹文瀚摄)

董晓萍教授发言(李美仙摄)

      《钟敬文全集》主编、钟敬文先生后学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讲话,指出,《钟敬文全集》的凝聚力和文化定力从哪里来?是改革开放40年所创造的国家社会发展机遇、学术研究氛围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环境所共同构建的优势条件所带来的,是由于学术界、教育界和出版界各方合作、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终成正果,也是改革开放40年所强调的文化自信、实干精神和教育担当的综合体现。在跨文化视野下,继承和发展钟敬文先生的学说,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做出新贡献,要尝试解决普通人民与人类社会共同责任意识,这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很重要,对外界理解中国民俗学也很重要,对中国优秀文化能提供世界共享经验也很重要。

《钟敬文全集》(曹文瀚摄)

《钟敬文全集》书影(曹文瀚摄)

      出席本次大会的学者和单位代表还有:《钟敬文全集》编委会成员和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出版事业部主任迟宝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出版事业部首席编辑汤悦和文科分社社长梅咏,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王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分社社长郭银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代表。钟敬文先生的亲属和生前友好代表。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跨文化研究事业的开创者乐黛云先生到会。主流新闻媒体《中华读书报》总编王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网祝晓风,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族报》、《北京晚报》、《南方周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中央教育电视台、北京教育电视台等记者参会。与会学者和各界代表近200余人。大会观摩了《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的电视纪录片。今年适逢钟敬文先生116年诞辰,大家一致认为,《钟敬文全集》的出版是隆重纪念和深情缅怀钟敬文先生的最好献礼,广大后学将不辱使命,坚定地承担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继续向前。

与会嘉宾合影(大北照相馆摄)

钟敬文先生亲属与弟子合影(曹文瀚摄)

《钟敬文全集》部分编委合影(右起:王一川、王宁、董晓萍、杨共乐)(曹文瀚摄)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乐黛云先生(右)与北师大王宁先生(左)交谈(曹文瀚摄)

乐黛云先生与我社领导、北师大和社科院学者合影(右起:王宁、张恩和、苏雨恒、乐黛云、湯悦)(曹文瀚摄)

(中国文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供稿 2019-01-19)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钟敬文全集》出版与钟敬文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召开
下一条: ·第二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在首尔举办
   相关链接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毕雪飞]东渡的传统:作为方法的牵牛织女传说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郭海红]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
·[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董晓萍:《跨文化技术民俗学》
·[郑土有]孝: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李牧]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
·[程正民]将中华优秀文化视为命根子·[瞿林东]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
·[刘魁立]民俗学的一座丰碑·[潘鲁生]践行民间文艺的发展使命——写在《钟敬文全集》出版之际
·《钟敬文全集》出版与钟敬文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召开·《钟敬文全集》出版
·[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侯松 吴宗杰]“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读
·“跨境、跨文化与新时代民族文学”第二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在京举行·2018年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招生简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