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各方评价
各参与实施的省级文化部门对研培计划实施效果满意度较高,认为“研培计划”推进了非遗保护与现代教育的跨领域融合,搭建起高等院校与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设计生产销售单位之间的交流平台,提高了非遗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部分项目的存续状况得到改善,整合形成了项目保护的整体力量,为项目的活态传承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学员所在地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表示,实施非遗研培计划,对于本地扩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培育非遗传承骨干力量、基层优秀文化人才,促进地方相关协会、团体等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如浙江师范大学的“云南建水紫陶”培训班在云南省建水县整建制招生,建水县委、县政府、宣传部等部门领导,对浙师大的研培工作给予“主题鲜明、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高度评价;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回访中,浙江省内各地的农林局,对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培训给予高度评价,并普遍表达了继续支持办班的意愿。此外,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地均主动要求请对口高校为其安排整建制培训。
参与院校积极开展研培工作,认为“研培计划”的大学实施为高校参与非遗保护提供了机制化运行平台,“打通了学院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一批热心研培事业的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和学生团队”,加深了院校对非遗保护正确理念的认识,对于高校进一步探索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办学水平、促进规范管理等提供了实践机会。同时研培计划加强了院校人文学科建设,还在“校企”“校地”合作、科技创新转化等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为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研培院校也表示高校的文化传承责任重大,要继续承办好研培的相关工作,努力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也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优秀学员的合作,与高校相关的工作室与项目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共同进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受训学员参与研培的学习热情高,普遍认为研培院校组织态度良好,课程设置合理,后勤保障科学,通过培训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了自身所从事的非遗项目,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增强,设计创作能力得以提高,技艺技能技巧得以完善,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在增加培训机会的同时,能够提升培训层次,增加实训时长,培训时间。
五、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总体说来,在参与各方的积极努力下,2017年度研培计划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工作规律进一步明晰,实施深度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有力改善了一些项目的生存状况,为非遗保护工作引入越来越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传承人群的传承意识和传承水平得到普遍提升,技艺传承创新开启新局面,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
考虑到研培计划依然是一项年轻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遇到了多种困难,提出了多种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资源分享和交流略显不足。建议建立优秀师资数据库和精品课程共享库,实现优秀师资和优质课程的全国共享,为后续培训提供课程资源和智库支撑,并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多组织研培经验与模式的深入交流研讨。
二是覆盖范围和参与人员仍可扩大。基层社区对“研培计划”认识不足,基层文化行政部门对从业者信息掌握有限,导致对传承人群发动不足,仍有相当从业人员没有纳入研培范围。部分地区提出,非遗项目所在地工作人员培训需求也很强烈,建议将其适度纳入参与人员范围。
三是研培成果转化仍需加强。随着研培学员所做作品的丰富和提高,作品展示、销售渠道仍显薄弱。建议构建面向国内外的传播与营销平台,打通研培计划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期待教育部门积极参与。高校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即需要相关文化部门在非遗方面的专业指导,更需要教育部门在学术研究、教育技能、课程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尤其部分院校提出,希望能将研培计划纳入年度考核任务,以便于激发参与师生的积极性。
上述建议已择要吸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2018年4月28日,该实施方案已以三部门名义正式印发实施(权威发布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在今后三年中,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深入实施研培计划,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覆盖更多门类,惠及更多传承人群,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2018-07-21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