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尧]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
——──以山西洪洞地区的通天二郎信仰为对象
  作者:王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8 | 点击数:14513
 

  从文中可知,通天二郎在觅到洪星耀之前已经多次“依巫显灵”,有一些可以依附的马子;而洪星耀在被通天二郎附身之前也早为“名巫”,因“其人忠诚”,通天二郎“遂依附”[15]。洪星耀应是非常精明能干的人物,不仅是出色的巫觋,能顶神治病、妙手回春,而且还很有金融头脑,擅于放贷取利。斯庙之建,既有通天二郎屡屡显灵、吸引布施之效,更是洪君苦心经营、“余放子母”之功。他能吸引资金并非仅赖通神的巫性能力,更重要的是后面的一系列运作,因此笔者认为他不仅是巫觋,而且应归入民俗精英[16]之列。

  南沟村建立了供往来祷告的实地空间后,信仰活动大为活跃,“诣庙进香者朔望不绝,求药祷病者朝夕时有”,通天二郎才开始真正成为护佑百姓的地方性神灵。可见,一位神灵要在短期内扩大影响,不惟要制造灵验事件,传播灵验传说,还要寻觅、选拔热衷此道之人费心操持,助其建庙立名,方达事半功倍之效。同时,“神有庙而灵愈显”,建庙也可为巫人带来声望及其他资源,以为回报。南沟庙宇的建置过程与规模,完全体现了“精英法则”在信仰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3、卫家坡

  据通天二郎的身世传说,几个重点村落与神灵的关系已得到明确分配,可区别为内亲、外亲与社会关系。内亲即卫家坡杨氏后裔群体,该村杨姓达90%,均自认为与通天二郎有亲缘关系,其中杨才兴等四户被公认为直系裔孙[17],其他杨姓则是较远的旁系。因此,卫家坡毫无疑义地成为亲缘关系圈的核心。外亲主要包括作为姥姥/姑姑家后代的右石村,以及借冥婚构筑姻亲关系的张寨。社会关系则指血缘之外的联系,像通天二郎被娥皇女英收为义子、与当地其他神灵结拜兄弟等,是亲属形式中最外沿、最具比喻性的关系,笔者以之为拟亲属化的社会关系。至于还有些异文说他与娥皇女英是师徒或主仆,就是更纯粹的社会关系了。

  根据上述印象,我们将这些村落按与神灵由亲至疏的关系排序,顺序依次为:卫家坡——右石——张寨——娥皇女英信仰圈诸村。笔者最初以为,这一身份序列应是首次分配信仰资源的依据,或更直白地说,与神灵关系最密切的村落似乎理应占据最多信仰资源,各村落/人群对资源的享有度应按此顺序依次递减。

  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不时感受到,尽管亲属身份是非常外化的、明确的符号,对信仰起到坚定的支撑和固化作用,但实际的信仰推动力却非常有限。这个限度有多大?卫家坡和张寨的资源分配情况或可说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黎亮]“离去型”中国民间故事的文化原型论
下一条: ·[王尧]凡人成神的传说模式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
·[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
·[徐金龙 韩莹莹]快手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媒介传播·[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
·[王娜]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