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尧]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
——──以山西洪洞地区的通天二郎信仰为对象
  作者:王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8 | 点击数:14517
 

  通天二郎信仰以洪洞县西北部山区的左木乡为中心,在周边乡镇多有散播。当地传说,通天二郎是晚清时左木乡卫家坡村的男孩,名杨玉堂[⑧],光绪三年时到右石村亲戚家,因攀爬柳树不慎坠亡,年仅十二岁。他死后被当地信奉的娥皇女英两位女神收为徒弟或义子,留侍在侧,并受赐封号为“通天二郎”;还与一位夭亡的小姐配了冥婚,人多认为她是与卫家坡相邻的张寨村马氏,称其“出马小姐”或“马娘娘”[⑨]。

  在该信仰发生的初期,左右着信仰建构过程与资源首次分配的,是哪些因素?下面将以四个村落为例依次说明。

  1、右石

  首先来看右石村。传说这里为通天二郎的姥姥家或姑姑家,只能算是外亲。然而该村却是传说中通天二郎坠亡和首次显灵的地点[⑩],有被公认为当地最早创建的通天二郎庙,村民皆可为我指示他当年坠亡的柳木方位。

  这座通天二郎庙位于传说中他坠亡的柳林坡上,殿仅一间,形制朴素,内塑通天二郎神像,两侧壁上绘有自出生至成神系列情节的壁画。当地现存关于该信仰最早的文字记载,就是庙前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碑,这也是唯一一部保留了该信仰发生信息的文献。但此碑曾长年仆地,遭人践踏,下半部分几已漫漶湮灭,无法辨识,殊为可惜,且《洪洞金石录》、《三晋石刻大全》[11]等权威资料集均未见收。兹将能见者迻录如下:

  流芳百世

  有功则旌,有德则彰,褒扬之义也。不旌不彰,何以昭神明而垂千秋乎。我

  通天二郎系卫家坡人氏,于清光绪年间,年方十余,攀柳成神,威名大著。四方人民求雨则降,求医则治,则其灵应之异也。而功德之莫□于民国□年□□□□□□之未葬,尚停柩于中堂。或藉巫以传说,或托梦于□乡。(阙文)之效(阙文)二十余缗,公推执事,延请僧道两夥并□□□通天神圣之□庙堂□此地(阙文)可旌可彰也。惜乎当时未及勒石,(阙文)德于将来又从而歌曰:娄山苍苍(阙文)

  发引募化暨执事

  石匠 魏王玺 □校教员崔学诚撰文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菊月 重阳日榖旦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黎亮]“离去型”中国民间故事的文化原型论
下一条: ·[王尧]凡人成神的传说模式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
·[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
·[徐金龙 韩莹莹]快手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媒介传播·[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
·[王娜]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