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陈贻林]周巍峙的青少年时代
  作者:陈贻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3 | 点击数:4331
 

周巍峙在上海多伦多文化街丁玲塑像前

  靠天赋走上乐坛

  因父亲早期投身革命,家境贫寒,周巍峙上学念书的时间很短。他说:“我这辈子比别人少了两样累,一是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二是没有参加讨论自己职称的烦恼。”

  1920年,在周家排行老二的周巍峙父亲去闯荡上海,父亲走后,一大家的生活常常靠喝照得见人脸的糁子粥度日。周巍峙5岁上私塾,在东台昆剧团敲小锣打小镲的祖父最疼这个长孙,看到他体质太差,又时常饥寒交迫,心中不忍,不久就不让他念书了。他前后上过两次私塾,加起来不到一年。辍学后,周巍峙成为爷爷寸步不离的影子。爷爷去为人家放焰口(悼念亡人的一种佛事活动),他紧紧相随,耳濡民俗音乐,目染民间习俗;爷爷在茶馆听书,他小大人似的听得津津有味,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吸吮民间文化……

  直到他8岁时才入小学三年级读书,第二年跳到五年级,不久再度辍学。在校期间,他极有音乐天赋,老师同学们都喜欢听他唱歌,他唱得最多最动情的是《苏武牧羊》。

  先天的音乐天赋,后天的执著和不懈努力,周巍峙的音乐水平达到较高的造诣。他从上世纪30年代主持上海新生合唱队,60年代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总指挥部领导工作,80年代出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创作演出领导小组组长,无不奏出中国乐坛的不朽篇章。

  孔夫子面前说谎

  “我这辈子蛮有写头的,现在太忙,等闲下来写点自传,第一节的题目是:孔子面前说谎,七岁就想弄钱。”周巍峙说到这里爽朗地笑起来。

  何谓“孔子面前说谎”呢?

  原来,周巍峙在私塾里出类拔萃,成绩好又安分守己,自然人缘也好,老师同学都喜欢他。每逢老师出去有点什么事,总是习惯很放心地让他照看着点。老师前脚刚走,同学们后脚就散。这时候的周巍峙不为所动,稳稳当当地念自己的书。当老师归来询问同学们的表现时,他总是先望望挂在老师身后墙上的孔子像,才说小伙伴们都在念书。说罢,他见孔子慈善的面庞毫无不悦之色,心中这才有了点安慰。

  提起“七岁就想弄钱”,周巍峙感叹道:“那也是被逼无奈啊,你想想,天天喝糁子粥的日子不由得你不想弄钱。”当时,成人还找不到事做,7岁孩子上哪儿弄钱?周巍峙发现有的庄户人不慎将完了钱粮的收据弄丢了,就在县衙门口帮他们写一张,赚上两三个铜板。当时,近三百个铜板合一块“袁大头”。平时周巍峙舍不得花,小心翼翼地放在存钱罐里,聚呀聚,直到过年才打开,一个不少地交给母亲。

  十四岁挑起生活重担

  就在周巍峙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上海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投入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不久担任国民革命军驻防浙江绍兴某团的书记官,并于1926年年底回东台将周巍峙和他的母亲接到部队。这一来,时年10岁的周巍峙简直像掉进了糖罐里,用他的话说:“当了几天少爷。”那些日子,他像只欢乐的小鸟无忧无虑地又唱又跳,不是同士兵们一道唱《打倒列强》、《工农兵联合起来》,就是帮着写“打倒军阀”“工农兵联合起来”的标语。然而,此时乌云翻滚的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已悄然而至,他的父亲,作为工人出身有正义感的国民革命军军官,到了抉择人生的十字路口。

  周巍峙的父亲毅然在一个黄梅雨天带着妻儿,偷偷乘一条乌篷船逃回上海。他想拉起一支队伍再干,到处寻找昔日的战友、工友、士兵,结果一无所获。在上海,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有时靠朋友的资助糊口,家中穷得只有一张床,周巍峙经常睡在地板上。周巍峙当少爷的滋味还未好好体验转瞬已成了流浪儿,但凭着朴素的辨别能力,11岁的他十分佩服父亲的选择,他开始思考如何尽自己所能来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1930年,在周巍峙日夜期盼时生活有了转机。我国著名新闻专家、戈宝泉之父、周巍峙的二舅戈公振从海外考察归来。周巍峙对舅舅说:“我不要你接济,我要工作,挣钱养家。”戈公振用惊讶的眼光审视着几载未见的外甥,赞赏地点点头,说:“你先练字,先练快,(周巍峙回忆当时一天可抄一万字)。然后练帖,待我考核合格后推荐你到《申报》当实习生。”周巍峙大喜过望,按舅父的指点,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地练字、练帖……

  周巍峙如愿以偿地来到《申报》,负责资料工作。他用每月10元钱挑起了四口之家的生活重担,此时他只有14岁。后来他发现一些小报的稿费每千字5毛钱,就开始写作。不久申报的老板从小报上看到了他的作品,训斥道:大报的人为什么给小报写文章?老板盛怒之下将周巍峙开除。

  在父亲朋友的推荐下,周巍峙到一个人家抄抄写写。这家人在法国巡捕房当差,保存了大量书籍和文件。鲁迅、张资平的书,他都看;国民党、共产党的文件,他都保存;《向导》、《萌芽》等进步刊物也都在收藏之列。这为周巍峙了解革命、了解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整日昏天黑地地抄写,周巍峙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儿,想不到两个月便被多疑的主人辞退。戈公振这时创办了《申报•图画周刊》,周巍峙来这里当了秘书。数月后,日本海军陆军战队突然袭击驻扎在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件爆发。

  “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同日本侵略军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允许日军驻留上海。这时,国际社会调查日本占领东北情形,戈公振出任中国代表处参议,周巍峙为干事。周巍峙为表示抗日决心,更名为周歼夷。后来因日方作梗,严控中方人员,周巍峙未能成行,但在他心间已播下抗日救国的火种。

  青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周巍峙爱憎分明、立志报国的一腔情怀。他原名周良骥,寄托了周家祖辈对这位长孙的莫大希冀,指望他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然而,不平的世道,颠沛的生活,让时年18岁的他痛切感悟到旧社会太黑暗,要一往无前与之巍然对峙,方能奏效,故改名为周巍峙,以明心志。1960年初,在人民大会堂一个音乐晚会上,毛泽东风趣地对周巍峙说;“你这名字有点英雄主义的味道呢!”夏衍解释道:“他这是同旧社会对峙。”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04年3月3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杨胜生]一生“打杂”终不悔──记周巍峙
下一条: ·[曾江 郝欣]黄任远:与赫哲文化一辈子结缘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