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那些令人动容的美好——访我国著名民间文学学者陈泳超
  作者:沈栖桐 沈向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29 | 点击数:6114
 

  还原前人生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在中国可以说尽人皆知。春天是万物萌动、生机盎然的季节,“杏花春雨江南”,足够诗意,也足够迷人。

  不过,在陈泳超看来,正因为有“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句子,“这首诗就有了一种生的欢乐与死的阴影交织的复杂情韵,在我看来,这也正是清明节最动人的意味。”他已经习惯从俗文化的角度去解读那些习俗:“传统清明节还有好多有意思的活动,比如插柳、戴柳、荡秋千、放风筝、斗鸡蛋、挑荠菜等等,都是充满生机的游戏,我总觉得让这些活动与扫墓混在一天,让生的快乐和死的惆怅混在一起,才是大和谐,让人赞叹。”他试图在自己的研究中,探寻生活方式的多种可能性,“虽然我们不可能去一一经历,但可以去更多地知道,甚至可以知道我们祖先生活的样子。”

  显然,还原生活的曾经场景,是一件有趣的事。

  上世纪90年代末,陈泳超的《尧舜传说研究》刚一出版,就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成为研究尧舜传说的权威性著作,他也由此成为研究尧舜文化的著名专家。

  研究上古史的学者,往往会在尧舜故事中寻找社会发展演变的因子;研究神话的学者,又能以破译神话的姿态在尧舜故事里碰撞出一些奇妙的火花来。陈泳超的《尧舜传说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却是特立独行:它既没有以传说中的因子印证历史的发展,也没有力图在对传说的解读中破译出惊世骇俗的尖新观点,只是倾力于“把古今神话与传说为系统的叙述”,在详细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为我们展现了尧舜传说在流传、定型过程中的脉络与线索。

  有关尧舜的传说本身极为复杂、多变,但陈泳超却不避艰辛,把尧舜传说放在长时段中清理考察,这就构成了本书以历时性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在分析了尧舜传说的定型过程之后,陈泳超又采用情节单元分析方法,以《五帝本纪》为文本依据,把尧舜传说分成几组情节单元,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尧舜传说发展演变的历程。以事实说话,把混蒙的传说与神话变得条理清晰,是陈泳超的用心之处,也正是这本书的特色所在。

  感受民间信仰

  在陈泳超的办公室里,有一块匾额:“德著汾河”。

  这是几位六七十岁的老者千里迢迢从山西洪洞县送来的,他们感激陈泳超对当地一项流传了千百年习俗给予的持续多年的关注与整理。

  从2000年开始,陈泳超就去洪洞的庙会上转悠。在那里,他发现了当地流传已久的“接姑姑迎娘娘”习俗。

  汾河两岸,有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一个叫历山。前者被认为是尧的行宫、二妃的娘家,后者被认为是舜和二妃的住处。每年农历三月三,羊獬村民从本聚落的神庙里,通过很隆重的仪式抬出二妃的驾楼(神轿),然后鸣锣开道、仪仗护持,更有威风锣鼓喧天动地,铳炮之声震耳欲聋,一支以男性为主的队伍很神圣地走出村庄,越过汾河,涌上历山;第二天又更加隆重地从历山神庙里接回两位圣母的小型神像,绕行万安住一宿,迤逦回到羊獬。到了四月二十八,历山等地的队伍又来到羊獬,将两位娘娘的神像迎回历山,二十九日万安队伍也来举行相似的迎娘娘仪式,途中热闹一如三月三。

  在陈泳超看来,显然是女神的感召力纽结了这两个村民聚落。虽然近古以来华北地区女神信仰非常普遍,但常见主神通常是无生老母、碧霞元君、天妃妈祖、送子娘娘、三霄娘娘等,她们大多是神灵世界里的创生物,即便像天妃妈祖那样由人变神,往往也是独立自在的,并没有太多的人际关联。可是洪洞县的这两位女神,却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娥皇、女英,而羊獬被认为是尧的故乡,历山则被看作舜的故乡,也就是说两地分别是女神的娘家和婆家。这就昭示了本地神灵令人注目的特性——历史化、祖先信仰及其世俗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 2014年08月2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振犁:中原神话研究的拓荒人
下一条: ·[马东平]郝苏民:情系民俗 拓荒深耕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