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刘锡诚]一个愿做泥土的人
——2013年6月29日在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06 | 点击数:5631
 


  钟敬文先生虽然不是我的本师,却是我所崇敬的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他的骨子里有一种诗人的气质和想象。他曾对我说:“我死后,在我的墓碑上,就刻上‘诗人钟敬文’!”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几株黄落及霜天,触履沙沙一恍然。舍得将身作泥土,春风酬尔绿荫圆。”他的“舍得将身作泥土”的献身精神,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受他的道德文章所感,在他健在时和逝世后,我先后写过好几篇散文和纪事,表达我对他的崇敬、倾慕、评价和思念。计有:《莫道桑榆晚》(《深圳特区报》1992年6月22日),《钟敬文的杭州情结》(杭州《文化交流》1998年第3期)、《西湖寻梦》(《钱江晚报》1998年6月13日),《步履蹒跚到百年》(《热风》2001年12月号),《仄径与辉煌——为钟敬文百年而作》(纽约《中外论坛》中文版第1、2期),《送钟先生远行》(《文艺报》2002年1月26日)、《与大山同寿》(天津《今晚报·今晚副刊》2002年2月1日)。今年3月20日迎来了钟先生诞辰110周年,请允许我借今天这个纪念座谈会的机会,再次表达我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上世纪50年代初在北大读书时,我学的专业是俄罗斯—苏联文学,但我的毕业论文做的却是民间文学,所以当学生时就读过钟敬文先生的不少著作和文章,如他早期的散文,如50年代之初写的《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歌谣中所表现的醒觉意识》等民间文学著述,以及他所编的《民间文艺新论集》等,应该说对他的生平创作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头一次见到他的时间和场合,却是1957年11月9—19日批判他的会上,那是我刚分配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两个月后。三年困难过去之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家元气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周总理代表党中央作知识分子报告,显示知识分子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1963年,我和另一位同事在李星华同志的率领下,去李大钊的故乡乐亭县大黑坨以及附近岛上采风,回京后邀请乐亭皮影剧团来京演出。我们请钟敬文先生到人民剧场来观摩,他在看演出后写了一篇《看了乐亭皮影戏以后》,发表在《民间文学》上,这是他被错划右派后第一次参加社会活动。其实,我真正认识钟先生并与他有私人之间的过往和交谊,却是在“文革”结束之后。那时,我在《文艺报》编辑部工作,恢复文联各协会领导小组的组长林默涵、副组长张光年和冯牧等,都是我的领导,举凡讨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恢复方案的会议,总是叫我去参加。钟先生是恢复民研会筹备组成员之一。还因为,我的老伴马昌仪在文学研究所各民族民间文学组供职,钟敬文的生平和学问,是她当时选定的一个研究题目,曾写成一篇长文《求索篇——钟敬文的民间文艺学道路》,因此与钟敬文和陈秋帆先生过从甚密,我也就很自然地与钟先生多了一些接触和讨教的机会。后来,我在他荣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席时期,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前后长达7年之久,钟先生对我有很多帮助和教诲。在我去职之后的岁月里,我和钟先生之间的莫逆之交,一直持续到他的离世。我与钟先生交往中的许多往事,特别是他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如今还历历如在目前。

  1983年3月20日,是钟敬文先生80岁生日。在此之前,我作为《文艺报》的编辑,去他的住处北师大小红楼向他约稿,他把刚刚写好的《民间文学谈薮》的序言给了我。我编好后,另拟了一个题目《民间文艺学生涯60年》,发在《文艺报》上。同时,我给胡乔木和周扬两位文艺界领导人分别写了内容相同的信,告诉他们今年是党外左派人士钟敬文先生80寿辰,建议他们给钟先生写封信表示祝贺。周扬很快给他写了“成绩卓著,众所共仰”八个字的信。此前,兼任着民研会主席的周扬,正对民研会内部的混乱情况烦恼不已,曾于1982年12月14日在他家里召集中国文联党组的副书记赵寻和延泽民,民研会的副主席钟敬文、马学良,以及文学研究所的副所长王平凡等人,开民研会主席团特别扩大会议,研究解决民研会领导人的方案。正是在这次特别会议上,任命了以延泽民同志为组长的民研会临时领导小组,我也被提名为成员之一。到1983年秋,周扬和文联党组决定把我调去民研会主持工作,正在与我当时所在的中国作家协会商调之中。根据延泽民的意见,我到西山一处参加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工作会议和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并向他建议顺便为钟敬文先生举办祝寿活动。延泽民同意了我的意见。然后由我代为邀请了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兼民研会主席周扬,中国文联党组负责人林默涵、赵寻,对外友协领导人、钟敬文的好友林林,以及新华社文教记者郭玲春。周扬问我:“称钟敬文‘先生’好,还是称‘同志’好?”我说,我去问问他吧。钟先生爽快地对我说:“称同志!”于是,会务组立即行动,把横幅上的“先生”二字,改成了“同志”。会后周扬把我叫到他的车上,问我为什么不肯到民研会去工作。就是这次为钟先生祝寿的活动,决定了我后来的命运。钟先生很同情我、关注我,私下里对我说:“那可是个火坑啊,你也往里跳!”驯服惯了的我,没有听从钟先生的忠言劝告,而是服从了周扬同志的决定,后来的事实,证明钟先生“火坑”之说有先见之明,不幸而言中。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朝戈金]钟敬文“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的再认识
下一条: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念马学良诞辰100周年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