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贾放]写在恩师钟敬文先生离去的日子
  作者:贾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0 | 点击数:3002
 


  清晨6点多钟,从电话里得知了先生离去的消息。一时有些发木,心想怎么会?6号去看望他时,还听他说了不少话,虽然明显地感到先生的衰弱,但因为听钟怡老师说那天的状态比前几天好,心中真祈望是转机又一次出现了,因为先生的生命力一直那么旺盛顽强。与先生有关的情景,远远近近的,奔至沓来。

  几年前,先生在我心目中还是一个有些遥远的名人。因为大学是在南方读的,没听过先生的课,而且早先的专业是世界文学,对民俗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对先生的影响和贡献只能算略知皮毛。记得有一年,学校的周报搞了一个“学者写真”栏目,写先生的那一篇,说这样一位世纪老人在校园里策杖而行,是师大的一道人文景观。以后在路上见到先生,总会想到这几句话。但那时只是远远地景仰而已。

  后来工作发生变化,教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同时还兼开中国风俗文化课,对民俗学由疏远到亲近,1996年考到先生门下读博士。当初报考时,对这个学科的了解实在浅薄得很,跨进门来才知道自己有多少欠缺,这几年的日子过得不轻松。但现在回想起来,真很庆幸当初的大胆决定,因为它对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获得一个学位,先生的嘉言懿行,让我感悟到什么叫生命的质量,感悟到善良、真诚、执着这些看似普通的字眼,融化贯穿在一个人一生中,能够产生多么不平凡的力量。

  不止一次听人问我:“钟先生那么大岁数了,他带学生也就是挂个名吧?”如果真是这样,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以先生的高龄和贡献,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颐养天年。但他不是。第一次领略先生的“厉害”是面试。记得当时共有14个考生,分上下午两场,先生一个个“过堂”,而且从他提问中感到,他一定细读过每个人的材料,因为他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我是倒数第二个,先生说话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敏捷,那年他94岁。

  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先生讲的“民俗学理论与民俗学史”,一学期的讨论题目是先生亲笔拟的。第一次上课,印象最深的是先生在讲学无止境时说:“我如果在70岁的时候死掉的话,我没有现在的水平。”后来常常听先生推荐某书可读,有不少是刚刚出版的。有的作者的年龄应该是先生的孙辈。

  这些年因为是在职学习,中间还有两年多公派出国工作,聆听先生教诲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少,分心的事却又太多,与先生众多出色弟子相比,始终自惭不够上进,没有太多的成绩可以拿去见先生,去先生那儿的次数也许是同学中最少的,毕业论文也未能在先生在世时最后完成。6号最后一次见先生,他还在挂念请哪些专家作我的答辩委员……我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遗憾呢?我用什么来弥补?

  等到八点过后,打电话给我的几个老师——也都曾是钟先生的学生,告知这个大家都不愿听到的消息,我尽量细致地给老师们叙述最后一次去探望时的细节,也许是想借这种方式纾解心中的万千思绪,但泪水却渐渐地涌上来。先生不在了,我们要多长时间才能习惯这个事实?

  站在窗前,看晨曦慢慢散去,一轮冬日的太阳静静地把光芒撒向大地。一位曾在百年间无数次迎接日出日落的大地之子,没能看见今天的太阳。

  可是,他用自己的赤诚与智慧,擦亮了无数的眼睛,他身体力行并启迪后人去追求真理,去发掘蕴藏在人民中的文化财富,他在许多人心中,有着与太阳一样的温暖和光亮,他的生命能量在他所献身的事业中、在他的学生身上延续,他因此而永恒。

  想准备100枝红色的康乃馨,献在先生灵前,来纪念先生百年常青、百年炽热的人生。

  2002年1月10日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永波]哪吒形象历数朝而定型
下一条: ·[刘锡城]坚守学术品格 创新学术理念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