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
  作者:刘毓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19 | 点击数:31445
 
当然借助牛女河汉而表达别离的悲伤,只是男女情思的一种表现方式。在更多的诗作中,水则是作为独立的神话意象而震发着人们的心灵。被闻一多视作可与司马迁相提并论的焦延寿,他的《易林》一书,就曾多次运用这一神话意象,而表达情侣隔离之悲:
 
夹河为婚,期至无船,摇心失望,不见所欢。
《屯》之《小畜》
 
夹河为婚,水长无船,遥心失望,不见欢君。
《临》之《小过》
 
为季求妇,家在东海,水长无船,不见所欢。
《涣》之《履》
 
这里的河海,显然并非实际存在的自然物,而是男女间无法获得圆满的障碍象征。而这里的男女婚约,又何尝不是一种象征呢?
男女之爱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深沉最热烈的情感,对异性之爱的追求是人性最基本也是最深沉最热烈的需求,因性爱而带来的悲伤则是人类最深沉最激烈的痛苦。因而水——这一给原始人带来极大的欢乐与痛苦的自然物,便有了象征和包容一切愁思、哀伤与痛苦的力量。它最为基本和最为习见的意义便是作为“理想中梗”的象征物而出现的。在古诗人中,李白是一个最善于用神话意象说话的人,请看他的诗作:
 
……美人如花在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
 
我浮黄河去京阙,
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
访古始及平台间……
洪波浩荡迷旧国,
路远西归安可得?
《梁园吟》
 
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寄王汉阳》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赠宣州宇文太守兼寄崔侍御》
 
海水直下万里深,
谁人不言此离苦!
《远别离》
 
横江欲渡风波恶,
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词》之二
 
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风愁杀峭帆人。
《横江词》之三
 
郎今欲渡缘何事?
如此风波不可行。
《横江词》之五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寄远》之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谭志湘]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
下一条: ·[任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行·“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刘晓峰]时空一体化:中国古代时空观的核心特征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