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
  作者:刘毓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19 | 点击数:31597
 
原始经验是人类祖先的共同参与,经验的无数次重复,铸成了人类意识深层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模式。因此远离中国文化圈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灵魂是从水而来的。”(16)印度《梨俱吠陀》中的《水胎歌》说:“水最初确实怀着胚胎,其中聚着宇宙间的一切天神。”(17)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尼罗河颂》说:尼罗河“给一切动物以生命”。(18)我国哈尼族的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说:“先祖的人种种在大水里”,在水中生长(19)。彝族典籍《六祖史诗》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20)在神话、古诗及先哲名言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共同的生命里程,以及水在人类心灵撒下的温爱。
然而水又像情人的媚眼,诱使着人类灵魂的回归。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来源于水,最后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说得更干脆:“对灵魂来说,死就是变成水。”(21)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那些为坠入爱河而痛苦的灵魂,为了彻底解脱,他们想到的大多是投水自尽。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在婚姻纠纷中,她完全失去了自主,为了表示对故夫的钟情,投池自尽。《定情人》中的江蕊钟情于四川才子双星,可偏又被朝廷点选进宫。在进退两难之际,投河自沉。《快心编》中的裘翠翘钟情于少年英雄石琼,却被堂兄骗卖于娼门。发现受骗后,她作出的第一个反应是投江自尽。《白圭志》中的才女杨菊英与才子张庭瑞私订终身,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在万般无奈之中,她想到的是投井自尽。《铁花仙史》中的蔡若兰钟情于才子王儒珍,为逃避父亲逼婚,男妆外逃,却谎称投湖自尽。他们在走投无路时,所想到的都是以投水的方式来结束痛苦的人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历史著作中明确记载而非水死者,在文学作品中却变换了死的方式。如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在《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中都说她曾为匈奴生儿育女。并在其匈奴丈夫呼韩邪死后,又从匈奴之俗,嫁给了呼韩邪前妻之子。相传为蔡邕所作的《琴操》说,昭君的儿子世达,在前任单于死后,要娶他的母亲为妻,由于文化观念的冲突,昭君于是吞药自尽。可是在元明以降的小说戏剧中,这个故事则大大的变样了。马致远《汉宫秋》说:王昭君被迫离开汉庭,行至汉番交界处的黑河。她想念元帝,深情地为汉主祭了一杯酒,便投身入滔滔黑河。无名氏的《和戎记》则说昭君为元帝殉情于乌江,尤侗《吊琵琶》说王昭君投交河身亡,“生为汉妃,死为汉鬼”。雪樵主人《双凤奇缘》小说又将昭君的死安排在白洋河。总之他们都把昭君投水殉情,认作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再如关于朱买臣夫妻的故事,《汉书·朱买臣传》说:朱买臣早年贫穷,卖柴为生。其妻不堪其苦,改嫁他人。后来买臣发迹,做了会稽太守,于杂役之中发现了故妻与她的后夫。于是“呼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可是小说《国色天香》之《买臣记》、《燕居笔记》之《羞墓亭记》,以及《喻世明言》之《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京剧《马前泼水》等,都将朱买臣的妻子改编为投水自尽。万历《秀水县志》还附会有羞墓,云:买臣即贵还乡,妻羞死于亭湾,故名羞墓。
或许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通俗文学家习惯套用的一种死亡模式。然而我们却发现了这一模式内在的奥秘。它是一种文化、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外化形式,一种古老的死亡模式在人类意识中的重复。请看以下记载:
 
(炎帝少女)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山海经·北次三经》
 
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梦见与神遇。
《文选·高唐赋》注引《襄阳耆旧传》
 
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洛水死,为神。
 
《文选·洛神赋》注引《汉书音义》
 
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水经·湘水注》
 
《蜀涛杭》曰:古史云: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沉江而死,化为奇相,即今江渎神是也。
《蜀典》卷二
 
王孝廉先生认为:“因为上古时代交通不便,水是阻隔和断绝两地的界限,又因为古代人生活在水边,时有水难,所以在神话中往往以洪水或水死作为原有秩序破坏和断绝的象征。”(22)其实这只是皮相之论。由于神话散佚过甚,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这些神女水死的原因。但在古典小说戏剧中却看得至为明显,水死大多是对爱情婚姻纠纷而带来的烦恼的解脱,是解除性焦虑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手段。而且多是女性的选择。王昭君、买臣妻、刘兰芝、江蕊珠、裘翠翘、杨菊英等,无不是如此。她们心内有一个理想的爱情模式,而现实偏偏剥夺了她们的选择自由。她们无法爱,也无法恨。爱不能实现的焦虑,丧失贞操的恐惧,心灵无所依归的痛苦,使她们陷入了绝望之中。于此一种原始的声音向她们发出了呼唤:归回生命的本源!归回爱情的圣地!这里会使你获得解脱和再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谭志湘]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
下一条: ·[任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
   相关链接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行·“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刘晓峰]时空一体化:中国古代时空观的核心特征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