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4小组研讨

我喜欢的神——哪吒

哪吒的传说,佛教、道教等都有不同说法,宋代佛经中有不少关于那咤故事的记载,如在《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密庵和尚语录》、《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中,已有那咤“三头六臂”、“析骨还父肉还母”等情节,并出现“捆绣球”等兵器,形象较比刚刚传入时期饱满。
《封神演义》进一步丰富了哪吒的形象,其作者用了整整三个回目集中笔墨写哪吒的故事,包括灵珠子转世,哪吒出世、大闹东海、误射石矶、剔骨剜肉、翠屏显圣、莲花再生、父子交恶等,情节和形象更为丰富,最终使哪吒传说的叙述达到顶峰,使得李哪吒最终成型。
众神中,我喜欢哪吒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第一,哪吒是个敢说敢做,无拘无束的神仙,比起其他神,他更活得像个人。并非不懂得人世道理,但他做事更多跟随自己的内心。但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份不羁,这一点与其他神仙的不同,让我很敬佩。
第二,哪吒是个敢做敢当,心地纯良的神仙。他或许肆意任性,但他从不曾逃避自己的责任,做错了就勇于承担,不曾推脱。比起那些道貌岸然的人,他显得纯良许多,有能力但是不贪心,没什么坏心甚至算得上仗义。
第三,哪吒并非不通世事,但却一直生活地像个孩子,让人羡慕。他闯过大祸,经历过死而复生,见过许多的大风浪,而那时他还只是个孩子,一切结束以后,他依旧活得像个孩子,没有被改变过。在风浪里还能坚持自己的本心,难得也让人羡慕。

TOP

重庆特色风物

王杰 2014211169

重庆特色风物

【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是四川达州和重庆地区汉族传统名吃。已有100多年历史。把牛后腿腱子肉切片后,经腌、晾、烘、蒸、炸、炒等工序制作而成。麻辣香甜,深受人们喜爱。因肉片薄而宽,可以透过灯影,有民间皮影戏之效果而得名。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市场上生产“灯影牛肉”产品的品牌众多,重庆等地亦出现不少品牌,不过最为正宗的还是为达州本地品牌“灯影”牌。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
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 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巴山蜀水长,灯影牛肉香。相传,这道菜是由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命名的。当年元稹在通州(今四川达州市一带)任司马。一天,他到一家酒肆小酌。下酒菜中有一种牛肉片,色泽油润红亮,味道麻辣鲜香,使元稹赞叹不已。更使他惊奇的是,这牛肉片肉质特薄,呈半透明状,用筷子挟起来,在灯光下,红色牛肉片上丝丝纹理会在墙壁上反映出清晰的红色影像来,极为有趣,元稹当即唤之为“灯影牛肉”。于是达州市的这种牛肉片就以“灯影牛肉”之名盛传开来,成为四川的一道名菜。
灯影牛肉自非一般,其选料和做工都非常讲究。一头牛只能取其腿腱肉、里脊肉各几块,一共才10kg左右。用长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以甘草、丁香、草果及其他10多种香料拌匀后,将肉片铺在竹稍箕上,经曝晒去水分,放进特制的烤炉中,控制温度烘烤至熟,装入用油纸衬里的竹筒或纸罐里,渗满纯香麻油,撤上少许花椒粉密封,待其入味即成。目前,灯影牛肉的主要产地是达州和重庆,两地产品在长期发展中,又各具千秋。有位美国畜牧专家来达州市考察灯影牛肉时曾说,灯影牛肉既是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又堪称一种奇妙的工艺品,完全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传说一:
据传,此菜是八十多年前,梁平县一刘姓艺人来达州以做腌卤牛肉谋生,但生意萧条,只好锐意求新,创制成一种薄片状的牛肉干。每当黄昏来临,他就在闹市设摊,专售此种牛肉干。为招来顾客,特在食摊前张一又大又薄的牛肉片,后面点一盏油灯,映得牛肉片又红又亮,灯影依稀可见,十分吸引过路行人。尝之,麻辣脆鲜,人们呼之为"灯影牛肉"。从此,远近传名,生意越做越兴旺。流传至今,名不虚传。
传说二:
据传说,1000多年以前,任朝廷监察御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被 贬至通州(今达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小酌,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无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名之曰"灯影牛肉"。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 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清光绪年间,梁平县有个姓刘的人流落到达州,以烧腊、卤肉为业。最初,他制作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吃时难嚼,且易塞牙,销路不畅。后来,刘氏日思夜想,逐步加以改进,将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先腌渍入味,再上火烘烤,卖时还淋上香油。这样制作出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刘姓商人生意兴隆,并因此而发家致富。其他人见有利可图,纷纷仿制,灯影牛肉逐渐成为四川一大名产。



【万州烤鱼】

万州烤鱼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精华。据说川式烤鱼的由来是从非洲传来的,一名捕到鱼的非洲土著,烤了很久鱼还未熟,便把那条鱼加入汤汁调味料边吃烤,发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鲜美,从此就有了这道美味,烤鱼相传已有千余年历史。

传说:
晚清年间,重庆名厨叶天奇的后人中出了一位聪慧女子。由于叶家的厨艺一向传男不传女,所以只授了她一些家常菜的做法,聊以侍候一家老小的日常餐饮。而她的父亲只在逢年过节时方才显山露水、上灶炒菜。
一年春节,父亲卧病在床,不能上灶,就命女儿做些普通菜草草过年,谁知女儿竟做出了一顿丰盛的大餐,技惊四座。其中,尤以一道用炉火烧烤后再炒料烹制的烤鱼让父亲也叹为观止。原来,此女一直潜心厨艺研究,平日趁父亲不在时偷看了自家的菜谱,为了不在烹饪的手法中泄漏自己偷师所得,便在原叶家菜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心得,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新配方。自此,父亲发现她极具厨艺天赋,遂改变家规,将烹饪技艺逐一传授,并把自家最引以为傲的炒菜配料秘方也倾囊相授。
后来,此女嫁入同样在清朝地方官员家中做大厨的韩家,随夫姓韩,后来当地人都称她为“韩妈妈”。韩家亦有自己独特的烧烤配料秘方,韩妈妈将娘家的炒菜配料秘方和韩家的烧烤配料秘方巧妙地结合起来,延用先烤后炒的方式,将烤鱼进一步改良,而炒菜和烧烤这两个配料秘方也成了做好烤鱼的关键。



【奉节杜甫晒枣】

因奉节在唐代称夔州,杜甫曾寓居于此,种植枣树,有“堂前扑枣任西邻”的诗句,故得名。主要原料为色白、果肉肥厚的阳山鲜枣,加工工序为:浸泡煮枣再浸泡成坯冰糖熬沸提纯熬糖浆煮蜜静置晾晒消毒。其色似琥珀,纹如金丝,外酥内润,醇甜爽口,化渣离核。

传说:
杜甫在夔州一所破旧的草堂寓居期间,一天深夜,他正为国家内乱而忧虑,加之当时贫病交迫,不免感慨万分。睡在身边的妻子杨氏忽然用胳膊推了推他,轻轻地对他说:“你听,外边有响动。”
杜甫侧耳听了一会儿,果然听到草堂外有动静。于是,他悄悄地下了床,将帘子拉开,见枣树下依稀有个人影在晃动。杜甫轻轻地走了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妇人在用竹竿打树上的枣子。这老妇人每打落几个枣子,便用手在地上乱摸乱寻,捡到了枣子,连忙塞进嘴里囫囵咽进了肚里,看样子几天没有吃饭了。杜甫也就没有惊动她,折身回到了屋内。
杨氏问:“有人么?”
“有个老妇人在打枣子。”
“这么深更半夜来打枣子吃,怕是饿坏了!”杨氏说,“桌上还留有一碗菜粥,我去端给她充充饥吧。”
杨氏边说边穿好粗布衣裙,端起碗就往外走。杜甫也随手取衣披上,跟了出来。
那老妇人见有人来了,扔下竹竿,跌跌撞撞地朝外跑。杨氏轻声唤她:“老嫂子,请留步。”
老妇人见来者好声好气并无恶意,也就喘着气停下了脚步。惨淡的月光下,杜甫见老妇人瘦骨嶙峋,衣不蔽体,顿时大动恻隐之心,忙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搭在老妇人的肩上。杨氏又把一碗菜粥递了过去,让老妇人吃了。老妇人顿感一阵温暖,望着杜甫夫妇,老泪纵横……
当杜甫问起老妇人的身世时,老妇人哭道:“我就在草堂西边那间草棚子里住。丈夫和儿子早被官军拉去当苦力,至今不知死活……现如今我无依无靠,只有靠挖野菜糊口度日。这几天因挖不到野菜,饿得实在不行了,才来偷枣子……”
杜甫说:“老嫂子,快别说‘偷’字了,这枣你要吃就打吧!”
杨氏也关切地说:“以后你白天来打吧,半夜三更的,可不要跌倒了。”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了。杜甫和杨氏默然回屋,点起小油灯,再也无法入睡。
转眼一年过去,杜甫全家买舟东下。临行前,杜甫找来老妇人,对她说:“我走后,新来的主人姓吴名南卿,是我的好友,我已嘱托过他,你还是可以照样来打枣!他不会为难你的!”
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真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却无从开口。她朝杜甫拜了三拜,默默地祝愿恩人全家一路平安……
谁知杜甫走后,吴南卿不但没有按杜甫的嘱托办,反在草屋周围筑上了高高的篱笆。
杜甫得知此事后,特意写了一首题为《又呈吴郎》的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吴南卿读后,马上领悟到杜甫的良苦用心:既表达了对老妇人哀怜的感情,又抨击了不平的社会以及战争引来的灾难。他顿觉羞愧不已,忙叫人拆除篱笆,并亲自去老妇人家赔礼道歉。
几个月后,吴南卿离开夔州回到忠州。临走那天,他把草堂收拾得干干净净,请老妇人住进来。吴南卿说:“遵照杜公的意思,我走后,这草堂便是你的了。那棵枣树望悉心照料,杜公最喜爱吃枣,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来!”
从此,老妇人晚上施肥,早上浇水,枣树越长越粗,枣儿越来越甜。老妇人非常怀念杜甫,每逢收枣,她都要精选一批饱满的、颜色好的枣子,摊在草席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蜜水浸泡数日再捞起来,风干后,贮藏在坛子里。
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枣坛一只只增多,杜甫却没有回来。老妇人望着枣树,心中十分惆怅,她多么渴望恩人回来吃枣呵!

TOP

格林童话感悟

王杰  


     格林童话几乎可以算是小时候的记忆了,几乎每一个童话都与爱与美相关,都说生活不是童话,但童话故事里所宣扬的,我们曾经相信过的,那些关于爱、勇气与坚守的美好,现在也应该相信。

     格林童话中都有一种关于爱与美的信仰。无论是《灰姑娘》还是《白雪公主》,亦或是其他,都是如此。坚守着内心的爱与美才能获得幸福。灰姑娘一直被继母刁难,但她不曾怨恨,没想过报复,她的心里始终充满了爱,这样纯粹的她获得了王子的青睐。白雪公主也是类似的,她遭遇不幸,但不曾改变自己,所以能够获得幸福。偶然也是必然,越纯粹简单,更容易幸福。一个人只有相信世界的美好,保持单纯而纯粹的心境,才有可能被上天眷顾,获得让人羡慕的幸福。现在有许多人称灰姑娘和白雪公主这一类型的为傻白甜,看剧也不爱看这种类型,或许是他们觉得这样单纯美好的不会出现在生活中。但我以为,人们口中的傻白甜固然是有些理想色彩的,但也不该是我们所抨击的,存在于世上,我们应该要有所坚守,有所相信。如果对他人不存怀疑之心,单纯地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对每个人都以最大的善意,就被称为傻白甜,那这样的傻白甜多一些,于我们的社会不是更好吗。尘世纷扰,但我们还是要有所坚守,有些东西,只有相信,才会存在。邪恶永远不会压倒正义和美好,哪怕邪恶再强大,最后也会走向失败。这是我们必须要坚信的,邪不胜正。

      格林童话最强调的就是善待他人,好人才会有好报,只要善待他人,才能被人善待。灰姑娘的成功来自于她给力的小伙伴,而她的小伙伴又是她善待他们的结果。白雪公主也是因为自己的善良,感动了猎人,逃过一劫。人生在世,我们必须要学会善待他人。都说多点真诚,少点套路。现实世界的确很多套路与陷阱。很多人曾相信的,被欺骗、被摧毁。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们冷漠对待世界的理由。我们必须知道,哪怕世界有些恶意,但只要我们善待他人,必然也是能被他人诚意相待的。

      生活不是童话,但是童话却是只要我们相信,就会存在的,就在我们心中。

TOP

四大传说与中国文化

王杰

首先,从故事主题来看,四大传说都有一种理想主义,在这些传说中寄寓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与向往,这是古代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美好心声。四大传说的结局都是悲剧,这种悲剧反映的是人们对压迫的反抗,但反抗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当时的人们是有反抗意识的,但这是少数,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只能以失败告终。而这些传说,正是当时被压迫的、有独立意识的人们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写照。

其次,从传说中的人物来看,都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形象,代表着他们的审美观念。四大传说中的女性都是真善美的代表,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好的心灵。在她们的身上,有中华民族种种传统的优秀品德;其中的男性也是忠厚朴实,善良勤劳。这些人物,都是人们的想象,但其中的审美情趣,却是十足的中国特色。

最后,四大传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两种文化心理。一是万物有灵,四大传说对自然万物的崇拜表现在赋予众多动植物、器物等以神奇的形象,有生命也有灵魂。 如《白蛇传》 中的女主角广济天下、嫉恶如仇,虽为妖身,却懂得悲天悯人,有灵性,表现了人们对蛇的崇拜心理。灵魂信仰在四大传说中也有所体现,古人认为万物有灵魂,而且灵魂可以离开人的躯体而独立活动。灵魂可以在人物与其它事物间相互转化,梁山泊与祝英台能够化为蝴蝶;白蛇和青蛇都能化为美丽的女子;秦始皇能够变成一头春牛;孟姜女能够变成银鱼等等。二是期待心理。四大传说表现了人们对田园生活和美满爱情的期待。《牛郎织女》 中牛郎和织女不受世俗的羁拌,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繁衍后代,夫妻恩爱,反映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期待。《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虽不能扭转乾坤,但死后却能双双化蝶,再续前缘,同样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期待。

TOP

中国民间社会的女性意识和文学想象

在《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大传说中,女性无疑是核心人物,她们都是真善美的代表,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好的心灵。在她们的身上,有中华民族种种传统的优秀品德,例如温柔贤惠、善良美丽;更为重要的是,在她们身上有些传统封建女性没有的自主意识。她们不是男子的附属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并且愿意为了自己的自由付出一切,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会为了自由与理想,坚决同封建家长作斗争,具有反抗精神。这是传统女性没有的,四大传说中的女性,是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
而她们的形象,有人,有蛇,也有仙,但无一例外,都是勇敢且无私的,这里面寄寓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万物有灵的文化心理。她们还有各自的长处,像白蛇和织女,她们都有强大的力量,能做男子都做不到的事。这是人们的想象,但不难看出,被现实中被压迫的女性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她们能够通过想象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