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2课堂第7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壮族成人礼资料整理

《方志期刊》2010年
古籍记载及通过侗族诸民族留下来的文身、文面习俗来看,古越人的文身、文面,最早出现于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或称图腾徽号。为求得图腾神的保佑,原始人将图腾的皮毛或其他部分披挂于身,或是将图腾形象刻画在身上,使自己的灵魂能与祖先或图腾的神灵共一体,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力量。例如龙氏族者,便在自己的身上或者在额头上刺着龙的徽号、图案,“以象龙子”。又例如《汉书》卷28记载:越人“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岑家梧先生对此认为:“原来图腾民族的黥纹,以图腾对象附着于身体之上,即代表图腾祖先的存在,赖此发生魔术的保护力,避免蛟龙之害。”直至建国前夕,壮族仍然有文身余风,一些父母为保护小孩,把小孩送到道士那里去文身,让道士在孩子身上画上符纹图案,认为这样可以获得神的护佑。有些道士自己也文身。同时文身也是彼此间在进行交际和通婚过程中认同或区别。氏族、部落消失以后,文身、文面并非同时消失,而是约定俗成,长期的保存下来,有的甚至保存到近现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赋予新的解释和含义,如“美观”“雄壮”“认祖”等说法。
解读:
文身缘由:为求得图腾神的保佑,原始人将图腾的皮毛或其他部分披挂于身,或是将图腾形象刻画在身上,使自己的灵魂能与祖先或图腾的神灵共一体,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力量。
发展历程:氏族、部落消失以后,文身、文面并非同时消失,而是约定俗成,长期的保存下来,有的甚至保存到近现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赋予新的解释和含义,如“美观”“雄壮”“认祖”等说法。

TOP

壮族成人礼资料整理

《方志期刊》2004年
先秦时期,今广西境内居民的人体装饰种类主要有文身、凿齿、发式、佩饰等,已成为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身,是百越民族普遍的人体装饰。在《庄子内篇逍遥游》、《墨子公孟第四十八》、《战国策赵策》、《说苑奉使篇》、《淮南子齐俗训》、《史记赵世家》等古籍中均有包括今广西地区在内的“瓯越之民”文身的记载,文身最早是出于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后演变为图腾崇拜,目的是为了求得图腾神的保佑,如龙氏族者在身上刺龙的图案,“以象龙子”,“以避蛟龙之害”。后来逐渐演变成人体装饰。文面,是文身的一种,史籍中称为“雕题”,《礼记王制》载:“南方曰蛮,雕题交。”《山海经海内南经》云:“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在郁水南。”即今广东、广西、海南一带。晋人郭氵注:“离耳即儋耳,雕题即文面。”《战国策》鲍本注:“以草染齿为黑,雕题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史记》集解引刘逵曰:“以草染齿,用白作黑。”郑玄曰:“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可见,文面是百越族习俗,和文身一样,最早出于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或徽号),后渐演变为一种人体装饰。清代《广舆揽胜》记马平县壮人“常刺额为花草蛾蝶状,所谓雕题漆齿也”,就是先秦瓯骆人文面习俗的遗存。凿齿也是百越民族的一种体饰。凿齿表示已长大成人,相当于成年礼仪,属于百越民族文化分布区域普遍有凿齿习俗,在今广西地区,延续到百越后裔乌浒、俚僚人,近现代壮族部分地区仍有凿齿及镶齿之俗,这是先秦壮族先民凿齿的遗风。先秦时期广西土著居民的发式有断发(剪发)、被发(披发),编辫(花山壁画人物有发辫拖地者)、椎结(将长发于脑后或头顶上绾为高髻)等,从文物考察,这几种发式是同时存在的,古籍记录只不过以断发、披发这2种作为代表罢了。
解读:
文身缘由:文身和凿齿,是百越民族普遍的人体装饰。文身最早是出于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后演变为图腾崇拜,目的是为了求得图腾神的保佑,后来逐渐演变成人体装饰。

TOP

壮族成人礼资料整理

《广西通志第一轮》
文身,即用刀、针等锐器在身体上刻划花纹符号,然后涂上颜色,使之永久保留。《淮南子·原道训》说:“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发文身,以象鳞虫。”《史记·赵世家》也说:“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樟汀封连四州》诗说:“共来百粤文身地”。明人张治《送萧尚点之忠州因寄云东》诗也说:“忠州(今属扶绥)百粤文身地”。文身因部位不同,有文面、文胸、文臂、文脚等称。文身所用的颜色多为青黑色,与服装颜色一致,表现了壮族以青黑色为美的审美观。建国前,居住在河边的部分壮族仍保留文身习俗。建国后已少见。
  古代,壮族曾流行凿齿习俗。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说,贵州(今贵港市)“有俚人,皆为鸟浒。……女既嫁,便缺去前齿。”邕州百姓,亦多“凿齿”。钦州“又有僚子,巢居海曲,每岁一移,椎髻凿齿。”宋代之后,壮人凿齿之俗逐渐被饰齿与镶牙代替。建国前,左右江一带的壮族妇女出门、走亲戚时,在牙上包一层金银箔,以为装饰,无事再取出来。岑溪等县的壮族还喜欢用茜草将牙齿染红,以示美。桂西一带的妇女,直到建国前还有含篓染齿的习俗。由于长期含篓叶、吃槟榔,久而久之,牙齿自然变黑。田林、百色等地的壮族妇女,建国前用牛甘果汁涂抹牙齿,使之漆黑发亮,以示美丽。红水河一带的壮族男女,现在还将凿齿与镶牙结合,将两颗门牙拔掉,镶上金牙,逢人一笑,露出黄灿灿的金牙,十分得意。这些饰齿、镶牙之俗,正是凿齿的演变与延续。
解读:
文身概念:文身,即用刀、针等锐器在身体上刻划花纹符号,然后涂上颜色,使之永久保留。文身因部位不同,有文面、文胸、文臂、文脚等称。文身所用的颜色多为青黑色,与服装颜色一致,表现了壮族以青黑色为美的审美观。
发展历程:文身:建国前,居住在河边的部分壮族仍保留文身习俗。建国后已少见。
凿齿:宋代之后,壮人凿齿之俗逐渐被饰齿与镶牙代替。建国前,左右江一带的壮族妇女出门、走亲戚时,在牙上包一层金银箔,以为装饰,无事再取出来。岑溪等县的壮族还喜欢用茜草将牙齿染红,以示美。桂西一带的妇女,直到建国前还有含篓染齿的习俗。由于长期含篓叶、吃槟榔,久而久之,牙齿自然变黑。田林、百色等地的壮族妇女,建国前用牛甘果汁涂抹牙齿,使之漆黑发亮,以示美丽。红水河一带的壮族男女,现在还将凿齿与镶牙结合,将两颗门牙拔掉,镶上金牙,逢人一笑,露出黄灿灿的金牙,十分得意。这些饰齿、镶牙之俗,正是凿齿的演变与延续。

TOP

壮族成人礼

《广西历代各族服饰文化概貌一》39页
《史记》记作:“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故礼服莫同,以其便一也。”《战国策》记为:“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以其便一也。”多年来,学术界一般都引用《战国策》、《史记》中赵武灵王的话,认为左衽衣是先秦时期广西服饰样式之一。这一看法证据不足。首先,据《史记》、《战国策》的注解,未明确“错臂左衽,瓯越之民”是指广西地区的情况。史籍中,对“错臂”的解释,各说不一,《史记》注解中,《索隐》曰:“错臂亦文身,谓以丹青错画其臂。孔衍作‘右臂左衽’,谓右袒其臂也”。“画臂为”。《鲍本》注:“以两臂交错而立,言无礼客。”《札记》吴氏补曰:“错或袒字伪。”综上各说,错臂左衽看来是右臂袒露,不穿衣袖,画上纹样覆盖右臂。
解读:
文身缘由:错臂左衽看来是右臂袒露,不穿衣袖,画上纹样覆盖右臂。为了遮蔽躯体。

《方志期刊》2010年
到了清末民初,刘锡蕃在《岭表记蛮》中对壮族服饰作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壮人男女,从前俱挽髻,服饰亦奇特。有斑衣者,曰‘斑衣’,有红衣者,曰‘红衣壮’,有领袖俱绣五色,上节衣仅盈尺,而下节围以布幅者,曰‘花衣壮’,又有长裙细折,舞花五彩,或以唐宋铜钱系于裙边,行时其声叮铛……”。到了清代,壮族服饰无论男女,头上均挽髻和包头,上身著短衫,衫长仅及脐,一身著短裙或百褶长桶裙。衣领、衣袖、衣徽、下摆以及裙子,均用五色线绣上各种花纹图案。二、壮族服饰与历史地理环境由于气候、水文、地貌、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差异使得壮族服饰景观呈现出独有的文化特质和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服饰风貌。下面就分别从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加以阐述。(一)历史自然地理环境与壮族服饰的密切关系1温热气候、多水环境孕育下的壮族服饰壮族生活在炎热多雨的岭南,山林茂密,江河交织,衣饰也就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的需要。服装款式多为开放裸出式,四季变换不分明,以简单凉快为其特点之一。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中记载:“陆事寡而水事众……短绻不,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即指当地人喜欢穿凉爽的短衣短裙或无裤裆的短套裤。同时壮族先民断发文身也是为了适应南方温热的气候和方便从事渔猎活动,而文身则可以代替同样妨碍劳作的衣服,因为在身体上刺上蓝色或黑色的花纹图案同样起到遮掩身体的作用(文身还有信仰原因,在此不论述)。因为湿热,一年四季男女都可以跣足、露顶,或穿木屐。打绑腿可以保护腿部不被荆棘划伤、虫蛇叮咬。穿勾尖鞋上山爬坡,既防止脚趾碰伤,又能减少阻力和鞋的窝折磨损。壮族多注重头饰,以布包头,其功能在于防晒,久而久之,习以成俗。
解读:
文身缘由:同时壮族先民断发文身也是为了适应南方温热的气候和方便从事渔猎活动,而文身则可以代替同样妨碍劳作的衣服,因为在身体上刺上蓝色或黑色的花纹图案同样起到遮掩身体的作用

TOP

壮族成人礼资料整理

《广西通志第一轮民俗志第一节自然神崇拜》
壮族先民古越人崇拜蛇、鳄鱼、蛙图腾。汉刘安《淮南子》载越人“剪发文身,以象鳞虫”。高诱注云:“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蛇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这是模拟图腾形象求得保护的信俗。建国前,壮族地区普遍流传“蛇郎”成亲、龙子孝父、葬母的故事,说某老人及女将被虎吃而被化作美男子的“蛇郎”救出,蛇郎与老人之女成亲繁衍后代;或说某老妇养一蛇而得蛇厚葬,原来蛇乃是龙子。民间又将鳄鱼与蛇视作管下界的龙王,能呼风唤雨,变化无穷。居住在水边的一些壮族仍保留有以龙形纹身的习俗。梧州曾有龙母庙,祀龙母及龙子,香火鼎盛。民间普遗传说青蛙是雷王的儿子,受雷王指派到人间管理生产。壮族铜鼓面上铸有青蛙形象,花山崖壁画有蛙人形象。民间爱护青蛙,禁捕食青蛙,听到青蛙叫即说“雷王传讯,天要下大雨了”。村里顽童打死青蛙,会遭老人呵斥:“打死雷王仔会遭雷击”。桂西东兰、风山、巴马、天峨一带有蚂[虫另]节、蚂[虫另]葬和蚂[虫另]舞。在寻找冬眠青蛙的活动中,首先捕获者被称为“雷王的爱婿”。
解读:
文身缘由:图腾崇拜
发展历程:建国前,壮族地区普遍流传“蛇郎”成亲、龙子孝父、葬母的故事,说某老人及女将被虎吃而被化作美男子的“蛇郎”救出,蛇郎与老人之女成亲繁衍后代;或说某老妇养一蛇而得蛇厚葬,原来蛇乃是龙子。民间又将鳄鱼与蛇视作管下界的龙王,能呼风唤雨,变化无穷。居住在水边的一些壮族仍保留有以龙形纹身的习俗。

TOP

我最喜欢的神——二郎神

二郎神,本名杨戬。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有些戏班说二郎神就是戏神老郎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二郎神名字叫杨戬,力大无穷,变幻莫测,又能有七十二变(八九玄功)。
关于二郎神的民间传说有很多,但是都是正面的,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他是一个正面的人物。
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思凡嫁给了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 玉帝因为妹妹嫁给凡人,龙颜震怒,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杨戬的母亲)压在桃山底下,二郎神劈山救母。后来的沉香劈山救母,其实是根据杨戬劈山救母的神话,众人在口头传述中演变而来,又经后人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成为了后来的《宝莲灯》。
《宝莲灯》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剧里面的二郎神为了帮助沉香救出母亲,不惜成为卧底,时而是好人,时而是反派。但最终都是为了救人,他在剧里面的形象是沉稳而有智慧,反观沉香,倒觉得小孩心性,不太沉稳。长大后了解到劈山救母这一情节的主人公应该是二郎神,不禁嘘唏。如果劈山救母的是二郎神,因着他的沉稳和智慧,应该会很快救出母亲。当然这样编写剧本就会失去很多戏剧性,所以二郎神才被写成了配角。
很多人对二郎神的印象是,他为什么有三只眼,为什么二郎神是三只眼,而且中间的眼睛是立着的?这其实已经失传了,古代失传的东西一直很多,二郎神为什么会有三只眼,其实上已经无从可知,不过大家都知道功能,天眼,就像上天的眼睛一般,邪恶无法可逃。这象征着正义。
历史上还有很多拿孙悟空和二郎神作对比的,认为在小说的细节描写和描述当中,二郎神和孙悟空都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七十二变、可入敌腹、会搬救兵、变相盗宝、金刚之躯、爱戏弄他人等,这些相似点体现出了二郎神和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同时也非常真实、真性情,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拥有灵魂的有生气的神。
二郎神在很多影视剧里面都不是十足的好神仙,都是有瑕疵的,因而人们想到他时,并不会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我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可以去深入了解他,因为,他真的是一个真实、可爱又非常正能量的神仙。

TOP

《灰姑娘》与儿童成长因素分析

《灰姑娘》与儿童成长
最近重温了一遍《灰姑娘》,注意到一些小时候看书时没有注意过的细节。这是一篇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其中包含了很多儿童成长的因素。
灰姑娘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父亲娶回了一个新妈妈,灰姑娘特别开心,因为她不仅有了母亲,而且有了姐姐。从这里可以看出,灰姑娘心性纯良,还保有小孩子的天真。她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几乎没有表现出过对继母和姐姐的不满。从故事结尾看,灰姑娘嫁给王子之后也没有惩罚报复对她不好的姐姐,可以看出她是不记仇的,是善良的。
“不过,不管姐姐们如何地打扮,坏心眼的姐姐们一点都不漂亮。”这是原文的一句话,道出的真理是,美丽是由内而外的,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内心恶毒,不管外表打扮得多么华丽,都不会好看,都不会受到欢迎。反观灰姑娘,虽然平时貌不出众,但是在和王子结婚时满城都是祝福声,说明灰姑娘平时也是有很好的人缘的。
童话当中不能忽略的是有魔法的老婆婆,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的童话当中并不少见,都是在主角遇到困难的时候从天而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外部因素。
从王子找灰姑娘这一事件中还可以看出专情和坚持的优秀品质。
在儿童成功的过程中,善良,纯真,坚持以及必要的外部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在童话中,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样的。只有拥有这些品质,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TOP

《 灰姑娘》与儿童成长因素分析

《灰姑娘》与儿童成长
最近重温了一遍《灰姑娘》,注意到一些小时候看书时没有注意过的细节。这是一篇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其中包含了很多儿童成长的因素。
灰姑娘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父亲娶回了一个新妈妈,灰姑娘特别开心,因为她不仅有了母亲,而且有了姐姐。从这里可以看出,灰姑娘心性纯良,还保有小孩子的天真。她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几乎没有表现出过对继母和姐姐的不满。从故事结尾看,灰姑娘嫁给王子之后也没有惩罚报复对她不好的姐姐,可以看出她是不记仇的,是善良的。
“不过,不管姐姐们如何地打扮,坏心眼的姐姐们一点都不漂亮。”这是原文的一句话,道出的真理是,美丽是由内而外的,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内心恶毒,不管外表打扮得多么华丽,都不会好看,都不会受到欢迎。反观灰姑娘,虽然平时貌不出众,但是在和王子结婚时满城都是祝福声,说明灰姑娘平时也是有很好的人缘的。
童话当中不能忽略的是有魔法的老婆婆,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的童话当中并不少见,都是在主角遇到困难的时候从天而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外部因素。
从王子找灰姑娘这一事件中还可以看出专情和坚持的优秀品质。
在儿童成功的过程中,善良,纯真,坚持以及必要的外部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在童话中,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样的。只有拥有这些品质,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TOP

《灰姑娘》与儿童成长

《灰姑娘》与儿童成长
最近重温了一遍《灰姑娘》,注意到一些小时候看书时没有注意过的细节。这是一篇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其中包含了很多儿童成长的因素。
灰姑娘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父亲娶回了一个新妈妈,灰姑娘特别开心,因为她不仅有了母亲,而且有了姐姐。从这里可以看出,灰姑娘心性纯良,还保有小孩子的天真。她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几乎没有表现出过对继母和姐姐的不满。从故事结尾看,灰姑娘嫁给王子之后也没有惩罚报复对她不好的姐姐,可以看出她是不记仇的,是善良的。
“不过,不管姐姐们如何地打扮,坏心眼的姐姐们一点都不漂亮。”这是原文的一句话,道出的真理是,美丽是由内而外的,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内心恶毒,不管外表打扮得多么华丽,都不会好看,都不会受到欢迎。反观灰姑娘,虽然平时貌不出众,但是在和王子结婚时满城都是祝福声,说明灰姑娘平时也是有很好的人缘的。
童话当中不能忽略的是有魔法的老婆婆,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的童话当中并不少见,都是在主角遇到困难的时候从天而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外部因素。
从王子找灰姑娘这一事件中还可以看出专情和坚持的优秀品质。
在儿童成功的过程中,善良,纯真,坚持以及必要的外部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在童话中,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样的。只有拥有这些品质,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TOP

调研感想

此次调研的题目为:壮、黎、彝、汉四个民族成人礼的比较。
作为一个壮族人,我没有过成人礼,因此对它感到万分好奇。于是调研之初我是异常兴奋的,但开篇并不顺利。我问了家里的老一辈,问了我爸妈、我爷爷奶奶,他们都告诉我,我们这个地区,是没有成人礼的。我们那个地区,婚嫁的年纪并不以成人为界限,早的有十二岁,晚的有五六十岁。至于图腾崇拜,也是不存在的。基于对现实的迷茫,我开始了查找资料。
我查阅了几乎所有与壮族成人礼相关的论文和地方志,知道了文身和凿齿大概是壮族成人的标志,可是这两个习俗也不是很严格的成人礼,更多的资料是显示,壮族没有专门的成人礼。有的只是少数,而且在建国之后几乎完全消失。
这个我是能理解的,文身的缘由一是图腾崇拜,二是为了遮羞。凿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镶牙”做取代,可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传承,也可以说是被动消失在历史中了。建国后,图腾崇拜很多就消失了,而遮羞更是不用说,民族融合进程加快,衣料更是广为流行,文身失去了存在价值,自然就随之消失了。
相比之下,我看到黎族的绣面文身是另一种情况,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绣面文身是被抢救的,虽然它也在急剧消失。
这让我思考我们这个调研的意义,于我,是让我回归民族,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再就是了解其他民族的成人礼,一是为了增加见识,二是为了在比较中思考,如何看待自己本民族的成人礼,是否需要努力传承和保护。对我自己来说,文身和凿齿都是不太好的,一是会显得另类,二是不好看。但也许是因为缺少了成人的仪式,让二十岁的我至今没有成年的意识。
“生活需要仪式感”,否则就显得有点乱糟糟。但不合时宜、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成人礼,我们没有必要固守。虽然都在说汉化严重,是一种不好的趋势,但假若一个民族的成人礼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或者已经完全消失在历史的语境中,而生活又恰好那么需要仪式感,这时候借鉴汉族的成人礼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起到替代的作用。
基于此,我认为,没有必要努力去复原原有的成人礼,特别是不适合现今社会的部分。我们提倡保护民族文化,但正确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有选择地传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