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5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关于大学生对童话认知情况的调查——最终报告

报告见图片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关于大学生对童话认知情况的调查——最终报告

报告见图片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关于大学生对童话认知情况的调查——最终报告

数据分析(问卷面向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
1、在大学生民间文学接受方面,童话所占比例居中。而在童话的接受上,从文本的熟悉度来看,西方童话占绝对优势。但从流传程度上看,中西童话各有流传较广和流传不广的作品。
2、在对于童话的定义上,“面向儿童/具有奇幻色彩/文本短小精悍/没有历史背景依托/蕴含一定道理”这几个特征的选项占比差异较大,这说明大学生对童话的定义不完全统一。我们认为这可以说明大学生对中西方童话的熟悉度和中西方童话流传度二者为什么不统一。
3、在接受来源上,大学生了解童话有71.88%是通过阅读书籍,只有10.16%是通过听人讲述,以及17.19%通过影视化作品。因此对于中西方童话接受的差异可能很大一部分与各类民间文学读本的编纂方式有关,但同时童话影视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4、在对于童话的功能认知上,各选项(多选)所占比例是:教育(道德教育及恐吓)85.94%,娱乐71.09%,审美55.47%,解答儿童疑惑36.72%。在选择讲述中国或西方童话的理由上,选择给儿童讲述中国童话的理由更多地与“教育功能”联系起来,而选择讲述西方童话的理由更多地与“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联系起来。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认为中国童话有趣”占37.5%,而“认为西方童话有趣”占62.5%的原因。
5、在“最熟悉的西方童话的影视化作品”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西方童话的与“最熟悉的童话”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西方童话基本一致。这证明影视化是童话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最熟悉的中国童话影视化作品”一题中,出现许多无效答案。由此不仅能看出大部分人对于童话和其他民间文学类型的概念不清晰,并且可以看出中国童话影视化作品的稀少,这同样是导致中西方童话接受差异的原因。

TOP

十大经典童话与成长

1、《白雪公主》:经历迫害和生死考验,具有善良勤劳的品质,通过猎人、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获得幸福。
2、《青蛙王子》:由不守承诺转而被父亲教育,最终获得幸福,但成长痕迹不明显。
3、《睡美人》:历经诅咒,通过女巫的祝福和王子的爱情化解诅咒,成长痕迹不明显。
4、《狼和七只小羊》:历经生死考验,第七只小羊具有警惕心和机智勇敢的品格,通过自己的智慧保护了自己,救出家人并惩罚了狼。
5、《灰姑娘》:历经后母的虐待,具有勤劳、善良、宽容、守时的品质,通过魔法的帮助和王子的不懈寻找获得了幸福。
6、《小红帽》:经历生死考验,通过猎人的帮助获救,吸取了教训,懂得对陌生人要警惕,从而获得了成长。
7、《大拇哥》:经历坏人的绑架和生死考验,具有善良孝顺、机智勇敢的品格,通过自己的智慧回到了家。
8、《穿靴子的猫》:经历贫穷的考验,具有机智勇敢的品质,通过自己的智慧为主人改写了命运。
9、《勇敢的小裁缝》:经历贫穷的考验、巨人的挑战和谋害以及国王的考验,具有机智勇敢的品质,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好运改写了命运
10、《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经历金钱、地位的诱惑和考验,老太婆因为贪婪而最终一无所有,教育人们要懂得感恩、知足常乐。

十大经典童话中的主人公,女性通常具有善良勤劳的美德,男性和动物通常是机智勇敢的。但女性的成长或者命运的改变通常要靠他人得以实现,后者则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还有一类故事中的主人公成长痕迹不明显,但是可以启发人们对成长所需品质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