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5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5小组研讨【持续更新】

大家好,这里是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5小组的研讨帖。
除了我们本组的成员之外,也欢迎其他同学和各界同好来这个帖子中与我们一起交流。
我们小组将在论坛中进行研讨过程和研讨成果的持续更新,欢迎大家予以批评和指正。

[ 本帖最后由 倪玥 于 2017-9-25 20:54 编辑 ]

TOP

小组研究计划

第四周:投票决定选题方向(已投票结束,本小组选题方向为民间童话)
第五周—第七周:搜集自己家乡的民间童话并在论坛发帖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八周:①整合小组所有成员的收集到的民间童话
                ②做主题关于“大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间童话了解情况”的调查
第九周—第十二周 深入调研,挖掘各自家乡民间童话产生的民俗背景以及寓意着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等,写成小报告。
第十三周:汇总小组成员的报告,并进行讨论和修改。
第十四周:交老师提修改意见。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第十七周:提交。

TOP

民间文学第五组研究计划(修订版)

一、研究主题:
通过中西对比研究中国民间童话流传不广的原因——以《民间童话故事选》和《格林童话》为例
二、研究内容:
当我们提起民间童话,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等西方民间童话,而中国的民间童话除去神话传说等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民间童话的故事外,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话只有那么寥寥几篇。为什么中国民间童话不像西方民间童话那样流传广泛、深入人心呢?本小组将《民间童话故事选》和《格林童话》为例,通过对比这两本民间童话,找出中国民间童话和西方民间童话各自的优缺点,探寻中国民间童话流传不广的原因。
三、研究日程:
第七周:投票决定选题方向,小组讨论研究主题。(已确定)
第八周:按照小组的第一次分工进行文献梳理或文本细读,并进行问卷调查。
第九周:完成第八周布置的所有任务,整合小组材料,进行深入讨论和第二次分工。
第十周—第十二周:根据第二次分工将讨论成果、调查结果和研究所得写成报告。
第十三周:将报告再次进行组内讨论和修改,修改完成后交老师提修改意见。
第十四周: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第十五周:提交。
四、小组第一次分工
(一)文献梳理(负责人:周明洁、李响、马学文、周斌)
(1)搜集整理有关中西童话对比研究的文献,概括每篇文献的大意,并指出对我们研究的启发。
(2)搜集整理有关中国童话研究的文献,概括每篇文献的大意,并指出对我们研究的启发。
(3)搜集整理有关西方童话研究的文献,概括每篇文献的大意,并指出对我们研究的启发。
【每人搜集整理5篇文献】
【文献梳理成果上交日期:10月29日晚22:00】
(二)文本细读(负责人:倪玥、张馨月、黄雅兰、陈思盼)
(1)细读《民间童话故事选》(倪玥、张馨月)
(2)细读《格林童话》(黄雅兰、陈思盼)
(3)细读文本之后要求归纳整理:①文本关于动物、人物的童话共有多少篇;②主题分类;③优缺点。
【文本细读成果上交日期:10月29日晚22:00】
(三)问卷调查(负责人:张馨月、倪玥)
(1)问卷设计与发放:张馨月
(2)问卷回收与结果分析:倪玥
【问卷结果上交日期:10月24日晚22:00】

TOP

《民间童话故事选》阅读报告

《民间童话故事选》阅读报告
倪玥 张馨月
1、《盘三哥开山》:故事情节类似于愚公移山。盘三哥和妻子儿子一起挖一座大山,后来得到了神仙的帮助,不但成功挖掉了山,一家三口还都变得健康又年轻。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勤劳坚韧终有好报。这是一个有关家庭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讲神与人的故事。
2、《一幅壮锦》:手艺高超的织锦母亲好不容易织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壮锦,但是壮锦被仙女拿走。三个儿子替母亲去找回丢失的壮锦,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因为承受不了路途上的苦难中途放弃,带着半路上得到的钱财叛离了母亲也叛离了家乡,只有小儿子忍耐了路途上的种种痛苦,成功找到了仙女并帮母亲拿回了壮锦,有一个仙女因为被绣到了壮锦上于是和小儿子一起回了家,回家摊开壮锦,锦上景物变成了真实,仙女也变成了真人最后嫁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和母亲还有仙女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几年后大儿子和二儿子花光了钱财变成了乞丐回到家乡,却不敢和小儿子相认,只能看着小儿子一家幸福快乐的样子。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是人要懂孝道,愿意为了亲人忍耐痛苦。
3、《鲁班学艺》(非童话):鲁班的两个哥哥都好吃懒做、不求上进,只有鲁班从小就喜欢做木工。父亲在把两个哥哥赶出家门后,把寄托了他全部希望的鲁班送去找有名的木匠师傅学习木工活。鲁班勤劳苦学,经过师傅的种种考验后成功出师,成了非常有名的木匠。这个故事是一个以讲父子和师徒关系为中心的故事。
4、《鲁班和张半》:鲁班有一个徒弟叫张半,张半天资聪颖但是容易自大,别人夸奖他几句他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在经过鲁班的考验和教诲之后懂得了人要谦虚。这是一个师徒故事。
5、《大冬瓜》:这是一个兄弟故事,哥哥好吃懒做,弟弟勤奋努力。在拿到神仙的宝物大冬瓜之后,弟弟很节制的按照冬瓜能供给的量来获取财务,而当冬瓜落到了哥哥手中,哥哥毫无节制的予取予求,最终被冬瓜里出来的宝物活活埋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的人懂节制交好运,懒惰的人只知道贪心必自毙。
6、《张老贵打鱼》:农民和地主的故事。农民憨厚善良交好运,地主贪心霸道交厄运。
7、《蛤蟆姑娘》:类似于田螺姑娘,只是把田螺换成了蛤蟆,又加上财主和财主的恶婆娘。主要讲述的是放羊小哥和蛤蟆姑娘的爱情故事,传达的道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8、《找姑鸟》:恶婆婆、善小姑、善媳妇的组合。小姑舍己为嫂,嫂嫂寻姑变鸟。
9、《祖魔尼》:勤劳的人遇到神,神赐予祖魔尼(即宝物袋),祖魔尼里每天能倒出一两银子,后来有一天人贪心的一天倒了三次,祖魔尼就再也没有银子了。人最后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过上了好生活。讲述的道理是求人不如求己,以及人不能贪心。
10、《三兄弟牵金牛》:三个兄弟一起牵金牛,当他们想法一致的时候能拉得动金牛,但当他们各怀鬼胎都想独占金牛的时候,金牛就拉不住了。讲述的道理是兄弟要齐心,不能自私自利。
11、《金雀和树仙》:做人要善良,要有孝心。母与子,神与人。
12、《两个水桶》(非童话):讲述生活道理——节约节俭。兄弟。(说教性太强,没有什么剧情)
13、《打碎的碗》(非童话):手艺高超的工匠,造出和打碎的珍宝碗一样的碗,为救人命不宣扬自己的功勋。人与人。
14、《九眼泉》:兄妹。弟弟为给哥哥报仇,勇战恶龙;妹妹等待哥哥归家,变成向日葵。(讲述起源,为什么九眼泉只有一眼有水,向日葵为什么永远向着太阳)
15、《射月亮》:后羿射日(雅拉射月)和嫦娥奔月(尼娥绣锦)的结合体。爱情故事。人与自然。解释月亮里的黑影子。
16、《寻太阳》:父子两代历尽艰辛寻找太阳。解释启明星和“宝俶塔”“来凤亭”“初阳台”地名由来。
17、《苹果姑娘》:懒汉为爱变得勤劳,姑娘为了苹果献身。爱情故事,农业故事。
18、《跃龙山》:救了龙王的老婆得到能解旱灾的神缸。好心有好报,为了众生要献祭自己,舍小家为大家。人与神,个人与集体。
19、《长发妹》:发现山神的秘密找到泉水的泉眼。为了众生要献祭自己,舍小家为大家,最后峰回路转好心有好报。人与神,个人与集体。
20、《两棵奇树》:哥哥变成油桐树,妹妹变成木棉树,爹爹带回油树籽和棉树籽,人们从此在晚上也拥有了光明还不再受冻。解释月亮里的阴影。献身精神。
21、《水珠》:甲地——乱石山上的寨子 苦难——旱灾 乙地——鲜花山、水源山 解救之物——鲜花山蜂王的金针、水源山的水珠 用处——灭火解旱 英雄A——岩刚 为了化解灾难献身 解释岩刚山和岩刚河名字的由来
类型化模式:甲地人民受苦难,经过老人/高人/神仙/传说指引得知解救之物/解救之神/解决之法在乙地,英雄A离开甲地去往乙地,路上历经千辛万苦都不放弃,A要么到达乙地感动神仙/获取灵物成功化解甲地灾难(灾难的化解有时需要A的献身,有时不需要),要么死在途中或乙地,由B接过A的重任继续上路。(B一般是A的儿子/兄弟)(很少【但不是没有】出现女性人物上路历经磨难,大多数女性都是在家等待,或等到男性英雄回来,或等待男性英雄直到死)
22、《运河水的故事》:类型化模式的故事:甲地——运河两岸 苦难——河水太碱,土地变成碱地无法种庄稼 乙地——龙宫小黄龙的水池 解救之物——龙珠 用处——把河水变甜 英雄A——红莲 为了化解灾难献身。
23、《猎人海力布》:好心救蛇得珍宝,能听懂飞禽走兽说话,从飞鸟口中得知这里将要山洪暴发,违背规则向人们说出动物的话,自己变成石头,乡亲们全部得救。舍己救人,献身精神。
24、《渔童》:老渔夫捡到画着渔童的渔盆,渔童每到夜里就出来在盆中钓鱼嬉戏,天亮后给老渔夫留下一盆金豆子。洋人从老渔夫口中得知这件事,和官府串通想抢走渔盆。老渔夫摔碎渔盆,画上渔童变活人打败了洋人和县官。邪不压正。人与神。洋人可恶。
25、《报晓鸡》:画师画画惟妙惟肖,在乡亲们的鸡都被恶霸抢走后,画师画出一只跃然纸上的公鸡给乡亲们报晓。恶霸又来抢公鸡画,被公鸡啄瞎了眼睛烧毁了房子。恶有恶报。恶霸和百姓。(为了塑造好人而塑造好人,人物性格单一、僵化、不自然。好人就是拥有所有美好的品德,坏人就是丧尽天良把坏事做绝。)

TOP

《民间童话故事选》阅读报告

26、《鹰笛》:塔吉克人常年受到奴隶主的压迫,娃发爷爷传给娃发的兀鹰之王也要被奴隶主抢去,兀鹰说话让娃发杀了自己用骨头做鹰笛,娃发在危难关头吹响鹰笛召集群鹰降服奴隶主。奴隶主诱惑人们杀了兀鹰做笛子,兀鹰们离开了塔吉克人,塔吉克人上了奴隶主的当。奴隶主与百姓,解释鹰笛的来源
27、《画眉鸟》:竹郎和雅妹因为唱歌唱的好被请去京城,比赢了歌唱比赛,使得十几个国王都要给皇帝进献珍宝。皇帝起了歹心,毒死了竹郎,逼雅妹做娘娘,雅妹撞死在金殿上。二人死后化作歌声动听的画眉鸟(类似梁祝)。爱情故事,解释笛子和画眉鸟的来源。
28、《渔夫和皇帝》:渔夫在洪水时救了蚂蚁、喜鹊、猴子和皇帝。皇帝回到王宫后发现金印不见了,渔夫梦到金印所在,找到它交给皇帝,皇帝却认为渔夫偷了金印,将他关进大牢饿死。猴子、喜鹊和蚂蚁为渔夫送来吃的,皇帝疑惑渔夫为什么饿不死,渔夫说是海龙王给了他金肚子。皇帝也想要金肚子,渔夫带着他去找海龙王,皇帝最终淹死在海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复仇。
29、《人参精》:小活在胡员外家做工被欺压,有一天遇见两个人参精要水喝,小活喂了他们一百天水喝,人参精报答小活两个人参。小活用人参向胡员外换房子和地,胡员外逼小活带他找人参精并诱骗他签下文书。人参精主动来到胡员外家,使他的地上长出许多“神人参”。胡员外拿“神人参”去进献皇帝,却被发现“神人参”只是胡萝卜,被皇帝斩首。阶级压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解释河北平原上为什么没有人参有萝卜。
30、《白海和蚌姑娘》:白海救了蚌姑娘,得到可以医治大颈泡(甲状腺肿)的珍珠项链。白海白天医治病人,晚上打渔,生活好转。白海的哥哥白山偷了珍珠项链给皇帝治病,皇帝留下珍珠项链不还并刁难白海。白海完成了皇帝给的任务,皇帝却诬蔑白海的珍珠项链是偷来的,挖去了白海的眼睛。蚌姑娘们撞破皇帝的船,皇帝和白山淹死了。蚌姑娘把珍珠磨成粉涂在白海的腰带上,成了海带,人们吃了不会得大颈泡。阶级压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解释海带对甲状腺肿的预防作用。
31、《柯楚逊的故事》(非童话):柯楚逊父子受牧主婆的欺压,父亲被气死。柯楚逊不再为牧主婆放牧。一年以后牧主婆来抢柯楚逊的牛,并让两个手下抬着被装在皮袋里的柯楚逊,准备扔到湖里去。柯楚逊骗手下去找一罐金子,自己在皮袋里翻滚以求出去。遇到又瞎又驼的牧主婆哥哥,柯楚逊骗他在皮袋里能治好眼瞎和驼背,牧主婆哥哥将柯楚逊放出来,自己躺进去。两个手下被骗后回来暴打皮袋中的人,并将其扔进了湖里。牧主婆看见柯楚逊没死,柯楚逊骗她湖里住着人家,送了好多牲畜给自己,于是牧主婆一家人跳进湖里挣扎(死了)。阶级压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2、《高角地主》:赵二在地主家做工,经常受冻,一天夜里在屋外烤火时遇到一个老汉,赵二让老汉烤火,老汉送他一匹神马,让他骑着去西南找老奶奶。第二天地主抢走了神马,赵二只好走了很久找到老奶奶。老奶奶说只有神马吃了神枣才能过黑河去到没有压迫的地方,并告诉他如何夺回神马。赵二带上枣子回到村子,地主吃了赵二的枣子头长出了角,赵二要求用神马换医治的办法。赵二给神马吃了枣子后,抓着神马长出的角骑飞走了。地主的角越长越高,高出了屋顶,地主没法呆在屋子里,最后在院子里冻死了。阶级压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3、《金马驹和火龙衣》(非童话):财迷精地主屯了许多粮食,旱灾时也不借给佃户们。佃户金柱将瘦马装成可以拉金子的金马驹,跟财迷精换了二十石粮食分给佃户。财迷精得知受了骗,将金柱的棉衣剥了只留一件布衫关在磨房里冻死,金柱抱着磨扇走了一晚上,浑身大汗。财迷精疑惑金柱为什么没冻死,金柱骗他自己的布衫是火龙衣,换了财迷精一件狐皮袍子,财迷精穿着布衫在去找丈人做寿的路上冻死了。阶级压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4、《花边姐姐》:花边姐姐被皇帝抓去,皇帝为难她,花边姐姐织了一条龙把皇帝烧死了,骑着龙上了天,在天上织出了彩虹。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解释彩虹来源,恶有恶报。
35、《一个“善心”的老太婆》:老太婆收养了母狼,最后被母狼吃了,三个女儿为她报仇。行善的尺度,报仇,血腥。
36、《巧媳妇》(非童话):张古老为四儿子娶了个巧媳妇,巧姑凭借聪明才智当了家,知府来刁难张古老,巧媳妇解了围。机智,官民矛盾。
37、《找太阳》:多吉的爷爷死前让他去找能够带来幸福安康的金色太阳,多吉在老爷和活佛那都没有得到幸福,但是他相信一定会找到金太阳。追求幸福生活,地主阶级的剥削,宗教。
38、《葫芦娃》:春姐种下葫芦种子,生出一个小葫芦娃。春姐被妖怪抓走,葫芦娃排除万难救出春姐。报恩,不畏艰险。
39、《黑羊头的故事》:黑羊头带领羊群反抗豺狗,壮大了羊群,羊群好了伤疤忘了疼,罢免黑羊推举白羊,羊又被吃了不少,它们才醒悟过来,重新让黑羊带领羊群。团结,勇敢,领导,集体,民主,政治意味。
40、《大雁》:因为守夜的大雁睡着了,大雁全被人打死了,只有领头一只大雁活了下来。解释大雁为什么排队成一字和人字,粗心,不服从领导。
41、《小白马的故事》:白马为了保护小白马受伤,死前叮嘱小白马。小白马一一试探妈妈的嘱咐,发现妈妈的叮嘱都是对的,于是按妈妈的话生活得很好。母爱,听话。
42、《喜鹊老师》:喜鹊做窝做的很好,但是其他鸟儿都听课到一半就以为自己会了,所以现在做的窝也不好看不好用,只有燕子耐心听完,能做出很暖和很漂亮的窝。耐心,学习的方法,谦虚。
43、《狐狸为王》:狐狸意外染了毛,骗大家自己是万兽之王,邀请妈妈来一同享福,妈妈却认为这不应当。报信的狐狸知道了国王的底细,告诉大家,大家把国王踩死了。诚实。
44、《为妈妈报仇》:老母鸡被野猫咬伤,临死前要小鸡为自己报仇,小鸡们和牛屎,棒槌,螃蟹,毛栗,缝衣针一起,最后把野猫打死了。复仇,血腥。
45、《布谷鸟和金色雀》:布谷鸟爱劳动,歌声美,金色雀懒惰。金色雀在春天骗来了布谷鸟的衣服,被其他鸟厌弃,布谷鸟没了暖和的衣服,嘴也冻硬了。解释布谷鸟叫声和春耕的关系,赞美劳动,批判懒惰。
46、《鹰与蛙》:老鹰抓住青蛙想去山上吃,青蛙骗老鹰自己怕水,老鹰把青蛙扔到桥上,青蛙跳水逃生。机智。
47、《聪明的老黄兔》:狗熊和狼骗兔子要交朋友,老黄兔骗它们锣和鼓是宝锣神鼓,最后狗熊和狼被猎人打死了。机智。
48、《老虎和螃蟹》:老虎想吃螃蟹,但被螃蟹夹住了舌头,老虎向山羊求救,承诺山羊以后不再吃它们,山羊要老虎把嘴张开放到水里去,螃蟹得救了,但老虎不遵守诺言仍吃山羊。机智,善恶的不可转换性,形象性格的单一片面化。
49、《兔子报仇》:狮子欺负兔子,兔子诱狮子和水中的自己一争高下,狮子掉进井里淹死了。机智,复仇。
50、《兔子判官》:狼掉进陷阱,羊救了狼,狼要吃羊,兔子设计使狼重回陷阱,救了羊。机智,惩恶扬善。
51、《不听话的小山羊》:类似狼来了的故事。听话。
52、《“咕咚”》:兔子听到木瓜成熟掉下水的咕咚声,吓得逃跑,其他动物也跟着跑,长毛狮子追问,最后大家才明白只是木瓜。人云亦云,危言耸听,眼见为实。
53、《骄傲的天鹅》:天鹅视力好,水獭听力好,天鹅因为骄傲被猎人打死了。谦虚。
54、《蜗牛和黄牛》:蜗牛哥哥懒惰,黄牛弟弟勤劳,蜗牛怕天塌于是建石屋,哥俩吵架黄牛被蜗牛打掉了上牙。解释黄牛为什么没上牙,蜗牛为什么背房子,赞美勤劳。
55、《虎哥哥和猫弟弟》:猫勤劳,虎懒惰。白胡子老头给猫力大无穷的两颗金豆,猫分给虎一颗,虎要老鼠偷走了另一颗。老头教猫十八般武艺,虎要猫教它,虎以为自己都学会了,扑猫,猫上树虎上不去。解释老虎为什么不会上树,猫为什么捉老鼠,赞美勤劳,善良。
56、《兔子的尾巴》:兔子欺负鳖,被咬去了长尾巴。解释兔子为什么是短尾巴,教育儿童不能耍小聪明。
57、《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乌鸦有最漂亮的羽毛,乌鸦和火比美,被烧黑了。解释现象,讽刺骄傲。
58、《兔子为什么成了豁嘴唇》:兔子爱拨弄是非,笑的太厉害把上嘴唇笑成两半。解释现象,教育儿童不能拨弄是非戏弄他人。
59、《蝙蝠的故事》:蝙蝠挑拨乌鸦和喜鹊,百鸟发现后远离蝙蝠。解释蝙蝠为什么生活习惯和鸟不一样,教育儿童不能挑拨离间。
60、《马是怎样没有犄角的》:马因犄角最大欺负牛羊,小山羊挑起马去和山决斗,马把犄角撞没了。机智,不能骄傲自大。
61、《松树和猴子》:猴子欺负松树,松树的松胶把猴子屁股粘住了,猴子挣脱完屁股上的皮被揭去了。解释猴子屁股为什么是红的,恶有恶报。
62、《白头翁》:鸟雀们去啄水水道,有一只鸟怕辛苦,把头染白装老,水道成了以后它不好意思与其他鸟一起飞和唱歌,白色也洗不掉了,成了白头翁。解释现象,讽刺懒惰。

TOP

《民间童话故事选》阅读报告

主要形象以及题材内涵

以人和神化的人为主角

以动物为主角

总计

赞扬美德,讽刺恶习

23

20

43

表现阶级矛盾,官民矛盾

12

0

12

善恶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6

2

18

复仇/惩恶扬善

3

2

5

解释来源、现象

10

11

21

教育儿童要听话

0

3

3

爱情

3

0

3

宗教

1

0

1

政治

0

2

2

总计

38

24

62

(数据统计中有交叉重复的部分)

TOP

《民间童话故事选》阅读报告

结论:
1、 有大量颂扬美德、体现善恶观的童话;同时以人物为主角的童话,人物大多是平民百姓,因此有大量反映劳动人民受到阶级压迫等不公待遇并起来反抗的童话;在这些童话中,经常解释了某种客观现象或事物的来源,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试图用童话解答儿童疑问时,不仅只解释事物,同时还向儿童传达观念,使童话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2、 人物(动物)形象的刻画非常片面化刻板化,善的人物极善,恶的人物极恶。并且,对于人物(动物)的评判也十分单一以至极端,当被判定为是正确的时候,残忍可以被视为勇敢,当被认定为是错误的时候,善良可以被视为愚蠢,这在复仇类童话中体现得极为明显。我们认为传达这种片面化极端化的价值观是不利于儿童成长的。
3、 还应看到的是:爱情题材甚少,或者说对于男女关系涉及甚少,人物(动物)关系通常是父母与儿女、兄弟与姐妹、师生关系、朋友邻里关系等;并且有一类专门教育儿童要“听话”的题材。这些题材上的特点是与西方童话区别较大的。

TOP

小组第二次分工
1、补全初次任务分配不足:
文献总综述:周明洁
论文文档补全:周斌、李响、马学文、周明洁
《格林童话》目录整理:黄雅兰、陈思盼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倪玥、张馨月
【以上四项的完成截止时间为13周周五(11.24前)】
2、第二次任务分配:(即调查报告主体部分写作)
中西童话现状、小组研究过程:李响
调研结果(包括分析和研究结论):
       一、通过对比陈述导致中西童话现状的内因
        (一)对比中西童话题材:陈思盼
        (二)对比中西形象塑造:张馨月
        (三)对比中西童话功能:黄雅兰
        (四)对比中西童话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倪玥
      二、通过对比陈述导致中西童话现状的外因
        (一)文化渊源与价值观:周明洁
        (二)中西童话影视化影响:马学文
      三、研究结论(对于上述内因外因的总结):马学文
   3、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周斌
   4、整理小组所有研究成果并汇总成一个文本:倪玥
【上述任务中,李响、陈思盼、张馨月、黄雅兰、周明洁、周斌的任务完成截止时间为14周周日(12.3前)。倪玥、马学文的任务完成截止时间为15周周三(12.6前)。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延误予以四天备用时间,即小组所有研究成果汇总最迟要在15周周日12.10前完成。小组研究成果将在16周上课时上交。】

TOP

中西童话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问卷面向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结果得出,在民间文学的接受上,童话所占的比例居中,可见童话并不是民间文学中接受最广的部分,但童话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有各种中西方童话,因此,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中西方童话的差异。在童话的接受上,大学生对于西方童话文本的熟悉度大于中方童话,而在流传程度上,中西童话各有流传较广和流传不广的作品,可见西方童话的接受和熟悉大于中国童话。对于童话的定义,“面向儿童/具有奇幻色彩/文本短小精悍/没有历史背景依托/蕴含一定道理”这几个特征的选项占比差异较大,说明大学生对童话定义不统一,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在对中西方童话熟悉度和中西方童话流传度两个方面为何不统一。在童话的接受来源方面,大约四分之三的大学生是通过书籍了解童话,接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是通过影视化作品,剩下十分之一的是听人讲述。对于童话的功能定义更多的是:教育、娱乐、审美、解答儿童疑惑;而这几个功能所占比例不同,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童话的编纂与流传的差异造成了对于童话接受和定义上的不统一。中国童话更多的与“教育功能”联系起来,西方童话则更多的与“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联系起来。认为西方童话有趣的比例是认为中国童话有趣的一倍多。“最熟悉的西方童话的影视化作品”出现频率最高的西方童话的与“最熟悉的童话”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西方童话基本一致,这证明影视化是童话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最熟悉的中国童话影视化作品”一题中,出现许多无效答案。由此不仅能看出大部分人对于童话和其他民间文学类型的概念不清晰,并且可以看出中国童话影视化作品的稀少,这同样是导致中西方童话接受差异的原因。
综上所述,西方童话的接受度和熟悉度大于中国童话,西方童话在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以及趣味性等方面比中国童话强烈,而中国童话具有更浓的教育意味;了解接受童话的途径主要有书籍、影视化作品和口头讲述,而影视化增加了童话的接受程度,影视化成为了西方童话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正是传播、功能、趣味性以及影视化程度等造成了中西方童话接受和熟悉上的差异。

TOP

1、题材原因
《民间童话故事选》和《格林童话》的对比
一、从共有的题材对比两者:
(1)劝导从善(真善美教育)、是非观、善恶观
该题材在《民间童话故事选》和《格林童话》中占比都较大,这可能源于童话最基本的教化功能,即通过颂扬美德从而达到实现儿童的道德品质提升的目的。
(2)人物(动物)间的关系、情感(亲情、爱情、友情等)
《民间童话故事选》中对人物(动物)间关系及情感的描写更多地涉及亲情和友情,对于爱情的描写涉及甚少。这可能是受到了我国古代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因而造成了该题材的缺失。
《格林童话》中则以亲情和爱情两种情感关系为主,两者的占比大致相当,对于爱情的描写略微突出一些,且爱情题材的童话的结局基本上以圆满为主。
(3)宗教与政治
《民间童话故事选》中出现的有关宗教政治题材的童话甚少,基本可以认定为缺失。这可能源于我国的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一直都很微弱,而政治制度也具有严密的运作系统,因此在童话中涉及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格林童话》中有关宗教的童话虽然不多,但却自成体系,大多以描写上帝或神职人员为主。这可能源于长时期里西方宗教都处于统治地位。
二、两者所特有的题材:
《民间童话故事选》:
(1)表现阶级矛盾
该题材主要是讲述官民矛盾与冲突,反映劳动人民受到阶级压迫等不公平待遇时群起而攻之的带有反抗色彩的童话。这可能是由我国古代特殊的封建社会制度带来的阶级矛盾所引起。
(2)对客观现象来源的解释
该题材主要通过对客观现象和事物的来源的解释来实现对儿童的教育教化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对事物本身的解释,这也体现了我国童话功能上偏向于其单一的教化功能。
《格林童话》:
(1)滑稽搞笑
该题材主要是讲述了一些主人公滑稽搞笑的行为的故事,对儿童的教化意义不大,可能更侧重于娱乐功能,实现儿童获得短暂快乐的目的。
(2)教人智慧
该题材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在童话中的聪明举动教会儿童如何处理类似事件,侧重于举一反三,锻炼儿童智力的提升,激发儿童开动脑筋。
总结: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共有题材还是特有题材,这两本童话书反映出中西童话在题材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各有各的特点。而这些差异是与地域、社会、阶级、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的,不能片面看待,也不可以直接简单地进行优劣的划分。

TOP

2、形象塑造原因
2.1主人公身份:
不同点:
中国童话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平民百姓;而西方童话的主人公除了平民百姓之外还有王子公主等贵族,还有的以具有神奇力量的精灵等作为主人公。
2.2人物(动物)性格:
不同点:
中国童话更强调人物(动物)勤劳善良、孝顺感恩的美德;而西方童话更强调人物(动物)机智勇敢的品质,以及冒险精神等。虽然中西童话对所有这些个性特质都有塑造,但上述强调的部分才是各自人物(动物)能否获得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相同点:
都具有人物(动物)形象塑造片面化、极端化的问题。
    (1)片面化:善的人物极善,恶的人物极恶,几乎没有圆形人物。
    (2)极端化:文本透出的对于人物的评判十分极端,对于站在正义一方的人物,他的残忍可以被视为勇敢;而站在与之对立面的人物,他的善良可以被视为愚蠢。例如《民间童话故事选》的《为妈妈报仇》故事中,小鸡们采用极其血腥残忍的手段折磨曾咬死鸡妈妈的野猫,然而这种行为却被认为是正义的。又如《格林童话》的《背囊、号角和帽子》中的男主人公,对于邀请他吃饭并诚心与他交换宝物的三个烧炭佬,毫无感激之心也不信守承诺,反而设计夺取了他们的宝物,然而这种行为被看作是聪明的追求幸福之举。他强迫国王将公主嫁给他,公主不满这个丈夫,想要骗走他的宝物恢复自由之身,却被认为是“不忠”。
2.3人物(动物)命运:
    相同点:
    都塑造了一系列拥有美好品质的主人公,他们最终都会得到好的归宿。同时也都有一些能作为反面教材的童话,塑造了一些贪婪、忘恩负义的形象,并使他们最终都得到了惩罚。可见中西方童话都蕴含了善恶是非观念。
    不同点:
    (1)西方童话中人物命运经常会受到“运气”因素影响,许多主人公因为“好运”而“碰巧”获得幸福或成功。而中国童话中没有“好运”因素,主人公通常是由于勤劳善良而受到贵人相助才获得幸福
    (2)中国童话对于人物的美德十分强调,主人公必须是勤劳善良的、或机智勇敢的、或孝顺感恩的,才能“好人有好报”。而西方童话中,不具有美德也能获得幸福,例如《青蛙王子》里的公主,有的甚至忘恩负义但是因“好运”也可以获得成功,例如《背囊、帽子和号角》的主人公。
2.4女性角色:
    不同点:
西方童话中的女性大多比较被动,纵使具有善良的品德,也要通过王子、仙女等人的帮助才能获得幸福,且西方童话通常以爱情美满作为女性获得幸福的标志。中国童话中的女性相对来说更加主动,并且具有牺牲精神,可以为爱情、亲情或集体牺牲自己,中国童话并不像西方童话那样注重爱情,爱情圆满、亲情圆满和集体的圆满都可以作为女性实现价值的标志。
总结:
从形象塑造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西方童话无论是在主人公类型的选择上,还是主人公性格的塑造上,灵活性都强于中国童话,而中国童话比较局限在“好人好报”的故事模式中塑造道德楷模。但是正是因此,中国童话的道德教育功能比较强大,而西方童话中一小部分故事隐含着不积极的价值观。
此外,中西方童话对于女性的不同关注也是值得探讨的,应当肯定中国童话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TOP

3、功能原因
(1)教育教化功能(品德方面):
以《民间童话故事选》为代表的中国的民间童话注重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童话创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育人,旨在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特征。
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关注儿童,张扬儿童个性,着力于儿童从中受到启发而自我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民间童话强调对儿童的教化作用,西方童话重视儿童天性的发挥。
(2)认知功能(知识方面):
中国民间童话重视教化,因此儿童从中了解到的是有关传统价值观的知识,即道德知识;而西方童话在讲述中还传达着自然、科学、人文的知识,能够扩大儿童的认知面。
(3)审美功能(审美语言方面):
1、在审美标准和美学风貌方面,中国民间童话突出“和谐”与“平衡”的观念,而西方儿童文学则充满了个性解放的鲜明特色。
2、西方童话内容显得丰富多彩,有动植物、人物、神魔、法术等多种类型,中国童话内容显得贪乏单调,大多数通过动物和人物来展现。西方童话相比较而言,语言更生动,情节更丰富,更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
3、西方童话中的环境被虚化,更具幻想性,也更注重人文精神的宣扬。
(4)心理情感功能(人格方面):
1、中国民间童话宣扬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特别强调集体的力量;《格林童话》强调个性发展不同,主体常常是个人历险。
2、中国童话习惯将“儿童”视为不健全的缺乏判断力的群体,童话中总是把他们成长的进程框定在预设轨道里,儿童常常犯错;相反,西方将“儿童”视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儿童有自己的经验成长。
(5)娱乐功能(生活游戏方面):
西方童话重娱乐和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而中国童话看重“载道”、“树人”的使命感,娱乐性很少,说教气偏重。
总的来说:中国民间童话更突出教化功能,其他功能相对弱化,功能相对比较单一;《格林童话》在教化、认知、审美、心理、娱乐等方面都有兼顾,功能相对比较全面。

TOP

4、故事性和趣味性原因
(1)中西童话的故事性:从故事性来看,中国民间童话的故事性没有西方民间童话的故事性强。中国民间童话的故事性不强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上,以《民间童话故事选》中收录的故事为例来看,中国民间童话的情节比较单一,呈现出类型化的模式,而且类型化的往往是比较单调无趣的题材。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类型化模式是这样的,甲地人民受苦难,经过老人/高人/神仙/传说指引得知解救之物/解救之神/解决之法在乙地,英雄A离开甲地去往乙地,路上历经千辛万苦都不放弃,A要么到达乙地感动神仙/获取灵物成功化解甲地灾难(灾难的化解有时需要A的献身,有时不需要),要么死在途中或乙地,由B接过A的重任继续上路(B一般是A的儿子/兄弟)。很少(但不是没有)出现女性人物上路历经磨难,大多数女性都是在家等待,或等到男性英雄回来,或等待男性英雄直到死去。像这样类型化模式的故事有《水珠》、《运河水的故事》等。而西方民间童话的故事情节就要丰富的多,虽然西方民间童话中也有一些类型化的模式,但是类型化的题材往往更有趣,比如王子公主题材。
(2)中西童话的趣味性:从趣味性来看,中国民间童话的故事性也没有西方民间童话的趣味性强。中国民间童话的说教性和现实性太强,比如有大量童话是在反映劳动人民受到阶级压迫等不公待遇的,这样的主题大大降低了故事的趣味性。而且中国民间童话的爱情故事较少,爱情故事其实是充满了许多浪漫的幻想、充满了许多趣味的,而中国民间故事在爱情故事上的缺失使其失去了这种趣味。相反的,西方民间童话中有很多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增添了西方民间童话的趣味。

TOP

导致中西童话传播和发展现状的外因
1、文化渊源与价值观
总体而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强调实用主义,从诸子百家为治国理政各抒其见开始,中国文化就表现出明显的入世倾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对人的培养上,倡导“发乎情止乎礼”,通过以“礼”为代表的伦理道德来约束人,从而达到培养对社会有利的“君子”的目标。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见大量教导儿童、规约儿童的作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即是《弟子规》。此外,中国文化重集体而轻个人,对人的独特个性关注较少,而强调一种集体的“大同”,这也导致了中国文化轻视对儿童天性、个性的发掘,忽视儿童的生理、心里特点,而以一种较为机械的方式,对儿童进行规约和教导。
此外,中国有着悠久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有着鲜明的政治功能,这也导致传统文学格外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所谓的正统文学中,缺乏浪漫、自由的色彩。乃至《聊斋志异》之类的民间文学故事,也具有明显的说教性。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平等、冒险的精神源远流长,个人主义获得发展的土壤。而宗教信仰的广泛传播,也使得西方文化比之中国文化,较少地强调实用性。及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更是被提到了首要地位。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的弘扬,也促进了西方社会了解人的发展过程,从而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性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如卢梭的《爱弥儿》,即是儿童教育的研究专著。
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儿童的关注较少,对儿童的教育,也以“礼”为统一标准和目的,而缺乏对儿童本身的关注。西方文化对“人”的重视,促使西方文化关注到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的培养更具科学性。由此,中西方童话的发展情况大不相同,中国童话重规训,重约束,重教养;而西方童话重趣味,重生动,重适宜。

TOP

2、中西童话影视化影响
众所周知,西方童话影视化工作一直是非常出色的,在电影发展的初期阶段,好莱坞的电影创作人员已经开始对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并拍摄成电影,时至今日仍然乐此不疲,无论是好莱坞改编的真人电影,还是迪士尼制作的脍炙人口的卡通电影,都非常好地将西方传统童话故事搬上了银屏,重现、创造出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得以让更多地人认识和了解,由此将自己文化的童话故事推广到全世界范围。
较为著名的西方童话电影有《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美女与野兽》、《阿拉丁》、《人鱼公主》等等,实际上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童话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细节修改,在符合儿童观看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由于电影工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成立较晚,本土童话故事乏善可陈,于是其童话改编电影的视角并不局限于一国一地,在背景上更是在不同的地域之间不断地跳跃选取,充满了异国情调。而从纵向上来看,即便是相同的经典童话,好莱坞的电影人仍然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电影故事不断进行重构与改编,提出了全新经典童话故事的电影改编方式,从而使得这些影片能够让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具体表现在情节的进一步简化、与时俱进的动画主题、对配角形象进行重点塑造等。因为这些创新的策略,使得西方的传统童话故事得以在不断地翻拍之中融入新的观念和时代风气,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童话电影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完整的商业产业链。以迪士尼为例,在拍摄众多童话卡通电影以后,通过打造主题乐园以及贩卖相关商品,成功将传统童话故事变现,并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挖掘传统童话故事当中,即便是西方电影工业,也拍摄过不止一部中国传统故事的卡通电影,而反观中国国内相关影视作品却寥寥无几,实在是一大遗憾。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也兴起过一阵改编童话故事为电影的风潮,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运用包括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在内的多种独绝特色的艺术形式改编童话电影,尤其是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水墨动画片,就连西方观众和同行也为之赞扬,由此成功地将许多传统童话故事呈现给国内海外的观众,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童话电影完全不同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道路。但是,受制于当时动荡的文化政治环境,中国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工业产链,也没有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创作改编制度,加之以中国传统童话发展薄弱的缘故,这一盛景并没有得以延续下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得以接触的依然是《大闹天宫》、《天书奇谈》之类的动画电影。就在国内童话改编电影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候,西方童话电影带着早已发展完善的体系闯进了中国,随即可以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中国本土的童话电影。中国传统的童话电影由此受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以后以郑渊洁为代表的一批人致力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童话影视作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依然无法撼动这种固化的格局。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是基于中国传统童话故事的固有弱势的,而这一弱势也反过来加剧中国童话改编影视化的困难,恶性循环,使得局面更加不利。
在这种局面的影响下,西方童话影视作品较之以中国童话影视作品更加脍炙人口和深入人心,也是并非不能理解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