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那一类电影

那一类电影

                                                                                                                          那一类电影

金熊近几年过分照顾“电影小国”:从前几年的伊朗、韩国,到这两年的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再到今年的秘鲁。电影节这个小圈子需要制造潮流话题,不断更新“热门地区”,电影节争相捧红自己发现的新导演新地区,也都在暗中一直竞争。

主席/缪斯

柏林国际电影节今年的评审团主席是独立电影圈的头号缪斯——苏格兰女演员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她热爱全世界的艺术影院,推崇一个东非村庄挂在树上的床单“银幕”——全年露天放映美国西部老片,而她知道的剑桥、伦敦、柏林的艺术电影院纷纷都改行成设计酒店、咖啡店、色情酒吧。同时她也坚信电影绝不会消失:“即使为了所有人都能一起坐在黑暗中。电影会揭示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但是从来不会给一个彻底清晰的答案。如果我有权力的话,就给全世界所有电影院发放经济补助,让影院经理可以不受任何经营压力、从容地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电影。”

她个人所期待的电影是心灵被撕裂、眼睛被刺痛的“那一类”,如同她本人——独立不羁,充满行动力。斯文顿在苏格兰家乡高地地区奈仁(Nairn)亲自成立了艺术电影院和一个独特的电影节,没有红地毯、明星、宣传资料,也不用故意催化电影销售、媒体曝光、试图提高观众的理解力,8天半的电影节里只放映他们的最爱,从歌舞片到费里尼,从法斯宾德到帕拉捷诺夫。而门票也很特别:每个人带一块自己做的蛋糕,穿上一双特别的红鞋就可以入场……整个电影节更重要的是与观众互相之间完全的“信任”。即使以评审团主席的身份来到柏林电影节这样一个自由跨越多种单元和风格界限的世界级超级电影卖场,她也认为电影节更多要考虑的是观众,给他们提供更多突破理解力界限的多元作品,电影本身并不是重点。

熊/金熊

金熊大奖的颁发和斯文顿的个人主张一脉相承:女性主义作者的电影《悲伤的奶水》是第一次入选柏林竞赛的秘鲁电影,便爆出大冷赢得金熊,电影称不上最好,但起码让人印象深刻:秘鲁地下游击队和政府军对抗的黑暗战争时期曾经有1万名妇女被强奸,生下了许多父亲未知的孩子。女主角就是这样的身份,情感自闭,对亲密接触、男人都超级恐惧,她甚至会在阴道里塞进土豆“保护”自己,角色从压抑封闭到最后自我突破的过程其实更符合影片的原版标题《恐怖的胸膛》。32岁的女导演克劳迪娅·洛萨(Claudia Llosa)营造迷境还是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有些镜头甚至非常诗意,但是影片格局离真正的杰作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整部电影的情节设置简直是2008年赢得金熊大奖的塞尔维亚电影《格巴维察》的续集:不同的是后者从母亲的角色出发,无论如何都要向女儿隐瞒她被塞尔维亚战争中士兵轮奸怀孕的往事,题材同样涉及政治、战争、女性的脆弱、伟大以及自我救赎。

金熊近几年过分照顾“电影小国”:从前几年的伊朗、韩国,到这两年的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再到今年的秘鲁。电影节这个小圈子需要制造潮流话题,不断更新“热门地区”,电影节争相捧红自己发现的新导演新地区,也都在暗中一直竞争。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罗斯在媒体会上公开挑明,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新作入选竞赛单元却不想参加评奖的原因。今年柏林风头最健拿奖最多的是阿根廷籍导演阿德里安·贝尼兹(Adrían Biniez)在乌拉圭拍摄的处女作《巨人》,就是描写一个保安爱上清洁女工的故事,一举拿下3个大奖:评审团大奖,最佳处女作,蓝天使奖,看来电影有时候也不需要承担更多的使命叙事。往年柏林电影节的得奖大国——伊朗、丹麦、中国,今年只有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继续幸运,赢得最佳导演银熊奖。而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被德国偏向自由派的权威媒体《时代周报》在标题中评为“清汤寡水,扭捏作态,历史变色。同一天斯蒂芬·弗里尔斯(Stephen Frears)的竞赛片电影可以把人的心撕裂,而陈凯歌的电影却让人心凉”。其他参展的中国和香港地区的电影也都表现一般,包括香港著名编剧岸西作为导演的处女作《亲密》,论坛单元长达3个半小时的《马大夫的诊所》倒是一部主张成熟的中国纪录片。最强势入围而且个性鲜明的是4部德国电影:马伦·埃德(Maren Ade)导演的《其他人》,汤姆·提威导演探讨全球化主题的开幕片《国际》,集合了最新一代德国青年导演、表现当下德国现实的短片集《德国09》,德国电影界新一代领军人物汉斯-克里斯坦·施密德(Hans-Christian Schmid)导演直面国际军事法庭正义与否的《风暴》。相比之下,法国电影仿佛总是笼罩着一层文艺气息浓厚的保护层,缺乏锋利的质感。

人/女人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可以称作“女演员的电影节”,很多女主角的表现都非常突出:不仅金熊作品如此,出身戏剧界的31岁奥地利女演员贝吉特·米尼克美尔(Birgit Minichmayr)在赢得两座银熊(评审团大奖、最佳女演员奖)、描写情感关系的德国影片《其他人》中更是如此。甚至空手而归的其他国家如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的参赛影片也给女演员很大内心戏发挥空间,主题甚至都能跨越文化互相照应: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的伊朗电影《关于Elly》和评审团大奖的德国电影《其他人》同样让人趣味盎然,主题倒真有些异曲同工。

《关于Elly》中一群30多岁的伊朗中等富裕阶层亲友团周末前往海边别墅,穿着球鞋开着越野跑车,全球化的光鲜亮丽。餐桌上关于自由的讨论坦率而自信,一切都和保守的伊朗女人形象大相径庭。女主角艾莉(Elly)和其中一位刚离婚的男士情愫渐生,却突然之间没有任何理由地消失了。所有人在惊呆之余开始共同编造谎言:不会让他们惹祸上身,却会给艾莉的名誉造成致命的伤害。在激烈的对峙中他们循规蹈矩和保守自私的行为道德准则还是暴露无遗。

《其他人》也是关于一段旅程中自我审视、暴露生活危机及准则的故事。外表活跃强势的女孩是音乐界的媒体人,男主角则是眼高手低、性格内敛的建筑师。两人互相了解颇多但是涉世未深,周末造访一对事业成功、生活正常而且男女性别角色关系也“正常”的朋友家庭。慢慢的,男女主角的这段情感关系开始慢慢变化甚至互相争斗:讨论、沮丧、亲吻、性爱、辱骂、温柔……最后,他们要决定是分手还是重新开始。

两部影片的人物都清高地自以为不同于生活中的他人,其实最后和大多数人也没什么区别。不仅伊朗、亚洲,德国、欧洲,连美国影片《革命之路》其实讲的也都是这个子题。全球化让电影题材也互相影响,关于人的主题却同样关注。74岁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罗斯的新作《时间的灰烬》在不同国家取景,人物说着不同语言,很多观众和媒体抱怨难懂、失望,但归根到底这个电影还是有他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时空交错的第一个阶段里,一个希腊籍的美国导演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拍摄了一部关于他父母在柏林生活的电影。另外一个片段则是他父母始于“二战”的爱情故事,父亲后来去了美国,母亲却在苏联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遇到了一个德国犹太男人。中间的片段则是关于主角本人:70年代在加拿大越境去美国逃避兵役的个人回忆。总之,20世纪的希腊历史、家园的流离是他永远的主题。有批评说,安哲唯一的幸福就是能永远把他的不幸福用各种“新鲜”的形式表现出来,超常的电影时长永远是他独享的奢侈。这次的剪辑节奏增快,自由流畅没有累赘的个人诗意标签这次却有些模糊。

70mm电影/吃喝玩乐

媒体除了关注明星,今年最被铺天盖地报道的就是70毫米电影的回顾展。这种被淘汰了的电影格式音画质量却是出奇的最好,尤其适合大广角大场面的拍摄,美国很多超级歌舞大片,包括库布里克的《环游太空2001》都是选用这种格式的胶片。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重新修复了一系列尘封了多年的老胶片,独此一回地在柏林电影节集中放映。每天的放映都会到半夜两三点,却是人潮最为汹涌也是最难拿到票的场次。

柏林电影节的主席科斯里克是一个不断推出新鲜花招的老行家,这次70毫米的回顾展就是他的主意促成了多方合作。他8年前上任,就马上在电影节增设“德国电影单元”,大力提拔青年导演,而且史无前例每年都会有几部优秀德国作品入选竞赛单元,并铁定会最少有银熊获奖。这在上任电影节主席(瑞士人)时期是完全不可能想象的事情。每年汇聚500名青年才俊和电影大师交流学习的“天才营”、联合德国外交部开设的“世界电影基金”都已经开始收效卓越了。最好玩的是这个热爱自然、热爱厨艺的老顽童还把电影和美食推广联系到一起,视为他的责任:这次的评审团成员之一就和电影业没什么关系,而是在美国开设餐厅推广绿色餐饮文化的名人。有一个电影单元干脆就叫做“美食电影”,各种相关主题的纪录片和故事片都会被邀请,而且电影放映后还会邀请电影观众在电影院门厅品尝星级厨师特别制作的世界级美食。中国厨艺源远流长,在这方面却是空白领域,有心者也许可以在此有所作为?电影节上的中国表情都是清一色的苦难现实,深刻固然必须,但是电影其他的特质却都被静静淹没:那些思想智慧之美、文学般开放的想象力、梦幻超脱却不失理性的人物、故事好像都已久违。回头看看2008年的中国电影,要不被工具化,要不就是被自愿商业化,不过这也是中国社会现实的现状。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89001663_0_1.html

[ 本帖最后由 代启福 于 2009-3-30 21:0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