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九十四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九十四回大义与精解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上一回故事问古谈因,遇到招驸马的公主。现在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非常可怕,最普遍的认识就是自己不必对死后的事情负责。这个想法为什么说非常可怕?因为不论我们如何对待自我这个现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论是觉悟的还是不觉悟的,都离不开感应交道。因为一切都是在道中的,诚如道家所说:“我在道中,道在我中,我即是道,道即是我。”一切众生都在道中,哪有不起作用的道理?死了,就不起作用了?除非你能灭了道,道不灭故,作用不灭。这就是唐僧必须遇偶的道理。佛家在修行上讲“闻思修三慧”,遇到相当于闻慧,这一回相当于思慧,下一回相当于修慧。觉悟与不觉悟从三慧上来鉴别,还是非常方便的。上一回故事,八戒要代替唐僧,这里面的趣味很深的,我们凡夫就是这个情况,以心所来应对境界里的作用。而修行人是用闻性来应对,就是唐僧来应对。悟空走二步,笑二声等等,都是在论及此理,生活不能错了理义和礼节。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中若有理,就是修德。中华传统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把生活与修行结合在一起的。好处就是人往高处走,生命不断地净化,视野不断地拓展,自由度一世比一世好,快乐一身比一身多。现在人以为刻板,束缚自己的激情。其实,现在人加速了堕落的进程,等到了地狱才知道后悔,那时已成追悔莫及的果报。现在人真的十分可怜,没有机会遇到正教,生活中遇到的都是歪理邪说,还要奉为至理,以为人生不成就名利,不能尽兴享受,真是白活了。其实,那些都是业障现前,加速回到地狱里去再被道“修炼”。来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爱好,要回到地狱里荡平,这就是大道中成极反律。道家讲太极,无极,都是发现了有极的问题。
既然本回故事是说思慧,自然要以文会友了。因此本回故事又要吟诗作赋,好像在神话故事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其实,《西游记》的严谨非是一般小说可以比拟的,关键是发现其中的规律。因此,要读懂这一回故事,还是要在大方向上有个整体性的把握。比如:
  • 为什么悟空要国王尊重唐僧?
  • 为什么又要用不小的篇幅来再一次介绍三个徒弟?
  • 为什么要在十二日配婚?
  • 为什么要着重描写登殿设朝、御花园和华夷阁?
  • 为什么要赏翰林名士春夏秋冬四季之诗?
  • 为什么唐僧要和这些诗?
  • 喜、会、佳、姻四首词意味着什么?
  • 悟空为何变蜜蜂时还留本身在驿内?
    首先,为何悟空等人不下拜,还要大叫陛下轻人轻己?前段故事证得清净体,平等性,当然这回故事是建立在前回故事的基础之上的。修行人的终极修行十门功课,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其中第一条是“礼敬诸佛”。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一切要成佛的修行人都必须要礼敬一切众生。当然,现在是末法时期,这种气象似乎很罕见了,甚至是颠倒了。修行人往往感觉高众生一等,应当得到众生的供养。当然,凡夫众生供养大德众生是一个修福慧的过程,不过修行人更应当端正自心,并以真实惠利众生。既然是礼敬诸佛,为什么还要指责国王的不敬之过呢?要了解《西游记》是写修行人心态的净化过程,向着清净平等正觉修证的过程,因此称西游。以何为究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究竟。一切都要皈依自性三宝,自性是总,三徒是别。在境界里要不失性德,何况不敬重性德呢?境界虽然不真不假,需要有足够的尊重,但是这些尊重不是世俗的仪表和形式,恰恰是落实在性德上。唯有见性是不二法门,修行要落实都只有一条路,明心见性,其它都是旁门左道。如果我们不尊重性德,既不尊重他人,也不尊重自己,唯性是实故。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灾难?根本上就是不了解唯性是实的道理。科学应当讲在这个事情上已经所得了足够的成果,但是在认识上还是走回头路。科学知道规律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性,都是由属性来决定一切的。但是,科学人从不回头反观生命的客观性,虽然量子力学能证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物质存在的虚伪性,似乎这些都只是论文一篇,给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带来根本上的变化。真正强调精神可以独自解脱的还是由各种宗教来宣扬的,又由于宗教失去了权威性,因此人类似乎还是无所适从。不了解唯性是实,就不可能证得正等正觉。佛法的高明正在于此,入门就直截了当地皈依三宝,要众生回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要证无上觉,必须随处皈依性。
    第二,为什么又要用不小的篇幅来再一次介绍三个徒弟?思慧,就是要思惟三个别与一个总的关系,是不是能如实地代表自性。比如,修行人为什么要食而不知其味?很多人修行不成功,就是放不下色受想行识。食而知其味,就是心意落在味觉上,现在人喜欢舌尖上的感受,很少有人会反省这到底是祸是福。落在意识上,就背离了性德,且不论还有杀生和欠债的问题,定性是比较容易的。真正冷静地坐定之后,仔细体会所谓的自己包括哪些因素?识!唯六根上的识而已。除此之外,都是识的作用而衍生的。唯识是一个了不起的学派,当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就是要弘扬唯识,可见,玄奘大师见地不一般。既然是唯识,要了解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这里还强调了各自的法号,悟空、悟能和悟净,其中道理并不简单。并不是为了拼凑成一个百回故事。每人的解释非常微妙,精解时再做细细解说。思慧,不能理解成为思考。禅家为什么会打棒子?就是因为你用思考,用思考就得吃棒子。佛家的文字往往被错解,这正是文字的不足。冥想,被误解了静静地想象。思慧,被误解为思考问题。佛法为什么会灭?就是被错误的理解,以至于错误的修行。表面上佛教文化还存在,其实早已名存实亡了。现在的道家和儒家都基本失传了,但是佛家虽然有衰落的气氛,但是正宗的佛法还在人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还有九千年。末法时期,样子上的多,实质上的少。道家的丹法基本找不到传人了,儒家的正心诚意也基本失传了。说思想的人多,真实修持的人难寻。思慧,是在定境里完成的,凡夫不可能有思慧的。闻慧尚且没有,哪里可能有思慧?凡夫修行先一门深入,根本上就是成就戒律。净土法门适合末法众生的味道就容易看出来了。末法众生不愿意持戒,不持戒,修行必定走火入魔。所以现在魔法非常多,假冒的大德非常多。表面上很兴盛,只要持戒的人少,佛法就必定衰落。但是,如果能专心念佛,按照佛的教诲,专持名号,暗合道妙。一样可以得体,真正能听内心的音声,就符合戒定慧的要求。何况如果日夜之中心里不断这句阿弥陀佛,则与慈悲心相应,也就不可能犯戒。所以,念佛一门深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戒定慧也是一次完成,其关键是不是确实体证了悟空,悟能和悟净。
    第三,为什么要在十二日配婚?这里是个数字问题,十二强调了十和二,十是圆满,二是交道,即故事里强调的姻缘。众生虽然在迷,自性功德还是圆的,必定会有作用。自己喜欢什么就与什么作用。喜欢妄想,就产生妄想。但是众生的问题在于不了解这些发心的后果,只管成因,不问后果,这个很悲剧。地狱出现的时候,不想接受,但已经无法挽回了。只能在地狱里消因的用心,如炮烙地狱,一直要抱到实在不想抱了,就转向其它地狱受其它的果。佛家讲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到生老病死都是必然的过程。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规律,就叫冤枉在六道中受苦。明白了道理,审视自己的用心,时时改变命运。
    第四,为什么要着重描写登殿设朝、御花园和华夷阁?修行讲印证。科学讲再现性,传统文化更加严格,讲印证,丝毫的差别不能有。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科学上有误差是正常的,因为科学是做不到绝对精确的,然而真理是不容丝毫过失的。科学追求逐步完善,其实是永远处于错觉。但是科学的功德在于将来会在物质世界里少分证实佛陀的真实性。有心人会反省,会觉醒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选择修行的道路,会找到追求真理的正确方法。描写境界是为了强调印证,真实是永恒的,是可以被证实的。三个地点代表三个重要的境界,以此代表一切境界。
    第五,为什么要赏翰林名士春夏秋冬四季之诗?与上同理,是过来人给后人留下的印证。佛家开悟之后,都要给后人留下指路牌,可以引导修行人走正确的方向。春夏秋冬代表一切时节。
    第六,为什么唐僧要和这些诗?道理很简单,始觉合本觉,要用实相正印来印证。比如《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这是有佛来印证,更多的修行人,没有这样的福分。怎么办?依祖师大德的开示来印证。
    第七,喜、会、佳、姻四首词意味着什么?感应道交是天理,是常态。为什么要修行?从这里看得最清楚了,一切众生离不开感应交道,用什么样的心,得什么样的道。以什么德,感什么报。天下太平,没有丝毫的不公,一切的不如意都是自己的姻缘,即过去生中所作所为种下的种子当下起现行。唐僧师徒已经证果的状态,因此能在一切境界里面有喜会佳姻的效果,生活本来是美好的。我们的问题就是在境界里有取有舍,结果都是有分别有执着的。道的清净平等就被我们的意识转变了,变成了污染的环境。又在染污的环境里建立喜怒哀乐,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今还能在人间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遇到佛法就能打破前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此生就能往生西方。到了西方,天天都是喜会佳姻,时时练习无住生心。待到花开见佛悟无生时,就能以自性无尽的大悲心,普利十方有情。生活不能逃避,以死求解脱,怎么可能解脱得了?不得了啊!想从自杀里解脱,还需要找替身,真是难上又难。一定要醒悟过来,问题不在境缘不如意,是自己用错了心,越求越苦。
    第八,悟空为何变蜜蜂时还留本身在驿内?这是要说明性相用是一件事,不是二件事。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各种文化,虽然都追求真理,但是都把真理推而远之了。事就是理,理就是事。天下没有不可理的事,问题是要把事实的真相搞明白,事是理的集合,佛家称“一合相”。科学的发现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现在照相技术,用延时照相技术拍照出的公路夜景,光彩非常的美妙。但是,美得不真实,那只是“一合相”。里面的汽车灯光成了轨迹,轨迹成了实相。我们凡夫在生活遇到的问题,佛三千年告诉我们的就是这问题。电磁效应的发现也是一样,刹那生灭相续,而我们认为光是实相。其实,只有一点是真实的,其它都是延迟的效果像。说物质是空,的确如此,只有一点当下在生在灭的变化中,其它的都是残留信息。真在哪里?在性德上。同样的道理,心在哪里?在性德上。这就是密趣,因此悟空要变蜜蜂。密在性上,空在事上,这就是悟空的真实内涵。天机不可泄,需要自己实证,光理解了还不能解脱。现在世界上的科学家,如果能放下认识上的错误习惯,认真地去体悟科学的发现,世界就会随之改变。因为科学在人的心目中有权威性,能引导社会进步,当然也能引导社会迷信,用错误地方法去追求解脱,甚至误导众生以为生死本来不可以解脱。
    四僧宴乐御花园,四僧,指已经证得清净平等心的修行人;宴乐,法喜充满,快乐无极限。御花园,最上一等的境界享受,西方极乐世界的效果如此。没有办法形容这种喜悦,只能用御花园来做类比,其实非是凡夫所能想象得到的快乐。什么是最上一等?是指一切境界里最真实的,没有虚假的成分。因此在《无量寿经》上开示,往生到西方的人都是一相,都是阿弥陀佛的样子,其实就是“诸法实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佛家文化的必然性,一切众生无论如何都要追求真理的,可能是一时糊涂,一时清醒。清醒的时候会努力追求真理,真理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西游记》的真经,取什么经?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佛教的经典,因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佛教只是一种宗教信仰,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意识形态里的一种思想体系。佛教传播了什么?诸法实相。科学还在努力,其实这个钱花得真冤枉,要知道全人类每年在科学上的花费,可以多养活多少众生。恰恰相反,很多科学研究要以杀害众生为代价。生物实验多数如此,有人一次实验,要用数以百计的生命为代价,悲剧!大乘经典里大到宏观,小到微观都说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不仅有真相,还有正确的证明方法,三千年前就完善了,而且佛已经讲解了人类今天的正确方法!
    一怪空怀情欲喜,一怪,即觉的作用,悟空说妖气并不多,就是下一回解开的玉兔,以作用代性德的错位知见。佛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因此,一怪也可称之为无明本。空怀,字非常妙,无明本空,怀,也只是一种可能。梦是一种可能,醒来则无梦。情欲,就是情见的势态,众生堕落在情见之中,有情则有欲。,情见与正觉,似乎是一回事,世间用情不用觉的人,谁会想到情见害了自己?谁又会愿意放下情见?往往还会觉得自己更有人味。羡慕、嫉妒、怨恨,哪一个不是情见所为?因此,由情见而出现的“喜”,本质上,来得并不实在,刹那又转变了。怎么叫不真实?转眼即逝的生灭法。很多人一生追求的,就是那瞬间的满足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理解不了真理的“常乐我净”,只好把人生的美丽推给梦幻般的虚荣心的满足,真的悲剧!


    话表孙行者三人,随着宣召官至午门外,黄门官即时传奏宣进。他三个齐齐站定,更不下拜,国王问道:“那三位是圣僧驸马之高徒?姓甚名谁?何方居住?因甚事出家?取何经卷?”行者即近前,意欲上殿,旁有护驾的喝道:“不要走!有甚话,立下奏来。”行者笑道:“我们出家人,得一步就进一步。”随后八戒沙僧亦俱近前。长老恐他村鲁惊驾,便起身叫道:“徒弟啊,陛下问你来因,你即奏上。”行者见他那师父在旁侍立,忍不住大叫一声道:“陛下轻人重己!既招我师为驸马,如何教他侍立?世间称女夫谓之贵人,岂有贵人不坐之理!”国王听说,大惊失色,欲退殿,恐失了观瞻,只得硬着胆,教近侍的取绣墩来,请唐僧坐了。行者才奏道:
    “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下海降龙,登山擒兽。消死名,上生籍,官拜齐天大圣。玩赏琼楼,喜游宝阁。会天仙,日日歌欢;居圣境,朝朝快乐。只因乱却蟠桃宴,大反天宫,被佛擒伏。困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弹,渴饮铜汁,五百年未尝茶饭。幸我师出东土,拜西方,观音教令脱天灾,离大难,皈正在瑜伽门下。旧讳悟空,称名行者。”


    那三位是圣僧驸马之高徒?姓甚名谁?何方居住?因甚事出家?取何经卷?这些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但是必须要这里要交代,因为修行证果要见性,必须明白哪里是真性。丝毫糊涂不得。佛家讲开悟的条件,常说:“十世帝王福,七世状元才。”这里有很深的道理,帝王福,就是比喻源于真实性;状元才,见解真实。这二条必须具备才能开悟,会得理体。理性哪里能容得了半点荒谬?其实帝王福并不真实,状元也非智慧。只是要会得言外之意,才好修行。行者笑道:“我们出家人,得一步就进一步。”这一句好像是出家人得寸进尺一样,其实是指修行人当仁不让,唯有精进是务实法。随后八戒沙僧亦俱近前。这些都是真实之趣,三而一,一而三跟进。徒弟啊,陛下问你来因,你即奏上。修行要问因,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一定要明了当下的心意识有多少是真实。陛下轻人重己!既招我师为驸马,如何教他侍立?从哪里去观察真实?既然要明心见性,如何不皈依性德?还是境界为尊为贵?这样如何安立自性?我们都凡夫有控制欲,在境界要做主。其实,应当让自己的性德做主,天下立刻就太平了。世间称女夫谓之贵人,岂有贵人不坐之理!性为智光,用为觉知,当知性为贵人,应令性得安立。依觉知则背离性定之义趣。国王听说,大惊失色,欲退殿,恐失了观瞻,只得硬着胆,教近侍的取绣墩来,请唐僧坐了。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悟空的正见是修行的趣旨,境界必定会顺从。表面上国王是主人,本质上悟空是主人,心王即此趣。后来成为斗战胜佛,正是对这一趣旨的肯定。
    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心的发源地,生而有之。为什么会生?因为有傲在其中,感觉自己超越境界,有心情要表达。又在因果之中,也在迷惑之中。父天母地,石裂吾生。心的存在是与天地同在的,有境界就有心。心的作用从有识开始。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心与道是相通的,至人就是道德,因此心始终在表演道德法。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道法在境界中演绎,境界就是心的福地。下海降龙,登山擒兽。在现象里存真,境界里的活物就是此心。消死名,上生籍,官拜齐天大圣。心念生生不己,乃诸天之本源。玩赏琼楼,喜游宝阁。会天仙,日日歌欢;居圣境,朝朝快乐。万法唯心所现,因此殊胜的境界养心悦意。只因乱却蟠桃宴,大反天宫,被佛擒伏。境界里不能不守本分,不可起偷心,本分之心与性德相背,自作自受。困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弹,渴饮铜汁,五百年未尝茶饭。众生心因此而饱受非分之苦,用六道境界心,永远得不到禅悦法喜。幸我师出东土,拜西方,观音教令脱天灾,离大难,皈正在瑜伽门下。幸遇佛法,皈依自性功德,闻观音反闻闻性的法门,可以离苦得乐。旧讳悟空,称名行者。一直沿用的法号悟空,也称行者,指真正修行的是心。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整体要悟得是,心能生万法,必定万法皆空。重要是心所处的道行,当下生得是什么心?对众生的利益大不大?要利益一切众生,唯有见性。,与老子的强名的内涵一致。


    国王闻得这般名重,慌得下了龙床,走将来,以御手挽定长老道:“驸马,也是朕之天缘,得遇你这仙姻仙眷。”三藏满口谢恩,请国王登位。


    国王闻得这般名重,慌得下了龙床,境界似乎不明白一切皆性的道理,我们今天的人类有多少明白这个道理呢?如果一下子明白过来,岂不是也要对明心见性毕恭毕敬呢?心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都有一个活泼的心灵?法性如是功德使之然也。下了龙床,这一句有趣味。境界依何而能做主?依性德,即在龙床之上,才能依实而有。前面讲到,我们今天看到的事情,虽然只有一点是真,但是每一点都曾经是真的,只是当下已经变成了残留信息,而成为虚幻之影像。境界乃心之影像,是依心念叠加而有的。这个趣味就深了。佛菩萨要化现到世间来,依众生的迷惑而化现才行。这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依此为实,佛菩萨不然,大做梦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场。不是要在梦境中建立一个宗教队伍,而是要众生回头是岸。厌离娑婆,欣乐极乐。三藏满口谢恩,请国王登位。是性德让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的。从这里去解开舍利子的原理,就能明白为什么高僧大德的舍利子会那样坚硬,要知道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比舍利更实在了。


    复问:“那位是第二高徒?”八戒掬嘴扬威道:
    “老猪先世为人,贪欢爱懒。一生混沌,乱性迷心。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遥。正在幽闲之际,忽然遇一真人。半句话,解开业网;两三言,劈破灾门。当时省悟,立地投师,谨修二八之工夫,敬炼三三之前后。行满飞升,得超天府。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只因蟠桃酒醉,戏弄嫦娥,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象。住福陵山,造恶无边。遇观音,指明善道。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径往西天,拜求妙典。法讳悟能,称为八戒。”


    八戒掬嘴扬威道,八戒的功夫全在嘴上,与其说他有一个填不满的肚子,不如说他有一张全能嘴。造作万法的心所,世人都尊敬之,视为圣灵。
    老猪先世为人,贪欢爱懒。这一句说得很实在,人的本质是贪欢爱懒。同时又说出了心所的问题,分别和执着。一生混沌,乱性迷心。迷惑为本,乱性为习。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遥。不知道一切境界皆是心现识变,不明白自性的功德无量无边。正在幽闲之际,忽然遇一真人。《西游记》一直没有点破八戒的师父是何人,不像悟空,师父是须菩提祖师,这让很多喜欢《西游记》的人似乎有些遗憾。其实,这是由八戒和沙僧的内涵决定的。并不是他们没有师父,而是由他们地位决定的。他们只是心性的表现形式,所以最终各回本位,只有心和性成了佛。如果说八戒和沙僧真有师父,那就是道法。道法在什么时候起作用?在心清净的时候,幽闲之际。半句话,解开业网;两三言,劈破灾门。只要心所得以清净,用心是无师自通的。业网灾门都是染污幻境。当时省悟,立地投师,谨修二八之工夫,敬炼三三之前后。二八三三,佛道二家各有内涵,都能讲得通。因为八戒的定位,这里以道法而解释比较合适,二八是内丹术的火侯,三三是照注三个丹田,这些都属于心所法。行满飞升,得超天府。掌握了身心的规律,心所得以脱离身形的束缚。道家丹法称为阳神出窍,九转还丹而成为真人。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阳神出游,三界之内都可遨游,凡是能想象得到的地方都能去得。还可以炼神还虚,进入无色界。再能炼虚合道,亦有超越六道的可能,关键是用心合乎中道的程度。天蓬元帅,是指将心所法发挥到极致。只因蟠桃酒醉,戏弄嫦娥,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象。以仙道为究竟,这就是酒醉;戏弄嫦娥,是指以此为得自在道。这是误判,最终还会堕落下来,随业流转。托生猪象,是指缺少悟性。住福陵山,造恶无边。虽然能造作变化,由于不悟能从何来,而造诸烦恼。遇观音,指明善道。心所要向心体上观照,由体归性,这是善道。皈依佛教,保护唐僧。以明心见性为究竟。径往西天,拜求妙典。要在清净心的境界里见诸法实相。法讳悟能,称为八戒。以悟能为方便,以持戒归体性。


    国王听言,胆战心惊,不敢观觑。这呆子越弄精神,摇着头,掬着嘴,撑起耳朵呵呵大笑。三藏又怕惊驾,即叱道:“八戒收敛!”方才叉手拱立,假扭斯文。


    国王听言,胆战心惊,不敢观觑。原来境界都是心所造作而成就的,国王当然要心惊这呆子越弄精神,这个问题严重,要转境的意味。八戒收敛!转境是被境界缚,收敛此心,才能见性。修行中太看重神能的人,是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人,他不会有明心见性的可能了。方才叉手拱立,假扭斯文。八戒是难有真斯文的,因为他是造作主。


    又问:“第三位高徒,因甚皈依?”沙和尚合掌道:
    “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轮回访道。云游海角,浪荡天涯。常得衣钵随身,每炼心神在舍。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工满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帘大将,侍御凤辇龙车,封号将军。也为蟠桃会上,失手打破玻璃盏,贬在流沙河,改头换面,造孽伤生。幸喜菩萨远游东土,劝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经果正。从立自新,复修大觉,指河为姓。法讳悟净,称名沙僧。”


    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轮回访道。这一句重要!一切众生都是凡夫的见地,都从思想上追求真理。世人为什么要求真理?其实就是为了解脱。今天的各种学术文化中,以科学离真理最近,因为科学强调客观,以仪器来感受客观存在,即以无情法来回避人的情见。云游海角,浪荡天涯。尽虚空,遍法界都有识用,“万物皆有灵。”常得衣钵随身,每炼心神在舍。这一句重要,与描写八戒的手法相似。见闻觉知的功德是不离一切众生的。从这里看自杀的愚蠢性就非常明显,现在的感受不好,自杀的感受就好?更加痛苦!众生的知觉没有办法中止,医学上的麻醉技术让很多人产生误解,以为人死了,就像彻底麻醉了一样。恰恰相反,死了之后,感受更加真切。没有功夫,捐助器官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千万要慎重,帮助别人,在活着的时候尽力去帮助,死了去帮更难。因此虔诚,得逢仙侣。这一句精彩!痛苦从觉知中来,痛苦是错觉,从执着中来。虔诚,就是放下了自己的执着,痛苦自然就会消失了。从这里去理解传统文化里的修行,尤其是理解佛家讲的放下最方便。放下不是放下行为,而是放下见解。把错误的见解放下是得救方便法,从中观察宗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也是就更加容易了。同样,在宗教里要受益,必须放下世俗的观念。并不是打着宗教的名义,做着世俗的勾当。不仅痛苦不减,而且还罪加一等。养就孩儿,配缘姹女。这些又是丹家的术语,比喻识处真见,才成正受。工满三千,合和四相。在三千大千世界里,得与一切境界和合。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帘大将,侍御凤辇龙车,封号将军。识性没有界限,属于觉性,能揭示诸法实相,随性而具,为修行开发之要义。修行的目的是转识成智,以此为主方向。也为蟠桃会上,失手打破玻璃盏,贬在流沙河,改头换面,造孽伤生。也于性德中一念不觉,依识暗昧,打破通透洞达之德,转为思惟逻辑之识,造诸恶业。幸喜菩萨远游东土,劝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经果正。幸好有慈悲的菩萨,把佛家的正知正见传播给有缘的众生,劝众生转识成智,皈依自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立自新,复修大觉,指河为姓。放下意识,回归觉照,随缘妙用,以此为德。河,氵可,道义可印之趣。,女生,识之用也。法讳悟净,称名沙僧。修在悟净,寂照不染。,有尘沙之意,迷时为惑,觉时为智,皆无量无边。,清净德。


    国王见说,多惊多喜,喜的是女儿招了活佛,惊的是三个实乃妖神。正在惊喜之间,忽有正台阴阳官奏道:“婚期已定本年本月十二日。壬子辰良,周堂通利,宜配婚姻。”国王道:“今日是何日辰?”阴阳官奏:“今日初八,乃戊申之日,猿猴献果,正宜进贤纳事。”国王大喜,即着当驾官打扫御花园馆阁楼亭,且请驸马同三位高徒安歇,待后安排合卺佳筵,着公主匹配。众等钦遵,国王退朝,多官皆散不题。


    喜的是女儿招了活佛,惊的是三个实乃妖神。招了活佛,指一切作用不离自性功德;实乃妖神,指性德在众生界转为心意识,难以驾驭。正台阴阳官,感应交道之理。本年本月十二日,本分之中有圆满感应交道。壬子辰良壬子皆为阳水,交道和合之义。周堂通利,二者皆阳,通达实利。宜配婚姻。真实之理总是相应的,我们凡夫有求不应,是因为虚情假意。从这里去看儒家的“正心诚意”,以及道家的“虚其心,实其腹。”都是同样的道理,与佛家的求实方法如出一辙。今日初八,乃戊申之日,成功之数,显实之趣。戊申,阳土阳金,土能生金,境界里归性之趣。猿猴献果,归心于性,明心见性之利。即着当驾官打扫御花园馆阁楼亭,归性则清净焕然一新。待后安排合卺佳筵,着公主匹配。交道之法喜,两实相应。


    却说三藏师徒们都到御花园,天色渐晚,摆了素膳。八戒喜道:“这一日也该吃饭了。”管办人即将素米饭、面饭等物,整担挑来。那八戒吃了又添,添了又吃,直吃得撑肠拄腹,方才住手。少顷,又点上灯,设铺盖,各自归寝。


    八戒喜道:“这一日也该吃饭了。”吃饭在《西游记》中指禅悦,所以并不像生活中的情况,一日三餐。尤其是八戒,往往食而不知味。管办人即将素米饭、面饭等物,整担挑来。素米面,代表清净道德。修行到此地,已经有功有德,因此可谓整担挑来。


    长老见左右无人,却恨责行者,怒声叫道:“悟空!你这猢狲,番番害我!我说只去倒换关文,莫向彩楼前去,你怎么直要引我去看看?如今看得好么!却惹出这般事来,怎生是好?”行者陪笑道:“师父说,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缘,成其夫妇。似有慕古之意,老孙才引你去,又想着那个给孤布金寺长老之言,就此检视真假。适见那国王之面,略有些晦暗之色,但只未见公主何如耳。”长老道:“你见公主便怎的?”行者道:“老孙的火眼金睛,但见面,就认得真假善恶,富贵贫穷,却好施为,辨明邪正。”沙僧与八戒笑道:“哥哥近日又学得会相面了。”行者道:“相面之士,当我孙子罢了。”三藏喝道:“且休调嘴!只是他如今定要招我,果何以处之?”行者道:“且到十二日会喜之时,必定那公主出来参拜父母,等老孙在旁观看。若还是个真女人,你就做了驸马,享用国内之荣华也罢。”三藏闻言,越生嗔怒,骂道:“好猢狲!你还害我哩!却是悟能说的,我们十节儿已上了九节七八分了,你还把热舌头铎我?快早夹着,你休开那臭口!再若无礼,我就念起咒来,教你了当不得!”行者听说念咒,慌得跪在面前道:“莫念莫念!若是真女人,待拜堂时,我们一齐大闹皇宫,领你去也。”


    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缘,成其夫妇。悟空这段话趣味深长。众生因缘酬业,修行人因缘消业。因缘是平等的,用心而有不同。凡夫执迷,让七情五欲主宰心灵,因此而有六道轮回的幻影。修行人对境炼心,成就圆满功德。又想着那个给孤布金寺长老之言,就此检视真假。若没有境界,还谈何真假?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本来是一,众生用妄心,而显现成污秽之娑婆世界景象,佛菩萨用真心,而显现成极乐世界的景象。借假修真,对境论心。适见那国王之面,略有些晦暗之色,但只未见公主何如耳。发现了境界里有问题,但是还未能见性,转识成智还没有完成,还不能透彻识用的问题。老孙的火眼金睛,但见面,就认得真假善恶,富贵贫穷,却好施为,辨明邪正。真能见到识的本质,就能辨明邪正,这就是金晴的趣旨。我们凡夫最根本的问题也在于不了解思想的本质,只知道自己能思能想,但是不知那能思能想的体是什么。沙僧与八戒笑道:“哥哥近日又学得会相面了。”这一句不是玩笑,二人合说有趣味。逆炼归元,功夫到了,功德自然就出现了。前面介绍过尘沙惑,就是在境界里不了解真相。现在,破了尘沙惑,闻慧、思慧和修慧都起作用。行者道:“相面之士,当我孙子罢了。”这一句精彩!一般的相面之士,都是依术数而推衍的,难以十分准确。用真心觉照则秋毫分明。且到十二日会喜之时,必定那公主出来参拜父母,等老孙在旁观看。觉照的功德是跳出来的用心方法。我们凡夫被境界骗了,就是因为跳不出来。若还是个真女人,你就做了驸马,享用国内之荣华也罢。若是正受,可以享用。我们十节儿已上了九节七八分了,你还把热舌头铎我?铎,金目幸,以为在世间一切都是无碍的。这一句味道长,内涵深。悟空没有说错,正受是不污染的受用。为什么唐僧要反对?还说失节?这里是强调自性功德一味利益众生,哪有自己享受的道理?快早夹着,你休开那臭口!众生以名闻利养看待一切事物,若是修行人显露丝毫的享受之意,众生就会怀疑修行人口是心非。出家人为什么有大功德?在于亲身演说正法,表演给众生看,如何才能解脱。如果流露出一点世间意,则众生不能得度,破坏了众生得度的机缘,这个罪过真是极大。除了下地狱谢罪,没有办法补偿。当年释迦牟尼佛日中一餐,树下一宿,要求不能在同一树下过二宿,都是演示给众生看的。世事无常,求不可得。人生应当寻实法而住,不可依无常境界而住。再若无礼,我就念起咒来,教你了当不得!不以天下众生解脱为务的,不是慈悲心,应当戒除。若是真女人,待拜堂时,我们一齐大闹皇宫,领你去也。这是出家人的慈悲。其实,在家一样可以成佛作祖的,现出家身份完全是为了担荷天下苍生。万恶淫为首,众生当远离。在家不淫,与出家无异,但是众生看不出来。真正的在家修行人,是露水夫妻,生儿育女之后,长期过清净生活。


    师徒说话,不觉早已入更。正是:
    沉沉宫漏,荫荫花香。绣户垂珠箔,闲庭绝火光。秋千索冷空留影,羌笛声残静四方。绕屋有花笼月灿,隔空无树显星芒。杜鹃啼歇,蝴蝶梦长。银汉横天宇,白云归故乡。正是离人情切处,风摇嫩柳更凄凉。
    八戒道:“师父,夜深了,有事明早再议,且睡!且睡!”师徒们果然安歇。


    师徒说话,不觉早已入更。说话之间,心入寂定。
    沉沉宫漏,荫荫花香。隔离时光,体会真常。绣户垂珠箔,闲庭绝火光。是法寂静,凝然不动。秋千索冷空留影,羌笛声残静四方。不论是表相的,还是内在的,都如如不动。绕屋有花笼月灿,隔空无树显星芒。发菩提心,性光独耀;消除业障,一片光明。杜鹃啼歇,蝴蝶梦长。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冤枉受苦,只因妄想执着梦长。银汉横天宇,白云归故乡。万法归性,皆是性光。正是离人情切处,风摇嫩柳更凄凉。若能觉悟真实义,万法无住本清凉。且睡!且睡!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宵夜景已题,早又金鸡唱晓。五更三点,国王即登殿设朝,但见:
    宫殿开轩紫气高,风吹御乐透青霄。
    云移豹尾旌旗动,日射螭头玉佩摇。
    香雾细添宫柳绿,露珠微润苑花娇。
    山呼舞蹈千官列,海晏河清一统朝。


    早又金鸡唱晓。机缘来了,菩萨要学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宫殿开轩紫气高,风吹御乐透青霄。宫殿,比喻性德;开轩,比喻妙用;紫气高,是清净。风吹,缘起;御乐,体生用;透青霄,遍体交道。从这一句体会证果的快乐,法界共乐,遍体清凉。
    云移豹尾旌旗动,日射螭头玉佩摇。云移,境界相;豹尾,相分之末,极微之微;旌旗动,机缘在动。日射,觉照;螭头,龙头,相分随机缘而动;,虫离,离动之相,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性德也。玉佩摇,玉,道体;,德相;,缘生缘灭。
    香雾细添宫柳绿,露珠微润苑花娇。香,和合;,义趣;细添,精演;宫柳,道德法规;绿,常在。,流现;,是法;微润,发展;苑花,性德;,美妙。
    山呼舞蹈千官列,海晏河清一统朝。在性定中观一切动相,会明白万法不离自性。见性即见一切法,见性能度一切众。性清净故,相清净。相清净故,众生清净。儒家讲的平天下以修身为本,极高明,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思议。


    众文武百官朝罢,又宣光禄寺安排十二日会喜佳筵,今日且整春罍,请驸马在御花园中款玩。吩咐仪制司领三位贤亲去会同馆少坐,着光禄寺安排三席素宴去彼奉陪。两处俱着教坊司奏乐,伏侍赏春景消迟日也。八戒闻得,应声道:“陛下,我师徒自相会,更无一刻相离。今日既在御花园饮宴,带我们去耍两日,好教师父替你家做驸马;不然,这个买卖生意弄不成。”那国王见他丑陋,说话粗俗,又见他扭头捏颈,掬嘴巴,摇耳朵,即象有些风气,犹恐搅破亲事,只得依从,便教:“在永镇华夷阁里安排二席,我与驸马同坐。留春亭上安排三席,请三位别坐,恐他师徒们坐次不便。”那呆子才朝上唱个喏,叫声多谢,各各而退。又传旨教内宫官排宴,着三宫六院后妃与公主上头,就为添妆餪子,以待十二日佳配。


    又宣光禄寺安排十二日会喜佳筵,德光之禄。今日且整春罍,请驸马在御花园中款玩。这一句内涵丰富。我们生活需要努力,少一分努力,事业可能就要出现重大损失。可是,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完全不同了。享受生活还在进步,往生到极乐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大法喜悦,周遍的快乐。越享越多,享受不完。在六道之中的欲界天有相似的情况,那是他化自在天。所不同的是,他化自在天的人往往成为天魔,因为他靠众生供养,不希望众生成佛。因此他会堕落,不是果位境界,初禅天以下,称未到定境界。现在修行人误会,把升天当成往生净土。差别在于心境不同,往生西方的人至少有清净心,他化自在天的人没有,还有严重的分别和执着,因此容易成魔。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有这种倾向,有了一点小成绩,就会得意忘形。吩咐仪制司领三位贤亲去会同馆少坐,着光禄寺安排三席素宴去彼奉陪。会同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无穷无尽的福报从哪里来的?从会同来的。世界上的痛苦从哪里的?标榜自己的怪异。道是同的,要求福,必须要与众生同道。佛家讲僧的标准,就是六和敬。道儒二家都能回归明德,这就是大同的本质。共产的内涵是大同,绝对不搞对立。光禄,现在科学已经证实了,世界的本质就是光量子。如何证得光量子?会同是大方向,不分别,不执着就可以了。大道简明,不欺众生。两处俱着教坊司奏乐,伏侍赏春景消迟日也。这一句重要。有人临终若升天,能闻到异香和天乐。身体柔软,表情安详。极乐世界就更不同,妙音处处,和雅舒畅。我们这里现在似乎也不错了,听音乐比古代容易很多,各种电子产品可以用来享受音乐。但是,极乐世界的音乐是从心里出来的,想听就听,不必要设备。而且,想怎么听就怎么听,让哪个音强点就强点,弱点就弱点,这个功能仪器和设备还不能做到。赏春,春罍,都是比喻境界无限,快乐无比。我师徒自相会,更无一刻相离。这一句是强调一切法不离自性。其实,搞故事发展,离开的时间是很多的。今日既在御花园饮宴,带我们去耍两日,好教师父替你家做驸马;不然,这个买卖生意弄不成。这一句精彩而且深奥。如何判断自己修行有没有成果?就是从这里去判断,不是从神通去判断。世界上不缺乏有特异功能的人,他们有神通,如果用在名闻利养上,就知道他是凡夫。他心中有烦恼,没有烦恼不会做这样的事。真正解脱的人,他的本地风光是极乐世界,怎么会在乎世间的物质生活?犹恐搅破亲事,只得依从,其实,这是必定的事,没有办法分开。境界不能阻挡一切成就者的快乐和逍遥。留春亭上安排三席,请三位别坐,但是,毕竟师徒们还没有明心见性,师徒之间还是享受有别的。又传旨教内宫官排宴,着三宫六院后妃与公主上头,就为添妆餪子,这一句内涵很重要。修行功德兑现的阴德,阴阳相称。生活中也能看得出来,有修养的人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内在的阴德使之然也。餪,是指嫁后三日饷食,更说明阴德的意味。


    将有巳时前后,那国王排驾,请唐僧都到御花园内观看。好去处:
    径铺彩石,槛凿雕栏。径铺彩石,径边石畔长奇葩;槛凿雕栏,槛外栏中生异卉。夭桃迷翡翠,嫩柳闪黄鹂。步觉幽香来袖满,行沾清味上衣多。凤台龙沼,竹阁松轩。凤台之上,吹箫引凤来仪;龙沼之间,养鱼化龙而去。竹阁有诗,费尽推敲裁白雪;松轩文集,考成珠玉注青编。假山拳石翠,曲水碧波深。牡丹亭,蔷薇架,迭锦铺绒;茉藜槛,海棠畦,堆霞砌玉。芍药异香,蜀葵奇艳。白梨红杏斗芳菲,紫蕙金萱争烂熳。丽春花、木笔花、杜鹃花,夭夭灼灼;含笑花、凤仙花、玉簪花,战战巍巍。一处处红透胭脂润,一丛丛芳浓锦绣围。更喜东风回暖日,满园娇媚逞光辉。


    御花园,是按极乐世界的情况来描写的。
    径铺彩石,槛凿雕栏。径铺彩石,径边石畔长奇葩;槛凿雕栏,槛外栏中生异卉。证得了清净平等心,见到的都是德。《阿弥陀经》上有“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七宝池,八功德水,就是道德的称谓。走在道德的路上,都是七宝合成,比喻道德之宝。“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道不可离也。证道人和凡夫的用心完全不同,一切都是道,半点不由人,思想毫无意义。自然远比造作精美,只是凡夫喜欢染污。“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自然感应交道而显现的精美,完全是不间断的。因为道是常在的,美妙当然不间断。修道修什么?就是修掉自我的妄想分别和执着,佛家的修行简单明了。越是高明,一定越简单。夭桃迷翡翠,嫩柳闪黄鹂。“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夭桃,从道德里显露的自在快乐;嫩柳,平衡只在第一念,没有思维和逻辑。步觉幽香来袖满,行沾清味上衣多。“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供养佛,就是无比清净恭敬之清味幽香,就是德香,即妙花。凤台龙沼,竹阁松轩。凤台之上,吹箫引凤来仪;龙沼之间,养鱼化龙而去。“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凤是德相,龙是道义。吹箫,清净随缘;引凤来仪,现万法。养鱼,承载万相;化龙而去,相者性之性也。竹阁有诗,费尽推敲裁白雪;松轩文集,考成珠玉注青编。“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白雪、青编,比喻道德内涵。假山拳石翠,曲水碧波深。“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虽然极乐世界还有物相,去的人心量不一样,都是从道义去承当,因此都能将万法消归自性。牡丹亭,蔷薇架,迭锦铺绒;茉藜槛,海棠畦,堆霞砌玉。芍药异香,蜀葵奇艳。白梨红杏斗芳菲,紫蕙金萱争烂熳。丽春花、木笔花、杜鹃花,夭夭灼灼;含笑花、凤仙花、玉簪花,战战巍巍。妙花本是道趣,重重无尽。这里开始举出很多名花,代表人间各种荣华富贵的名义,《阿弥陀经》则一句描过:“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指出一切法如莲花清净而不染,微妙和谐。《西游记》写人世间的心量,人心多变,因此要多举名相来收摄之。不论是什么样的宝贵,万法不离性德,富贵都是道德的演化。有道德,自然有富贵。这些道理今天的人类不太能理解,现在人以为有钱有势就有幸福生活。这个错误是致命的,岂不知德薄好比病体,如何能消受福报?锻炼身体就能享受了吗?举个例子,艺术大家是锻炼身体能解决的吗?谁能做到样样都是世界第一?为什么做不到?没有回归道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可以成就在一切境界里样样都是第一。这就是描写这些花的内涵,每一种花代表一种第一。铺绒、砌玉,异香、奇艳,芳菲烂熳等待,都是理趣。夭夭灼灼,战战巍巍。比喻凡见诸相,皆是虚妄,都是生灭法,因缘而显。一处处红透胭脂润,一丛丛芳浓锦绣围。没有一花不是性德,平等中而有差别,差别中不失平等。更喜东风回暖日,满园娇媚逞光辉。回暖日,比喻修行人回归本觉,这种感觉更加娇媚。世味哪有法味浓?


    一行君王几位,观之良久。早有仪制司官邀请行者三人入留春亭,国王携唐僧上华夷阁,各自饮宴。那歌舞吹弹,铺张陈设,真是:
    峥嵘阊阖曙光生,凤阁龙楼瑞霭横。
    春色细铺花草绣,天光遥射锦袍明。
    笙歌缭绕如仙宴,杯斝飞传玉液清。
    君悦臣欢同玩赏,华夷永镇世康宁。


    早有仪制司官邀请行者三人入留春亭,国王携唐僧上华夷阁,各自饮宴。名字的内涵,留春亭,境界不变之趣味。华夷阁,功德无量之趣味。
    峥嵘阊阖曙光生,凤阁龙楼瑞霭横。天门生光,道德现瑞。人生最难的一步是生光,这一点从佛道儒三家看最为明显。岂是偶然的巧合?那时的人没有通信网络,交通又不便利,如何三个圣人想到一块去了?道法自然,德风化雨。现在人非常麻烦,日夜都是神光外泄,留下的都是无明黑暗。
    春色细铺花草绣,天光遥射锦袍明。心里有春天,万物都争春。心地光明显,事事皆透明。
    笙歌缭绕如仙宴,杯斝飞传玉液清。万法通达好享受,事事无碍真逍遥。世间的凡夫有钱有势是不是真有享受?非也!如果有受用,喜欢受用,那猪就算活得幸福了,可是有几个人希望来生是猪的?往往以猪为借鉴,远离愚痴懒散。,是净的玉液,体上的受用,所以清净。
    君悦臣欢同玩赏,华夷永镇世康宁。君悦臣欢,这是大方向,万民皆有同等的享受才是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才会永世康宁。回头想想世间人的心态,追求的多是灾难。想出人头地,要万民供养,那是灾难。比别人过得好,以此为得,灾难就不远了。世间的福祸是相依的,道理如此。


    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奈,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坐间见壁上挂着四面金屏,屏上画着春夏秋冬四景,皆有题咏,皆是翰林名士之诗:
    《春景诗》曰:“周天一气转洪钧,大地熙熙万象新。桃李争妍花烂熳,燕来画栋迭香尘。”
    《夏景诗》曰:“熏风拂拂思迟迟,宫院榴葵映日辉。玉笛音调惊午梦,芰荷香散到庭帏。”
    《秋景诗》曰:“金井梧桐一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燕知社日辞巢去,雁折芦花过别乡。”
    《冬景诗》曰:“天雨飞云暗淡寒,朔风吹雪积千山。深宫自有红炉暖,报道梅开玉满栏。”


    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自性随缘,因此随喜。然而弟子未悟,所以内忧。四面金屏,比喻实相正印。
    《春景诗》曰:“周天一气转洪钧,大地熙熙万象新。桃李争妍花烂熳,燕来画栋迭香尘。”春乃生发之趣。按周天演变的规律,性德里有规律。规律在时空中有时空效应,但是顿悟没有时空,一念就转。洪钧,比喻道义,佛家称雷音。生灭不息,所以万象新。因果循环,法法微妙。
    《夏景诗》曰:“熏风拂拂思迟迟,宫院榴葵映日辉。玉笛音调惊午梦,芰荷香散到庭帏。”夏乃长养之趣。“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正信,不用思维,所以德风熏沐,思想迟迟。自然中自然相,总在智照之下。玉笛,比喻清净的妙道;惊午梦,比喻化解迷惑。出离了污染的喜悦才是真怡然养心。
    《秋景诗》曰:“金井梧桐一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燕知社日辞巢去,雁折芦花过别乡。”秋乃收敛之趣。金井梧桐,性德妙水,和光同尘。一叶黄,比喻一方景色。珠帘不卷,长觉不寐;夜来霜,在世间能见凝然趣。,安乐的象征,比喻善良的凡夫;辞巢去,比喻出家修行。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在这里比喻因果报应的规律,依报随着正报转。,修行的菩萨;过别乡,指在一切境界里利益一切众生。芦花,水岸边的禾草花,不在河里,不在岸上,有中道趣味,因此比喻发菩提心。
    《冬景诗》曰:“天雨飞云暗淡寒,朔风吹雪积千山。深宫自有红炉暖,报道梅开玉满栏。”冬乃贮藏的趣味。一切都是金刚种子,不变不坏。现在没有发生,不等于将来不发生,缘分到了就会发生。向外求,在境界里造作,能造作出多少境界?如果向内观,会发无始劫来的一切所作所为,都贮藏在阿赖耶里。这些问题谁能解决?如佛所说,如果罪业是有体积占空间的话,那么十方世界早就被恶业撑破了。不要说天下众生时时在造业,就是一个众生造的业也没法装得下。然而,众生有福,不求自得。宇宙人生是大喜剧,只要回头往深心里求,就有化解万恶的本觉功德。


    那国王见唐僧恣意看诗,便道:“驸马喜玩诗中之味,心定善于吟哦,如不吝珠玉,请依韵各和一首如何?”长老是个对景忘情、明心见性之意,见国王钦重,命和前韵,他不觉忽谈一句道:“日暖冰消大地钧。”国王大喜,即召侍卫官:“取文房四宝,请驸马和完录下,俟朕缓缓味之。”长老欣然不辞,举笔而和。
    和《春景诗》曰:“日暖冰消大地钧,御园花卉又更新。和风膏雨民沾泽,海晏河清绝俗尘。”
    和《夏景诗》曰:“斗指南方白昼迟,槐云榴火斗光辉。黄鹂紫燕啼宫柳,巧转双声入绛帏。”
    和《秋景诗》曰:“香飘橘绿与橙黄,松柏青青喜降霜。篱菊半开攒锦绣,笙歌韵彻水云乡。”
    和《冬景诗》曰:“瑞雪初晴气味寒,奇峰巧石玉团山。炉烧兽炭煨酥酪,袖手高歌倚翠栏。”


    长老是个对景忘情、明心见性之意,这里点题对景忘情、明心见性,是描写功夫境界的诗。日暖冰消大地钧。这是修行的证明,觉悟日日多,惑障渐渐消。万法演道,处处雷音。
    和《春景诗》曰:“日暖冰消大地钧,御园花卉又更新。和风膏雨民沾泽,海晏河清绝俗尘。”处处闻雷音,境界又更新。德风沾民,性地绝尘。六祖大师开悟,说五句。“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里依四季来应和。生而清净。所和之诗,与原诗意境不二。佛佛道同,古今不异。前诗是周天一气,讲得是顿悟。这里讲自己的体会,日暖冰消,性德就显露,性德显露就是顿悟。
    和《夏景诗》曰:“斗指南方白昼迟,槐云榴火斗光辉。黄鹂紫燕啼宫柳,巧转双声入绛帏。”前面讲,熏风拂拂,处于道德之本,进入忘我的境界,思想不起作用。这里把体会拿出来,德风是什么?是一心向着智慧光明,光明之中没有时空效应。众生为什么有时空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流转,周围的境界也转变。如果在智慧之光的寂照中,根本感受不到时空的存在。禅定为什么会进入时空隧道?就是在定中变化效应变缓了。前面讲芸荷香散,指清净中道入心。这里是说巧转双声,也是契入中道,入流亡所,一是心声。
    和《秋景诗》曰:“香飘橘绿与橙黄,松柏青青喜降霜。篱菊半开攒锦绣,笙歌韵彻水云乡。”前面是金井,这里是香飘,从香光庄严证入。前面是雁折芦花,这里是笙歌韵彻,都是归于中道趣。篱菊半开,相当于一心系念,往生西方。虽然还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已经见到了阿弥陀佛的身形。水云乡,水是道,云是境,乡是性体。
    和《冬景诗》曰:“瑞雪初晴气味寒,奇峰巧石玉团山。炉烧兽炭煨酥酪,袖手高歌倚翠栏。”前面是红炉暖,这里解开为什么能消业。炉烧兽炭煨酥酪,这是亲证。烦恼日日消,菩萨时时长。袖手高歌,修行是无为法,只要入下就是了。没有亲证,说不出来。现在佛教内外的附佛外道,他也讲道,可一讲就是神通,没有证道的内容。


    国王见和大喜,称唱道:“好个袖手高歌倚翠栏!”遂命教坊司以新诗奏乐,尽日而散。


    好个袖手高歌倚翠栏!这一句拿出来很精彩!这一句解开了,就是一心系念阿弥陀佛。翠栏,本义正是道德洪名。


    行者三人在留春亭亦尽受用,各饮了几杯,也都有些酣意,正欲去寻长老,只见长老已同国王在一阁。八戒呆性发作,应声叫道:“好快活!好自在!今日也受用这一下了!却该趁饱儿睡觉去也!”沙僧笑道:“二哥忒没修养,这气饱饫,如何睡觉?”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


    只见长老已同国王在一阁。八戒呆性发作,这是好现象,知道一切境界不离自性,因此后面强调要去睡觉。心所完全没有事情做了。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这一句看上去是幽默,其实话粗理不粗。了解心所的作用,和吃饭的意味,这一句的意趣就出现了。道家讲:“功遂身退,天之道。”修到无功用行了,还要用什么心呢?好快活!好自在!今日也受用这一下了!心所都体会了明心见性的气氛了,因此才有这些话说。


    唐僧与国王相别,只谨言,只谨言,既至亭内,嗔责他三人道:“这夯货,越发村了!这是甚么去处,只管大呼小叫!倘或恼着国王,却不被他伤害性命?”八戒道:“没事没事!我们与他亲家礼道的,他便不好生怪。常言道:‘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大家耍子,怕他怎的?”长老叱道,教:“拿过呆子来,打他二十禅杖!”行者果一把揪翻,长老举杖就打,呆子喊叫道:“驸马爷爷!饶罪饶罪!”旁有陪宴官劝住,呆子爬将起来,突突囔囔的道:“好贵人!好驸马!亲还未成,就行起王法来了!”行者侮着他嘴道:“莫胡说!莫胡说!快早睡去。”他们又在留春亭住了一宿。到明早,依旧宴乐。


    亲还未成,就行起王法来了!寓意还没有明心见性,还不能完全与境界等同。


    不觉乐了三四日,正值十二日佳辰,有光禄寺三部各官回奏道:“臣等自八日奉旨,驸马府已修完,专等妆奁铺设。合卺宴亦已完备,荤素共五百余席。”国王心喜,正欲请驸马赴席,忽有内宫官对御前启奏道:“万岁,正宫娘娘有请。”国王遂退入内宫,只见那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引领着公主,都在昭阳宫谈笑。真个是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有《喜会佳姻》新词四首为证。


    荤素共五百余席。五百之数,代表周遍。都在昭阳宫谈笑。极乐世界按理是纯阳的境界, 一切万法都明显了。有《喜会佳姻》新词四首为证。既然一切法明显正义,必有喜、会、佳、姻的趣味。


    《喜词》云:喜!喜!喜!欣然乐矣!结婚姻,恩爱美。巧样宫妆,嫦娥怎比。龙钗与凤镵,艳艳飞金缕。樱唇皓齿朱颜,嬝娜如花轻体。锦重重,五彩丛中;香拂佛,千金队里。


    喜!喜!喜!欣然乐矣!极乐之趣味,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结婚姻,恩爱美。心境不二,性相不离。巧样宫妆,嫦娥怎比。嫦娥是清净性光圆明,显现万法,功德更巧妙。龙钗与凤【钅色比】,艳艳飞金缕。这里龙凤后面的字非常传神,龙,是性;,金叉,性德相激,缘起之道也。,是相;【钅色比】,生僻字,会意而造,金色相比,因此光辉艳丽。一切法不离性德,飞金缕。樱唇皓齿朱颜,嬝娜如花轻体。樱唇,比喻世相;皓齿朱颜,皓月之光,赤诚之色。嬝娜,袅娜,加女旁,强调色相;如花轻体,化生之体。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的,因此轻盈。锦重重,五彩丛中;香拂佛,千金队里。重重无尽的化现,如同镜子互映。


    《会词》云:会!会!会!妖娆娇媚。赛毛嫱,欺楚妹。倾国倾城,比花比玉。妆饰更鲜妍,钗环多艳丽。兰心蕙性清高,粉脸冰肌荣贵。黛眉一线远山微,窈窕嫣姌攒锦队。


    会!会!会!妖娆娇媚。德相通达万相,无所不会。佛家常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后面例举世间最美之色,都不能与性德之相相比相类。如佛家介绍,人间的美女到了天上,会感觉其丑无比,连给天人做奴婢的资质都没有,何况与极乐世界的妙相相比较?为什么会觉得佛美?因为能与一切众生心完美和谐共振。可见,越是清净的人就越美,内在的美,魅力无穷。


    《佳词》云:佳!佳!佳!玉女仙娃。深可爱,实堪夸。异香馥郁,脂粉交加。天台福地远,怎似国王家。笑语纷然娇态,笙歌缭绕喧哗。花堆锦砌千般美,看遍人间怎若他。


    佳!佳!佳!玉女仙娃。这里强调受用,品质是细致入微,因此在感受上是无微不至。从性德里流现出来的,当然是称心如意的。人间是造作的境界,怎么可能称心?因此人类才总想着要改造,但是怎么造,也不会称心。因为世人的心善变,爱情不坚定。


    《姻词云》:姻!姻!姻!兰麝香喷。仙子阵,美人群。嫔妃换彩,公主妆新。云鬓堆鸦髻,霓裳压凤裙。一派仙音嘹喨,两行朱紫缤纷。当年曾结乘鸾信,今朝幸喜会佳姻。


    姻!姻!姻!兰麝香喷。性相交会,怎么能分开?和谐生香,比喻是一体,哪有更和谐的呢?因此常常喷发异香。当年曾结乘鸾信,今朝幸喜会佳姻。父母未生前,当下悟道时。


    却说国王驾到,那后妃引着公主,并彩女宫娥都来迎接。国王喜孜孜,进了昭阳宫坐下。后妃等朝拜毕,国王道:“公主贤女,自初八日结彩抛球,幸遇圣僧,想是心愿已足。各衙门官,又能体朕心,各项事俱已完备。今日正是佳期,可早赴合卺之宴,不要错过时辰。”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有一言启奏:这几日闻得宫官传说,唐圣僧有三个徒弟,他生得十分丑恶,小女不敢见他,恐见时必生恐惧。万望父王将他发放出城方好,不然惊伤弱体,反为祸害也。”国王道:“孩儿不说,朕几乎忘了,果然生得有些丑恶,连日教他在御花园里留春亭管待。趁今日就上殿,打发他关文,教他出城,却好会宴。”公主叩头谢了恩,国王即出驾上殿,传旨:“请驸马共他三位。”


    小女不敢见他,恐见时必生恐惧。为什么此女不敢见悟空悟能和悟净?原因是一切相随缘化生,不能执着为定相,如此就是住于相。《金刚经》教菩萨修学无住生心。住相与性德结为夫妻比喻是把性德的活泼转成了阿赖耶识,就是《西游记》里一直沿用的石头。破迷开悟,转识成智,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那唐僧捏指头儿算日子,熬至十二日,天未明,就与他三人计较道:“今日却是十二了,这事如何区处?”行者道:“那国王我已识得他有些晦气,还未沾身,不为大害,但只不得公主见面,若得出来,老孙一觑,就知真假,方才动作,你只管放心。他如今一定来请,打发我等出城,你自应承莫怕。我闪闪身儿就来,紧紧随护你也。”


    那国王我已识得他有些晦气,还未沾身,不为大害,晦气,就是无明之气氛。不执着不为其害。国王,是境界相,境界本来无好丑,没有定相,原本是似相非相。现在有个定相的女儿,因此有无明的晦气。老孙一觑,就知真假,方才动作,你只管放心。相必定是从心而入的,其实她不可能与性德结合的。性德是无变随缘,随缘不变,怎么可能成固定夫妻?


    师徒们正讲,果见当驾官同仪制司来请。行者笑道:“去来!去来,必定是与我们送行,好留师父会合。”八戒道:“送行必定有千百两黄金白银,我们也好买些人事回去,到我那丈人家,也再会亲耍子儿去耶。”沙僧道:“二哥箝着口,休乱说,只凭大哥主张。”


    到我那丈人家,也再会亲耍子儿去耶。境界现前,是心所躁动才会入迷。二哥箝着口,休乱说,只凭大哥主张。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遂此将行李马匹,俱随那些官到于丹墀下。国王见了,教请行者三位近前道:“汝等将关文拿上来,朕当用宝花押交付汝等,外多备盘缠,送你三位早去灵山见佛,若取经回来,还有重谢。留驸马在此,勿得悬念。”行者称谢,遂教沙僧取出关文递上。国王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八戒原来财色心重,即去接了。行者朝上唱个喏道:“聒噪聒噪!”便转身要走,慌着个三藏一毂辘爬起,扯住行者,咬响牙根道:“你们都不顾我就去了!”行者把手捏着三藏手掌,丢个眼色道:“你在这里宽怀欢会,我等取了经,回来看你。”那长老似信不信的,不肯放手。多官都看见,以为实是相别而去。早见国王又请驸马上殿,着多官送三位出城,长老只得放了手上殿。


    留驸马在此,勿得悬念。这是修行上最糊涂的见地,外道修行不能成佛就是这个情况。不见性怎么可能成佛,以为想象自己高大无比就行了,我在道中,道在我中,我即是道,道即是我。还是没有点破,见性才能成佛。自性留在境界上了,外道的道就是境界而已。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十为圆满,黄金是性德圆满,白金是银,是相圆满。,是性定。八戒原来财色心重,即去接了。心所在境界里取相,这正是无明习气。


    行者三人,同众出了朝门,各自相别。八戒道:“我们当真的走哩?”行者不言语,只管走至驿中。驿丞接入,看茶摆饭。行者对八戒沙僧道:“你两个只在此,切莫出头。但驿丞问甚么事情,且含糊答应,莫与我说话,我保师父去也。”


    驿丞接入,看茶摆饭。你两个只在此,切莫出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好大圣,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作本身模样,与八戒沙僧同在驿内,真身却幌的跳在半空,变作一个蜜蜂儿,其实小巧。但见:
    翅黄口甜尾利,随风飘舞颠狂。
    最能摘蕊与偷香,度柳穿花摇荡。
    辛苦几番淘染,飞来飞去空忙。
    酿成浓美自何尝,只好留存名状。


    变作一个蜜蜂儿,密蜂采蜜,直取精华。
    翅黄口甜尾利,随风飘舞颠狂。翅黄,比喻离相即相;口甜,比喻中道密义;尾利,如此能无坚不摧,无境不往,依了义之趣。随风,随缘;飘舞颠狂,比喻游戏神通,任运自然。当年济公活佛示现如此,好像是颠狂之人。
    最能摘蕊与偷香,度柳穿花摇荡。融会三德,贯通万法,合中成极反之道。
    辛苦几番淘染,飞来飞去空忙。世出世间,来去空空,无住生心,合乎性德
    酿成浓美自何尝,只好留存名状。法喜充满自在逍遥,言语道断,难于他人分享;为了广度有缘众生,只好用方便文字演讲。


    你看他轻轻的飞入朝中。远见那唐僧在国王左边绣墩上坐着,愁眉不展,心存焦燥。径飞至他毗卢帽上,悄悄的爬及耳边,叫道:“师父,我来了,切莫忧虑。”这句话,只有唐僧听见,那伙凡人,莫想知觉。唐僧听见,始觉心宽。不一时,宫官来请道:“万岁,合卺嘉筵已排设在鳷鹊宫中,娘娘与公主,俱在宫伺候,专请万岁同贵人会亲也。”国王喜之不尽,即同驸马进宫而去。正是那:
    邪主爱花花作祸,禅心动念念生愁。


    径飞至他毗卢帽上,毗卢,比喻毗卢遮那,清净法身佛。师父,我来了,切莫忧虑。清净心是常住真心,从未离开性德。唐僧听见,始觉心宽。心性相即,万事大吉。鳷鹊,支鸟昔鸟,支见昔见,暗示不合中道趣旨。
    邪主爱花花作祸,禅心动念念生愁。邪主,比喻不合中道了义的用心;,比喻殊胜的境界;用心用在殊胜的境界上,则境界就成了祸患。禅心,性德,比喻唐僧。动念,即因心;因心必然感应对应的境界,境界就会束缚自性,因此生愁。这一句是讲解众生无始劫来在境界里起心动念并被境界束缚的情况。


    毕竟不知唐僧在内宫怎生解脱,且听下回分解。

TOP

很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