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九十三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九十三回大义与精解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前几回故事说明了清净心和平等心的修证过程,接下来就是正觉心的证入了。明心见性的菩萨所得的正觉又称正等正觉,也称三藐三菩提,即真正平等的觉悟。诸佛所证的觉悟是相同的,因为诸佛是如实知自心,这就是觉悟的境界。相反,凡夫在任何境界里都不是等觉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用妄心,大家的感受各个不同。人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人人感受会不同?人们都有一个个人爱好,或者擅长。人们对此司空见惯,很少有人会怀疑,爱好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人们更关心一些有损于健康的爱好。另外,身体健康也是有指标范围的,在医学划定的范围内的被认为是正常的,也就是没有病的。虽然人类发现了自身的缺点,比如视力,听力,嗅觉,触觉,味觉都不是动物里最好的,但是认为大脑是动物里最灵的,常常以此为傲。脑袋最灵,似乎就有权力去决定其它动物的生存问题了。并且,可以选择吃其它动物的肉来滋养自己这个自然中更重要的肉体。其实,人类与动物真正的区别在于人类有文字记载能力,其它动物都是采用最原始的心传或者口授的信息传递方式。不论动物的哪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从等觉的角度来看众生,都是有病的。不觉的众生生活中能得到的真实信息太少,或者说总信息量太小。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聪明?无知才会狂妄。其实,六道众生所知小得可怜,几乎等于零。就小乘阿罗汉所证的正觉,信息量之大,地球人类全部加起来都没有办法想象。如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佛开示:“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三千大千世界是人类没有办法想象的,就三维空间算,是岂今人类发现的所有星系。六道之中的众生数量,难以估量。不要说六道,就是地球上都算不清楚了。已知的物种都无法算清,何况未知?举例来说,天气预报和地震预报都做不到准确。
证得小乘正觉,即证得无我法有的智慧,就有如此大的信息量,何况还有他心通等六种神通所能感知的信息总量?不光是境界中的众生,众生心里想的都能知晓。正等正觉比正觉又有天地之别,因此凡夫无法想象正等正觉的智慧有多广大。如果大家都是正等正觉的,何必相互传递信息?《老子》所谓:“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是,人类不关心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只关心让现在的身体能为所欲为,这就是人类的低级趣味。了解了这些情况,就好理解《佛说四十二章经》中的开示:“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可是,人类往往更相信自己的差别意,把这个差别意标榜为独到的见解或者创造力。认为自己的奇怪思维是聪明智慧,几乎没有人承认这正是灾难。可见,众生界的一切问题都是由不等觉造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恢复众生的正等正觉。中华传统的教育不是科技的传承,从这一点上看,就非常明显了。现在人往往错误的以为当今的教育更好,其实不然。中华传统的教育才是全民平等的教育,道德教育是人类彻底解脱的根本教育。这样的教育并不难,从小读诵经典,学而时之,全民不亦悦乎?全社会是一个道德教育的大学。道德教育才能真正称得上大学的称号,不透彻根本,不通晓道理,如何能称其为大学?不关乎明德,何以能称其为大学?当然,大学的名义不重要,人类文明的复兴才是重要的。真正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设法恢复本有的正等正觉。那么,不等觉的病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同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这就是接下来三回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当今世界所有的问题,比如:人类自身文明与健康的问题,物质财富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一切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觉悟先天本觉的这个方法完美解决的。
感受为什么会不同?皆因情识而有差别。佛家将情识称为业力就容易理解了。人类是情感动物,没有情感,那还是人吗?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佛陀的教育,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理解佛家提出的放下情感这一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佛家只让众生放下错误的情感,而不是真实的感受。佛家提倡众生都往生到极乐世界,那是真正快乐的地方。既然佛家也说快乐,显然佛家也是讲感受的,又不厌其烦地给众生讲,可见佛菩萨也不是无情的。要治疗众生失觉的问题,消除众生幻觉的问题,佛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放下情见。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把本来无的放下,本来有的自然就恢复过来了。依报随着正报转,体质不同,境界就不同,感受也不同。人们习惯爱护他人,体谅他人,但是,又没有办法减轻他人的痛苦,自己的痛苦他人也丝毫不能分担。为什么不能?体不同故。同舟才能共济,不在一条船上,帮不上忙。唯有见性的菩萨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众生的痛苦,这就是大悲心的作用。佛家劝众生常念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个原理,这与宗教上的心灵关怀是不同的。可见,要实现帮助众生的大愿,自己必须明心见性获得正等正觉。没有正等正觉,大家又希望获得他人足够的重视,建立所谓的民主制度,议院议会制度,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是不能。这些制度都是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上的,这里面还是没有真正一致的先决条件。更何况多数人的知见恰恰是短见,因此西方自由民主的国家都有这个致命的缺陷。他们管理体制里缺少道德的因素,多党与一党执政都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道德,而道德文化主要在东方传统文化。这就决定了西方文明的发达和主导地位必定是短暂的,而且是以东方文明忽视道德为前提的。只有认识到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在中华传统文华上犯错误的罪过也要远大于西方文华,因此,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上做出了贡献才是真正的积功累德。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要了解“人之初”,才能体会“性本善”,要见性,不问人之初怎么行?从这里看这一回故事的标题,大体上就不会错了。但是,何者是“人之初”?现在人以为精卵结合是人之初,这真是大错特错。如果能看得远一点,精卵结合前那个投胎的人早已来了。那个投胎的人他的初呢?如此问下去,才会明白佛家禅宗的问题:“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我之一念,从哪里来的呢?这才是接下来三回故事要回答的问题。总体上,是关于嫦娥和玉兔的故事。我是肉身我,思维我,还是常我?性德是寂而照,照而寂的作用,可见与月亮的功德十分相似,因此自古大德常用月亮来比喻性德。现在人不理解,以为古德说月亮就是天上的月球,因此才会有人说人类登陆月球了,没有发现月宫嫦娥,更是找不到玉兔。以为科学的昌明,破除了多少中华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同样的问题,有人理解佛说的四大部洲在地球上,不知道佛家的境界是如何的广大。其实,真正懂科学的人是那些知道科学的长处的同时,也知道科学短处的人。搞转基因的人如果能不仅仅从数量和重量上看科学成果,才是真正明白转基因的人。“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应当对转基因工程有所启示,会更好地了解生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中的道理很深刻。由于科学止步于生命的本质,要让转基因工程停下来是很难的。他们必定要在相上解决人类的问题,其实人类的问题在认识嫦娥上,明白了嫦娥才能知道玉兔的药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应当从禅悦来解决。真正没有污染的生命科技。可见,读《西游记》比看科学论文收益大,《西游记》是认识自我的良师益友。
这一回故事结构上非常简单,师徒来到了天竺国布金禅寺,与老僧一起赏月,至后门外忽闻啼哭之声,才知道天竺国公主被困在寺里,老僧请唐僧师徒查明真相。进城之后,又是遇招驸马的故事。老话题基本原理是容易懂的,但是这一回又有深义,需要了解的细节也不少,总体上看是如下问题要明确:
第一,为什么要强调悟空能解得非言语文字的佛经?
第二,为什么要住在布金禅寺?
第三,为什么布金禅寺坐落在百脚山?
第四,为什么要说行商也要住布金禅寺?
第五,为什么公主会落难而装疯于布金禅寺?
第六,为什么公主要在尿里眠,屎里卧?
第七,为什么假公主要招唐僧?
第八,为什么国王因爱山水花卉而失去真公主?
首先,为什么要强调悟空能解得无言语文字佛经?正如前面二个主题是围绕着清净体,平等性展开一样,以上八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着等正觉的理义展开的,因此正确理解非常重要。按照佛家三藏的理义,清净体属于律藏,平等性属于经藏,等正觉属于论藏。清净体与戒修相应,平等性与定修相应,等正觉与慧修相应。佛家的修为若从这里看,最简单明了。任何一种教义都是有真实的功德的,不是简单的教条和口号。有的人持戒只是为了修福,这个福修得少。应当明白当今世界上大富大贵的人,都是过去生修行自性三藏的功德在这一生显露出来的结果。可见,佛法在人间,不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都是世人福报的象征,因为一切的功德和福报都是与离言语文字的自性功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教是有文字的,那些文字只是给读者一个指示,真正要得到经文的真实利益,还靠随文入观,离文字相才能得到。这就是悟空的内涵,因此在故事一开始交代了悟空才是《心经》的当机者。并不是满腹经纶,只会道听途说的讲经者,而是天生就会演说经教的真心理体。佛家讲的“如是”功德,“诚实之言”就好理解了。这些诚实之语是超越了文字和言说的,是性德的流露。故事里还多次讽刺了斯文的行为,都是与主题发展直接相关的。
第二,为什么要住在布金禅寺?这里面包括二个内涵,一个是布金,另一个是禅寺。布金是个佛教典故,故事里也简单说明了,二位在家的护法,给佛讲经的地方铺金的故事。佛在这里讲了很多重要的经典,因此,住布金寺是指真正与佛所传的法相应。另外,布金与性德相应,是在境界里见性的内涵。禅寺,佛法的精髓就是禅宗的禅,金刚般若波罗密;寺,是教育机构。心能布金,就是禅寺。禅者乃如来之性定也,等正觉如是。禅宗的根器从《西游记》故事安排看得非常明显,要建立在清净和平等的基础之上,现在人没有清净心和平等心,因此学禅都成了口头禅,甚至是野狐禅。大德曾开示,现在人间连参话头的根器的人找不到了。学禅者,先要能知己。
第三,为什么布金禅寺坐落在百脚山?读一下《金刚经》就明白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佛法在哪里建立的?是在众生界的日常生活中建立的。没有众生界,就没有佛法。因此禅在哪里修证?在众生界里修证。因此佛说在娑婆世界“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六祖大师在《法宝坛经》中开示:“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倦。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百脚山,比喻众生界的种种缘起,在这样的境界中修德,才能有布金之德。禅是在火里种莲。
第四,为什么要说行商也住布金禅寺?禅宗这么好,为什么不坚定信念在娑婆世界修禅呢?祖师大德为什么都劝我们发愿往生西方?《西游记》这段故事写得十分精彩!因为婆娑世界有蜈蚣精,鸡鸣之后才敢过。什么是鸡鸣呢?就是传统文化里讲的“无影树下公鸡叫”。《西游记》里的玉华县对应无影树的功德,就是体性明。公鸡叫,是心机现。这是当下一心的显露,得一心,自然娑婆世界的恶念都消除了,因此可以过百脚山。行商是一种比喻,代表境界里的功德利益变化情况,真相必须有禅心才能看清楚。《阿弥陀经》中开示:“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原理是一样的,供养十方佛需要禅心的。换言之,我们这个世界的行商往往要留下因果问题的,钱多了就生祸害。佛家讲:“贫穷布施难,富贵修道难。”现代社会多的是商人,士农工商的地位完全颠倒过来了,这些都是道德沦丧的气象。当然,有人把禅话开到工商里面去了,是不是真学禅?不可能的。世人把禅当成时尚的文化,意识形态里的禅,只是附庸风雅而已。这里的行商是变易之道,是道德,随心应量的功德。行商是功德活水,让生命真正活泼起来不是容易的事,自己必须要见性。没有清净,没有平等心,在世界上搞事业,那都是罪业,就等于被蜈蚣精咬了。
第五,为什么公主会落难布金禅寺?明白前四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会很明了。性定之禅还没有成就,就等于天竺国的公主落难布金禅寺。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但是,还是没有开悟,自己的本觉还没有开发出来,也只能继续修行。本觉好比天竺国的公主,始觉在布金禅寺,始觉还没有合本觉。
第六,为什么公主要在尿里眠,屎里卧?尿,尸水,代表世道;屎,尸米,代表世德。没有开悟的受用,岂不是尿里眠,屎里卧?《西游记》的精彩需要读者去发现,其中的神话并不仅仅是神通神变,最精彩的地方在中华传神的汉字。从道德层面去观察各国文字,才会理解作为中国人是何等的幸运。
第七,为什么假公主要招唐僧?这正是故事核心内容,需要引用佛家重要经典来说明。佛在《楞伽经》中开示:“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凡夫是阴界入心而不自知。假公主天天与唐僧成亲,世人反而欢喜。生活中的种种苦乐法,都是这个情况,人们追求的刺激就是这些。假公主是玉兔,现在错了位,到天竺国来了。后面的故事会交代因缘问题,一个是素娥,一个是玉兔;一个在广寒宫,一个在蟾宫。这些在修行上都是确定的意义。招唐僧是凡夫意,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错用了此心。把清净心当成污秽意,宁在人间享受百年恩怨,不在极乐永放光明,此即错位也。恩怨是苦本,光明是妙德。不守本分,妄立自我,此是众生颠倒之本。以为妄我之中有性德,此是招唐僧之真情。反观世界诸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以为生死之情是正道。可惜众生空有一腔热血,洒错了道场,错埋了尸骨,六道之中哪里自我之家?本都是天宫之圣德,何苦殉情落凡尘?斯文人的博士论文切莫当真,正如故事中八戒所说:“斯文斯文,肚里空空。”这些内涵的更多解释在九十五回中再细细品味,那素娥仙子为何要打玉兔一掌?妙趣更深。
第八,为什么国王因爱山水花卉而失去真公主?正是一念无明生三细的过程,一念堕落在境界里,受用错了位。如果再依错位的感觉来生活,那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了。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把错误的意识转变成寂照的智慧。为什么我们在境界里不了解真相,得不到等正觉?正是错位的结果。儒家所谓:“诚心正意”也是要生活在真实的境界之中。可是,世界上的人有多少能遇到儒释道三家文化?即便是遇到,也是被曲解了,与身心的解脱已毫不相关了,此乃末法众生之悲凉之景。宗教文化本来是放松身心,可是末法时期不同了,斗争坚固,信仰宗教往往成了维护阵地的战士信仰,岂不悲哉!


给孤园问古谈因,给孤园,佛讲经的道场,令众生觉悟的场所。问古,其中内涵广大,古来不易者方为真实。佛家与其它一切文化的根本差别在这里,佛家文化把一切法分为常与无常,并且无常即常。其它的文化都是说无常,变化中求其善者,这种求法必定是一场空。人生也一样,求变化,金钱名利都是变化的,求不得。佛家讲八苦,其中就有求不得,一切变化的法必定空,无所有,如何能求得?自己以为有得,其实无所得。人到老死之时,都深感寂寞无助。何以如此?一生都求错了。亲情、友情、爱情都是要分手的,都是靠不住的。佛家讲靠自己,不要相信上帝能救你,与世俗的讲法是不同的。佛家讲的自己,不是世俗理解的自己。无常的肉身,思想的概念,都不是自己。虽然很多文化都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究其实义,天壤之别。不遇佛家文化,世人又如何能认清自己?常乐我净,才是真实我。常我,在哪里得?这就是修行因果问题。净土法门要求学人深信因果,这里面的道理极深。本觉本有,本觉在哪里?始觉如何去合乎本觉?就是谈因。佛家修行证果里的因果是很深的,十如是说“本末究竟等”,即因即果才是。果彻因源,因赅果海,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众生为什么会在世界上盲目努力?根本上讲,就是没有认真地研究因果之道。不相信因果,肯定会盲目。社会上的人都盲目追求,天下怎么会不乱?治世之道在因果教育就是这个道理。佛家讲有求必应,其中就有很深的因果道理,给你讲因果,求与应才能相关。现在人很肤浅,一味地认可努力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得到了什么?痛苦和失望是肯定的。因果必定要等同,才会心想事成。从这里看佛家的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念佛?是因果问题!念佛为因,成佛是果。不念佛肯定不能成佛。念,是心之状态,与佛等同,就叫念佛。
天竺国朝王遇偶,天竺国,心地境界。境界之主为国王,在境界里要做主,要学会一切为我所用,并非归我所有。人类社会多数是颠倒的观念。归不归自己用不要紧,关键是要让世人承认东西是我所有的。朝王,一路上朝王的道理是一样的,心地所现的国土都有能力享受。国王同意,还要请你常住,这就是成就。不需要选举,也不需要用武力征服,因为你用了天下人都受益,你不用天下人反而有祸殃。这个谁能想得到?世人嫉妒心重,生怕别人占有。佛与众生完全不同,佛是希望天下众生都觉悟,觉悟的众生越多,众生的普遍利益就越大。遇偶,就是指遇到假公主招驸马,妄心要做主。,还有二的意思,与不二法门相悖。世人喜欢二,但常以二来骂人。世人喜欢女人,但是女人如果不转身,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都是极其有趣的话题。


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
灵明何事辨三台?行满自归元海。
不论成仙成佛,须从个里安排。
清清净净绝尘埃,果正飞升上界。


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人为什么会起念?因为被境界打动了。祖师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觉迟,就是这里的留情。常言女人是祸水,就是比喻女人让人动情。让人动情的都是祸水,何止女人?
灵明何事辨三台?行满自归元海。三台,指三德对应的境界,对凡夫而言是三细相。如果觉悟了,哪里有三者的不同呢?都是性德大海。
不论成仙成佛,须从个里安排。仙佛都是要觉悟的,只是觉悟的程度不同,不论小乘大乘,都需修行中道。《西游记》把自解脱比喻成仙,正好与小乘果相应。中国道家的仙果,还未出六道。个里,就是指归元性德的问题。
清清净净绝尘埃,果正飞升上界。要归元性德,就不能有丝毫尘埃污染,无污染心,就是诸佛净土。上界,比喻诸佛净土。


却说寺僧,天明不见了三藏师徒,都道:“不曾留得,不曾别得,不曾求告得,清清的把个活菩萨放得走了!”正说处,只见南关厢有几个大户来请,众僧扑掌道:“昨晚不曾防御,今夜都驾云去了。”众人齐望空拜谢。此言一讲,满城中官员人等,尽皆知之,叫此大户人家,俱治办五牲花果,往生祠祭献酬恩不题。


不曾留得,不曾别得,不曾求告得,清清的把个活菩萨放得走了!这一句有趣味。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没有人在乎佛法,佛法要灭,没有人会留。然而,佛法常在不灭,因此说虽然不留,也没有别众生而去。只是众生不求解脱,不告天下,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就这样把能度众生的希世佛法悄然放走了。众人齐望空拜谢。大家都这么做,空有形式上的崇拜活动,而认真落实修行的人不多见。俱治办五牲花果,往生祠祭献酬恩不题。渐渐成为一种祭祀供养文化。


却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忽一日,见座高山,又有新的悟处。《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修行就是要落实《心经》,因此肯定不会忘记。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只念不悟,不得受用。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上面这些对话是禅机,机在哪里?机在心上。看上去,好像是唐僧处于下风,其实不然,是说理。《般若心经》本来就是心的经,因此悟空最当机,他若不悟得,就不能称之为《心经》了。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目前这二人都是不当机,因此有误解是正常的。但是误解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八戒说出这一句正是人间常识,没有听过的,怎么会说自己懂得?岂不是自欺欺人?因此说嘴脸!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八戒是代表凡夫的,因此这里将了悟空一军。哲学界有先知论,有多少唯物主义者对此嗤之以鼻,总感觉别人很荒唐,不检点自己太肤浅。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这是另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所谓实用哲学,比如有很多学者把宗教看成是政治统治的附庸。庄子一句话拒官,不知这等人能否体会出味道来。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文字都是假名,唯有用心去体证了,才是文字的真实功德所在。


他师徒们正说话间,却倒也走过许多路程,离了几个山冈,路旁早见一座大寺。三藏道:“悟空,前面是座寺啊,你看那寺,倒也不小不大,却也是琉璃碧瓦;半新半旧,却也是八字红墙。隐隐见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潺潺听流水鸣弦,也不道是那朝代时分开山留得在。山门上,大书着布金禅寺;悬扁上,留题着上古遗迹。”行者看得是布金禅寺,八戒也道是布金禅寺,三藏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八戒道:“师父,奇啊!我跟师父几年,再不曾见识得路,今日也识得路了。”三藏说道:“不是,我常看经诵典,说是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园。这园说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了,请佛讲经。太子说:‘我这园不卖。他若要买我的时,除非黄金满布园地。’给孤独长者听说,随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才买得太子祇园,才请得世尊说法。我想这布金寺莫非就是这个故事?”八戒笑道:“造化!若是就是这个故事,我们也去摸他块把砖儿送人。”大家又笑了一会,三藏才下得马来。


倒也不小不大,却也是琉璃碧瓦;半新半旧,却也是八字红墙。这段对布金禅寺的描写有韵味。不小不大,代表性德不能以空间论;半新半旧,不能以时间论。琉璃碧瓦;通透无障,空间上没有障碍。八字红墙,八功德时时常在。隐隐见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常住佛法,在众生心地里被识业种子盖覆了,虽然经历无量劫,还是完好无损的。潺潺听流水鸣弦,也不道是那朝代时分开山留得在。独坐溪边任水流,流水易逝,水声常鸣。山门上,大书着布金禅寺;这就是性德禅义,如如不动。悬扁上,留题着上古遗迹。古今不易,岁月难改。古佛今佛都以此自性功德。三藏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八戒道:“师父,奇啊!我跟师父几年,再不曾见识得路,今日也识得路了。”与性德越来越近,故有此说。这园说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了,请佛讲经。佛教经典故事,大位大富人家争相要赞助佛陀的普度众生事业。八戒笑道:“造化!若是就是这个故事,我们也去摸他块把砖儿送人。”这里八戒又代表俗趣。现在人知道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的,引起爱金人士向往。其实,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与地球的黄金不同的,那里的黄金是性德的称谓,代表常性,一切法都是建立在法性之上的,永恒不变,因此才有无量寿。大家又笑了一会,三藏才下得马来。这一路上常有说有笑的,代表修行上的快乐非常多,证果与世界上的升官发财不同。


进得山门,只见山门下挑担的,背包的,推车的,整车坐下;也有睡的去睡,讲的去讲。忽见他们师徒四众,俊的又俊,丑的又丑,大家有些害怕,却也就让开些路儿。三藏生怕惹事,口中不住只叫:“斯文!斯文!”这时节,却也大家收敛。转过金刚殿后,早有一位禅僧走出,却也威仪不俗。真是:面如满月光,身似菩提树。拥锡袖飘风,芒鞋石头路。三藏见了问讯。那僧即忙还礼道:“师从何来?”三藏道:“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之旨,差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宝方,造次奉谒,便求借一宿,明日就行。”那僧道:“荒山十方常住,都可随喜,况长老东土神僧,但得供养,幸甚。”三藏谢了,随即唤他三人同行,过了回廊香积,径入方丈。相见礼毕,分宾主坐定,行者三人,亦垂手坐了。


只见山门下挑担的,背包的,推车的,整车坐下;也有睡的去睡,讲的去讲。性德不妨碍万法,佛家讲明心见性,从这里可以体会少许。佛家为什么要觉悟?因为觉悟了,就可以达到事事无碍的解脱境界。我们现在处于有碍的境界,做什么都相互影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睡觉时有不好的声音,就没有办法入睡。做事的时候也一样,需要精力集中,如果旁边有人干扰,事情就做不成。游泳池水的深浅一样,不能随意。极乐世界的水不是的,同时在水里,想多深就多深,不需要自己去找深水的地方。音乐也是的,交响乐一致在演奏,但是自己想听什么就听什么。不想听其中的声音,马上就消失了,其它的想大一点小一点都是随意的。我们这个世界不行,都响了,要只能听指挥的。忽见他们师徒四众,俊的又俊,丑的又丑,大家有些害怕,却也就让开些路儿。路也是一样的,要什么样的路就现什么样的,随心所欲,随意自在。三藏生怕惹事,口中不住只叫:“斯文!斯文!”斯文,在这里是指守规矩,但是故事的需要,一语双关。面如满月光,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身似菩提树。这与神秀大师的身是菩萨树内涵不同,这里不是说肉身。这是说结菩提果德的树,光明有智慧之德用。拥锡袖飘风,锡,表面上看是指锡杖,其实这里是锡字的内涵。金易,有随心应量,随缘自在之趣。袖飘风,正是指随缘。芒鞋石头路。这一句讲得是世出世间义。不能简单理解为穿着草鞋走在石头的小路上。,是境界,艹亡,代表不起心不动念。,是立场,性德是没有起心动念的。石头路,指世间趣,法性本来与一切世间法是圆融无碍的。行者三人,亦垂手坐了。强调了恭敬的姿态。




话说这时寺中听说到了东土大唐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茶罢,摆上斋供。这时长老还正开斋念偈,八戒早是要紧,馒头、素食、粉汤一搅直下。这时方丈却也人多,有知识的赞说三藏威仪,好耍子的都看八戒吃饭。却说沙僧眼溜,看见头底,暗把八戒捏了一把,说道:“斯文!”八戒着忙,急的叫将起来,说道:“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笑道:“二哥,你不晓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八戒方才肯住。三藏念了结斋,左右彻了席面,三藏称谢。


话说这时寺中听说到了东土大唐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性德没有时空限制,二是修行都是为了回东方济世。八戒早是要紧,馒头、素食、粉汤一搅直下。比喻功德利益与心所相应的万法都能融会贯通。有知识的赞说三藏威仪,好耍子的都看八戒吃饭。不是说我们这里的知识分子,是指智慧与德相。智慧讲寂而照,照而寂,这叫威仪。吃饭指德相,利益众生的德本。佛法是利益,不是说教。沙僧笑道:“二哥,你不晓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天下的斯文人,注意这里加了天下的,不是天上的。


寺僧问起东土来因,三藏说到古迹,才问布金寺名之由。那僧答曰:“这寺原是舍卫国给孤独园寺,又名祇园。因是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金砖布地,又易今名。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舍卫国,那时给孤独长者正在舍卫国居住。我荒山原是长者之祇园,因此遂名给孤布金寺,寺后边还有祇园基址。近年间,若遇时雨滂沱,还淋出金银珠儿,有造化的,每每拾着。”三藏道:“话不虚传果是真!”又问道:“才进宝山,见门下两廊有许多骡马车担的行商,为何在此歇宿?”众僧道:“我这山唤做百脚山。先年且是太平,近因天气循环,不知怎的,生几个蜈蚣精,常在路下伤人。虽不至于伤命,其实人不敢走。山下有一座关,唤做鸡鸣关,但到鸡鸣之时,才敢过去。那些客人因到晚了,惟恐不便,权借荒山一宿,等鸡鸣后便行。”三藏道:“我们也等鸡鸣后去罢。”师徒们正说处,又见拿上斋来,却与唐僧等吃毕。


寺僧问起东土来因,三藏说到古迹,才问布金寺名之由。这里有很深的内涵,问因问什么?众生生活在世界上,一切行为都得有个适当的理由。为什么要修行?这就是东土来因。现在人为什么不修行?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对人生的意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还有就是很多人不了解修行。古迹,问因为什么会说到古迹?这看上去不合逻辑,其实深藏必然性的道理。其实,观察境界里的真实,不仅要看古今不易的事实,还要看古今所成就的先例。释迦牟尼佛渐渐被一些人怀疑了,原因是一样的。人们不会观察,只凭自身感觉论是论非。既然释迦牟尼佛的事迹是真实的,布金寺名又传承了多少佛陀教育?这寺原是舍卫国给孤独园寺,又名祇园。给孤独,既是历史人物的名字,又本身包涵理义,这就是《西游记》写作的原则。众生生活在六道里感觉自己很孤独,如何安抚六道里的众生?这就是给孤独工作。祇园,祇,本身是安心之意,恰恰与给孤独相呼应。因是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金砖布地,又易今名。怎么才能给养孤独的众生呢?请佛讲经,劝生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是坚固之地,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常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再不会有孤独寂寞了。现在世界上六七十亿,生活环境拥挤不堪,但是心灵上倍感孤独。像极乐世界里那样诸上善人太少了,一天生活下来,能遇到几个热心关怀自己的人?极乐世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无一例外!我们这里处处都是让自己心寒的人,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娑婆众生用得是妄心。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舍卫国,那时给孤独长者正在舍卫国居住。我荒山原是长者之祇园,因此遂名给孤布金寺,寺后边还有祇园基址。前是舍卫国,荒山是衹园,后面是衹园基址。这里面的理义是很明显的,修行要舍己为众生,就要先安自己的心,安心的基础是性德。近年间,若遇时雨滂沱,还淋出金银珠儿,有造化的,每每拾着。这一句精彩!佛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关键是自己遇不遇法雨,诚不诚心修,有修就必有证。三藏道:“话不虚传果是真!”唐僧师徒四人已经初证清净平等,有资格来证明佛法的真实性。我这山唤做百脚山。百脚山,指百界,性德能生万法。先年且是太平,近因天气循环,不知怎的,生几个蜈蚣精,常在路下伤人。本来是清净的,但是毫无原因地就有人生妄想,变现三千三千世界,此迷惑常常能伤害众生。虽不至于伤命,其实人不敢走。虽然性命永恒,但是身命受苦。但到鸡鸣之时,才敢过去。等众生觉悟出来,观察到生灭法的本质,就可以在一切境界里自在。三藏道:“我们也等鸡鸣后去罢。”师徒们正说处,又见拿上斋来,必须先得见性,方得利养。


此时上弦月皎,三藏与行者步月闲行,又见个道人来报道:“我们老师爷要见见中华人物。”三藏急转身,见一个老和尚,手持竹杖,向前作礼道:“此位就是中华来的师父?”三藏答礼道:“不敢。”老僧称赞不已。因问:“老师高寿?”三藏道:“虚度四十五年矣,敢问老院主尊寿?”老僧笑道:“比老师痴长一花甲也。”行者道:“今年是一百零五岁了,你看我有多少年纪?”老僧道:“师家貌古神清,况月夜眼花,急看不出来。”叙了一会,又向后廊看看。三藏道:“才说给孤园基址,果在何处?”老僧道:“后门外就是。”快教开门,但见是一块空地,还有些碎石迭的墙脚。三藏合掌叹曰:
“忆昔檀那须达多,曾将金宝济贫疴。
祇园千古留名在,长者何方伴觉罗?”


老僧笑道:“比老师痴长一花甲也。代表前一个循环,即是指因地,这样好引出公主的故事。
忆昔檀那须达多,曾将金宝济贫疴。忆过去有须达多太子修成释迦牟尼佛,将无上佛法普济世界业障深重的众生。
祇园千古留名在,长者何方伴觉罗?自性功德常在自心,修道者何必去他方求觉悟?


他都玩着月,缓缓而行,行近后门外,至台上又坐了一坐。忽闻得有啼哭之声,三藏静心诚听,哭的是爷娘不知苦痛之言。他就感触心酸,不觉泪堕,回问众僧道:“是甚人在何处悲切?”老僧见问,即命众僧先回去煎茶,见无人方才对唐僧行者下拜。三藏搀起道:“老院主,为何行此礼?”老僧道:“弟子年岁百余,略通人事。每于禅静之间,也曾见过几番景象。若老爷师徒,弟子聊知一二,与他人不同。若言悲切之事,非这位师家,明辨不得。”行者道:“你且说是甚事?”老僧道:“旧年今日,弟子正明性月之时,忽闻一阵风响,就有悲怨之声。弟子下榻,到祇园基上看处,乃是一个美貌端正之女。我问他:‘你是谁家女子?为甚到于此地?’那女子道:‘我是天竺国国王的公主。因为月下观花,被风刮来的。’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当日与众僧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僧家乃慈悲之人,不肯伤他性命。每日与他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白日家说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我几番家进城乞化打探公主之事,全然无损。故此坚收紧锁,更不放出。今幸老师来国,万望到了国中,广施法力,辨明辨明,一则救拔良善,二则昭显神通也。”三藏与行者听罢,切切在心。


三藏静心诚听,哭的是爷娘不知苦痛之言。这一句十分精彩!爹娘不知的是什么苦痛啊?父母未曾生我时的苦痛,正是一念不觉啊!他就感触心酸,不觉泪堕,自性的本分慈悲心流露。老僧见问,即命众僧先回去煎茶,见无人方才对唐僧行者下拜。这里看上去,像是很神秘,其实是指内心的密意,无法告诉他人的。佛法是密法,天机不可泄露都是指这个,只有自己亲自体会,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旧年今日,弟子正明性月之时,忽闻一阵风响,就有悲怨之声。一念无明出现时的征兆,在本来清净明月下,风动而有心动,悲剧就此发生了。弟子下榻,到祇园基上看处,乃是一个美貌端正之女。性德都是美好的,但是错位之后,就是悲哀。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虽然没有离开性德,但是只有一孔之见,勉强维持慧命,好像自己很有聪明才智。当日与众僧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僧家乃慈悲之人,不肯伤他性命。佛家讲的妖邪,如果是对众生的称乎,都是方便语,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众生的迷惑是假相,众生本来是佛才是真相。每日与他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道不可须臾离也,总有济养之利。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这是故事方便语,道德任何作用都是不容玷污的。白日家说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凡夫就是这样的,白日里说胡话,说自己多么充实,知足常乐的,像是呆子一样。真正冷静下来,内心里找不到归依之处。一则救拔良善,二则昭显神通也。为什么要悟空来救?修行必经之路。良善从哪里显露?神通从哪里获得?修行只不过是正本清源而已。


正说处,只见两个小和尚请吃茶安置,遂而回去。八戒与沙僧在方丈中,突突哝哝的道:“明日要鸡鸣走路,此时还不来睡!”行者道:“呆子又说甚么?”八戒道:“睡了罢,这等夜深,”因此,老僧散去,唐僧就寝。正是那:
人静月沉花梦悄,暖风微透壁窝纱。
铜壶点点看三汲,银汉明明照九华。


只见两个小和尚请吃茶安置,遂而回去。吃茶,比喻禅趣现前。还看甚么景致。当用心体会禅性安然。
人静月沉花梦悄,暖风微透壁窝纱。万簌寂静,灵光将透薄迷纱。
铜壶点点看三汲,银汉明明照九华。静观三德,性海洞彻十方界。


当夜睡还未久,即听鸡鸣,那前边行商烘烘皆起,引灯造饭。这长老也唤醒八戒沙僧扣马收拾,行者叫点灯来。那寺僧已先起来,安排茶汤点心,在后候敬。八戒欢喜,吃了一盘馍馍,把行李马匹牵出。三藏、行者对众辞谢,老僧又向行者道:“悲切之事,在心在心!”行者笑道:“谨领谨领!我到城中,自能聆音而察理,见貌而辨色也。”那伙行商,哄哄嚷嚷的,也一同上了大路,将有寅时,过了鸡鸣关。至巳时,方见城垣,真是铁瓮金城,神洲天府。那城:
虎踞龙蟠形势高,凤楼麟阁彩光摇。
御沟流水如环带,福地依山插锦标。
晓日旌旗明辇路,春风箫鼓遍溪桥。
国王有道衣冠胜,五谷丰登显俊豪。


当夜睡还未久,即听鸡鸣,心发的圆满,功夫契得快。那前边行商烘烘皆起,引灯造饭。转识成智,智慧现前。那寺僧已先起来,安排茶汤点心,在后候敬。茶汤,禅悦;点心,落实。八戒欢喜,吃了一盘馍馍,馍,食艹日大,比喻将心所处处归于性德光明。我到城中,自能聆音而察理,见貌而辨色也。微密观照,觉察真相。真是铁瓮金城,神洲天府。性之金刚,神通本元。
虎踞龙蟠形势高,凤楼麟阁彩光摇。真妄不二之体性,万法精华光辉耀。
御沟流水如环带,福地依山插锦标。万法回转有周期,吉祥如意示微妙。
晓日旌旗明辇路,春风箫鼓遍溪桥。明心见性示佛道,世间遍宣生西桥。
国王有道衣冠胜,五谷丰登显俊豪。觉者富贵显万德,万化随心现奇妙。


当日入于东市街,众商各投旅店。他师徒们进城,正走处,有一个会同馆驿,三藏等径入驿内。那驿内管事的,即报驿丞道:“外面有四个异样的和尚,牵一匹白马进来了。”驿丞听说有马,就知是官差的,出厅迎迓。三藏施礼道:“贫僧是东土唐朝钦差灵山大雷音见佛求经的,随身有关文,入朝照验。借大人高衙一歇,事毕就行。”驿丞答礼道:“此衙门原设待使客之处,理当款迓,请进,请进。”三藏喜悦,教徒弟们都来相见。那驿丞看见嘴脸丑陋,暗自心惊,不知是人是鬼,战兢兢的,只得看茶,摆斋。三藏见他惊怕,道:“大人勿惊,我等三个徒弟,相貌虽丑,心地俱良,俗谓‘山恶人善’,何以惧为!”


当日入于东市街,众商各投旅店。从东向西,各有各的归属。只得看茶,摆斋。会同馆,会同之处,正是禅趣处。山恶人善,这里指出落在境界里,一切相均不善。若能离相,一切法皆是至善圆满的。


驿丞闻言,方才定了心性问道:“国师,唐朝在于何方?”三藏道:“在南赡部洲中华之地。”又问:“几时离家?”三藏道:“贞观十三年,今已历过十四载,苦经了些万水千山,方到此处。”驿丞道:“神僧!神僧!”三藏问道:“上国天年几何?”驿丞道:“我敝处乃大天竺国,自太祖太宗传到今,已五百余年。现在位的爷爷,爱山水花卉,号做怡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十八年了。”三藏道:“今日贫僧要去见驾倒换关文,不知可得遇朝?”驿丞道:“好!好!正好!近因国王的公主娘娘,年登二十青春,正在十字街头,高结彩楼,抛打绣球,撞天婚招驸马。今日正当热闹之际,想我国王爷爷还未退期,若欲倒换关文,趁此时好去。”三藏欣然要走,只见摆上斋来,遂与驿丞、行者等吃了。


我敝处乃大天竺国,自太祖太宗传到今,已五百余年。佛家有五五百年之说,每一期是一个坚固,以示法的兴废。《大集月藏经》十曰:“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现在离佛灭度后,已经过了第六个五百年,情况可想而知,佛教整体不容乐观,难得有现在复兴之气象。现在位的爷爷,爱山水花卉,号做怡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十八年了。怡宗,因此称靖宴。二十八,四七之数,四方星宿之数。与山水花卉相呼应。


时已过午,三藏道:“我好去了。”行者道:“我保师父去。”八戒道:“我去。”沙僧道:“二哥罢么,你的嘴脸不见怎的,莫到朝门外装胖,还教大哥去。”三藏道:“悟净说得好,呆子粗夯,悟空还有些细腻。”那呆子掬着嘴道:“除了师父,我三个的嘴脸也差不多儿。”三藏却穿了袈裟,行者拿了引袋同去。只见街坊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齐咳咳都道:“看抛绣球去也!”三藏立于道旁对行者道:“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行者道:“我们也去看看如何?”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我服色不便,恐有嫌疑。”行者道:“师父,你忘了那给孤布金寺老僧之言:一则去看彩楼,二则去辨真假。似这般忙忙的,那皇帝必听公主之喜报,那里视朝理事?且去去来!”三藏听说,真与行者相随,见各项人等俱在那里看打绣球。呀!那知此去,却是:
渔翁抛下钩和线,从今钓出是非来。


只见街坊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齐咳咳都道:“看抛绣球去也!”万法应机,各有理数。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这一句重要!道家也有类似的开示,没有内五行之德,哪有外五行之用。一切自在的事物都是因内在功德而显露。一切外在的不足,皆是内在的失误所显现。
渔翁抛下钩和线,从今钓出是非来。因果果因,是是非非。


话表那个天竺国王,因爱山水花卉,前年带后妃、公主在御花园月夜赏玩,惹动一个妖邪,把真公主摄去,他却变做一个假公主。知得唐僧今年今月今日今时到此,他假借国家之富,搭起彩楼,欲招唐僧为偶,采取元阳真气,以成太乙上仙。


欲招唐僧为偶,采取元阳真气,以成太乙上仙。一切假的都希望永恒,然而假的恰恰是因为短命才有成仙的想法。因此佛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门入者,不是家珍。”生灭的事物如何能永恒?九转还丹,那个丹还是假的。因此依靠交生的事物,都不可能是太乙上仙。先天所成的,比如悟空,天作之合的,才是上仙。


正当午时三刻,三藏与行者杂入人丛,行近楼下,那公主才拈香焚起,祝告天地。左右有五七十胭娇绣女,近侍的捧着绣球。那楼八窗玲珑,公主转睛观看,见唐僧来得至近,将绣球取过来,亲手抛在唐僧头上。唐僧着了一惊,把个毗卢帽子打歪,双手忙扶着那球,那球毂辘的滚在他衣袖之内。那楼上齐声发喊道:“打着个和尚了!打着个和尚了!”噫!十字街头,那些客商人等,济济哄哄,都来奔抢绣球,被行者喝一声,把牙傞一傞,把腰躬一躬,长了有三丈高,使个神威,弄出丑脸,唬得些人跌跌爬爬,不敢相近。霎时人散,行者还现了本象。


左右有五七十胭娇绣女,近侍的捧着绣球。错位的觉知需要五欲七情来簇拥。唐僧着了一惊,把个毗卢帽子打歪,孽缘打着,禅性不稳。噫!十字街头,那些客商人等,济济哄哄,都来奔抢绣球,性地遇缘,能成万法。被行者喝一声,把牙傞一傞,把腰躬一躬,长了有三丈高,使个神威,弄出丑脸,唬得些人跌跌爬爬,不敢相近。这里很重要,修行不要让此心性随了不善缘而起作用。如开篇诗中所说的:“清净净绝尘埃,果正飞升上界。”放下万缘,就是行者的必备功德。


那楼上绣女宫娥并大小太监,都来对唐僧下拜道:“贵人!贵人!请入朝堂贺喜。”三藏急还礼,扶起众人,回头埋怨行者道:“你这猴头,又是撮弄我也!”行者笑道:“绣球儿打在你头上,滚在你袖里,干我何事?埋怨怎么?”三藏道:“似此怎生区处?”行者道:“师父,你且放心。便入朝见驾,我回驿报与八戒沙僧等候。若是公主不招你便罢,倒换了关文就行;如必欲招你,你对国王说,召我徒弟来,我要吩咐他一声。那时召我三个入朝,我其间自能辨别真假。此是倚婚降怪之计。”唐僧无已从言,行者转身回驿。


行者笑道:“绣球儿打在你头上,滚在你袖里,干我何事?埋怨怎么?”一切法必依性德而能成就,事以至此,无量因缘,不应有报怨。此是倚婚降怪之计。没有烦恼,哪来的菩提?


那长老被众宫娥等撮拥至楼前。公主下楼,玉手相搀,同登宝辇,摆开仪从,回转朝门。早有黄门官先奏道:“万岁,公主娘娘搀着一个和尚,想是绣球打着,现在午门外候旨。”那国王见说,心甚不喜,意欲赶退,又不知公主之意何如,只得含情宣入。公主与唐僧遂至金銮殿下,正是:一对夫妻呼万岁,两门邪正拜千秋。礼毕,又宣至殿上,开言问道:“僧人何来,遇朕女抛球得中?”唐僧俯伏奏道:“贫僧乃南赡部洲大唐皇帝差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因有长路关文,特来朝王倒换。路过十字街彩楼之下,不期公主娘娘抛绣球,打在贫僧头上。贫僧是出家异教之人,怎敢与玉叶金枝为偶!万望赦贫僧死罪,倒换关文,打发早赴灵山,见佛求经,回我国土,永注陛下之天恩也!”国王道:“你乃东土圣僧,正是千里姻缘使线牵。寡人公主,今登二十岁未婚,因择今日年月日时俱利,所以结彩楼抛绣球,以求佳偶。可可的你来抛着,朕虽不喜,却不知公主之意如何。”那公主叩头道:“父王,常言‘嫁鸡逐鸡,嫁犬逐犬。’女有誓愿在先,结了这球,告奏天地神明,撞天婚抛打。今日打着圣僧,即是前世之缘,遂得今生之遇,岂敢更移!愿招他为驸马。”国王方喜,即宣钦天监正台官选择日期,一壁厢收拾妆奁,又出旨晓谕天下。


一对夫妻呼万岁,两门邪正拜千秋。世事无常,理应如此。德有德行,道有道法。嫁鸡逐鸡,嫁犬逐犬。这一句有趣。道德是清净无为,众生要冤枉受苦,道德只好听之任之。


三藏闻言,更不谢恩,只教“放赦!放赦!”国王道:“这和尚甚不通理。朕以一国之富,招你做驸马,为何不在此停用,念念只要取经!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长老唬得魂不附体,只得战兢兢叩头启奏道:“感蒙陛下天恩,但贫僧一行四众,还有三个徒弟在外,今当领纳,只是不曾吩咐得一言,万望召他到此,倒换关文,教他早去,不误了西来之意。”国王遂准奏道:“你徒弟在何处?”三藏道:“都在会同馆驿。”随即差官召圣僧徒弟领关文西去,留圣僧在此为驸马,长老只得起身侍立。有诗为证:
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
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
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
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当时差官至会同馆驿,宣召唐僧徒弟不题。


三藏闻言,更不谢恩,只教“放赦!放赦!”这一句幽默。反观世道人心无不如此。自己用心不良,还希望没有因果报应,不感恩戴德。留圣僧在此为驸马,长老只得起身侍立。不悟道不修道,只好于自己德行所对应的道德做伴了。
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功德圆满要三全,苦行不成因恶缘。
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佛陀指引修行路,修行在己报在天。
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都摄六根净念继,明心见性还本原。
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放下情见自清净,解脱自在见本颜。


却说行者自彩楼下别了唐僧,走两步,笑两声,喜喜欢欢的回驿。八戒沙僧迎着道:“哥哥,你怎么那般喜笑?师父如何不见?”行者道:“师父喜了。”八戒道:“还未到地头,又不曾见佛取得经回,是何来之喜?”行者笑道:“我与师父只走至十字街彩楼之下,可可的被当朝公主抛绣球打中了师父,师父被些宫娥、彩女、太监推拥至楼前,同公主坐辇入朝,招为驸马,此非喜而何?”八戒听说,跌脚捶胸道:“早知我去好来!都是那沙僧惫懒!你不阻我啊,我径奔彩楼之下,一绣球打着我老猪,那公主招了我,却不美哉,妙哉!俊刮标致,停当,大家造化耍子儿,何等有趣!”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不羞!好个嘴巴骨子!三钱银子买了老驴,自夸骑得!要是一绣球打着你,就连夜烧退送纸也还道迟了,敢惹你这晦气进门!”八戒道:“你这黑子不知趣!丑自丑,还有些风味。自古道:‘皮肉粗糙,骨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行者道:“呆子莫胡谈!且收拾行李。但恐师父着了急,来叫我们,却好进朝保护他。”八戒道:“哥哥又说差了。师父做了驸马,到宫中与皇帝的女儿交欢,又不是爬山蹱路,遇怪逢魔,要你保护他怎的!他那样一把子年纪,岂不知被窝里之事,要你去扶揝?”行者一把揪住耳朵,轮拳骂道:“你这个淫心不断的夯货!说那甚胡话!”


却说行者自彩楼下别了唐僧,走两步,笑两声,喜喜欢欢的回驿。这一句是非常难解的描写,为什么要笑?其实是修行成果的必然。因为前面交代的很清楚,要解救真公主,必须要见到假公主。佛家讲,知错就是觉悟,改过就是修行。修行不上路,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深处的错误。现在,一切都在安排之中,分二步来完成,一是识得假,二是解得真。因此走两步,笑两声,喜喜欢欢的回驿。一绣球打着我老猪,那公主招了我,却不美哉,妙哉!世人都是这个想法,想中头彩,希望领导全天下众生。三钱银子买了老驴,自夸骑得!沙僧这二句说得实称,也是给世道人心下得定论。世人都觉得自己不含糊,有人甚至自称才华横溢。这里把这种才华称为三钱的银子买了头老驴,中看不中用的货色。看上去是个驴,其实根本不能骑。世人好像有才华,但是对生死病死等八苦,一点用也帮不上忙。真实处用不上,别处可是用得多。因果报应不会少,还得意忘形吗?自古道:“皮肉粗糙,骨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这一句值得品味。是顽固难化的反向描述,是缺点就是优点。你这个淫心不断的夯货!说那甚胡话!悟空和悟能在理解事物上要有代表性,八戒代表的是世法,悟空则是代表出世法。


正吵闹间,只见驿丞来报道:“圣上有旨,差官来请三位神僧。”八戒道:“端的请我们为何?”驿丞道:“老神僧幸遇公主娘娘,打中绣球,招为驸马,故此差官来请。”行者道:“差官在那里?教他进来。”那官看行者施礼。礼毕,不敢仰视,只管暗念诵道:“是鬼,是怪?是雷公,夜叉?”行者道:“那官儿,有话不说,为何沉吟?”那官儿慌得战战兢兢的,双手举着圣旨,口里乱道:“我公主有请会亲,我主公会亲有请!”八戒道:“我这里没刑具,不打你,你慢慢说,不要怕。”行者道:“莫成道怕你打?怕你那脸哩!快收拾挑担牵马进朝,见师父议事去也!”这正是:
路逢狭道难回避,定教恩爱反为仇。


这一段描写的很风趣幽默,内涵也很丰富。礼毕,不敢仰视,只管暗念诵道:“是鬼,是怪?是雷公,夜叉?”这种夸张的描写是为了给后面的一句话做铺垫。口里乱道:“我公主有请会亲,我主公会亲有请!”原本是主公有请,变成了公主有请了。这里边的趣味非常深。点明了世人的误会,把道德看成了人情。以人情来维护道德,其实并不是真实的道德行为。莫成道怕你打?怕你那脸哩!原因还是被境界牵着走。并不是害怕道,而是害怕境界。很多人不害怕因果报应,但害怕不好的生活环境,或者怕不顺心的语言。这些情况都是紧扣见解颠倒的根本原因来描写的。
路逢狭道难回避,定教恩爱反为仇。要觉悟就必须放下情见,没办法绕道。过去爱得死去活来的,今天必须要认清真相,那正是让我们迷惑的根本,当着仇家更合适。熟处转生,生处转熟。


毕竟不知见了国王有何话说,且听下回分解。

TOP

分析精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