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昔话

昔话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微博] 2014-05-06 07:45

  徐棋楠(深圳)·果下马

  一天,和侄女儿闲聊史上馒头的故事,爸妈兄嫂耳旁刮到几句,也凑过来,饶有兴致的样子。我格外多讲几句。小姑娘就说我要加姑姑微信圈好友!在本家习惯“靠边站”的人,因故纸堆一时吃香起来,倒有点意外。

  刚上初中那会儿爱胡编乱造故事,路上和要好的女同学边走边讲,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故事多半讲得糟糕,那实在是少年人的恩慈。亦舒有言,朋友借出耳朵已经仁至义尽。可惜多数成年人不意识。能省则略的言语太多,每个善于倾听的朋友都应受到感激。

  好故事如琢如磨。读《远野物语》,发觉全是好故事。被誉“日本民俗学之父”的作者柳田国男是老实人,他说:“这些故事都是从佐佐木镜石君处听来的。……镜石君时常于晚间来访,讲述这些故事,由我笔录而成。镜石君不善言辞,然为人诚实。我亦不曾加减一字一句……” 所云镜石君致力搜集民间传说,有日本格林之称,每每灯火昏黄下,娓娓道来、孜孜笔录的金宵,何止千金。一代口传一代的故事被烟火淬炼过了,带着远野乡间的魔幻及种种温柔克制的情绪,伤心、思念、胆怯、恐惧等等,莫不如此。

  我一向把《远野物语》认作日本版的《霭楼逸志》。年代更稍早一些的《霭楼逸志》是岭南笔记故事集,风味绝佳,埋没岂有此理。虽说比它名头响亮的《广东新语》也载录许多民俗传闻,其中不乏匪夷所思,然单以文学而言,相较不免逊色,夹挟主观的字里行间,不见故事本身涌动的情绪。我且揣想作者不屑为之。我对岭南民俗传说是有一定偏见和失望的,偶然一次机缘向北大民俗文学专业的教授请教,方觉某些失望过于轻率了。

  比如近来看的一部七分钟动漫《河神之鼓》很好,我连看了三遍。导演是汕头小伙子,以“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听来的故事为毕业作品主线,将潮汕地区“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的传说化为神奇。屏幕呈现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影厂动画片的亲切,浮世绘式的浪花,留白将潮汕风升华,温和、简洁、活泼、自然的滋味朴素。人的审美脾性就是这样,一旦形成,改变也难。

  河神猛动起来、敲着鼓的样子煞是好看。同样的鼓声里也有父亲的“昔话”:祖父的滩船队,每年夏天添造船只,“船快成形的时候,一天,领头师傅起了兴致,指挥说,来来来,我们同时!十多个匠人‘轰冬’、‘轰冬’敲打起来,声音整齐;‘轰冬’、‘轰冬’,节奏震撼人心,气氛雄壮。”他说着的时候,鼓声仿佛遥遥而来。好“昔话”里,都有那些不大不小的盛宴藏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