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蔡振家]关于泛音唱法和口簧琴的物理学实验

[蔡振家]关于泛音唱法和口簧琴的物理学实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21日第562期 作者:蔡振家

  【核心提示】固定基音的音高,但依次凸显泛音列上的不同音,由这些泛音串成一条旋律线来奏出旋律。这种方式来演奏音乐的乐器非常少,主要有口簧琴、口弦,而用这种“另类”方式来唱歌的艺术,则称为“泛音唱法”(overtone singing)。







  要奏出旋律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改变音高;第二种方式是固定基音的音高,但依次凸显泛音列上的不同音,由这些泛音串成一条旋律线。以第二种方式来演奏音乐的乐器非常少,主要有口簧琴、口弦,而用这种“另类”方式来唱歌的艺术,则称为“泛音唱法”(overtone singing)。这些泛音旋律线的产生,都是以口腔作为共鸣腔,因为舌头可以调整此共鸣腔的大小。泛音唱法发源于中国的西藏及蒙古、图瓦、西伯利亚等地区。当西方人在19世纪初次接触到这种歌唱方式时,莫不大感惊异,因为歌者能在一个持续的低音之上,同时唱出另一个像口哨声的高音,故这种唱法也称为“双声唱法”(double-voice singing),即“喉音唱法”(throat singing)。这种唱法其实是一种人人可学的歌唱技巧,近30年来,西方乐坛中出现了不少在泛音唱法方面学习有成的音乐家,影响遍及古典与流行乐界。2000年10月在台北举办的“亚太艺术论坛”上,来自图瓦共和国的乐团一鸣惊人;民族音乐学家陈光海在关渡艺术学院讲授泛音唱法的讲座场场爆满。笔者沉迷于这闻所未闻的歌声中,时刻都在揣摩、练习泛音唱法。

  专精于泛音唱法的图瓦人,他们指涉歌唱技巧的名目繁多,但最重要的是西奇(sygyt)与卡基拉(kargyraa)两种,这两种唱法都用到第6、8、9、10、12、13泛音,从泛音列的乐谱可以看出,这些音恰好构成了五声音阶。

  Sygyt原意为吹口哨,这种演唱技巧的重点是将舌头拱起,在口腔前端隔出一个小的共鸣腔,同时喉部发出紧而扁的嗓音(这种嗓音的高泛音比较明显),经由舌头的前后移动,改变共鸣最强的泛音,共鸣腔越小,则所强调的泛音越高。

  西奇唱法的特色是舌头拱起,贴近上颚,以窄小的通道相连至舌头前方的主共鸣腔,当声波从窄管进行到豁然开阔的共鸣腔时,绝大部分会反射回管内,犹如开口端的管口情形一样。

  在同一形状的共鸣腔下,口簧琴与西奇唱法的共振频率是一样的。为了证实这个理论,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实验。首先我以西奇技巧唱出某个声音——当然它必须有个特别凸出的泛音清晰可闻才算及格——然后,我保持口形不变,忽然中止歌声,并随即在口边弹响一个口簧琴,这全部的过程用麦克风录下声音,最后再以计算机分析西奇唱法与口簧琴两个声音的频谱,由于两者是使用同一形状的共鸣腔,只是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施以振荡,理论上,其曲线的尖峰会发生在差不多同样的频率,也就是该共鸣腔的固有频率附近。西奇唱法的共鸣腔形状与管模型大相径庭,从口簧琴的实验可知,舌头后面的管可以说无足轻重。

  卡基拉演唱技巧的重点,是要运用“假声带”以唱出极低的基音,舌头平放,经由张口的大小来改变共鸣最强的泛音,张口越大,则所强调的泛音越高。卡基拉的演唱方式跟西藏喇嘛唱梵的原理相同,他们在打坐冥想时会发出这种极低的嗓音,故此发声状态亦称为“chant mode”

  卡基拉需要发出一个50—60赫兹的低音。要有效发出这样不可思议的低音(西方歌剧历史上最低音唱到65赫兹),只有一个办法:运用假声带可以将正常的声音降低八度,借此进入极不寻常的“chant mode”。无论是哪一种泛音唱法的技巧,都与平常说话、唱歌时运用声带的方式不同,故蒙古人也强调,若学习方式错误,泛音唱法可能会对嗓子有害。

  (作者单位: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