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载】王铭铭:《当下中国的“信仰问题”》

看似是宗教与信仰的名实之争,实则国家权力统摄下的驭民策略之争。上文中的“概念戏剧”来亚于一部现实版的“宫心计”。
概言之,宗教也好,信仰也罢,皆应时运而生,而变,而传,不以权力意志为转移。
从学者立场而言,不必过拘泥于二者之间修辞技术之争,更重要的恐怕在于通过对民间宗教或民间信仰的历史、现状梳理与深描,真正站在民间“我者”的立场,对它的存在原由予以准确的、完整的答复,并提出契合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化建议。当下对民间宗教的政策只能疏导,这是无疑义的,问题是我们对民间宗教真的具有代言者角色了吗?历史或现实中的民众对宗教或信仰的真实态度我们了解了多少?

[ 本帖最后由 英古阿格 于 2013-11-30 12:04 编辑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因俗施教,顺民施化。
如何因俗,如何施化仍是两个没有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民俗学在这场争论中扮演何种角色?恐怕除了基于自身学科立场外,还在于对与之相关学科的了解程度。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在这场争论中,恰好是作为民间宗教的主体——民间是缺场的。
民间对宗教或信仰的理解、立场、态度决定了自身命运,而非其它。中国民众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或态度是否与西方概念体系如出一辙?我们拿那一套学理去套民间宗教,是否会存在水土不适引发的排斥反应。人道教、神道教、国族宗教、公民宗教更是从学者立场而言,现实中不见得如此严丝合缝。
基督教在国内呈星火燎原之势,在一些国学家眼中未免有洪水猛兽之嫌,但何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否与百余年来的西学东渐,现代性冲击有内在历史逻辑?这同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兴起应同等观之;另外,与基督教在西方工业化阶段实行宗教改造后的入世性也有关系,毕竟当下的中国也是一个普遍经历工业化的阶段;同时,也不排除民间借助这种强势宗教之壳来还民间宗教之魂的功利性,基督教中汇编了众多地方神祇来迎合民间这种需求。但如同麦当劳、西方节日在中国本土发生变异,基督教在当下中国的扩张,恐怕不能等同于中国文化的西方化,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有三个问题:
1、制度化是否是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区别标准?
2、民间信仰因世俗功利性特征往往成为与宗教区隔的因素,宗教真的没有功利性?
3、儒释道在中国民间信仰化,形成了“本乎儒而参乎释道”的信仰特征,基督教的中国化会对正在变迁的民间信仰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文化是否能够通过这一文化融合与西方文明达成“共谋”,以臻费老所提出的“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之境?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可同行们发言中的“经验事实大爆炸”让我觉得有些烦躁。我不是不喜欢经验事实,但在一场政策咨询会上反复陈述它们,无异于灭杀知识分子的表达机会,无异于把好端端的思想者降低为经验事实的操作机器。

王教授的这句感言可回应润平兄关于田野问题的帖子。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18# 的帖子

religion与religions有何区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