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上一回说到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这一回是讲诊病治病的过程,即把心的秘方用故事的形式表演出来。其中有非常精彩的描写,首先就是诊病过程,谈到中华医学的应用。前面谈过一些中医的博大精深,这里简单讨论一下科学没有办法超越中医理论和境界的道理。

中医起源于养生修道学,相当于是道德规律在生命领域里的应用,应当归于修炼界的一个分支。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天华文化,在中华医学领域建立了“特医学”,以此完善和发展了已有的中医学。特医强调了行医的人必须有特异功能,这就恢复了中华医学的传统,把医患之间的关系也理顺了。佛家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自己一身的病,有什么资格来医疗患者呢?应知古代中医都是应有一定功夫的,至少也是有肉眼功的。《黄帝内经》不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经络的发现。从扁鹊的望而知病,就可以判断他是用功夫来诊病的,不是普普通通的肉眼凡胎。李时珍的尝百草,也不是凡夫能做的事。他能有经脉方面的论著,就说明其有功夫。《西游记》这一回故事里的诊脉,也是对心脉的把握。看上去是讨论医学,本质上还是归入万法唯心的道理。中华医学沉沦的原因可以判定为唯物主义哲学的干扰,不相信精神是实存在,这就使中华医学偏离了大方向。由于不相信精神的物质特性,现在医学研究就有理由用小生命来做各种试验了。医学本来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应当鼓励医学研究人员学习李时珍,用自身做实验。有什么理由来让这些无辜的生命饱受医学实验的残酷与痛苦?稍有爱心的人都会感觉到良心的谴责。还有人活熊取胆,把人的病痛活生生地加在了其它健康生命之上,何其毒也!人为什么会生病?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缺乏爱心。佛家治疗一切疾病,都是从放下自我,关怀众生这一角度去医治的。医药发展的速度很快,病菌对药物形成抗体也很快,很少人追问这个问题。中华医学的药品就是那么多,不需要新的品种,而且都是自然界里生成的,不需要人为的造作。物质现象是一种能量波,也就是说波动是有整体平衡性的。自然界的物质能恢复身体上的平衡。凡是造作出来的药品,决定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强烈建议在新药上注明,此药是以多少条小生命为代价而研究成功的。用药的人最好能念佛回向给这些无辜的众生。与此相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工业发展之中,人们为了一时经济之利破坏全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当前全人类的心脉需要把一把,活着是个病人,死了是个病鬼,来世也少不了多病多灾的苦果。双鸟失群之症是全人类的共有的病症。这个病是用现代科学仪器检测不出来的。为什么检测不出来?这要从生命的本质和科学的方法二方面来深入观察。

现在的中医不能达到古人精通的境界,原因是学中医的人忽略了必要的功夫。只看到古人的经典,没注重古人学习的方法。用西方的哲学思维和逻辑来搞中医,这是大方向上的错误。现在很多人搞交叉科学,搞中西医结合,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这样的结合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里了,这其中的中医早已名存实亡了,充其量也只是结合了中药里的化学物质。当然,有中医药的成分,总比纯西药要得科学。这也引发一些科技工作者从中草药里提炼有效成分的研究,虽然可能有些效果,总体上看,只是扩大了西医的研究范围。这恰恰正是那些鼓吹废医问药的人所采用的思维逻辑,认为一切医疗效果必定来自于物质的理化作用。甚至有人用现代仪器来研究中医里的经络,结论是根本不存在。这也是典型的先误解,再研究,再批判。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否定传统的接骨术,用仪器观察,发现不存在几天接骨成功的可能。这些问题都是一样的,从不理解到误解,再进行误证,得到的必定是谬论。前者的错误在以为经络是物质的,后者错误在认定接骨术的精华是草药的作用。根本的问题出在对精、气、神三宝的错误认识。虽然,有人天天讲精、气、神,没有理解,没有实践,也就更谈不上有所体会了。精气神里的神才是中医的心髓,而不是草药,草药充其量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对神的把握多少,决定其在中医领域里的造诣有多深。科学哪一天有能力测试精神的真实存在了,科学也就有了鉴别中医真假的能力了。估计科学还需要数千年的发展,才有可能普遍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要说能检测到神,真正能找到精,就发生科学革命了。传统的接骨术为什么会失传?因为法眼功夫才是接骨术成功的必备条件,法眼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功夫境界。不能理解道家的内丹术的科学性,就不能理解肉体的根本在下丹田。这两个关键不知道,如何让传统的中华医学造福人类社会?中医现在只能舍本求末,似乎号召重视中草药就是弘扬中华医学。其实,这正是让西医瞧不起中医的地方,在现代化学技术里,中医怎么可能找到根?虽然采用化学的方法来炼外丹是化学科学的起源,但是外丹学派是对内丹术的误解而产生的旁门左道,不值一提。

要知道,古代的黄帝,大禹,岐伯,老子都是有法眼功夫的人,大禹如果没有功夫,如何治得了大水?《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素问》第一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些话完全不同于今天科学里的理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这里是切实的功夫体验。九针十二原《灵枢》第一篇:“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这里的“以意和之”也是一样,是真实体验。《素问》第一篇里强调了心神是肉体的主宰;《灵枢》第一篇里强调针与穴位之间的本质,真正到了神的境界,不必扎在穴位上,任何一点扎下去,都会见效。神本身是空的,从一切的位置都能传神。功夫达到了传神的地步,就完全不同了。《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这个符咒的事是真是假?要理解这些东西,必须了解“神”的本质和传递的方法。“传神”现在人都理解成很神奇,其实,丹家炼到阳神出窍时,是息止脉停的境界。表观医学要是在这个时候应用,必定会把这个人送去火葬了,岂不悲也?八仙中的铁拐李就是这样的故事。既然精气神的本质是空,以唯物为哲学基础的科学,又如何能窥测分毫?硬是要用科学给中医做解释,必是谬误。人的三宝是精气神,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是精气神。西方医学研究生长,找物质基因,不论研究到哪一天,都必定是错误的。即便是器官移植可以随意进行,还是会因精气耗尽而死。俗话讲:“医生治病,不治命。”道理在此。当然,即便是精气神充足,也未必能长生。因为,还有因果报应的外在制约因素,生生世世造下的杀业,决定不可能通过精气神来消灭。世界上的人并非都是病死的。如果真正达到了传神的境界,这个肉身也就不重要了。铁拐李就是这个情况,可以随意换身体。当然,这还不是彻底的解脱,因为他还需要身体。了解了中华医学传神的层次,看这一回悟空诊病就非常有趣了。那三根线是可有可无的,达空之人消除了时空的限制,可以了解众生的疾苦。观世音菩萨得以闻声救苦,都是同体大悲的原理。心佛众生圆同种智,三位一体。线的使用不是诊断的需要,而是调心的需要。从《西游记》的特殊性上看,一心通三世,当证得宿命通时,过去现在未来都能了了见。因此,这猴尾上的三根毛变成的线的意义就转变了,代表心的痕迹通三世。这里所展示的功夫,也属于法眼层次,即能观察到事物发展的因果。

悟空给国王治病所进行的采集药品,调制药品以及药引子的选取都是很离奇的。为什么会感觉很离奇?因为国王的病是心病,双鸟失群,阴阳失衡。为什么会失衡?因为没有接受过无根水的滋润。这一段与前面的人参果有相似之处,总之都是不能将心执着于人情世故。佛家有言:“甘露普泽,难润无根之草;佛法广大,难度无缘之人。”如果我们把心寄托于肉身、情感、思想和主义,这个心就失去了根。我们的身体就成了无根这草,这样的草如何能长生?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无根水。无根水,其实就是性德。心的根是自性,解决心的入实的问题,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只能通过《金刚经》里的方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无住”在这里就是无根水。故事里通过龙尿调制,再以无根水接引。龙尿,虽然是尿,但是出自于龙身。比喻我们凡夫的心,虽然不清净,但是这些不清净里面含有真心的成份。众生都是有觉的,只是不会用。错觉也是觉,好比龙尿。这个觉不分别不执着时,就是让这个心无妄根。心无了妄根,则必定归入实性。接引的水是龙口里津唾,即入性之水也。这些故事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演示出来了。后面要给读者交代病的成因,治病要治本,断了心念在佛家才算证不退。为什么道家功夫有神通而不能解脱?社会上一些特异功能人还会表现出用神通来敛财的事?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烦恼的正因,当然就更谈不上消业了。修了点神通,造更大的业,将来下更深的地狱。这就是佛门常讲的,修行千万不要走旁门左道,那样还不如不学。

双鸟失群,比喻依报与正报错了位,心转过来了,境界自然会转变。后面两回的故事,就是说明转变的原理和过程。皇后本来应当与皇帝合而为一的,由于我们心存的妄想,本具的功德与妄想生活在一起了,而实质上,妄想与功德又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夫妻。换言之,将我们的妄想实现了也不可能有什么真实功德而言的,得到名利的人往往心里更加空虚。如果能听到一些恭维的话,可能会有暂时缓解。如果静下心来,还是六神无主,人生更加渺茫。事与愿违是什么原因?因为整个努力的过程正是业力增长的过程。假如肉身能活上万年,天天还是重复着几种生理的需要。什么是生理需要?其实就是束缚我们自由自在的疾病。如果生理上没有任何需要,该多轻松自在啊!当然最难治的病还是在心上,心理上的需要最麻烦了。此事非常容易在失恋的人身上找到答案。失恋的人,给他什么物质条件都不能填补其心灵上的空虚感,朱紫国的国王正是要说明这个道理。身心需要的本质是过去心偏差的残留。就是佛门经常讲的欠了债,心与境错位的债!以通俗言之,债就是七情六欲的心理残留。可见,治病要身心并治,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明之处。如果将来医院里增加道德教育,治疗效果一定会更好,而且更彻底。比如,医学发现心因性的疾病有反复发病的特性。结石和肿瘤做手术取出后,很多人还会复发,心的因没有消除所致。人为什么会有老死?心与身无法协调了。为什么佛说他可以多住一劫少住一劫都能随意自在?因为心与境等无差别故。可见,改变人生并不难,就是心境不相矛盾,这就是佛家提出随缘和恒顺众生的道理。儒家讲格物至知,也是一个原则。现在人恰恰与此相反,尤其是聪明人在境界总有他的看法和想法。这个损失很大,心境错位是产生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总根源。从这里看,人生的信仰多么重要,是人生的大方向,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接受错误的教育,把自心嫁错了人,嫁给魔王就完了。错觉返归正觉,就是让心的清净庄严展现出来。让一切作用都还原给真实,才能体会宇宙人生的真相。

心主夜间修药物,心主,就是心王,悟空。夜间,在迷之位。我们处于凡夫位,性德的光明未现,就是长夜之中。,修行。药物,只有正确的觉悟方法才能治愈我们无始劫来的病根子。正如《三宝歌》里唱颂的:“人天长夜,宇宙黮黯,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形;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君王筵上论妖邪,君王,世间主;筵上,指得法喜之时。筵,竹廷,比喻性空缘起的把握。论妖邪,得了正,就可以论妖邪了。这个非常重要,世间不是这个情况。甚至不考虑自己的见解对不对,就可以打假打伪了。,从现象上看;,从用心上看。世间上的人为什么没有办法出六道?都是用的妖邪之观念。还要大谈是非问题,岂非戏论?


话表孙大圣同近侍宦官,到于皇宫内院,直至寝宫门外立定,将三条金线与宦官拿入里面,吩咐:“教内宫妃后,或近侍太监,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棂儿穿出与我。”真个那宦官依此言,请国王坐在龙床,按寸关尺以金线一头系了,一头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那国王在内闻言满心欢喜,打起精神高声应道:“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请出外面用药来也。”


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棂儿穿出与我。寸关尺脉学术语。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三部又代表天地人。这里的重点在从窗棂儿穿出棂(櫺),木雨口口口,比喻用心去体会天地人三宝。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前面的脉诀不用解释,出自于医家经典,都是为得到这个结论而引用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其中,强而紧,应对心,比喻心地刚强,执着,必有中虚心痛也;迟而结,应对脾,比喻心里的境界作用还没有能力消化,宿食留饮也


大圣却才缓步出宫。早有在旁听见的太监,已先对众报知。须臾行者出来,唐僧即问如何,行者道:“诊了脉,如今对证制药哩。”众官上前道:“神僧长老,适才说双鸟失群之证,何也?”行者笑道:“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雌不能见雄,雄不能见雌,雌乃想雄,雄亦想雌:这不是双鸟失群也?”众官闻说,齐声喝采道:“真是神僧!真是神医!”称赞不已。当有太医官问道:“病势已看出矣,但不知用何药治之?”行者道:“不必执方,见药就要。”医官道:“经云药有八百八味,人有四百四病。病不在一人之身,药岂有全用之理!如何见药就要?”行者道:“古人云:‘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故此全征药品,而随便加减也。”那医官不复再言,即出朝门之外,差本衙当值之人,遍晓满城生熟药铺,即将药品,每味各办三斤,送与行者。行者道:“此间不是制药处,可将诸药之数并制药一应器皿,都送入会同馆,交与我师弟二人收下。”医官听命,即将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及药碾、药磨、药罗、药乳并乳钵、乳槌之类都送至馆中,一一交付收讫。


忽被暴风骤雨惊散,雌不能见雄,雄不能见雌,这是说一念无明,心境分离。真是神僧!真是神医!心体是心识和境界的根源,是二者和合的神医。经云药有八百八味,人有四百四病。病不在一人之身,药岂有全用之理!四百四病出自多部佛家经典,如《佛医经》云:“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八百八味药则是在四百四病的基础上由作者提出,佛法一般讲八万四千法,即八万四千药。这里是与四百四病对应成趣。八功德,八正道等等,八是对治之数。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处指,对症下药。可将诸药之数并制药一应器皿,都送入会同馆,交与我师弟二人收下。这是原则,佛法非法,非非法。只是用心和转识的功夫。在哪里用心,如何转?必定是在会同馆,用佛家的名词,必须在法身上转心和识。每味各办三斤,是三才之数,也是三宝之数。


行者往殿上请师父同至馆中制药。那长老正自起身,忽见内宫传旨,教阁下留住法师,同宿文华殿,待明朝服药之后,病痊酬谢,倒换关文送行。三藏大惊道:“徒弟啊,此意是留我做当头哩。若医得好,欢喜起送;若医不好,我命休矣。你须仔细上心,精虔制度也!”行者笑道:“师父放心在此受用,老孙自有医国之手。”


此意是留我做当头哩。这一句有趣味,修行就是这个原则,不能明心见性,毕竟是一场空。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关心在修行。很多人学气功大体上是这个问题,每天练得勤奋,追求功夫的多少,不追求功夫的层次。气功就是学到家,只是鬼神的层次,和觉悟不相干。宗教也是一样的情况,大多追求升天,岂不知升了天,还是不觉悟。


好大圣,别了三藏,辞了众臣,径至馆中。八戒迎着笑道:“师兄,我知道你了。”行者道:“你知甚么?”八戒道:“知你取经之事不果,欲作生涯无本,今日见此处富庶,设法要开药铺哩。”行者喝道:“莫胡说!医好国王,得意处辞朝走路,开甚么药铺!”八戒道:“终不然,这八百八味药,每味三斤,共计二千四百二十四斤,只医一人,能用多少?不知多少年代方吃得了哩!”行者道:“那里用得许多?他那太医院官都是些愚盲之辈,所以取这许多药品,教他没处捉摸,不知我用的是那几味,难识我神妙之方也。”


不知我用的是那几味,难识我神妙之方也。这里道出佛法奥妙,众生障碍不外乎二种,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众生容易明白,而所知障难以察觉,不容易教化。因此,佛法常常是用方便法来遮除众生所知障,比如用一些让众生无从思想的方法而导入不可思议的功效。如佛家独有的种种咒语,就是让诵咒者不知其意,从而可以达到转识成智的殊胜功效。


正说处,只见两个馆使,当面跪下道:“请神僧老爷进晚斋。”行者道:“早间那般待我,如今却跪而请之,何也?”馆使叩头道:“老爷来时,下官有眼无珠,不识尊颜。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分,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行者见说,欣然登堂上坐,八戒、沙僧分坐左右,摆上斋来。沙僧便问道:“师兄,师父在那里哩?”行者笑道:“师父被国王留住作当头哩,只待医好了病,方才酬谢送行。”沙僧又问:“可有些受用么?”行者道:“国王岂无受用!我来时,他已有三个阁老陪侍左右,请入文华殿去也。”八戒道:“这等说,还是师父大哩。他倒有阁老陪侍,我们只得两个馆使奉承。且莫管他,让老猪吃顿饱饭也。”兄弟们遂自在受用一番。


国王岂无受用!我来时,他已有三个阁老陪侍左右,请入文华殿去也。文华殿,为皇帝讲授经史之所。这是初步得到了好处,基本上承认了唐僧是有道的高僧。现在的宗教往往被社会大众排斥,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被视为落后的和腐朽的代表。一方面是西方哲学的引入,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文化的走样。任何文化如果不能把民众的真实利益牢牢地抓住,都必将被世人抛弃。传统文化本来是处处落实的,发展成为形式主义的或者是形而上学的,自然愿意接受的人就少了。值得称赞的是天华文化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真实性。学习传统文化获得身心健康只是起码的利益,深入学习还可以获得心身彻底的解放。


天色已晚,行者叫馆使:“收了家火,多办些油蜡,我等到夜静时方好制药。”馆使果送若干油蜡,各命散讫。


佛法被比喻被世间的明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里讲,天有三宝,日、月、星。这都是自然的,也是特殊的。为什么说日月星是特殊的呢?因为饿鬼和地狱二道里没有,一片阴暗。光明是一种通相,心与境相通的一种标志。灯,就不可思议了。尤其是佛法的光明,更是不可思议。因此在佛家有燃灯佛,给予众生彻底解脱希望的佛。文化应当能给学习者生存的希望,而不是仅仅给众生画一张大饼。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自杀?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有人常常会问,人为什么要活着?提出这类问题的,都是看不到希望的。对很多人来讲,人生就是一本血泪史。很多人最后去信仰宗教了,并不是他们迷信,而是他们真正思考了人生,否定了哲学,不得已而选择了宗教。不论是什么样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点灯,代表走向光明之所,走出迷途。


至半夜,天街人静,万籁无声。八戒道:“哥哥,制何药?赶早干事。我瞌睡了。”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你莫管我,你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来。”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快制来,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


这一段分别让沙僧和八戒来应答,都是精心安排的。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这些都是无住的需要,识心无住,方能见性。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这些又是生心之道,二者合起来就是无住生心。这里看似是中医药理,其实不然,此是借药说佛,度众生之法也。大黄,其实是暗指圆满性地,大是圆满,黄是性地。众生执迷不悟,正是不知自性广大而执守一方。味苦,比喻佛家让众生戒除恶习;性寒,乃道理无为也;无毒,即真良药也。不浮不守,都是对治众生浮而无根,守妄昧真的开示。巴豆,巴是巴结之趣,西游记里花果山上的崩巴二将军,与此理趣相同。豆,是逗字去掉走字,喻不逗留,泻剂。削坚积,通闭塞。是引导众生出离苦海之良药。众生住在错误的见地和种种尘相之中,需要引导。性热有毒,要导入空门,对某些众生执守顽空不适用,即有毒。必须要对症下药。众生生活大五浊之中,这里把五浊描写在国王的腹中,用二味药泻除,而得利益也。


他二人即时将二药碾细道:“师兄,还用那几十味?”行者道:“不用了。”八戒道:“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只用此二两,诚为起夺人了。”行者将一个花磁盏子道:“贤弟莫讲,你拿这个盏儿,将锅脐灰刮半盏过来。”八戒道:“要怎的?”行者道:“药内要用。”沙僧道:“小弟不曾见药内用锅灰。”行者道:“锅灰名为百草霜,能调百病,你不知道。”那呆子真个刮了半盏,又碾细了。


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只用此二两,诚为起夺人了。这个非常有意趣。佛法八万四千门都是方便,根本利益就是二条,无住和生心。花磁,与前些回中磁瓶理趣相同,花是发心;,石兹,石是不觉,兹,是当下。让八戒用心只能用当下心,佛家讲的念兹在兹。锅灰名为百草霜,能调百病,你不知道。这一句是对念兹在兹的解释,心头火,灭了火之后,留下的霜。百草,比喻唯识百法。百法要成为明门,不能成为暗门。,雨相,天水相,即性相也。锅,金咼,咼表口不正。表面上的不正,但是根本上出自于本体。,事与理的连接处。世界上处处有不清净的事,但是道德中没有不清净的理。从这理解道家念念归于脐的内丹原理,内丹术的确是极高明的养生大法。他们发现上中下三个丹田是通向不同境界的理事要道,而下丹田是转化身体的关键。


行者又将盏子,递与他道:“你再去把我们的马尿等半盏来。”八戒道:“要他怎的?”行者道:“要丸药。”沙僧又笑道:“哥哥,这事不是耍子。马尿腥臊,如何入得药品?我只见醋糊为丸,陈米糊为丸,炼蜜为丸,或只是清水为丸,那曾见马尿为丸?那东西腥腥臊臊,脾虚的人,一闻就吐;再服巴豆大黄,弄得人上吐下泻,可是耍子?”行者道:“你不知就里,我那马不是凡马,他本是西海龙身。若得他肯去便溺,凭你何疾,服之即愈,但急不可得耳。”八戒闻言,真个去到马边。那马斜伏地下睡哩,呆子一顿脚踢起,衬在肚下,等了半会,全不见撒尿。他跑将来对行者说:“哥啊,且莫去医皇帝,且快去医医马来。那亡人干结了,莫想尿得出一点儿!”行者笑道:“我和你去。”沙僧道:“我也去看看。”


我那马不是凡马,他本是西海龙身。若得他肯去便溺,凭你何疾,服之即愈,但急不可得耳。这层意思贯穿在《西游记》很多故事里,龙马是圣用意识,即智慧也;凡马喻众生意识心。尿,乃尸水也,对肉体的情执也,当然需要一并泻掉。西海龙身,则是性体道身,道水则是一真一切真了。这里的意思就深了,泄掉恶习,是一切宗教文化的通用手法,而归还真实,则唯佛独有了。这就是这里马尿的趣味,不是普通之马尿。


三人都到马边,那马跳将起来,口吐人言,厉声高叫道:“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将我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驮师父往西天取经,将功折罪。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行者道:“兄弟谨言,此间乃西方国王,非尘俗也,亦非轻抛弃也。常言道,众毛攒裘,要与本国之王治病哩。医得好时,大家光辉,不然,恐惧不得善离此地也。”那马才叫声“等着!”你看他往前扑了一扑,往后蹲了一蹲,咬得那满口牙龁支支的响喨,仅努出几点儿,将身立起。八戒道:“这个亡人!就是金汁子,再撒些儿也罢!”那行者见有少半盏,道:“彀了!彀了!拿去罢。”沙僧方才欢喜。


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这里比喻妙法难得,龙马尿其实不可思议。从真实法看,游鱼本是龙趣,百草本是灵芝,世间哪有凡物,一切皆圣趣也。只要能将万法消归自性,万法本来清净。妄想不容易消除,佛法难值难闻。正如禅家所说:“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三人回至厅上,把前项药饵搅和一处,搓了三个大丸子。行者道:“兄弟,忒大了。”八戒道:“只有核桃大,若论我吃,还不彀一口哩!”遂此收在一个小盒儿里。兄弟们连衣睡下,一夜无词,早是天晓。


搓了三个大丸子,乃三和大的趣味,即能度三界一切众生。净土法门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却说那国王耽病设朝,请唐僧见了,即命众官快往会同馆参拜神僧孙长老取药去。多官随至馆中,对行者拜伏于地道:“我王特命臣等拜领妙剂。”行者叫八戒取盒儿,揭开盖子,递与多官。多官启问:“此药何名?好见王回话。”行者道:“此名乌金丹。”八戒二人暗中作笑道:“锅灰拌的,怎么不是乌金!”多官又问道:“用何引子?”行者道:“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多官问:“是何六物?”行者道:“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多官闻言道:“此物乃世间所无者,请问那一般引子是何?”行者道:“用无根水送下。”众官笑道:“这个易取。”行者道:“怎见得易取?”多官道:“我这里人家俗论:若用无根水,将一个碗盏,到井边,或河下,舀了水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到家与病人吃药便是。”行者道:“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我这无根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水。”多官又道:“这也容易。等到天阴下雨时,再吃药便罢了。”


此名乌金丹。乌就是太阳之意。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佛法修行有二条大道,一条自力门,一条他力门。一般误以为自力依靠自己,自然要容易一些。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这是自力门的方法,在一切法里用心游刃有余,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半空飞的老鸦屁,鸦,邪见;邪见本来是谬误,谬误不着边际,自然就像半空飞,这些谬误就比作屁。紧水负的鲤鱼尿,鲤鱼,是世间理的相续相;尿,世间相;紧水负,比喻游得急速。就好比,在世间现象中能见到光波动的频率。王母娘娘搽脸粉,王母娘娘,代表功德母;搽脸粉,功德的相貌,即生相的过程,这个必须要破生相无明。老君炉里炼丹灰,老君炉,道体;炼丹,显事之规律;,留下的痕迹。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玉皇,德之总名;头巾,名号;戴破的,不符合德用的;三块,体、相、用。五根困龙须,龙须,乃根性也;五根,即眼耳鼻舌身也。这些事都是明都是无法获得的事情,喻世间乌有之事,让众生无从攀缘罢了。就是要打消一般狂妄自负的人好高骛远的心理。禅家讲开悟需要“七朝帝王福,九世状元才。” 若用无根水,将一个碗盏,到井边,或河下,舀了水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到家与病人吃药便是。无根水,比喻不造业。急转步,更不落地,亦不回头,这是一般人理解的不造业。前一念与后一念不关联,则能治病。这个事小乘极果能做到,须能舍尽念头,执守幽闲,即不落地。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取了世间相,如何又不落根尘呢?我这无根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水。这就是念佛法门强调的清净心,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遂拜谢了行者,将药持回献上。国王大喜,即命近侍接上来。看了道:“此是甚么丸子?”多官道:“神僧说是乌金丹,用无根水送下。”国王便教宫人取无根水,众官道:“神僧说,无根水不是井河中者,乃是天上落下不沾地的才是。”国王即唤当驾官传旨,教请法官求雨。众官遵依出榜不题。


无根水不是井河中者,井,乃困;,乃迷惑。修行人怎么可能取世故人情为真实义?非也。


却说行者在会同馆厅上叫猪八戒道:“适间允他天落之水,才可用药,此时急忙,怎么得个雨水?我看这王,倒也是个大贤大德之君,我与你助他些儿雨下药,如何?”八戒道:“怎么样助?”行者道:“你在我左边立下,做个辅星。”又叫沙僧,“你在我右边立下,做个弼宿,等老孙助他些无根水儿。”好大圣,步了罡诀,念声咒语,早见那正东上,一朵乌云,渐近于头顶上。叫道:“大圣,东海龙王敖广来见。”行者道:“无事不敢捻烦,请你来助些无根水与国王下药。”龙王道:“大圣呼唤时,不曾说用水,小龙只身来了,不曾带得雨器,亦未有风云雷电,怎生降雨?”行者道:“如今用不着风云雷电,亦不须多雨,只要些须引药之水便了。”龙王道:“既如此,待我打两个喷涕,吐些涎津溢,与他吃药罢。”行者大喜道:“最好!最好!不必迟疑,趁早行事。”


你在我右边立下,做个弼宿,等老孙助他些无根水儿。将三心合为一心,自然能无事不办。步了罡诀,念声咒语,罡,天罡,即道德规律。东海龙王敖广来见。东海乃用心之海,合于龙头,即是合于体性,此是金丹之趣也。阳神之用,可以行世间事,而不染世间意。待我打两个喷涕,吐些涎津溢,与他吃药罢。不着风云雷电,即超越了阴阳平衡的性德。


那老龙在空中,渐渐低下乌云,直至皇宫之上,隐身潜象,噀一口津唾,遂化作甘霖。那满朝官齐声喝采道:“我主万千之喜!天公降下甘雨来也!”国王即传旨,教:“取器皿盛着,不拘宫内外及官大小,都要等贮仙水,拯救寡人。”你看那文武多官并三宫六院妃嫔与三千彩女,八百娇娥,一个个擎杯托盏,举碗持盘,等接甘雨。那老龙在半空,运化津涎,不离了王宫前后,将有一个时辰,龙王辞了大圣回海。众臣将杯盂碗盏收来,也有等着一点两点者,也有等着三点五点者,也有一点不曾等着者,共合一处,约有三盏之多,总献至御案。真个是异香满袭金銮殿,佳味熏飘天子庭!


你看那文武多官并三宫六院妃嫔与三千彩女,八百娇娥,一个个擎杯托盏,举碗持盘,等接甘雨。文武百官,嫔妃彩女等等,比作国王的精气神,都接得甘露,即是与理相通,大病告愈之兆也。共合一处,约有三盏之多,三盏,比喻三皈之趣,自然法喜充满也。


那国王辞了法师,将着乌金丹并甘雨至宫中,先吞了一丸,吃了一盏甘雨;再吞了一丸,又饮了一盏甘雨;三次,三丸俱吞了,三盏甘雨俱送下。不多时,腹中作响,如辘轳之声不绝,即取净桶,连行了三五次,服了些米饮,敧倒在龙床之上。有两个妃子,将净桶捡看,说不尽那秽污痰涎,内有糯米饭块一团。妃子近龙床前来报:“病根都行下来也!”国王闻此言甚喜,又进一次米饭。


三次,三丸俱吞了,三盏甘雨俱送下。比喻三皈依的落实。连行了三五次,服了些米饮,敧倒在龙床之上。比喻除三毒五浊。服了些米饮,比喻和合了禅趣。内有糯米饭块一团。人在道中,必得道德之利养,这是《西游记》里米饭的本义。,米需,比喻一切事离不开理。块一团,问题在于需要多少是不是我们能做主的?非也。贪则结块成团,堵塞心源。国王闻此言甚喜,又进一次米饭。从米饮到米饭,利益变得实在。这里用米饮米饭,,乃迷字去掉走字,精字去掉青边,道德之功也。


少顷,渐觉心胸宽泰,气血调和,就精神抖擞,脚力强健。下了龙床,穿上朝服,即登宝殿见了唐僧,辄倒身下拜。那长老忙忙还礼。拜毕以御手搀着,便教阁下:“快具简帖,帖上写朕再拜顿首字样,差官奉请法师高徒三位。一壁厢大开东阁,光禄寺排宴酬谢。”多官领旨,具简的具简,排宴的排宴,正是国家有倒山之力,霎时俱完。


一壁厢大开东阁,光禄寺排宴酬谢。生心动念不再是造作恶业,而是享受佛的光禄恩泽。


却说八戒见官投简,喜不自胜道:“哥啊,果是好妙药!今来酬谢,乃兄长之功。”沙僧道:“二哥说那里话!常言道:‘一人有福,带挈一屋。’我们在此合药,俱是有功之人,只管受用去,再休多话。”咦!你看他弟兄们俱欢欢喜喜,径入朝来。


常言道:“一人有福,带挈一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世间规律,因此成人之美,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艺术。不过,凡夫常常以贪嗔痴三毒障碍随喜功德。净土法门的殊胜也在这里看出来了,果教派,他力门,就是要我们放下万缘,直接去分享阿弥陀佛的成果。


众官接引,上了东阁,早见唐僧、国王、阁老,已都在那里安排筵宴哩。这行者与八戒、沙僧,对师父唱了个喏,随后众官都至,只见那上面有四张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张荤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馐。左右有四五百张单桌面,真个排得齐整:

古云:“珍馐百味,美禄千锺。琼膏酥酪,锦缕肥红。”宝妆花彩艳,果品味香浓。斗糖龙缠列狮仙,饼锭拖炉摆凤侣。荤有猪羊鸡鹅鱼鸭般般肉,素有蔬肴笋芽木耳并蘑菇。几样香汤饼,数次透酥糖。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色色粉汤香又辣,般般添换美还甜。君臣举盏方安席,名分品级慢传壶。


只见那上面有四张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张荤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馐。素,代表自受用清净;,代表他受用圆满。不论荤素,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表示自性功德广大如海,永远没有办法享受穷尽。世间富贵的人在钱财上可能花不尽,但从受用上讲,却十分有限,总是吃喝玩乐的那点事。因此佛家常常说:“世味哪有法味浓啊!”

珍馐百味,美禄千锺。入实之味,百界千如。琼膏酥酪,锦缕肥红。法法醍醐,生生不息。宝妆花彩艳,果品味香浓。性德随缘现,事事都圆满。斗糖龙缠列狮仙,饼锭拖炉摆凤侣。性德之密全仗智慧猛利,性德之实依托事相庄严。荤有猪羊鸡鹅鱼鸭般般肉,素有蔬肴笋芽木耳并蘑菇。他受用,感化一切有情可染众生;自受用,觉了一切无情清净众生。几样香汤饼,数次透酥糖。饼,食并,与米饭有不同,表示与法一体之法喜。汤,氵昜,道之阳,即道之实也。香,也表和合之趣。几样香汤饼,乃种种和合之法喜也。数次透酥糖,类似于醍醐灌顶之透彻也。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大做梦中佛事,宴坐水月道场。色色粉汤香又辣,般般添换美还甜。法喜时时常新,色相美仑美奂。君臣举盏方安席,名分品级慢传壶。修行证果位次品级非常多,因此法喜无边无际。


那国王御手擎杯,先与唐僧安坐,三藏道:“贫僧不会饮酒。”国王道:“素酒,法师饮此一杯,何如?”三藏道:“酒乃僧家第一戒。”国王甚不过意道:“法师戒饮,却以何物为敬?”三藏道:“顽徒三众代饮罢。”国王却才欢喜,转金卮,递与行者。行者接了酒,对众礼毕,吃了一杯。国王见他吃得爽利,又奉一杯。行者不辞,又吃了。国王笑道:“吃个三宝锺儿。”行者不辞,又吃了。国王又叫斟上,“吃个四季杯儿。”


三藏道:“贫僧不会饮酒。”自性功德不会陶醉。三藏道:“顽徒三众代饮罢。”心意识都是有陶醉的可能的。国王笑道:“吃个三宝锺儿。”事不过三,以中为度也。


八戒在旁见酒不到他,忍得他啯啯咽唾,又见那国王苦劝行者,他就叫将起来道:“陛下,吃的药也亏了我,那药里有马——”这行者听说,恐怕呆子走了消息,却将手中酒递与八戒。八戒接着就吃,却不言语。国王问道:“神僧说药里有马,是甚么马?”行者接过口来道:“我这兄弟,是这般口敞,但有个经验的好方儿,他就要说与人。陛下早间吃药,内有马兜铃。”国王问众官道:“马兜铃是何品味?能医何证?”时有太医院官在旁道:“主公: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血盅,补虚宁嗽又宽中。”国王笑道:“用得当!用得当!猪长老再饮一杯。”呆子亦不言语,却也吃了个三宝锺。国王又递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却俱叙坐。


呆子亦不言语,却也吃了个三宝锺。国王又递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却俱叙坐。八戒沙僧与悟空是一心三德,自然是功德利益均沾。都是要以中为度的,以三杯为量。陛下早间吃药,内有马兜铃。马,指意马。化解业障的办法,就是让意马兜铃,意不离性令也。因此,如此不离性德,才是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马兜铃,恰恰正是无住生心的味道。


饮宴多时,国王又擎大爵奉与行者。行者道:“陛下请坐,老孙依巡痛饮,决不敢推辞。”国王道:“神僧恩重如山,寡人酬谢不尽,好歹进此一巨觥,朕有话说。”行者道:“有甚话说了,老孙好饮。”国王道:“寡人有数载忧疑病,被神僧一贴灵丹打通,所以就好了。”行者笑道:“昨日老孙看了陛下,已知是忧疑之疾,但不知忧惊何事?”国王道:“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谈。’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行者道:“怎敢笑话,请说无妨。”国王道:“神僧东来,不知经过几个邦国?”行者道:“经有五六处。”又问:“他国之后,不知是何称呼。”行者道:“国王之后,都称为正宫、东宫、西宫。”国王道:“寡人不是这等称呼:将正宫称为金圣宫,东宫称为玉圣宫,西宫称为银圣宫。现今只有银、玉二后在宫。”行者道:“金圣宫因何不在宫中?”国王滴泪道:“不在已三年矣。”行者道:“向那厢去了?”国王道:“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忽然一阵风至,半空中现出一个妖精,自称赛太岁,说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个夫人,访得我金圣宫生得貌美姿娇,要做个夫人,教朕快早送出。如若三声不献出来,就要先吃寡人,后吃众臣,将满城黎民,尽皆吃绝。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无奈将金圣宫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响一声摄将去了。寡人为此着了惊恐,把那粽子凝滞在内,况又昼夜忧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今得神僧灵丹服后,行了数次,尽是那三年前积滞之物,所以这会体健身轻,精神如旧。今日之命,皆是神僧所赐,岂但如泰山之重而已乎!”


饮宴多时,国王又擎大爵奉与行者。《西游记》中国王代表一方功德主, 西方取经无非积功累德,开悟证真。国王给心王敬酒,实际上心与境打成一片的功行。反过来,心又将功德利益扩大到圆满无碍。寡人有数载忧疑病,被神僧一贴灵丹打通,所以就好了。疑是佛教专有名词,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寡人不是这等称呼:将正宫称为金圣宫,东宫称为玉圣宫,西宫称为银圣宫。现今只有银、玉二后在宫。疑未断尽,性德不显。金圣,比喻性德;玉圣,比喻体;银圣,比喻相。治国平天下,根本上看,就是体相用三而一,一而三方为究竟。众生苦难源于此患,故而修行,无非明心见性而已。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这段故事也是寓意写成,三年前在《西游记》里一个定数,相当于无始劫来。自然后面的故事,一定是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生六粗的过程。御花园,比喻真实利益之体性;海榴亭,比喻是众生世界海。解粽,比喻是体解道体之宗,米是精华。插艾,比喻发心修道;艾,乂上草,乂是爻意,易道,草是生心。菖蒲,乃昌浦之心也,昌者,纯阳也;浦者,水甫,喻道德也。雄黄,阳土也,即诸佛净土也。看斗龙舟。斗,比喻北斗,龙,即龙华;舟,法船也。忽然一阵风至,半空中现出一个妖精,自称赛太岁,赛太岁,赛是比量境,《西游记》应用多次。执着比量,就是众生的分别心,因此将智慧道德转化成了诸世间法。说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个夫人,访得我金圣宫生得貌美姿娇,要做个夫人,教朕快早送出。麒麟山,世间众宝之聚会所在。獬豸洞,獬,错解;豸,解;洞,迷障。误解大道产生所知障,金圣宫即被转化成种种意识形态。认意识为大道,就是糯米粽子的根本意味,糯米就是米需米,与这段故事巧妙吻合。吴承恩先生的智慧如虹霓吐颖,信手拈来,令人叹绝。


行者闻得此言,满心喜悦,将那巨觥之酒,两口吞之,笑问国王曰:“陛下原来是这等惊忧!今遇老孙,幸而获愈,但不知可要金圣宫回国?”那国王滴泪道:“朕切切思思,无昼无夜,但只是没一个能获得妖精的。岂有不要他回国之理!”行者道:“我老孙与你去伏妖邪,那时何如?”国王跪下道:“若救得朕后,朕愿领三宫九嫔,出城为民,将一国江山尽付神僧,让你为帝。”八戒在旁见出此言行此礼,忍不住呵呵大笑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行者急上前,将国王搀起道:“陛下,那妖精自得金圣宫去后,这一向可曾再来?”国王道:“他前年五月节摄了金圣宫,至十月间来,要取两个宫娥,是说伏侍娘娘,朕即献出两个。至旧年三月间,又来要两个宫娥;七月间,又要去两个;今年二月里,又要去两个;不知到几时又要来也。”行者道:“似他这等频来,你们可怕他么?”国王道:“寡人见他来得多遭,一则惧怕,二来又恐有伤害之意,旧年四月内,是朕命工起了一座避妖楼,但闻风响,知是他来,即与二后九嫔入楼躲避。”行者道:“陛下不弃,可携老孙去看那避妖楼一番,何如?”那国王即将左手携着行者出席,众官亦皆起身。猪八戒道:“哥哥,你不达理!这般御酒不吃,摇席破坐的,且去看甚么哩?”国王闻说,情知八戒是为嘴,即命当驾官抬两张素桌面,看酒在避妖楼外伺候。呆子却才不嚷,同师父沙僧笑道:“翻席去也。”


满心喜悦,将那巨觥之酒,两口吞之,巨觥,巨,达性之事。觥,角光,偏见偏信也。此事分二步完成,第一步是治疗宿病,第二步是接金圣宫回国。修行上,先得事一心,再入理一心。事上无染,将来必有触着碰着的机缘。朕愿领三宫九嫔,出城为民,将一国江山尽付神僧,让你为帝。这一句表面上看,像是世俗好色之国王,在这里其实不然。这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心境不可分离,达唯心净土也。八戒在旁见出此言行此礼,忍不住呵呵大笑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这种事若从世俗的角度看,连八戒都瞧不起了。有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那能算得上英雄吗?实足六欲凡夫。是说伏侍娘娘,朕即献出两个。至旧年三月间,又来要两个宫娥;七月间,又要去两个;今年二月里,又要去两个;不知到几时又要来也。不见性,功德怎么能保得住?福报渐渐失去,三界火宅哪有安稳之处?念念有染,功德渐失,地狱必定是老家。国王闻说,情知八戒是为嘴,即命当驾官抬两张素桌面,看酒在避妖楼外伺候。这是说修行的果报,不论做什么事,都不离法喜充满。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证位不退,行不退和念不退。


一行文武官引导,那国王并行者相搀,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更不见楼台殿阁。行者道:“避妖楼何在?”说不了,只见两个太监,拿两根红漆扛子,往那空地上掬起一块四方石板。国王道:“此间便是。这底下有三丈多深,穵成的九间朝殿,内有四个大缸,缸内满注清油,点着灯火,昼夜不息。寡人听得风响,就入里边躲避,外面着人盖上石板。”行者笑道:“那妖精还是不害你,若要害你,这里如何躲得?”


只见两个太监,拿两根红漆扛子,往那空地上掬起一块四方石板。两个太监,代表空有二边未见性;未见性,心必有为,如同拿两根红漆扛子,凭空掬起四句,空,有,不空不有,亦空亦有。这底下有三丈多深,穵成的九间朝殿,在这些见解上深入下去,可以幻化出无穷尽的世界。穵成,即空的变形。内有四个大缸,缸内满注清油,点着灯火,昼夜不息。在这样的境界里,境界观照的清楚明白,而不致着魔。那妖精还是不害你,若要害你,这里如何躲得?即便是昼夜点灯,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还是一种心境错位态。这个状态本身还是魔道,如何说躲得了魔害?


正说间,只见那正南上呼呼的,吹得风响,播土扬尘,唬得那多官齐声报怨道:“这和尚盐酱口,讲起甚么妖精,妖精就来了!”慌得那国王丢了行者,即钻入地穴,唐僧也就跟入,众官亦躲个干净。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他两个道,“兄弟们,不要怕得,我和你认他一认,看是个甚么妖精。”八戒道:“可是扯淡!认他怎的?众官躲了,师父藏了,国王避了,我们不去了罢,炫的是那家世!”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被行者拿定多时,只见那半空里闪出一个妖精。你看他怎生模样:

九尺长身多恶狞,一双环眼闪金灯。两轮查耳如撑扇,四个钢牙似插钉。鬓绕红毛眉竖焰,鼻垂精准孔开明,髭髯几缕朱砂线,颧骨崚嶒满面青。两臂红筋蓝靛手,十条尖爪把枪擎。豹皮裙子腰间系,赤脚蓬头若鬼形。


正说间,只见那正南上呼呼的,吹得风响,每次如此,唯心所现,道理决定。南上呼呼的,智慧为用的问题。播土扬尘,说明对境界的认识有误,出现了法尘。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一切正邪都只能是心心所来体证,因此悟空、悟能和悟净要同时起作用,缺一不可。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被行者拿定多时,这就是功夫层次上来了的结果。上一回学会了陀罗尼的总持法,不会再退转了。《首楞严经》中有弟子问佛,众生本来是佛,因一念无明而有三细六粗。如果将来修行成佛,还会不会再有一念无明呢?看了这里的情况,就会放心了。佛是有始无终,众生一旦觉悟成佛,则一切皆永恒了。这个赛太岁的先锋官,自然是浊相妄念对应形像。

九尺长身多恶狞,九是大数,无穷尽的世间景色,常伴种种苦难。一双环眼闪金灯。相因性显,但执迷境,故是闪金灯;环眼是指无情的轮回,一双是因果相续。两轮查耳如撑扇,先锋官是侦察员,具查听之能。四个钢牙似插钉,依四大而有境界相。鬓绕红毛眉竖焰,鬓,对应意识;眉毛,对应见解。竖焰,比喻炽盛,不清净。鼻垂精准孔开明,鼻,乃出入息;精准孔,比喻心息与境界精准对应;即心随境界转,现什么境界,就生什么样的心理信息。髭髯几缕朱砂线,髭髯与口相对应,因此代表领受。朱,赤;砂,代表识尘;纯粹是识尘相续相。颧骨崚嶒满面青。刻薄之相,无有福德可言。两臂红筋蓝靛手,劳苦之相。两臂,是二心,即心境相对。红筋,有为。蓝靛手,无明思量之心。十条尖爪把枪擎。贪败之相。合十是放下万缘,十条尖爪是攀缘之心。把枪擎,因果果因相续不断。豹皮裙子腰间系,豹皮,代表尘缘之境;腰间,代表身行之中。赤脚蓬头若鬼形。鬼形比喻虚妄之相,赤脚,没有立场;蓬头,诸法空相。与主人的犼相符合,是对空的邪见。因为是从空而有,所以赤脚,比喻着了诸法空相。后面犼被观音菩萨收伏,显然是错在了中道正观的把握上。


行者见了道:“沙僧,你可认得他?”沙僧道:“我又不曾与他相识,那里认得!”又问:“八戒,你可认得他?”八戒道:“我又不曾与他会茶会酒,又不是宾朋邻里,我怎么认得他!”行者道:“他却象东岳天齐手下把门的那个醮面金睛鬼。”八戒道:“不是!不是!”行者道:“你怎知他不是?”八戒道:“我岂不知,鬼乃阴灵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时方出。今日还在巳时,那里有鬼敢出来?就是鬼,也不会驾云。纵会弄风,也只是一阵旋风耳,有这等狂风?或者他就是赛太岁也。”行者笑道:“好呆子!倒也有些论头!既如此说,你两个护持在此,等老孙去问他个名号,好与国王救取金圣宫来朝。”八戒道:“你去自去,切莫供出我们来。”行者昂然不答,急纵祥光,跳将上去。咦!正是:

安邦先却君王病,守道须除爱恶心。


他却象东岳天齐手下把门的那个醮面金睛鬼。这是定位,东岳天齐,泰山之神,寓生起心念与天齐功;若是正心则必有此理,这里是妄心之门神,故说“象”,即与此理相对应也。醮面,即是世间相;金睛鬼,指因果报应可以相互见证。比如此生被他杀的果,则有前世杀他人的因。鬼乃阴灵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时方出。人多在白天活动,鬼只在晚间出行,因为见不得光。饿鬼之苦,一般人都没有留心,家里死了人,都以为去了鬼道,与人间差不多。清明节烧纸钱,还有人烧手机和电视,甚至汽车和飞机。其实,鬼哪有能力享受这些,连一口水都喝不到。不要说喝不到水,甚至多少年听不到水的名字,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叫饿鬼道。口干得满嘴冒火,因此喜欢聚集在阴暗潮湿之处。房宅的风水学里有这些内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比如房间下面不能有暗沟,住在里面的人会生病。人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会得风湿,这种病是医药没有办法解决的。真正知道了原因,就好理解了它难治了。这种病只能用特医治,除此之外,就是自己好好地修行,念佛诵经都很好。现在人不怕死的,一般有二种错误认识,一个是以为死了成为鬼,还能出来吓人,复仇;另一种认为人死如灯灭了。如果没有修行,或者修行不持戒,最好的结果是去畜生道,如果布施学得不错,有可能投生到宠物。可是变成畜生身,要经历的生死次数就太多了。进去不难,出来很难。难保生生都是宠物吧?总是被弱肉强食的,实在是苦啊。就是鬼,也不会驾云。纵会弄风,也只是一阵旋风耳,有这等狂风?修行不错的人,有贪心,也投生为鬼,修行使他有威德,即会弄风。有些有特异功能的人,在世间也有贪心,死后也会成为有神通的鬼。鬼的心量小,只能形成旋风。或者他就是赛太岁也。在一切法里做主宰者,当然能弄狂风。太岁本来的意思是在境界里得令,好比电磁感应一样,互为太岁。赛太岁,顾名思意,不是得正令,而是得妄令。我们凡夫的起心动念就好比这个赛太岁,把我们自性功德全部盖覆起来了。因此本回故事里,赛太岁可以让国王与王后不能相见。依报要随着正报转,就是降伏这个赛太岁。你去自去,切莫供出我们来。不要把心所和识用供出来,其实这一回故事是说观照,主要是悟空出力的问题。

安邦先却君王病,守道须除爱恶心。这一句是总结本回故事转境先转心,把心里的执着先放下,然后才能把分别心消除。


毕竟不知此去,到于空中,胜败如何,怎么擒得妖怪,救得金圣宫,且听下回分解。



TOP

佛家有言:“甘露普泽,难润无根之草;佛法广大,难度无缘之人。”

TOP

回复 2# 的帖子

阿弥陀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