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主题活动] 民俗学何去何从:民俗学研究的学科特征

民俗学的学科本位是什么?什么才是民俗学的学科研究方法?
虽然施爱东老师提出民俗学的学科定位应该坚持“民间文学或者说民间文化传承现象的研究在民俗学这一学科的中心地位不能动摇,对各种民俗事像的研究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赵世瑜老师也提出民俗学要重视传承研究,但好像这样的提倡在当下的研究中还是很凤毛麟角的?
虽然民俗学研究的作品很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样的研究其实只是打着民俗学的旗号而已,很显然,这样的研究对民俗学学科建设是没有好处的,但我们依然在重复这样的工作。
以上仅仅是一点点小感想,稍待手上的调查完成后再就"民俗学的学科本位是什么?什么才是民俗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好好梳理,以进一步讨论。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3-9-12 16:06 发表
我曾经比较人类学田野与民俗学田野最大的不同,当然也是很不学术的比较了:

比如人类学去到一个村里会做整体性的关照,会door by door 地进行采访,而且有时间要求;
民俗学的田野渠道很明确,找文化馆干部、故事 ...
以我看来,不管是进村找庙还是找民风,最重要的是你内在的学科本质是什么?
是在民俗学学科本位之下的研究(假如是赵世瑜老师的民俗学是传承研究)还是历史学学科本位之下的民俗学,这一点是我们要坚守的,但历史学的进村找庙的方法也可以为民俗学所用,因为这种公共性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心理场域的分析。明白这种心理场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民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传承。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3-9-21 19:09 编辑 ]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回复 19# 的帖子

我现在依然是在赵世瑜老师的民俗学研究要重视传承这一思路下进行田野调查以及研究,当下的民俗学很多时候是问题提出来了以后后续的研究并没有跟进,甚至我们的现实是大家各说各话,最终,好的理论、观点就这样慢慢被淹没。可能,整个民俗学界是有共识,但就在具体的研究中,并没有太多的共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四不像。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回复 22# 的帖子

呵呵,支持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