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周星:“民俗宗教”与国家的宗教政策

这个问题是当下很需要解决的

推荐周星老师的“四大门”研究。

我的一个思考是,国家在面对民间信仰的时候,是采取一种去政治化(去宗教化)的色彩进行管理的,在国家的宗教政策上,尊重西方传统的影子十分明显,即西方传统下的几大宗教体系我们都承认,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体现民族国家的国际精神,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对本土信仰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规避。比如,用合法与非法的二元法治模式去认定民间组织,用文学艺术化的模式去改造信仰民俗,用进化论的思想和马恩意识形态解释信仰遗存……国家管理民间信仰的策略是全方位的,并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国家只承认体制化宗教。不是国家不承认民间信仰,而是不能承认。在人类学这里,信仰民俗和民间宗教组织完全可以构成宗教,但也可以看成是民俗,只是一个度的区别,不过国家认定是民俗还是宗教,就是质的差别了。如果是民俗,则可以移风易俗,而如果是宗教则需要在法律上保障信教自由,是不折不扣的人权问题。可能这就是东西方最大的差距了,中国从古至今都不存在人权的问题,国家与民间始终处于一种博弈、共谋和协商的过程,民俗恰好是民众与国家关系最好的调和剂,无论是皇帝还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领导人,都不会放弃对民俗的管理(虽然这种管理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是说,如果谈民间信仰,不直接在宗教人权方面去谈,而要在文化层面和民众生活层面谈,是不可能取得国家“重视”的,“民俗宗教”的说法不能成为一个政治参考的有效概念。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就我的研究而言,国家的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创编展演;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非遗运动都在信仰问题上做了“很好的”处理,比如我调查的巫师群体,在近百年的社会变迁中遇到了很有意思的问题。无论是意识形态上的解释、革命运动时期的利用和打压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复兴转换,都和整个国家民族整体的认知水平一脉相承,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期待今天和今后的民间信仰问题可能会有一些突破,如果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被国家视为“金科玉律”的话。民俗信仰为何并如何,既需要西学的规訓,又需要本土经验。目前看来,用文化命名(抽离出民俗整体中的民间文学、艺术、信俗等等)的方式肯定民众的生活和记忆,从政策层面来看还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学校、医院、寺庙、博物馆、互动媒体这些现代性公共空间体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消解的民俗作为生活整体形式出现的几率,生活碎片化,信仰也随之解体并面对重构的机会,当然危险性也随之并存。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同样很有意思的问题

国家规定宗教不能干预教育,但今天我们恰好可以看到“民俗宗教”进校园的例子。比如,国家级非遗——傩戏,其本来形态就是各个地方的宗教组织(傩坛)来运作的,掌坛师今天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地方政府要求传承人必须带徒弟,于是巫师开始走进校园……这是很不得了的事情!当然“傩戏”很多确实是地方戏的形式,作为戏剧艺术没有问题,但很多地方推介申报的傩戏项目完全依托的是地方傩坛班子,这些班子有多重功能,他们都是为了谋生,因此既可以为了娱人而表演傩戏,也可以作为与神沟通的中介给民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大型的傩祭或者小型的还傩愿……仪式可以被理解为宗教意义上的也可以被理解为表演艺术。比如近些年台湾领导人到大陆祭祀皇帝炎帝或祭祀孔子,当然可以理解为宗教仪式,但同时为什么不可以理解为表演艺术呢?只不过那叫政治表演和政治艺术罢了。傩戏的功能是娱人,傩祭的功能是娱神,炎黄祭典既娱了神也娱了人,更“愚”了无数麻木的看客。对宗教热和信仰复兴,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区分政治艺术和民众生活。只有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考察才能知道民间信仰在今日社会存在几何?为何存在?是传统的惯性还是时代使然?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思考:我们怎样建设社会?

“民俗宗教”深深扎根民众生活文化土壤之中……

这样的措辞似乎是建设性的而非学术研究的严谨结论。需要进一步说明什么叫“深深扎根”?什么叫“文化土壤”?什么是“民众生活”?我想即使是建设性的提法,国家也必须首先搞清楚问题在哪里?利弊在哪里?没有具象的问题说明,老是抽象的文化呼吁,一旦呼吁成功,落实到政策,会带了无数麻烦!中国的政策是计划形式,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以更多问题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比如文化遗产,国家就不能自上而下行政主导,而是要培育文化保护的各方市场力量,市场是交互的能动的,是随时可以调整的。我想民间信仰的存在、认定和管理也一定存在一个无形的市场,学术界、社会组织、民间信仰团体、政府职能部门、国家与公民个体都是其中的买卖方,只有各方都发育完整,市场才能成熟,也才不会出现欺行霸市、垄断经营的行为,那样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如果这样看来有道理的话,今天呼吁承认民俗信仰的问题正是培育市场中专家智库的做法,这种建设性的措辞当然又是值得支持的!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最后,南方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

除了文章中说到的民族宗教,其实更加应该注意民俗宗教或宗教民俗。首先是南方少数民族本身的认定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不好一一绑定;二是民族地区民众生活是在民俗这个文化整体中进行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往往不是通过宗教去生活,而是通过生活去宗教;三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大量的文化排拒、征服、涵化、借用、攀附,这些作为过程的文化语境造成了今天的宗教信仰模式;最后一点是地域视角和跨区域视角,也许对于南方民族而言,地域的概念更重要,信仰如何自然的生成和在地化,人口因素、战争、移民这些横向的互动因子;地方性认知的纵向变迁等等,都需要细化考察。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