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与赵珩一起品历史消失的香蜡铺

与赵珩一起品历史消失的香蜡铺

与赵珩一起品历史消失的香蜡铺

--------------------------------------------------------------------------------

北青网 - 2009/02/02 17:49:00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旧时代许多商家店铺已经在大城市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最近偶然看到几幅西南小镇的社会风情图片,其中有两幅生意红火的香蜡铺,虽然远远比不上旧日京城香蜡铺那样的规模和气派,却也让人回忆起五十多年前的香蜡铺。



  中国的许多商业店铺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变迁总会发生一些从内容实质到称谓的变化,或者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名称各异,而香蜡铺之称却算得上历史悠久。最为直观形象的资料首推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众多的市肆招幌中就有香蜡铺,此外还有香料店,是专营各种香料的商店,与香蜡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香蜡铺是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行业,那么香料铺就是一种奢侈品商店了。



  旧时,婚丧嫁娶和一应祭祀典仪在社会各阶层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几乎仅次于衣食住行,因此香蜡铺所经营的商品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香蜡铺中的主要商品,除了祭祀、敬神所用的芸香、线香、藏香、高香、百束香、子午香以及丧事所用的白蜡、婚庆所用的红烛之外,还售卖各种神码(即纸制的神像)、黄表纸和折叠元宝所用的锡箔等。据说早期香蜡铺并不出售烧纸和锡箔等物,只有南纸店和砖瓦铺才有售。五十年代初,旧式南纸店大多改成文具店,这些祭祀用品才转到香蜡铺供应。除此之外,香蜡铺也经营一些低档小百货,如手纸、肥皂、牙粉之类,甚至化妆用的胭脂、香粉、桂花梳头油等等,价格较低廉,以市井贫民为主要销售对象。香蜡铺在南方也有称之为香烛店的,经营形式是一样的。



  香蜡铺生意最红火的时节多在清明、端午、中元节、中秋节、十月初一寒衣节、冬至这些时候,尤其是一入腊月,生意更是兴隆。即使是在平时,由于旧时民俗的需求,也并不显得清淡。所以说,小小的香蜡铺是城市中一项大行业,北京内外城的主要街道上几乎都能找到香蜡铺。近代有了煤油,也称之为“洋油”,是光绪末年有了电灯之前主要的照明能源,而煤油也有相当一部分归香蜡铺经营。因此每当经过香蜡铺,都会飘出一种混合的异香。



  香蜡铺在京城虽然比比皆是,但多是趸货营销,前店后厂的形式较少,不过在崇文门外的缨子胡同有家规模较大的合香楼,开设在清末咸丰年间,不但自产自销各种线香、鞭杆子香和红白洋蜡,还批发给北京近郊乡镇。


  北京东四牌楼附近,较有名的香蜡铺就有天馨楼、蕙兰芳、合馨楼、万兴楼等。蕙兰芳在东四北大街路西,高台阶,铺面三间,我至今还记得每到春节都会去那里买放鞭炮的线香,一分钱可买二十多根,十来个孩子每人手里举着一分钱,那伙计还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收钱数香。尤其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临近,六七级台阶上坐满了乡下进京卖灯笼的,店里的人并不驱赶他们,反而因此带动了铺子里小红蜡烛的销售。


  五十年代后期,香蜡铺渐渐地绝迹于北京城。


  赵珩 文化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北京史和戏曲史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老饕漫笔》《收藏琐谈》《彀外谭屑》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