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第二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上午)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第二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上午)

第二组地点: 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大堂东会议室

上半场 08:30—10:10
主持人:高健评议人:施爱东

发言人:

毕雪飞
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以七夕研究为例
刘文江
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
钟福民 林晓平
网络传播中的民俗表演艺术
申小红
从私祀到官祀:明代佛山北帝信仰的地方性与正统化考察
李生柱
口头叙事村落信仰与村际关系的建构
韩雪春
试论“表演中的创编”

10:1010:20    中场休息

下半场 10:2012:00    主持人:柳倩月评议人:林继富

发言人:

黄景春
敦煌变文中帝释取代天帝的原因分析
彭伟文
银幕上的英雄黄飞鸿电影形象的流变及其背景


“革命”与“通俗”遮蔽下的自在民间——《故事会》复刊后的新故事理论兼及当代民间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
艾晓飞
利益、附会与顺承——鲁中一村落传说体系形成与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苏长鸿
端公身份的认同、建构与当代变迁——以诸天村端公传承人调查为例
李海云
狐仙信仰与民众生活的互动机制

[ 本帖最后由 耿羽 于 2011-10-30 16:12 编辑 ]
六六大顺

TOP

代表们等待中,品三大师开始了与其他老师们的聊天。
六六大顺

TOP

主持人高健宣布开始
六六大顺

TOP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毕雪飞
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
----
以七夕研究为例

摘要:本文围绕这几部体系性的研究著作,以七夕部分为中心,对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状况进行考察,试图透过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了解他们对中国年中行事的理解以及对资料的驱使情况,进而了解日本的有关中国年中行事的研究历史和最新动态。
关键词:日本;中国年中行事;七夕研究
六六大顺

TOP

    汉籍传来日本早有历史。作者做了典籍的细致梳理。
    对中国年中行事的正式研究始于日本近代。永尾龙造、守屋美都雄、中村乔等人的研究。
    中村乔,中村裕一的史学研究特色。



六六大顺

TOP

守屋美都雄的研究:
第一,有关牵牛织女聚会。
第二,关于七夕故事的发展。
第三,关于乞巧
第四,关于七夕和占卜
第五,七月七日的数字观念
六六大顺

TOP

中村乔的研究:
关于牵牛织女的传说以及七夕相关传承的研究也主要在两部著作里。后者的代表著作有:《宋代的料理和食品》
六六大顺

TOP

中村裕一1945年出生于兵库县,1968年关西学院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1973年大阪大学博士课程结业,现为武川库女子大学文学部教授。他长期从事唐代文书律令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相关研究著作。年中行事研究方面,除了2009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几部《中国古代年中行事》的著作外,他还曾为守屋美都雄译注的《荆楚岁时记》做过补注
六六大顺

TOP

从中村裕一的七夕研究来看,驱使大量的史料来考证或互相印证七夕的原貌和特质,是其主要行文特点。论证中触及律令和七夕行事的关系,并且使用敦煌文献,是这个研究领域内几乎未见的。
六六大顺

TOP

    几位研究者始终立足于史学的立场,并驱使文献史料,特别是中山裕一驱使了庞大的文献史料,对中国岁时(或者被称之为年中行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文献考证的研究范式以及岁时(年中行事)的追根溯源等研究内容来看,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的前后承继关系非常明了;从守屋美都雄的岁时典籍的译注及其补遗,到中村乔的年中行事变迁的侧重岁时史的研究,再到中村裕一的解明中国古代年中行事全貌的详尽研究,也体现了研究继承下的不断突破与创新。
    囿于研究的史学立场以及学科所限,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六六大顺

TOP

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




刘文江
                                                              兰州大学文学院
六六大顺

TOP

理论支持:巴斯科姆的理论
六六大顺

TOP

传说学引进谣言研究的原因:民俗学研究认为,作为一种话语体裁,谣言在人的口头实践中,其话语形式(体裁)、传播方式、所存在的语境,都与民俗学所研究的传说体裁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传说学中关于内容、体裁形式、以及语境研究的既有成果,都可以对谣言研究有所启发。
六六大顺

TOP

重点探讨三个问题,即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在话语实践中体裁的同一性;研究两种体裁都必须涉及到的真实性与信仰(相信性);以及生活实践的不确定状态与否定性认知语境的问题。
六六大顺

TOP

一、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在实践中的体裁同一性

研究传说的民俗学者为什么转而要研究谣言?这也跟他们自身的学术范式的转换有关
民俗学家之所以把谣言与传说并列研究的第二个原因是形式上的相似性
谣言是否属于一种民俗?
六六大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