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Englishes之一例

Englishes之一例

作者 周振鹤   

发表于上海书评 2011-05-15 02:40

  4月17日的《上海书评》刊载了约翰·辛普森谈英语中的新词与外来词一文,大有知识点在。自从英美在十九及二十世纪相继取得霸权以后,English就渐渐变成了Englishes,尤以二战以后为明显,至于今日,英语已成为实际上的国际语言。不看今日各国的年轻父母们,不怕他们的子女说不好母语,唯恐他们说不来地道的英语。以至英语的学习由理智而进于“疯狂”,各种教学方法大行其道。但是一作为国际语言就不免要受到“污染”,其他语言的侵入也就不但在所不免,而且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本来英语的形成途径就很复杂,外来语成分特别多。而成为国际语言之后,其他语言为了让国际大家庭能够理解得以接受,就要将他们带有民族或国家特色的词语译成英语词,甚至还要施加语法方面的影响,于是Englishes的局面不可能不出现。记得年轻时将long time no see当成洋泾浜来嘲笑,未曾想现在是英语世界的日常问候语。所以有人预测将来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总有一天也要正式加入英语籍,恐怕不是不可能的事。

  最近偶然买到一本小书,题名《中英时事语彚编》。1952年3月初版,编者是桂绍盱与葛传椝。葛先生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谷孙先生的先生。桂先生其人则因我孤陋寡闻,不知底细,仅知道他是当时印行此书的上海競文书局的“代表人”。所谓“时事语”,就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事形成的一些词语,按照该书的凡例所言可分为四类(以下当文抄公了):

  甲、原自英文译成中文者,例如“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 乙、已有一定译语者,例如“共同纲领”(Common Program); 丙、虽无一定译语而已有通行译语者,例如“思想改造”(thought reform; ideological reorientation; ideological remoulding; ideological reformation); 丁、无一定或通行译语者,例如“翻身”。

  甲类翻译,实即还原。乙、丙二类英译,基本上为蒐辑工作。丁类翻译,最费心思。往往几经改易,仍难妥贴;往往愈求正确则愈见累墜(按:“墜”或当为“赘”,原文如此),或竟变成解释而非翻译。精详之释义,仅能使不谙中文之外国人了解中文原语,对于由中译英者甚少助益,故本书力避以释义代译语之弊。

  先暂抄至此。由以上所说可见当时桂、葛二公编写此书之不易。乙丙二类已有前人之译,蒐罗编辑即可,虽然也要花力气。而丁类则属二公之创作了。“翻身”一词不要说洋人不懂,即今天×零后青年亦恐怕疑其为外来语,如何译得让洋人明白,岂是易事?于是急忙翻到那一页,看个究竟:

  翻身 v.i. be one's own master again; free oneself from bondage; regain one's freedom; rise from the state of slavery; be liberated.

  一共有五种可能的翻译,您老看着办吧。您也许会问,这无论哪一种都跟“翻身”字面上的意义浑身不搭界呀,那么您还有什么高明的译法请拿出来瞧瞧。而且请注意,不能以释义代译语。为了弥补英译让读者成丈二金刚,所以在译语之后还往往附有例句加以示范。翻身一词有两个例句:

  被压迫的农民现在翻身了。The oppressed peasants are now their own masters again.

  全国妓院关闭后受苦的姊妹们都翻身了。After the closing-up of all brothels in China the suffering girls have regained their freedom.

  如果您还要说您看不懂,那您就是不可教之孺子了。

  该书凡例还另有可读之处,请续抄如下:

  除少数不属于任何词类者外,每语注明词类。凡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词类者,分别注明之;例如“坦白”注明为v.t., v.i., n.,adj.,及adv.(按:“坦白”一词在英语里竟可以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以至副词,这在语法与印欧语系迥异的汉语里不免让人感到有点绕)。“团结就是力量”为全句,无词类可言。词类之分析,系就原语而言,翻译时往往某语在原句为何种词类而译入英文未必为同一词类,宜灵活运用,不宜拘泥。例如“他当众坦白”中“坦白”二字为v.i.,但若译全句为:“He made a public confession.”或“He made a confession in public.”,则“坦白”为n.而非v.i.。

  好在“坦白”一词至今还在广泛使用,时时见于报端,所以这条凡例读来毫无困难。再抄一条:

  本书每语中英对照,就每语之本身而言,理应如此,但翻译时往往某语不必译入而意思自明。例如“作风”一条中有“官僚主义作风”,译作“bureaucratic working style”;但若将“他犯了官僚主义作风”(按:原文如此。现在作风好像不可“犯”,只可“存在”。该语会不会是从“犯了作风问题”而引申开来的?但作风问题犯的是问题,而不是作风。所以犯了官僚主义作风的说法现在没有,应是当时的流行语)译成“He is guilty of bureaucraticism.”或“He is guilty of bureaucracy.”亦未尝不可。

  可见当时两位作者编译此书之难度,因为这种时事语的翻译并无一定之规,他们也因而不反对其他人的创造性思路。写到这里,我发现电脑软件已经自动在上面引用的两个英文词底下划了红线,表明拼法有误。一是remoulding,一是bureaucraticism。再查陆公的《英汉大词典》,后者果然没有,只有bureaucratism,但电脑也在此词下面划了红线。陆公岂能有错?自然是电脑不识字了,不理它。但桂、葛二公那个bureaucraticism不知从何而来,想当时必有所据。至于remoulding原是动词remould(改造、翻新)加上-ing而成的动名词,大概电脑也以为“思想”不能remoulding而不予认可,显见软件的设计者是太不懂中国的国情了。

  这本《中英时事语彚编》不过薄薄122页,而且是小64开本,随便扔在哪里就被淹没掉了,却还能留到今天也真是不易。但是小归小,此《彚编》竟也“收中文时事语1780余条”,那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两年半。只开展了思想改造,三反五反运动而已。这以后反胡风批胡适,三大改造,三面红旗,反右倾,四清运动,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知给Englishes增加了多少Chinglish新词,记得文化大革命时也出过厚厚一本新词词典,虽然不是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但当时并不算非法出版物。可惜一时找不出,如果找到,或许还可为小文增加些作料,不过现在还是将作料不够的这盘先端出来再说。

  虽然六十年来,中式英语对Englishes作出贡献不小,但据辛普森说,OED里只收了243个来自中国的词语(书评该文写成“词汇”,不妥),真是埋没了中国人的功劳了。希望有人将这243个词语列出来供大家参考。自然tea是必有的,我料定还会有nankeen一词,虽意为南京棉布,其实出自松江。因为明代松江府归南京管辖,故有此语(如果写成Nankeen则又变成青花瓷)。不久前听说kung fu也进去了。不知还有档次高一点的没有?当然Confucius也可以有,然则孟修斯不知有没有?有谁肯花力气列出一个表来嘉惠嘉惠我们这些后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