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美国访学日志——《西行记·一》

美国访学日志——《西行记·一》

我不爱写日志,因为太费时间,但为了让我姑娘、家人和朋友,对我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我还是决定从现在开始,争取每日一志,一一叙来。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4日凌晨,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冬天的北京,天气非常寒冷,在刺骨的寒风中我们拖着大箱子,手里拎着小提包,背上电脑开始了一系列的登机办理手续。去美国的安检非常严格,光身体检查就做了好几遍,身上不能带点铁玩意(连小内衣有钢圈的也要避免),为了避免当众脱衣解带,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来怕麻烦,二来怕忙来忙去,把重要的证件当场遗落了。不过,我们还是很幸运,无论中国的海关还是美国海关都没有太为难我们。

       等到飞机正式起飞,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时才发觉肚子是真的有点饿了,从早上的5点起床,到现在的10点可真是啥也没吃哦。空姐们忙碌地做着准备工作,我们也高兴地等着她们开始发放食物。没想到的是,还在中国的领地上,食物已经非常地西化了,鸡肉面包和鸡肉土豆饼闻起来是真香,又正逢我们饥饿,可多年来养成的爱吃辣味的胃口此刻去很挑剔,面对着这样的一些食品,真正难以下咽。由此,我想到将在美国度过的半年该是多么难熬。

1:40分,飞机到达日本的成田机场,我们将在此转机。走在机场的通道上,满眼都是近似中文的日本文字,我笑着说看来只要懂中文在日本生活就不会太难了。在成田机场,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最深。一是漂亮的空姐。我走过候机大厅时,看见一群空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异常的漂亮与端正,脸上淡施粉黛,头上都扎着非常耀眼的绿色丝带结,有点像我在电影中见过的日本艺妓头上的那种头结,几个女孩子都扎成这样夸张的头结,笑容满面的还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二是礼让的地勤小姐。日本人讲礼貌、懂谦恭,中国人都知道。在restroom里等候时,身材高挑的地勤小姐双手恭请我先行出恭的仪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点45分,飞机继续起飞,飞往美国的Portland,复杂的登机手续且搁一边,这次我们分到了靠窗的座位,可以静静地看看飞机下方的朵朵白云。仿佛没多长时间,窗外就一片漆黑了。我闲来无事,在飞机上专心地读刘守华老师送给美国的张举文老师的他的大作,唉,想我在校读书时也没这么专心,这么认真的读书哦。

北京时间的11:56,正是美国当地的早上7:59,(时差16个小时),飞机准点到达Portland机场,美国海关再次询问你来美国的打算与计划,好歹挨出了海关大门,寻找自己的行李,却不见Willamette大学的人来接,我想着走前也给张老师发了email,告诉了他我们的航班号和时间,应该有个人举着牌子来候咱们呀,想给张老师打个电话吧,没有coins。

  不过,我还算镇静,找机场的老美帮忙,打到Willamette大学的办公室直接寻找张老师,接到电话的张老师很奇怪,因为他说他的主任Loftus教授一大早就出发去机场了,我一听懵了,偌大的候机厅压根没人么。没关系,坐着等吧。意外地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一个有点年纪的老外举着个牌子跑了过来,不用说就是Loftus教授了,寒暄、问候,他解释说他看见我们从他身边走过,却没想到我们就是他要接的客人。

车子往Salem开去,一个小时的路程倒也不寂寞,聊聊天,满眼都是车窗外的绿色,大树、草坪,就是不怎么见人,只是偶尔有车擦肩而过。

Willamette好歹也是个大学,1842年建立,也算历史悠久了,却没有中国大学常见的庄严的大门,我笑着说学校很open,Loftus很热情,开着车子让我们围着学校转了一圈,一一介绍,可是我却有点乱了,正是北京的半夜呀,一夜未眠,脑子有点不好使了。Loftus教授还真是高效率,领着我们去办ID Card,然后去交了房租、押金,然后去参观他的办公室,最后去见了我们租住的房子,房子还真不错(三个大的卧室让我们觉得有点太大了,吓人),有照片为证,有家具,有衣橱,有卫生间,我们一人睡一间还有点怕。不过,美国房子最大的好处就是里面不冷,要是我姑娘在就好了,这样她学习就不会觉得冷了。水管里面冷热水都有,很方便,也不见他们装太阳能,热水哪里来?







[ 本帖最后由 王一然 于 2011-1-25 17:4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西行记·二

昏头昏脑地倒头便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起来窗外一片漆黑,找来手机一看,正是北京时间的下午,可这里才不过夜晚的11点了,为了尽快地将自己的时差倒过来,我说服自己起来活动一段时间,等累了再睡去。

于是,起床,想起还未吃晚饭,找来方便面,烧水、泡面,然后洗头、洗澡,在房子里忙来忙去。三个小时后再睡觉。



等到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外面天已经大亮了,我决定去外面走走。于是带上相机,开始了第一次的出游。我们向右走,想去找Safeway,这是一个market,设定一个目标,去买块手表,免得自己老是换算时间。天有点阴,地上全是湿的,想来半夜下过雨,可惜睡着了,不知道。沿着马路全是鸟笼子似的房子,一间间,形状与我们国人的大不一样。有的门前还挂着Christmas花环,插着星条旗,看来节日的气氛还未散去。今天是礼拜五,我所在的Willamette(据称是the first university in the west)要下星期一才正式开学。走在路上,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拍照,路上大树真多,看的出有的历史还比较悠久——百年老树了。树上不时有松鼠跑来跑去,也不怕人,见到有小鸟觅食,只是行人很少,想问个路也难,更没有中国的路边报亭,问个路,买个报呀、地图呀,多方便,虽是才来,却开始想念中国了。

                                   
一路寻着昨天走过的路线,寻找Safeway,在旁人的指引下,来到了一座有酒瓶装饰的房子面前,我跟高说,这房子好熟呀,她也说是,突然看到那几个大大的垃圾桶,我恍然大悟,这就是我们住的房子么,她还不信,我说我昨晚上还出来倒过垃圾,所以记得这垃圾桶,这时她也认出来她的房间、窗户,我们哈哈大笑,笑自己的愚蠢。转到自家门前却混然不知。



外面下着雨,我们回家拿了伞接着转。原来Safeway就在我们房子的左边,走过一个block就是。Safeway的外面挂着电话机,想打个电话却没有零钱,很想个家里报个平安呀。

超市里东西可真多,都是吃的。Pizza还有整个的卖。调料那里没有一个是中国味道的,花花绿绿的,虽好看,却没有一样是我们想要的。蔬菜也真是贵,我们按1:7的率例换算着,最后只选中了打折的一袋面包,$1.99,办了个超市的会员卡,以后应该是club了,按club price购买要便宜很多。超市里有很热情的老外和我们打招呼,也许是中国人来得少,他们也比较少见吧。金融危机下的美国人现在如何过日子,我想以后还需要多多观察。

房间里No TV, No Electricity Plug, 从中国带来的手机、照相机快没电了,得马上找到插座充电。来时没有人告诉我,美国的电源插座和我们中国的大不一样哦。

没有电,电脑不能上网,呆在房间里。没有电视、电脑的日子,真是难熬

超市里有大米吗?明天得去问问。不然,从中国带来的两包方便面吃完后就只能吃面包了。西行记

[ 本帖最后由 王一然 于 2011-1-24 17:2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西行记 (五十六 洛杉机)

洛杉矶市(City of Los Angeles,经常缩写为L.A),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州的南部,是加州的第一大城市,其人口400万,仅次于纽约。洛杉矶本是西班牙语“天使之城”的意思, 其位于地中海气候带,气候温和,大体上终年干燥少雨,只是在冬季降雨稍多。这也就是导游后来所介绍的6月-11月,基本半年无雨。而且其日夜温差较大,日间比较炎热,夜晚则相对较冷,当然后来加州阳光的厉害和强烈也仍是让我领略到。

我们在中国城吃完早餐之后就开始了自由参观时间,当然第一要去的肯定是中国城内。洛杉矶的中国城(Chinatown)又称华埠,经历过二次变迁。第一次,据说是因为市政府要建立火车站,地址被征用,不得不改迁至今日所在地。当然后来修建的美国联邦火车站(Union Station)确实也就在中国城的旁边。在中国城内到处是中国文字,在马路上,也可以时时看到中国人的面孔,不过,我们也遇到了好几次尴尬,看见人家是中国人,就用中文问路,可惜这些中国人很多都听不懂普通话,更有的老人连英语也不行,只能以广东话交流,而这又是我们所无法使用的,所以无可奈何呀。当然在落杉机,你还能明显地还能感觉到,在这里英语也不怎么管用了,因为这里讲西班牙语的人特别多,人们都操这种语言,所以我们在问路的过程中常常迷惑了。西班牙语是美国的第二大语言,而且在这里,你也确实能感觉什么叫国际城市,在马路上,你可以看到各色人种,当然他们的人口不能和我们国内的街头人口相提并论的。距离中国城不远,就是日本人的小东京,还有墨西哥城。因为我们到达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天,可能是因为做礼拜的原因,所以教堂门口有许多人,当然也有许多忙着在那里卖烧烤的食物,比如烤玉米,烤青椒的,墨西哥的食物我还是比较喜爱的,较之西餐好吃多了,不过,看他们的样子,好像脏乎乎的,所以也只敢看看,不敢真买哦。

落杉机给我的感觉,一点不像大都市,无论是它的建筑还是人口,比之国内的城市如上海、北京、杭州,差远了,我站在这块土地上,常常都怀疑是否这就是落杉机了。顺着中国城走不远就是美国的移民局,据说这里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常常人潮涌动,挤满了办理美国移民的人们,由于今天休息,所以高高的台阶上基本没有什么人。走过了好几个block才看到了几栋高大的建筑,才有了点大都市的感觉。因为同行的朋友中有日本留学生,所以我们决定午餐去尝尝日本面条,再说现在太阳也升起来了,热得不行,我们急需要找个地方坐下休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西行记 (五十三 Portland NBA)

3月20日星期五,今天是春假前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到Portland去看NBA的球赛。我虽然不太喜欢男生的运动,但篮球较之足球,我还是喜欢篮球多一点。今晚的比赛是 Portland的球队Blazer对Washington的Wizard。不过,我去之前,就已经听说Blazer肯定会赢,因为他们的水平好像比Wizard还是要高很多。

五点我们在学校的广场集合,坐车前往Portland。上次来美国时,虽然是在Portland下的飞机,但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没来Portland好好玩过。今天虽然来了,可是车直接开到了体育场,赶着进场了。篮球场真大,估计可以坐个一万人左右,反正坐在我的座位上看那人,只有平常的一半大。可能是我们到的比较早,比赛要七点才开始,我们六点半就到了,忙着找位置坐下吧。体育场里到处是卖吃的东西的,空气中弥漫着爆玉米花的甜香味。小贩们卖啤酒的、棉花糖的来回穿梭,忙碌得很。到快七点的时候,刚才还空着的位置陆续都坐满了,特别是小孩和妇女居多。美国人真是让我搞不明白,全体肥胖,可是全都热衷于看球赛,你看看那些大胖子,有的都胖得走不动了,由家人推着来看球赛,可是手里还不忘拿着高热量的食物。因为今天是主场迎战Wizard,所以观众的热情完全是一边倒。只要是Blazer进了球,全场就一片欢呼,如果是Wizard赢了,则全场一点声音都没有。比赛刚一开始,Wizard就领先Blazer好几分,到二十多分钟的时候,Blazer才把比分扳回,并一直保持在前列,不过,Wizard也没有掉很远,总是差个八分到十分吧。我最受不了的是这里的比赛总是打十分种就开始上来拉拉队表演,以前在电视里见这些丰乳肥臀的小姐,总觉得她们充满热情、性感、迷人,不过,今天可能是她们上场太多次的原因,搞得我很郁闷。球赛每打十分钟就休息,搞娱乐活动,太频繁的表演让人心烦,觉得还不如在家看电视过瘾,一口气看完。但还得说,人家美国的娱乐做得好,中国不得不跟在它后面跑。中间穿插的除了有拉拉队外,还有街舞表演,观众的即兴节目参与等。球场的正上方挂着大大的电视机,电视机里时不时播出“Make Some Noice” 和“Defence”的字样,观众见了即忘情地大喊大叫,坐我旁边的两个小孩子估计明天不用上课了,嗓子已经全哑了。如果座位太远,看不清下方的比赛的话,干脆看电视机好了。中场休息之后,后面的比赛就非常精彩了。Wizard居然后来居上,把比分赶到了前面,先是70:70,后来,70:72,72:72,72:74,再后来74:74,全场的观众都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了,他们为Blazer担心,不过,好在加时赛时,Blazer的七号最后接球,纵身一跃,投球——进了,76:74。全场的观众掌声雷动,欢呼不已,全不顾伤心欲绝的Wizard队员在那里垂头丧气。


在Portland的Rosegardan体育馆



球场内墙壁上的篮球



比赛场,中间是电视机。



看拉拉队表演




比赛完了,合影留念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如果没有华丽的美国之访,海子湖还会安然地居住在公安三袁的老家,可现在不可能了,她见到了美国最流行的NBA们,发现了全美最自由的学术传统,收获了全球无数个梦想……
美丽而不经勤苦的洒脱,其实,远不是生活中所想象的,海子湖,真像一个流浪在外的公主,大家气派之后,天生地,会在沙漠一般的陆地上,欣然的,绽开一大片绿色的湖……
期待着,海子湖天外来音的记录……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读着贴子,好象和海子湖一起到美国了

TOP

西行记 (三)

中午吃了饭,午睡了一会,起来的时候外面下着雨,据说Portland是个多雨的城市,看来一点不假,我们来了不到两天,雨却下了有好几场了。我们决定再去Safeway,采购大米和一些日用调料。

       Safeway的大门是自动的,人来即开,人走即关。早上来的时候没看到大米,所以这次去就直接询问工作人员。很和蔼的lady接待了我们,听说我们要买rice,她指着柜台里摆放的各种面包和pizza说这些都是,我们说,No, we want rice to cook.. 也许她明白过来了,直接大声地问其他人员,然后一路领着我们去找大米。她感到很embarrassed,因为她来回找了好几趟才找到,大米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我们购买了一整袋,花了$15.8,相当于¥100多了,真的是有点贵了。我们又买了salt,soy sauce,oil,还有pepper,然后满载着回家了。虽然下着雨,但心里还是很高兴,解决了生存问题,其它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在Safeway,还有两件事情让我长了见识。一是它的结帐方式,在中国,一般来说,结帐的时候人们总是按习惯排队,然后会有收银员把你买的东西拿出来一一扫描,然后你可以付现金或刷卡,但这里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顾客自己拿着买来的商品,用机器自己扫描,然后刷卡,这里叫do it yourself,就是收银员的工作你自己做。我刚开始排队的时候没注意看,等到排到自己的时候却傻眼了,这个新鲜玩意我还是等两天来试吧。二是Safeway里面还有个Changes machine,我从中国来的时候,带了将进100个cents,结帐的时候我想把它用出去,却因为面额太小,收银员数了半天,还不够一美元,只好付大钞。我询问哪里可以把零钱换成整的,工作人员告诉我,Safeway里就有这样的机器,刚开始我还不相信哦,等找到它后,我认真地读了上面的使用说明,然后很顺利地把100个cents投了进去,机器自动地给你数着,然后给你打印出一张单据,证明你投入了多少零钞,当然,机器也会收取手续费哦,而且特贵,一角钱收一分,相当于1/10,,打出来的单据上面有redeem in 24 hours字样,告诉你必须在24小时内把这些零钱用完,否则作废。要求还真多,我拿着打出来的$1.25赶紧奔超市而去,好不容易从国内带来了,怎么也不能浪费了。

     收银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收钱,他还要帮助disable或者是old people把商品送到门口去,因为美国人多开车,送到门口就已经很人性化了。我们买的大米,刚结完帐马上就有一个小伙子来帮着拎到门口,服务还真不错。

      回家来百无聊奈,我拿出从中国带来的插座插到墙上的美国产的plug上去,虽然形状大不相同,却不料it works。唉,谁告诉我说不能用么,看来有时候问题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有了电,接下来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我把电脑、照相机都充上电,心里在默想着接下来要解决的事情。

      我在屋子前后转悠,发现了埋在地上的两根管道,我猜想一根可能就是热水管,一根就是天然气了。以前老听人说中国菜肴、美国房子和日本媳妇,现在看来真没错。尽管我们租住的这个房子有点old了,但现代设施却一应俱全。而且它的热水再怎么热,也不会热到你洗不了澡,室内安装的是集中空调,再怎么暖和也不会暖和到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睡一身汗的地步,不像国内,我在老丁他爸爸那里,每晚都是大汗淋漓地醒来,这样集中控制,而且温度适中真是不错。只是这个空调,晚上动静太大,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启动,开始工作有不少的噪音呀。

   (1)美国人的浪费与节约。到达Willamette的第一天,等我们办完各种手续,Loftus教授邀请我和高跟张老师在学校的餐厅共进午餐,餐厅里有中国菜和real sandwich可供选择,我们选了中国菜,因为看到有花菜、西红柿等,想来应该好吃点,却不料嚼如蜡味,等Loftus和张吃完,我和高面前一人还有一大碗,我说真的吃不了了,看看Loftus,只能选择打包回家,怕当着他的面浪费。可是想着Loftus接我们来吃饭的时候,临走我想随手关灯,他却说就让灯开着吧,我是在无法理解大白天开灯,看来国内养成的随手关灯的习惯在这里却有点不好使了。在Salem的路边,没有我们常见的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都点着门前灯,一家一家地亮着,就跟路灯差不多,给行走的行人以极大的方便。夜晚是一道风景,但白天也点着,我不知道这是节约还是浪费?

   (2)劳动的权利。在东京成田机场飞往美国Portland的NW786飞机上,我看到了空姐和空少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年青。尤其是两个上了点年纪的老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大约60多岁的老太太,一个是60多岁的老头子了,他们两人在机仓里忙来忙去,一会发水,一会发食物,未见有多么疲惫,反而时时地微笑着,看来劳动并快乐着,这应该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哦,中国目前人口过多,大多数的公民50岁左右就退休了无所事事实在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呀。两个老人忙完了,就在机仓后吃他们的晚餐和看书,熬了一夜的脸上有点疲惫,但到了工作的时候却毫不含糊。其他的空姐有一个身高就和我差不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原以为空姐么,身高肯定有极严格的限制。另一个虽然身材高挑,长的却不感让人恭维,也出乎我的意料。

   (3)美国的厨房用具。美国的厨房里没有抽油烟机这样的设施。烤箱和灶连在一起,很方便,而且我们这个灶有四个火,想来做东西是非常的迅速的。冰箱比我们国内一般冰箱的容量要大,但比起我家的那个来,还是有点小哦,不过我仔细地看了它的内部,发现它的设计要合理的多,当然我是从我的家庭主妇的角度来谈的,它的几个搁柜设计简单、合理,又很好搞卫生,不像我家那个大,漂亮、气派,却难搞清洁。洗菜盆也特大,我在国内好像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用起来真的很爽。因为没有油烟,所以厨房里特干净,各种瓢、勺、刀叉,整整齐齐地放在柜子里,用的时候拿出来,而且我们还找到了好几个不锈钢锅,就是没有我们国人的炒菜锅,凹形的,看来我们要尝试着用平底锅炒菜了。
发张照片,告诉我的家人,我很好,不用担心。我现在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抓紧上网!对了,这里好像没有看见有穿羽绒服的,就我们两个,哈哈,不知道那些老美看见我们作何感想。但这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怪怪的老外,留着大胡子、长头发,一副嬉皮士的样子,现在不是已经不流行这副打扮了吗?我搞不懂他们是什么来头,不过,大多数的美国人看来还是蛮正常的,偶而在街上也能看见举着牌子,说是homeless,希望能获得点帮助的流浪汉,和国内的乞讨贩差不多,不过,人家不流行鞠躬之类,只是静静地举着牌子,美国人多开车,少见有行走的人,不知道他能否获得一些money?倒是我们在寻找Safeway的路上,好几次和他相遇,不知是他不断地改变地点,还是我们原地转了几圈?

我们谨守规则,在陌生的地方晚上决少出门,而且每次睡觉前都把门窗关的好好的,为了平安归去,自我防卫比较重要呀。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西行记 (四)

吃了早餐,我们在屋前屋后转悠,遇见了住在对面的一位lady,主动地和她打招呼之后,我向她询问,哪里可以买到map,她回答,“that’s a good question.”我晕。我告诉她我们想去downtown,她说不用map,顺着这条路一直走,走过6个blocks就是了。这么近呀,于是我们决定去看看。

今天是Saturday,美国人刻守周末不工作的概念,一路走过去,果然和我们居住的地方大不一样,沿路都是shops,但很多却都关着门,有几个营业的以restaurants居多,大街上弥漫着一股烘烤的香气。 路上行人不多,Salem虽然还是个较大的城市,却很少看到行人,偶尔也见得着溜狗的或跑步的,其它时间都只见到开车族一晃而过。街上向我们这样悠闲地逛街的人几乎没有,路上也有卖漂亮饰品的或卖鲜花的,路边也沿街放着供游客休息的椅子、桌子。但难得见到有人使用它们。我们奇怪着:周末的中国,不管你是在哪个城市,街上一定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超市里更是人挤人,人们买着各种商品,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付款。那才叫大都市,那才叫享受生活,我看到路边完备的设施寂寞地放在那里,感叹到:浪费呀,这要放在中国该多好呀!一路逛过去,很快直街就走完了,再走就到河边了,Loftus曾告诉我说,这里有一条大河,很长,一直流到Portland去,可惜我没记住它的名字。等下次再来吧。我们往左转也看到卖衣服、手提包和鞋子的商店,有的店面还布置得很艺术,街面上到处是卖厨具的,各种厨房用品可以说一应俱全,我买了两个剥橙子的小玩意,花了$1.5,我答应过我姑娘,来美国后会给她的老师买纪念品寄回去,我一直再寻找着,当然价格合适又有美国特色这个比较重要呀,而且她也不是一个老师,而是nine个老师,真让我煞费苦心哦,不过,姑娘请放心,老妈不会让你失望的拉。

       转过街角,见到一家店面还比较新奇,我们推门而入,店里面燃着中国常见的香,放着有点buddhism味道的音乐,我进去向店主询问这是否是Tibet的首饰,因为和我曾经买过的西藏的饰品很想象哦,店主很热情,和我们聊了很大一会儿,这个50多岁的老头告诉我们他来自Nepal,名字叫Krishna,店里的手工饰品都是他从Nepal进来的,他的英语说的不错,尽管还带点南亚口音,但还听得懂,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时,他高兴地谈去了Nepal和中国Tibet的交往,据他说,历史上Nepal和Tibet经常互相attack,很长时间里双方都是这样的对峙直到后来双方联姻,对西藏历史,我了解不多,不过文成公主联姻的事既然发生过,就应该不止一次吧,也许他说的对。Krishna店里的东西对我没有多少吸引力,说实话,中国城市里到处可见的唐古拉山饰品比他的要强多了,而且人家都用小姑娘做店员,顾客看中了小姑娘马上就给你现场编制,这样的店面比起个老大爷来门庭可是要热闹得多哦。


我问Krishna,“How is your business?”“Not good”,他说,美国的经济从2009年的1月到2009年的9月15号还不错,可不知道为什么从1月16号之后到现在,生意一落千丈,而且政府的就业率(government employee)不到50%。我无法辨别他话的真实程度,因为对经济方面的文章看得太少,跟经济危机有关系吗?他说关系不大。30年的美国生活经历让他对美国充满感情,这一点是我这个外来人不能理解的,也许我骨子里的传统文化思想很顽固,也许是所谓的“中国心”很根深蒂固哦。但美国舒适的生活环境比起Krishna的故乡Nepal来说,无疑要优越很多,也难怪Krishna喜欢美国更胜于Nepal。

   在所逛的shops中,偶尔也能看到一些made in China的商品,这让我们很高兴,想起Safeway里面还有中国的香菜卖,这也让人很亲切,不过,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臭菜老外肯定不知道啦,这里它的英文名字叫Chinese Parsley. 每次上街,我们都很希望看到黑头发的人,可惜很少,偶尔见到一两个,看人家目不斜视的样子,肯定不会是中国来的,

       转悠的结果是我发现在Salem,church真多,几乎到了几步一个的地步,在我们所住的房子的左手就是一个,而且church常常和kindergarten, school连在一起,我没想到church离我们住的地方这么近,我觉得这是一个观察美国人的决好机会哦,而且我看到教堂门前的招牌上还写着Sunday worship from 8 -10, Guests Welcomed. 不知道向我们这样的外国人去,他欢迎不欢迎,管他呢,如果明天能准时起床就去吧,就怕我们俩错过了时间。
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

TOP

西行记 (五)

昨天是北京时间的2010年1月17日,我的生日哦,我居然忘记了,昨天上午出去逛了一下downtown,中午吃完饭有点累了,想躺在床上午睡一会,结果睡过了头,一直睡到天黑才醒来,没办法,只好熬到半夜1点才再睡去,却不料怎么也睡不着,凌晨起来折腾。好不容易天亮了,想起昨天看到的church的sign,决定无论无何还是去看看,以前虽然也和外教学习过一些,毕竟没有去过真正的教堂,既然来了美国,不去感受一下,太说不过去了。于是和高直奔了St. John Church而去,好在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几步路,两分钟就可以走到。等到找到entrance的时候就听见里面有唱歌的声音,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发现里面人还真多,有old,young,也有kids,甚至babies。看见我们进来,坐在门口的old gentleman马上将小册子递给我们,旁边的lady也耐心地告诉我们进行到哪里了。因为去得晚了点,所以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而且怎么说也是第一次,晕是必然的。

       听churchman做sermon,然后是唱歌,到9:15的时候又go downstairs to have Bible class,虽然对Jesus Christ不太懂,但看到老外们虔诚的样子,也就跟着马虎不得。教堂的人们很友善,这我知道,在Bible class之后,pastor走过来和我交谈,我告诉他we are new here, and come from China, 他很高兴,并将其中一个去过中国多次的信徒介绍我们认识,这个老外去过中国的黑龙江、河南和广东,我告诉他我来自湖北,他似乎听懂了,很热情地留下了电话,并要我们有事可以和他联系。虽然这个老外留着长长的胡须,长的也不算帅,但接触起来人还不错。后来又go upstairs再次聆听sermon,总之忙得不亦乐乎。唱圣歌,这难不倒我,好歹以前也跟外教学过,装装样子还是可以的,在那里结交了几个朋友,她们看来很诧异,热情,也遇见了Willamette大学里的Jannie,第一天我们到的时候就是在她手上交的房租,很高兴,好歹也是遇见了熟人么。接下来还有light lunch,不过,我们没有捐钱就不好意思老呆下去了,既然Thursday还有Bible Class,那就改天再来吧。我没想到Salem居民的发音跟我们以前所学的英语听力课本里面的一样标准,这让我们的对话少有障隘——不错,而且那个pastor的发音超级好听,简直就像是广播电台里的播音员了,权当来这里上英语课了,而且是听力、会话的comprehensive课程,最主要的是for free,而且还有coffee及cookies,何乐而不为呢!

      几天没有跟家里联系上了,不知道他们是否在担心我,我相信我的生日他们一定不会忘记的,好在明天就Monday了,Willamette大学终于要开学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好办多了。

     中午吃完饭和高再去逛了下Safeway,已经去过几次了,现在就比较熟悉而且各种商品摆放的位置也大致比较了解了,这下我们要买肉、egg、milk,早就听说在美国喝milk是最合算的,今天一看还真不错,$1.99可以买一大桶,这么大的桶在国内怎么也要十多块钱了,而且eggs也相对比较便宜,12个eggs$3,平均每个2角5,比国内的便宜多了,国内好像是5角钱一个,鸡肉也便宜,但我们没有大的刀,买个整鸡回去也剁不好,只好买了猪肉放在冰箱里,厨房里大大的冰箱今天总算放了点东西进去了,也算发挥作用了。

      其实这边的消费如果按一美元对一人民币的话,也就是说如果我在中国挣7万人民币,换成在美国挣7万美元的话,在这边生活还真不贵,而且简直可以说是便宜,但1:7就划不来了。

     Salem的气候比我来之前想象的要暖和多了,原以为在美国的西北部,应该属于寒冷的,但没想到这里比荆州还暖和,这个时候在荆州怎么也要穿羽绒服,可在这里穿一件薄毛衣加个外套就ok了,裤子么,一条秋裤加上外套都不感到冷。来前我特意去买了个帽子,在北京还挺管用,跑这里来了,用不着了。人穿的少了,显得轻便、灵活的多。想来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这里的气候应该还要宜人吧。

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

TOP

西行记 (六)

来前的2010年1月11号,我特意去华师呆了一天,长江大学的孙正国师兄情深意重,还特意一路陪伴到武汉。离开武汉恍惚间也有一年了,这次回去拜见到了我的导师黄老师、刘老师还有陈老师、王泽龙老师,也见到了我可爱的韩成艳、刘笑玲师妹,刘绪平师兄、徐金龙师弟。可惜的是我在华师的日子还有许多其他师妹陪伴,现今都已经毕业,各自东西南北了,想来近年来是不可能再见面了。

      我们在华师的桂苑住了一晚,两位师妹更是倾情相陪,“巴山夜雨话桑麻”,孙师兄更是半夜提笔写下备忘录以供我参考,其殷殷情意令我感动,所以特誊写如下,时时警惕自己:



                                                  桑俊博士2010年赴美游学备忘录

       桑俊博士于2010元月14日飞美国俄州威莱大学,开始为期半年的游学美国的生活。

      自此,华师派学子的国际化之路有了崭新的开端!(这里真是过奖了!)

孙师兄为表使命之望,专程护送来汉,并隆重邀请刘师兄、徐师弟、两位美女师妹及尊敬的忙碌的黄校长作陪,宴于华师东门。

       此前,又至陈师建宪教授、刘师守华教授处拜访,辞别。

       此后,又邀初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的王泽龙教授共进午餐。

       当日夜话,刘师兄、孙师兄,两位美女师妹携桑博士倾心话别,言及孙师兄将返母校、言及两师妹师兄写博士论文之苦、言及庶友学术、言及育女抚子、言及母校专业现状﹍多有感触,即兴无眠以至深夜子时﹍

    但以一诗毕:“远赴重洋别依依,话尽千言有华章。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友君。”

                                                       ——[游学.送师妹]

                                                           2010.1.11 于华师桂苑



                                 任务栏

  一、孙师兄爱女孙沪嘉(丁丁)需美国经典本土母语启蒙教材(DVD)。

  二、民俗学专业教材、课程设置一栏表(美国重点大学)。

  三、美国民俗学学科体系与代表性人物及其所在机构一栏表(网站)。

  四、欧美神话学教材、课程、代表性人物及其网站。

  五、芬兰学派——AT分类法代表人物之著作电子版、原书。

  六、口头程式理论代表人物之代表著作、原书。

  七、表演理论代表人物之著作电子版、原书。

  八、美国西部民俗学会情况与相关网站。

  九、北美项目、民俗学、神话学的有关可能之合作事宜。

                           

  备注:1,推荐美国民俗学、神话学的权威网站与重要机构。

           2,资料于贵,教材无价,美元不多,以电子版收藏为主。

  

     今天再读这封信,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日之情景,特别是师兄偕师妹们送我于火车站,亦让我感慨颇多。今天在美国,用着师妹给我买的手套、毛巾,每每让我念着她的深情,不知等我回去时,她是否已经毕业,回了哈尔滨了?

    别是雪霏霏,归时柳依依。惟念俏佳人呀,惟念俏佳人!
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

TOP

西行记 (七)

其实今天忙了一整天应该早点睡觉去了,但想到还要写点什么,就强打起精神来。因为这两天吃了什么不太习惯的食物,所以肠胃一时还需要点时间来调理,昨晚给家里打完电话就早早睡觉了,今天7点准时起床,7:30出发去学校了,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应该找得到人。

因为在所住的apartment上网的问题还没解决,所以目的很明确,直奔了学校的network center而去。没想到中心工作的美女挺热情,关切地询问这询问那,平时我对computer也不懂,所以只好任她摆布了,最后搞明白是我的电脑没有wireless card,而且他们办公室现成的那个跟我的电脑也不太符合,要我去学校服务中心买个来。我想这是个小问题,难不倒我,虽然服务服务中心我也只由别人开车带去过一次,但我自信凭着地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路走过去,有很多来上课的学生,倒也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可惜的是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没有wireless card卖,我太遗憾了,但上网的巨大问题不解决,所有的事情都将无法进行,唉!好在那个fat lady很热情,积极地在我手上的地图上画出routine,推荐我到Salem最大的店Best Buy去购买, 我晕了,对我这个才来不到四天的stranger,那是哪里呀?好在我前天没事,和高跑到街上去闲逛过,看来,只能再次借着地图,按图索“店”了,我放开脚步,往前走去,走过了five个blocks还不见影子,只好走进街边一家卖watch的店边询问手表怎么卖,边打听路线,beautiful lady是少见的美丽,而且身材奇好,她告诉我方向走错了,我晕了,地图我肯定不会看错的,那是画错了?再走了一段路之后,我遇见了街边的一对old couples,我紧赶着跑过去询问,可是老太太在我手中的纸上画了一堆路线,我还是没明白,old husband在一旁忍不住了,说要我和高等他们一会儿,他们进hall去办点事,完了drive us to go there. oh! My God! 这种好事怎么能不同意呢?尽管也知道在陌生的地方对别人提供的这种帮助要提防点,但这种老年夫妇应该是可以放心的吧,再说,我急着去Best Buy,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原来我们还真是把方向走反了,开车经过我们居住的地方然后一直朝一个方向走就ok了么(不过,我不知道是东还是西)。进了Best Buy就很容易了,我顺利地买到了card,可是怎么回去是个大问题,让别人drive us back是不可能的,坐公汽找不到bus stop,美国的bus很奇怪,一是每个bus stop不像中国有很详细的说明,比如,5路车从哪里开往哪里,各个站名都很清楚,这里的bus stop除了有个亭子,上面标了个5路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开始我还想bus上面应该有说明吧,结果仔细瞧过去,bus车的外面花花绿绿的,涂了满身,就是不见公共汽车路线,想问问司机吧,他飞地就开过去了。好在我来的时候仔细地观察过路线,觉得很简单,于是我说服高和我walk back,不就是几miles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全当锻炼了的,路边还有个new-mother推着baby在跑步的。在美国这么优美的环境中,不锻炼锻炼身体太可惜了那自然资源。老美们也是很奇怪,到哪都要开车,完了专门找地方去锻炼身体。像Loftus就是,他的office里面放了辆bicycle,还有钢帽子什么的,我问他骑车上班吗?他说不是,每周他会找一天专门花2个小时去骑车做锻炼,我听了心里觉得有这必要吗?来回走一次不就都解决了。像我们今天这样,抵得上Loftus一周的锻炼了。

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原来这里真是开阔呀,真没想到老美把个shop开在那么远的地方,没车还真想不到。倒也不觉得累,每到crossroad的时候,车里的老太和老头都会很礼貌地和你打招呼,让你先过,这比国内要好多了,不像国内每次下过雨了,司机们总是抢在你前面过去,然后故意溅你一身泥水,看来要达到这个素质,还真不是三五年的事。七八个路口,你想想。

走出一身汗,也算是我到美国后做的第一次exercise了,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11:20了,好在这里的美国人不流行午休,也没有午睡的习惯,所以电脑的事情总算是解决了。

中午Loftus教授请吃饭,就是我们apartment附近的Smoke Shop, 为什么叫smoke?因为是barbeque店么。中午饭也解决了那就抓紧选课吧,来美国最主要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Loftus还真不错,几下就搞定了,甚至还给上课的Strelow教授打了电话,告诉他我们要去听课的事情哦。

美国的大学跟我们在电视里见过的一样,坐成一圈,很自由的讨论,不过,我看了一下,整个教室虽然很大,但学生么,连我和高这两个旁听生,也不到十五人。哪里像我们国内,一进教室,那黑压压的一片,全是脑袋,动不动就七、八十人。老师根本就管不了那么多的学生。美国老师上课一般也不做ppt,主要是布置学生自己回去reading,再discussing,我觉得在美国做学生有点难,做老师么,相对要简单一些啦。Strelow发给大家两张纸,上面有他对American Literature的全部安排和讲课计划,并规定了他的一些“课堂守则”,不准eat,no cell phone这些基本要求啦,这些在中国都属于是小学生的基本规则。我们还选了他的另一门课——American Cultural Perspectives,Strelow教授据说是比较有名的学者啦,只是他讲课的声音太小,让人听的实在是很困难,而且他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语速简直比打机关枪还快,听得我和高简直无法stand。更严重的是他要求学生买本textbook——诺顿文集——美国文学,有大学英语的四个那么厚,得多少钱呀?如果没书,怎么阅读,怎么discussion?

今天第一次去见了美国的大学课堂,觉得美国的父母真是太不负责任了,看那些学生写字的姿势,我觉得个个都要改,用左手写字的人还真多,而且拿笔的姿势千奇百怪,即使有的是大学教授了,他写的那英语字母也确实让人难以辨认,想来还是中国的父母尽责呀,我姑娘小的时候光是纠正她拿笔就不下二十回了,还不算让她头离桌子一米远之类的,要是她以后再不听我的教导,我就对她说,把你扔美国去,看你怎么办?

在街上走路的时候,还发现虽然是礼拜一,但路边的offices都大门紧闭,后来才知道今天是King’s Day, 我一时没明白哪个King, 回学校后才发现学校里到处都有Martin Luther King纪念日的slogan,才恍然大悟。晚上和家里人第一次用电脑通了话,有了电脑,该办的事情就可以一件一件地来了!
1点多了,睡觉去了,88!
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

TOP

西行记 (八)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埃德加.斯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经访问过中国的延安,后来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西行漫记》,这本书稿后来在上海出版的时候被中国的编辑改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比较这两个书名,前者一看就是游记类的随笔,而后者则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但这种颜色却又是我们中国人所喜欢的。红,代表着热烈、勇敢、鲜血,所以大家对这本书应该是非常熟悉了,特别是像我这样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童年的记忆中充满了对革命的回忆,那时的六.一儿童节基本就是在电影院看《闪闪的红星》、《红孩子》、《小兵张嘎》等度过的。如今我把我的日志取名为《西行记》,是确实不敢剽窃斯老先生的书名呀,他老人家写的都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共和国的缔造者、元帅和将军,我么,就是写个小小的日志,聊以让家人对我在外游学有点了解,相比之下,真有点自惭形秽了。比之《西游记》,我也缺乏吴老先生的千奇百怪的想象,怎么也不能算是它的姊妹篇了。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了,因为住在Willamette University附近,所以附近的路上可以看见背着书包上学的三三俩俩大学生,而且对面的Church School也开学了,偶尔也能看到在外面游玩嬉戏的kids。给我的感觉是我终于可以经常看到人了,刚来的几天,了无人影,搞得人真是很郁闷,感觉像是当了回现代的鲁滨逊。与Willamette University接触多了,你其实可以发现它还是蛮有活力的,像Martin Luther King的纪念日,整个学校到处都有宣传画,King的名言警句都有一系列的标语牌插在地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为了争取human rights所做过的努力。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标语很少拉起大大的横幅,挂着墙上,而是一块一块的插在地上,排成列队,很整齐,也方便人们进行阅读。最主要的是方便取下或更换。在中国,我们经常见到过期的口号和标语在风中飘荡,而这里基本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像昨天是Martin Luther King的著名话语,今天则变成了美国为争取人权而奋斗的整个历史。像个活动的书,让你长不少知识哦。

        今天去了library,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很热心,先领着我们转了一圈,大致地进行了介绍。这里的图书馆里装空调,气候干燥,而且各种书籍摆放整齐,最主要的是没有霉味,想起我夏天在华师的图书馆去借书,大的鼓风机吹来阵阵气味,对人的毅力真是一种考验呀。图书馆各层都有电脑,复印什么的只要丢钱,就可以自己动手。在美国,也许是人力资源比较欠缺,所以他们倡导凡事“do it yourself”的理念,在超市如此,在office如此,在图书馆也是如此。而且各种小设备也先进,比如我们在办理借书手续时,我面前的柜台上就放着个小机器,我正看着它纳闷,旁边的小伙子拿着复印的几张纸伸进去,机器就咔咔地给它装订了,看的我们真是好笑,省了人不少力气哦。图书馆的一楼是可以读书、吃饭、聊天的地方,为了方便学生进餐,墙上还装有微波炉,如果自己带有饭菜,放进去热热就可以了,好像还是free的。边上一溜地摆放了很多机器,有自动投币机,想喝水、饮料随你选择。美国把人性化理念真是发挥到了极致,节省了学生很多来回奔波的精力和时间。坐在看书的椅子也很休闲,桌子什么的整体给人感觉读书是一种娱乐,而不是活受罪。图书馆的后边对着一条小河,潺潺流水,环境幽雅,我们走过去的时候就看见几个学生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很
舒服地靠着,不知是面包还是书籍让他能如此享受?

   昨天接到朋友的电话,让拍摄一个短的视频,抓紧地跑到学校边拍了一个,传过去让她放心了,顺便就拍拍照吧。脱下了羽绒服,穿个风衣,还是能感到寒意,不知道那些学生们---美女、帅哥的经常穿个短裤、凉鞋怎么能受得了?这里经常可以看见上面穿着棉袄,下面露着大腿的奇怪穿法,只能说吃牛肉长大的比吃水稻长大的要耐寒很多呀!!

以前看美国的房子——鸟笼子,还以为一个房子就是一家人,近距离的观察才发现不是,如果整个房子比较小,那么可能住的是一户人家,如果有两到三层,则很可能是几家合住,即使是几家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但也不能互相干扰,所以他们的房子东、西、南、北都设有楼道,各自进去,互不影响。像我们所住的这个房子,我现在才知道又细分了八个房间,怪不得前后左右都有楼梯,只是以前住的人没有回来,现在开学了,大家在这里进进出出,才彼此看得见,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各不干扰,仿佛自己住的都是独立的个体。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西行记 (九)

这两天学校的事情慢慢地多了起来,因为选了星期一、三、五的课,所以基本是上课时候都要早早地去准备。其它时候回来做做饭吃,在网上下下资料,一天的时间基本很容易就过去了,而且Salem这里下午黑的早,一般四点钟就已经相当于我们湖北五、六点的样子了,这里的雨水多,基本两天一雨,即使是在冬天也是如此,下雨时天阴阴的,呆在家里让人感觉时间一天天地过的真快。

          这两天在学校转悠的多了,才发现其实学校还是有一些中国学生和老师的,不过,人数不太多,偶尔在黄头发中间夹杂着黑头发,不仔细辨认,还真看不出来。其次,大家也都不怎么太热络,打个招呼也就算认识了,然后各忙各的去了。倒是这里有个从乌鲁木齐过来的教中国宗教的周老师挺热情,关心地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是否缺少锅碗瓢盆等,我们听了心里还是倍感高兴,无论如何有人关心你也是件让人快乐的事,虽然目前我们啥也不缺,因为刚来的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剩下的日子是我们对美国越来越了解,对Salem也越来越熟悉。

          上个星期去church遇见的Sue回去之后一天内给我们写来了两封信,虽然都是谈些家里家外,但一个外国人能够这么对你,也让你不得不对她充满好感。这两天天天上学,对怎么去学校已经很在行了,走哪条路乱熟于心,比起刚到时候的懵懂强了不知多少。

          昨天和我一起来的小高因为想买电脑,所以张老师就开车带我们去了Cosco,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原来是个比较大的批发市场,以电器类居多,但也有文具、书和衣服一类,据说价格比起downtown的mall来不知要便宜多少倍。但Cosco把守严格,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进去购买,其它非会成员就只能站在外面望门兴叹了。但虽然是价格便宜,小高也没看中它的款式,所以我们还是转到曾经买过wireless card的Best Buy来,趁高选电脑之际,我在旁边转了转,试着了解一下美国的电器市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美国的电视机真是比中国要便宜不少,因为我家去年买的电视机52英寸的Panasonic,在这里居然只要1348美元,即使安1:7换算成人民币也不到一万元,想当初我们为了1万3钱买到手,可是费了不少周折,还直接去找的国美老总哦。其它的品牌,如LG,更便宜,一般不到1千美元。后来小高看中的电脑还是在我的建议下购买的,因为同样款式国内卖1万,这里才要5千多,为什么电器在这里这么便宜,其价格大大地低出我的想象,也难怪那时中国出国人员回国都要带个电视机、电饭煲什么的,真的是超级实惠,这也不得不让我再次佩服美国,它凭什么能让他的国民生活地这么好,生活资料的成本怎么能这么低?

          虽然是价格便宜,但你可千万不要怀疑它的质量,张老师告诉我们说,在美国很少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纠纷,一是美国人做生意,很讲诚信,绝对不会发生在中国那样的坑蒙拐骗事件,对产品的性能和缺点他们也一般直言相告。同时,在美国商场里购买的任何电器产品,一般一个月内都可以无条件地退款,只要你不喜欢,你拿去退掉就可以了,当然现在时间好像改为一个星期了,所以国内大头娃娃牛奶、福尔玛林米粉之类的伪劣产品绝少听说。但也不要以为美国就没有欺诈案件了,2009年冒出的麦道夫事件就让不少天真的成功人士倾家荡产(比如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是受害者之一),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经历或听说的类似事件太少的原因之一,像我们国内整天都在防着被盗、被诈,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消费者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变得精明了不少。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西行记 (十)

昨天下午没课,所以决定去逛逛张老师所过的foods market——Winco,这是一个买食品的超级广场,据说里面的商品比起我们apartment旁边的Safeway来不知要便宜多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关于美国的bus我现在是终于搞明白了。Salem虽然没有整个的bus地图,但Willamette University的student center却有Salem城市的各种乘车路线,原来市内的bus还真不少,1路、2路,一直到30多路,延伸到城市的各个地方,倒也方便,只是我们刚来时不知道,现在看详细的地图,才明白对于我们新来的人来说,最方便的就是走到离这里一个block的bus总站,在那里购买ticket,然后坐车去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纸地图的话,也可以到Salem的城市网站上查找相关信息。Salem市内的所有公共汽车都属于Cherriots,它可能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某某运输公司吧,车内环境也不错,不知是人家的道路质量好,还是汽车的性能高,反正车行驶起来几乎没有声音,而且也很少有急刹车之类的事件。车内乘客如果想下车,也不需要大声地提醒司机,自己拉动旁边的绳子,绳子那头连着铃铛,司机就会明白乘客的意图了。来回坐车,让我最惊奇地发现美国的胖子可真多,今天车上的一位young lady瞧那体重至少也有350斤左右,而且上来也没坐两站就下去了,这么近的距离完全走着去就可以了。在美国你会发现街上的行人中体重超重的人比比皆是,无论男女老幼,想来这个国家最大的疾病应该是肥胖吧。而且在这里你很少发现像中国老太太那样一群一群地做早锻炼、晚锻炼的人,我越来越发现中国老太太的可爱了,像我亲爱的妈妈就是这样,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早早地起床,或者去跳跳舞,或者和她的同伴一起去散散步,反正在运动着,“生命在于运动的美丽”如此凸显。我以前老觉得荆州、公安的大街小巷老太太们的收音机喇叭很嘈杂,现在却开始很怀念了,我甚至很遗憾来之前没有潜下心来把中国的太极拳、太极剑学会一样。

        美国老太太的可爱之处在于: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在Cosco还是在Best Buy,你都可以看到上了年纪(60岁以上)的old lady在那里仔细地询问导购小姐电脑的价格和性能,而且在街上走路都颤巍巍的老头老太开起车来却相当灵活,想我当初在飞机上见到的老年空姐和空少,他们的不服老却是中国老太太很难比拟的。

       不过,讲到嘈杂,讲到声音,这里和国内还真是大大地不一样。美国这里给我感觉是没有声音,无论人们是在超市还是街边、学校,给我的感觉是安静,极端的安静,人们都彬彬有礼,偶尔有挡路的,也总是以“Excuse me”开始,以“Thank you”结束。当然超市的各种东西应有尽有,摆放整齐,实在是没有什么需要大声询问的。在这里你很难看到节日的中国街上那种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情景。想2006年的国庆,我和红冰去逛武汉的步行街,当时的人可真多呀,我们俩手拉手,生怕被人群给冲散了,现在想来真是可笑,可也让人倍感温馨。

       从bus总站到Winco不过才二十来分钟,转眼就到了,并不像老外给我们描述的那样多远多远。这里面的蔬菜可真是多,比我们在Safeway见到的多多了,而且这里中国的尖尖辣椒、扁辣椒,黄豆、黑豆也都有摆放,这里的东西还真没说错,是便宜,像猕猴桃像28美分一个,土豆$0.68一磅,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面包柜台,卖面包的地方可以说是超级大,反正我们还没看到国内的超市卖这么多的面包,一层层,光是那卖面包的地方就比我们学校的富迪还要大了,还不算那个卖pizza的地方,不知道这么多怎么销得完?pizza上面那厚厚的一层cheese不知道长不长肥哦?美国那么多的胖子,真的让我很害怕回去时体重增加不少哦,所以锻炼是必须的。Winco价格虽然便宜,而且种类繁多,但却没有Safeway服务周到,我们第一次在家做在Safeway购买的macroni(通心粉)时,把它和国内的下面条一样煮着吃,虽然放了很多的调料却发现难吃死了,第二次再去的时候就发现其实在食品柜的旁边,人家专门放了很多小册子,告诉你各种食物的烹饪方法,只是我们当初没有细看而已。Macroni有很多形状,shell、round、粉丝形,都应该先煮然后漓起来,再加作料炒,这样味道就好多了,现在mcroni已经是我们最便捷的午餐了。在Safeway,你还可以看到许多奇形怪状的蔬菜,当然你若想像购买也没关系,先在旁边的画册上查看它的相关资料,找到它的烹饪方法,然后回家照着做就是了。

       我们在Winco买了土豆、牛肉、包菜、grape juice、ketchup、黄瓜pickle、pepper、cucumber,反正拎了大大的5、6个包,然后寻找1路车的bus stop搭车回去,一路还要穿马路,真是有点重呀,而且马路上就没有看到像我们这样负重行走的人,真是让人感到很郁闷哦。但你不得不感慨在美国生活的便利,以前去广州,觉得广州人把鱼切成鱼肉和鱼骨头来卖就让我很羡慕了,这里的食物超市,pork、beef、chicken都是洗好,而且按肉、骨头类包装好,拿回家就可以现做的,看来在美国当家庭主妇真省心,不像我在国内熬汤的话,光那骨头就要洗半天,还不说把手搞的油乎乎了。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西行记 (十一)

这些天好忙哦,忙得我都没时间静静地坐下来写一点日志了。刚从church回来,见到了上个星期遇见过的一些朋友,Margaret, Kurt, Eunice, 没有看见Jannie,记住老外的名字还真是颇费力气,当然他们要记住我的名字也有难度哦。看了教堂的时间安排表,Easter快到了,他们正忙着在排演choir,可惜我天生五音不全,不然我也去参加他们的合唱了,本周星期四的下午四点有个wedding rehearsal,真是亲眼见识美国人婚礼的难得的好机会哦,不能错过。(以前也见过,但只是在电影和电视里,如Four Weddings and One Funeral)

1月22号的晚上7:30点,我们去参加了Willamette University的Martin lurther King的纪念活动,这个节日经克林顿的批准,已经正式成为美国的法定节日,所以活动盛大,比如在Willamette University大学就要整整持续一个多月,其中有很多events还是Willamette University和Salem市共同举办的,市民们都可以参加,有演讲,有pledge,有收钱的,当然也有免费的。比如22号晚上的就是for free,我们在loftus的带领下,先去了student center领票,当然我们很lucky啦,因为只有最后的two tickets,据说今晚要演出的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在美国很有名哦,曾经获得过五次格来美音乐奖,所以票么很紧张。当然领票要凭身份证。

我对音乐不是太在行,也不知道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的演出合不合我的胃口,但没关系,毕竟是首次现场尝试western music。让我先把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的资料介绍如下:

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 are worldwide legends of gospel music who have been honored with five Grammy Awards and celebrated by the Grammys and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with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 They have earned praise for their interpretations of everything from traditional gospel favorites to contemporary spiritual material, and they have brought gospel to the mainstream by embracing rock, reggae, blues, country and other popular genres.

Their latest album, Duets, features collaborations with Bonnie Raitt, Lou Reed, Ben Harper, Randy Travis and more. 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 also are featured in anew film, Soundtrack for a Revolution,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s through its music. Other performers in the film include Joss Stone, Wyclef Jeanm, The Roots and John Legend.

我们和Loftus约好,他七点准时到我们住的apartmen来接我们,顺便把new microwave拿去修理。尽管是新买的,却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工作,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呀。Loftus来的时候,我正在和老丁视频,老丁很大方地和Loftus打招呼哦。为了早点去找个好的座位好好欣赏,我们比演出的时间早了20多分钟到达。由于要票,我们去的时候看见很多学生因为没票,所以只能站在外面,很遗憾。Willamette University的homepage上每天都有new events的提示,所以以后天天都要记得上去看看。我们到的时候人已经很多,我没有想到,原以为来看的应该是young学生比较多,但to my surprise,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少,male,female,看来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还真是相当的有吸引力哦。

7:30,演出开始,本晚的节目其实很简单,就是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的performance,当然在正式引出他们之前,先由Willamette University的学生进行了热身。这是个6个人的女子组合,有一年级新生,也有二、三年级的大姐,她们唱了大概5首歌曲吧,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重唱,而且看得出学生们为了演出,很卖力,全部清唱,没有音乐伴奏,那还是很费力气的。但由于我不太熟悉她们的音乐,所以听来不是太感兴趣,我感觉还不如国内的Black Ducks让我动心。

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到底是名人,出场就引来了观众长达7、8分钟的热烈的掌声,虽然他们的出场很一般,不像normal people,因为是blind persons,所以他们出场时肩搭着肩,前面有个guy领路。哦,忘了介绍了,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组合共有六个人,其中四个盲人,两个guitar手是正常的,他们负责出场或退场时的安全,当然演出当中他们也要时时提醒四个歌手所站的位置,防止他们因太过激动而出现危险。

由于没有演出单,所以他们具体唱了几首歌我都不记得了,到底是实力派,所以中间没有什么花絮,除了演唱就是观众的掌声,每次由最年长的说几句开场词,当然很humorous,引来观众的action很强烈,但由于实在是听不懂歌词,就只能欣赏其music和rhythm了,好在music是没有国界的,很容易沟通,而这个组合基本都是black people (除了领唱的),所以要投入地欣赏他们的音乐也不是太难。

不愧是professional 歌手,他们很注意和观众的互动,当然其中穿插的大段大段的旁白有点像Oscar Awards颁奖仪式上主持人的话语。虽然他们表演的有rock,有blues,但对于我来说要分请他们的差异还真有点难度,好在音乐本身很让人热烈,特别是Willamette University师生们的反映很touched me。由于是盲人,所以他们演出中间的舞蹈动作其实很单调,就是shake bodies,倒是台下观众的反映应该说比他们还要active,坐在我旁边的old guy很快就sweat了,脱下了他的毛衣,台上歌手也不停地擦汗,但也更投入,看得出他们很享受观众的热情,其间leader还在别人的搀扶下下台与观众握手,可以容纳3000多人的auditorium座无虚席,他们还数次演唱了他们的成名曲。期间由于太过active, 两位吉他手不得不停止演奏,跑过来暗示他们坐下演唱以确保安全。

演出大概进行了两个小时,气氛达到高潮,在全场观众疯狂的呐喊和shaking body中结束了,歌手们再次肩搭着肩退场,其间架子鼓手还把他的stick送给热情的观众。掌声阵阵,热情的观众不肯离去,用热情呼唤着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为了报答观众,他们只好再次到前台for extra song,主持人也不停地安抚观众,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虽然取名为boys,但确实已不在年轻,太过热烈的情绪还是有伤身体。不过,每次看到他们的出场、退场,或是在演出过程中由于走动了位置而不得不在别人的提醒下站回原位时,你还是会被他们所感动,没有原因!
[img][/img]

[ 本帖最后由 王一然 于 2011-1-25 18:11 编辑 ]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