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李道和:《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研究》

李道和:《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研究》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丛书名: 云南大学古典文献丛书
平装: 315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07522720, 7807522720
条形码: 978780752272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 x 13.8 x 1.8 cm ; 300 g
ASIN: B001XCVJMM

内容简介
《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研究》主要内容:古典文献是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浩瀚的古典文献得以传承和弘扬。培养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的人才,总结古典文献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教训,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古典文献,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当代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之一,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应当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地承担重任,既要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培养一批批具有古典文献整理研究专门知识的人才,又要利用优势,潜心钻研,推出一部部高质量的古典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著作。
编辑推荐
《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研究》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目录
民俗文学篇
一 古代民间文学
(一)神话
(二)传说
(三)故事
(四)笑话

二 古代俗文学
(一)俗赋
(二)变文
(三)宝卷
三 古代作家文学
(一)诗歌
(二)小说

民俗文献篇
一 神话传说文献
(一)一般神话传说文献
(二)《山海经》

二 岁时节令文献
(一)一般岁节文献
(二)宗懔《荆楚岁时记》
(三)杜台卿《玉烛宝典》
(四)陈元靓《岁时广记》(附《事林广记》)

附录
(一)部分民俗学家介绍
(二)主要引用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古典文献是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浩瀚的古典文献得以传承和弘扬。培养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的人才,总结古典文献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教训,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古典文献,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当代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之一,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应当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地承担重任,既要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培养一批批具有古典文献整理研究专门知识的人才,又要利用优势,潜心钻研,推出一部部高质量的古典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著作。
云南大学在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基础,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硕果累累,代有闻人。袁嘉谷、刘文典、姜亮夫、方国瑜、李埏、张文勋、尤中、徐文德、木芹、殷光熹、赵浩如、陈红映等文献学家的辛勤工作和学术成果,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云南大学形成了连续不断的学术传统。
后记
这部书稿是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写成的,其间经历了多年教学、研究中的阅读和思考,以及近一年的写作阶段。原计划是为研究生写出概论性质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初定题目为“文献民俗学导论”,初拟纲目大体包括绪论、民俗事象篇、民俗文学篇、民俗文献篇等几个部分,试图建立从古代文献角度研究民俗的全新学科体系。但各篇所涉甚广,特别是民俗事象包罗万泉,民俗文献浩瀚繁多,这在计划的有限篇幅内似难面面俱到,故中途改变初衷。现仅着重讨论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前者偏重于与民俗相关的文学现象,后者偏重于神话传说与岁时节令文献,即使如此也还不能全面涉及。甚至一些重要的论题也尚未触及。改变计划特别是缩小范围,是为了能有较多的篇幅做一些深入的分析。也是为了这种目的,学界讨论巳多或著者本人已有相关成果者基本从略,从而可以较为充分地讨论一些新问题,揭示一些现象,考辨一些史实,提出一些想法。以期读者能从这种具体考论中得到启示。当然,其论析是否合理,考证是否得当,尤其是以点带面方式导致的管窥蠡测,挂一满万,还有待读者批评,方家是正。
文摘
俗文学是介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若就主要特征而言,民间文学一般是集体的口头传承,作家文学是个体的新创,俗文学则是粗通文墨之士的通俗表达。俗文学不仅在风格趣味上接近民众,在内容上也会涉及民俗现象或民间文学题材,因而也是民俗文学研究的对象。
中国古代俗文学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向来作为作家文学主体的诗歌、辞赋、词曲,往往就是先从民间文学和俗文学发展而来的,如民间乐府对诗歌、民间词对文人词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是最为著名的事实。再如敦煌俗文学对宋代以来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以至于可以改写文学史,或者说没有敦煌俗文学,其后的文学史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这里更为关注的俗文学,是那些较多涉及民俗现象或民间文学题材的部分,也就是说,民俗文学既要考虑到通俗的一面,也还必须兼顾民俗的一面。这里仅对古代俗赋、变文和宝卷略作介绍和讨论。

TOP

好书,有价值。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得去买一本!

TOP

上李老师的课非常有意思的,他经常挥舞手臂,然后我就经常躲闪,生怕被打到

TOP

回复 4# 的帖子

道和老师文献功底非常深厚,对古代民俗典籍文献非常熟悉,尤其注重版本校勘的规范,这对辨析古代民俗十分重要,这是我们很多从事文献民俗学学者不注意的。

TOP

回复 5# 的帖子

刚上完李老师的课,在这里找点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