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韩伟]探究宗教与文学关系

[韩伟]探究宗教与文学关系

  探究宗教与文学关系


  □韩伟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宗教与文学都是在一种类似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模式中打转,从人类学角度出发,两者的产生都是原始先民剩余精力的投射,其中蕴涵着人们对外在世界,乃至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文学本身寄托着人们对于理想之真、善、美的憧憬,而宗教则是人们超脱痛苦的寄居地,两者都是精神对现实的超越,正如伏尔泰所言“假如上帝确实不存在,那么就有必要创造一个来”。
  从这种对文学与宗教共通性的认识出发,《宗教与文学》一书认为无论文学还是宗教都是“人本精神的体现”,而且两者都是借助“想象”进行运思,最终达到“潜移情志、感动心灵”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从本质、运思方式、终极价值等主要方面对两者的描述。同时,作者又并非一味执著于这种广义的抽象概述,而是将其具体化为对经典问题的讨论,将探索的视角集中在对具体文学样式的考察上,从而使我们对“现象”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
  钱锺书曾化用“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之句命名《管锥编》,然而“以管窥天”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方法,管中之天虽然有限但深刻,虽然主观但灿烂。本书选取了与宗教关系最为密切的诗歌、小说、戏剧三种文学样式进行研究,这三种文学样式的选取仿佛投射出作者的这种抱负。
  不妨以“宗教与诗歌”部分为例,作者认为佛教的偈颂、《圣经》中的《雅歌》、《古兰经》中的优美韵律都是诗歌的天然样态,并细致分析了各大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其中尤见功力的是将“涉道诗”划分为“文人涉道诗”和“道人诗”两大类,从魏晋时代开始道教的基本思维方式,乃至对“海外仙山”、“羽化飞升”的精神向往便成了中国文人乐此不疲的彼岸情怀,因此“文人涉道诗”便成了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比较而言,“道人诗”的主要目标则是宣扬教义,并未成为文学史的主流。除此之外,这一部分还谈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与诗歌的关系,其中《圣经》的抒情特征、“哀歌”传统以及伊斯兰教苏非派的“神秘诗”都对西方文学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该书在微观考察中又是有的放矢的,这突出表现在“宗教与小说”、“宗教与戏剧”两个部分的论述中。
  在“宗教与诗歌”部分,该书唯独没有涉及佛教与诗歌的关系,而是令其独成一章,这一面可彰显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情有独钟,也表明他要将“现象”进行到底的决心。作者撷取三大宗教中与中国文化关系最密切的佛教作为考察对象,并以此为基点考察其与文学的相互关系。事实上,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以来,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到了唐代已成了中国人寄托彼岸情怀的理想净土。其对世界的观照方式、基本运思方式、修炼方式都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异曲而同工,因此佛教(尤其是禅宗)与文学(特别是诗歌)才有了天然的联系。对此作者具体化为佛家偈颂与诗歌表现方式的相似性、僧诗中佛与诗的结合、佛教与文人之诗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言简意赅、韵味十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0-6-15 16:07:4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