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施爱东]试析顾颉刚的民俗研究方法

“所谓学术研究的游戏规则,说穿了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无非就是逻辑、材料、理论,以及写作规范。”施老师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这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可我觉得深奥得很,逻辑与理论是治学者的功力问题,材料与写作规范是治学者的态度问题。态度端正,认真,还能克服如上问题,而理论的接受与运用,如果误入歧途,就会贻害无穷。我的问题是:作为初学者、还未入门者或刚入门者,对于民俗学的把握与学习,在理论上,应该有什么注意和选择?由于这个贴生发出来的这些问题,一一被清晰化,相信受益的不仅我一人。“什么也不会改变。除非换了一代人。”说明了问题的沉重程度。那么从民俗学论坛做起,相信作用还是有的。

TOP

首先谢谢施老师非常实诚地不断说明!这让我十分感动。理论是种高度,是种境界,是种视野,是种把握事物的能力。然而选取什么样的理论、如何把握理论、运用理论,施老师迷津已指点。理论是可以借鉴、可以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创立一种理论。当然这是相当相当不容易的。如何才能创立一种新理论?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辨能力?

TOP

是宁锐老师的推荐,让我在2007年成为了中国民俗学学会和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柯杨老师在2008年就给我推荐中国民俗学网、民俗学论坛,可因那几年公务繁忙,长期在乡下跑,无暇上网学习。高丙中老师寄给我的《节日文化论文集》等书籍,说实话也没有系统通读。真正关注民俗学这一话题,还是从今年开始的。受高老师多年的鞭策和鼓励,我正在完成一本书,书名暂定为《神与人的沟通——甘肃岷县月露滩青苗会调查研究》,现已基本完稿,正在做深精细收尾工作。在写作中,我不断地想:这本书有没有价值?有没有人读?我最初的设想是把它放在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中去书写,在故事中穿插文本性的东西,可是写来写去,就走样了,学究气有过之,故事性缺无了。现在想改,也没有时间了。我加入了很多主观认识,我最怕的就是这些东西是最为蹩脚的。因此,才向施老师不断地发问有关理论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处理理论这一问题。在此,万请施老师理解我的初衷和意图。由于全书目前的文字还粗陋得很,我把目录发在短站,祈望指导。全书正文12万字,图片说明文字3万字,附录图片300左右张。我深深地感到,只有不断地写作,才能使问题日趋清晰明了。

TOP

谢谢长鸿鼓励!

TOP

我原以为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社会归社会,经常向各位老师请教,也是从学术角度而言的,尽管我说实话并不懂学术是什么。应该说学术是冷静的理性的,不应该是情绪的。我一直信奉这一点。但听了施老师一再地这么说,“许多东西不是由道理说了算,而是由情绪说了算。
接受者愿不愿意接受你的观点,不在乎你的观点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只在乎接受者看你顺眼还是不顺眼。
听许多台湾的朋友说,阿扁如果现在参与台湾总统的竞选,一样能得到非常高的选票。因为愿意选阿扁的人,不论阿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都一样会投阿扁的票。”我就对学术有点失望了。中国是这样,不知国外也是这样吗?不过,情绪归情绪,我还是信奉学术应该是冷静的理性的。起码,我们应该这样去矢志不渝地进行追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