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黄河河神

黄河河神

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在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为了减少灾难,在与洪水斗争的同时,也常常祈灵于“河神”保佑……

    在民间,人们信奉的黄河“河神”主要是“大王”与“将军”。他们有的由治河有功的官员转化而来;有的出自神话传说;有的则出自官方编造的故事,后经民间进一步美化而成“神”。这些“大王”与“将军”的化身,是大小不同的水蛇。“大王”比“将军”地位高,但其化身的形体却较小,一般是长10厘米左右、头上有“王”字的小蛇;“将军”的化身是粗而长的水蛇,长约50厘米至80厘米。据《敕封大王将军纪略》一书记载,黄河的“大王”有6位,“将军”有65位。然而济南人却另有自己信奉的“大王”,这就是治黄河有功、曾任过山东巡抚的张曜。

    张曜从光绪十二年(1886)调任山东巡抚,到光绪十七年(1891)七月卒于任所,在山东的时间不过四五年。他任职期间,正赶上山东各地灾情严重,百姓受到饥荒的威胁。他拿出自己的俸金,并动员其他官员捐俸助赈,救活了不少老百姓,因而深受百姓的爱戴。尤其在对黄河的治理上,他带领百姓疏浚河道,挑淤培垫,增筑堤坝,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每逢黄河决口,他都亲临现场,指挥抢修堤防,据说一年有近三百天他都是在河工上度过的。光绪十七年,他正在黄河上监工的时候,忽然“疽发于背”,不久就不治身亡。济南人民感其恩德,在他死后不久,就把他尊为黄河的“大王”。这“大王”是上半截为黄色、背部有瘤状的小蛇,这是因为张曜生前,皇帝曾赏他穿黄马褂,他背上又生过疮的缘故。

    过去每到汛期,黄河出现险情时,人们就到大王庙烧香磕头,祈求免除水灾。抢险堵口成功之后,又到大王庙献祭或演戏祝贺。据说“大王”的出现,不论时间、地点,有时它在堵口时出现,人们认为这是堵口成功的预兆;有时它会浮游在河边上,有时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某个官员的帽顶上。“大王”一出现,人们就将预先准备好的木盘铺上红布或红纸,放在地上,烧香祈祷、跪接。而被接的“大王”不慌不忙,自己会爬上木盘,而且翘首盘绕在盘中央,听凭人们将它送进大王庙里(大王庙原址在济南城里县东巷,黄河施工时,就在工地上搭建临时的大王庙),供奉在香案中间。以后不知什么时候,它又会从木盘中消失,不知去向何方。

    有时为了庆祝治水成功,答谢“大王”,人们还会在大王庙前搭台唱戏。唱戏这天,要先去接“大王”:会首带人抬着一张方桌,桌上放一个铺着黄表纸的盘子,由唢呐乐队在前面引路,吹吹打打地来到黄河边上。然后把盘子放在近水处,鸣炮奏乐毕,会首跪在河边祷告:“大王爷治水有功,百姓感恩戴德,特来请您前去看戏。”不一会儿就有一条小蛇飘然而至,盘卧盘中。会首双手托起盘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次鸣炮奏乐,护送“大王”回到庙前预先搭好的神棚中,摆上供案,烧香叩拜。开戏前,还要先请“大王”点戏:戏班的抱单人先到神棚里请安,然后亮出用红绸子包着的戏单,立于“大王”面前。会首说:“请大王点戏。”据说盘中的小蛇会昂起头来,抱单人依次手指摺子上的戏名,到某一出戏时,小蛇点头,就算「大王」点的戏。抱单人急忙收拾戏单跑回后台,告诉掌班“大王”点的是哪出戏,掌班即刻吩咐角色,化装演出该戏……

    在今天看来,这供奉“大王”的风俗是迷信,不过有些现象也确实令人费解。例如曾在黄河工地上供职六十多个春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老专家徐福龄先生,在他的《河防笔记》一书中就这样写道:“过去堵口时,凡出现了小水蛇,都认为是大王降临……是堵口成功的预兆。若堵口时出现了将军,即被认为是堵口失败的不祥之兆……但过去堵口时出现了细短水蛇,即所谓的大王,确有把口堵住的;出现了粗大的蛇,即所谓的将军,就易失败。过去这一直是个谜。”专家试图用人的精神作用和河床土质的好坏来解释此现象,似都难以服人。这就像大明湖里“蛇不见,蛙不鸣”之谜一样,只有留待后人去破解了。                 

                                                                        源自 河南源流泵业有限公司 网站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