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怀群]春官﹙陇东民间信仰与生存原生态31﹚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张怀群]春官﹙陇东民间信仰与生存原生态31﹚

“世上三百六十行,春官算是行外行,各行各业我都唱,有批评来有表扬”。这不识文墨,不懂音律的春官过来了,嘴一张,却满口珠玑,整段华章,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千里陇原,哪村没有春官,尤其在陇东,那戴着礼帽、墨镜,穿着长袍,摇着鹅毛扇的人,见几说几,吐出七个字,鼓点紧打七个音节,一说一鼓,挨家挨户这么说过去。他极能抓住人与物的特征,生了儿子说儿子,盖了门楼说门楼,长了大树说大树,出了大学生夸大学生,说得人人大吉大利,瑞气盈门,满庭生辉。家家忙端出热黄酒、烫火锅,烟酒糖茶齐奉献,而春官却吃喝不了多少。从初三开始,鼓打着,春官出了门,进了门,张家王家齐拜年。五六天过去,几百户人家转了个遍,几百户家庭的家情家规、人缘过活全在心中。而在这之前,凭感觉说,一说即合。
    一年的日子,全就应验了春官的话,是春官带来了好运,是春官封的好运。天子口里没浪言,这里人只知春官口里没浪言,谁把他不当作神一般崇敬?他是大地的产物,日月的产物,是生活土地的化身,他不是神童,他来自春天,是春之官,人之官,真正的人民之官,生活之官。
    说罢千村万户,正而巴经上街了。五里长的社火队伍最前面走着春官,五里路走大半天,春官要见啥说啥,说得庄稼丰收,牛羊肥壮,说得家庭和睦,浪子回头。春天的路全要春官开,春官不说,冬天不能过去,新年的路也走不过去,过去也不顺利。凡是春官说着走进的家,一年四季平安,说过的路,走起来平坦不出事,说得牛生双犊,麦抽双穗。小偷小摸之人听了,下年改邪归正。进了城,县长端起酒盅,捧起香烟给春官敬了,就算敬了这一村的社火,今日官最大的是他啊!见了学校说春蚕,见了饭店说:“不要拣人把菜加”;见了机械厂说钉是钉,卯是卯,下班迟,上班早。有的春官说了半月,待正月十六上街时,嗓音沙哑,人人敬佩。
    春官是全身才气的天才艺术家,演说家,一个字也不识,此时句句押韵,上下对仗,通俗易懂,尤其滑稽幽默,引得人捧腹大喜。如今站在汽车上,用扩音器说来道去,更添浪漫情调。
    一乡的社火进城,挑出四村八庄的春官七八个。你一句,他一句,即景作诗。甲说:吃穿住行大进步,乙说:但是还有困难户。丙说:大家协力去帮助,丁说:强弱携手奔富路。甲信口说出由头,乙点出主题,丙说出要领,丁说出结局,事先谁也没准备。人口生育要计划,年轻夫妇一孩化,生育高峰要捏闸,口子放开真可怕。有的说着就跳了起来,人群也随着跳了起来。文学爱好者、孩子们前拥后护,看了一整天社火,其实听了一整天春官诗,记录在纸,明年学说,明年人家又编出了新的。一分钟前没有诗文,一分钟后就有了。说罢县城说地区,全区举行春官赛诗会,各县去一二位大家,一人站一个高台,十万人倾听,十万声喝彩,党政军领导出席,点一个题目,一直说下去,如果不点第二,他能说一天。一轮过去,互相对说。再由领导点题,群众抽签,抽出一个字,一个名称,他就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夺金牌,得重奖,满载而归。
    一个村庄的日月如何,文化如何,前程如何,全在于春官如何。没有几个才气逼人的春官,村子就一般化。从不刻意培养,忽然冒出来一个,一说就胜村压镇,进县赢人。春官之诗,是陇东 这块土地赋予的灵性,是先民的智慧如着魔般的忽地传给某个人,这个人就有了遗传密码,某一天发现了,出口成章,语惊全城,年年岁岁,它报着春引着春,新的一年的大运大振大变,全如春官说的诗句一般全部变成了现实。                                                            
   1992.1.28.夜于207村

TOP

春官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想听吉利话的需要?

TOP

春官架起了官民之间的一架桥梁。是社会,村落和谐的润滑剂。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六盘山区的春官与传统春官词   

--------------------------------------------------------------------------------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 春节专题  2009年1月29日



六盘山区的春官与传统春官词

   在西北高原一些汉族地区和我国其他一些省里,民间流行着种春官“报春”的说唱活动。他们走东转西,游村串户,给人们赠送《廿四节所表》,演唱内容丰富的歌谣,为广大农村城镇,偏僻山庄的劳动人民,传播了各类知识,话跃了文化生活,颇受群众欢迎。

     一、关于春官的记载

   “春官”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第五卷:《春官宗伯第三》:“惟王建国辨方正位,礼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邦国。”周礼中有六官,称宗伯为春官(现在民间仍有称春官为“宗伯”的),由他来掌管皇帝的祭祀典礼活动。

在其他一些史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关春官的记截,如《五帝纪注》”中记载:“黄帝受命于雪瑞,因以名师与官,春官青云,夏官缙云,秋官白云……”又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引应邵说:“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宫为水正,中官为土正。”古代置官,多以四时立名,所以在《左传》中,也有“春官为木正”的记载。

“春者出生万物,宗伯掌邦礼,以事神为上。”根据史书记载,古时的春官,原是属这类职责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春官的实际职责逐渐起了变化。到了唐武则天时,就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所以后世都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到唐宋至明清间,春官已逐步演变成“主管天文历法的官了”。(见《辞海》“春官”条)这时春官在实际上已只有职称而无什么大权力了,可以说,他已接近于民间的所谓春官职能了。

根据以上情况看,现在流行民间的春官名称,其源流,确是从古代王朝官方而来,以后流传到民间的。不过传到了民间后,在称呼上虽仍为“春官”,但实际内容和形式,早已完全不同了。

二、关于春官的传说

关于春官活动的来源,在民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一种说:远古时期,人们还不太知道按节气务农,常常种无收,劳无功。那时治天治地的“三皇”“五帝”很着急,于是,主管农业的三皇爷,骑了一头牛,到处给人们游说节气,教授种田知识。就这样流传下春官活动形式。还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说唐朝六年,皇上为叫百姓们能按节气及时把田种好,就封了一种叫“春官”的人,到各地各家送“节气表”,后来他们觉着既然送表,也该顺便说些吉利话,于是又慢慢兴起了说唱歌谣。人们见春官远路辛苦送“表”、说唱,也就总酬谢他们一点钱、吃食等。

一种传说讲,相传唐朝初年,朝里有两位忠臣,是弟兄二人,兄长叫王银春,他的官职做到了丞相,为了辅佐皇帝治理好天下,尽快转变前朝留下的农业衰败情况,于是弟兄二人倡导了春官活动,传说王丞相兄弟二人领头走向民间,向各地农人们赠送来年的《农业节气表》,并把务农知识编成歌谣,唱给人们听。从此,就流传下来演唱春官词的形式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是我们从这些传说中可以探究到一些春官活动的原始情况。这就是;在我国古代,人民为了争得庄稼丰收,民间的一些具有天文历法知识的人,或者也可能是官方赞助、组织过一些人,到广大农人中间去宣传、普及有关农业节气、务农知识等,这些尽管还只是“探”或“究”,但春官活动在历史上的确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生活的需求有密切关系的。在其漫长的时间中,逐渐丰富了它的演唱内容和固定的形式。而且我们还可以知道,“春官词”这种民间的较简单、原始的的“说唱艺术”,对我国后来不断发展起来的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如快板、小曲、小调、民歌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三、春官活动   

春官“说春”活动的时间,是每年农历11月冬至节前后。他们一般是两人一组(也有单独一人的),每次外出时间约为1至2月左右。常在春节前后返回自己家园。外出唱春时,他们手里总是拿着一个黄杨木雕刻的骑着一个人的小“春牛”,牛背上骑的人传说就是远古时的那位“三皇爷”。另外,他们总是身背1、2个褡裢,里面装着用彩色纸自印的有文有图的《廿四节气表》。背褡裢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装人们赠送给他们的“谢礼”食物等。春官在括动期间,翻山过河,走村串户,每来到一家, 先把小春牛托在手上,或放在家主的桌子上,接着就唱起欢快、动听的报春歌。并在这些歌里祝愿人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发财致富,取悦听者。唱完后,就给这家赠送1、2张《廿四节气表》。

四、春官词的演唱

春官词的演唱,一般在开头先唱一段《五方财门》、《十送》,接着就按这家的职业情况演唱各种春歌。如是农户,就唱《廿四节气歌》及其他务农方面的歌,遇木匠,就唱《木匠春》等;遇铁匠,就唱《铁匠春》等等。有时也根据主人要求,演唱一些其他内容的歌,如《女儿春》、《劝世文》等。他们除唱传统歌谣外,也常根据眼前情况,见啥唱啥。由于春官艺人嗓音嘹亮好听,歌调欢快活泼,特别是他们对眼前所见到的一切情况,能够立刻即兴编词,作到出口成章,合辙押韵,又极为生动、风趣,常惹的家主及围观人群欢笑不已,得到一定的艺术享受,活跃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所以很受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欢迎。并争相给春官们一些钱或吃食、肉块、面粉等。

春官在演唱活动中,有时碰到一些对文艺的特别热爱者,或是那一家正在办喜事时,家主人常会把春官挽留下来,吃、住在家里,并烟、茶、酒招待,请他们整夜地演唱各种内容的传统歌谣。这种时候,妇女们总常爱点唱《女儿春》一类的歌,老人们为教育下辈人懂得孝道,就常点唱《廿四孝》、《王祥卧冰》等。年轻人们则常爱听那些活泼风趣的逗笑歌,如《懒人歌》一类的。这样的场合,实际上是等于办了一个小型家庭说唱会,活跃了农村的较为平静、单调的生活。可以说,是春宫们把文化送到了农村人民的炕头上。

五、春官活动习俗

过去,春官在社会上是受到人们尊敬的。当地统治者对春官也是比较看得起的。据“春官”老人说,过去在六盘山区,每年打春的这一天,县太爷就把本县的春官头儿和各行各业的一些代表,请到县衙里来看戏,并叫他们带上各自的劳动工具—农民拿锄头,铁匠拿铁锤等;春官要带上用彩纸和竹子扎做的“春牛”和一条毡子到县衙后,就把毡铺在大院里,把春牛放在上面,然后就去观看演戏。看戏时,县太爷总是把春官特别请到自己身边坐下。有时还开玩笑地问道: “我是七品官,你该算几品呀?”春官笑答:“我是十品官”,县太爷说:“哈,比县官还大三品呢!”在戏演到打春的时刻时,据说在县太爷家的地下挖的一个小坑里所放的鸡毛,此刻,定会因节气已到,地气热了,就往上飘动,这时,戏就暂停演,由县官领上各行各业的代表们,拿上各自的工具,来到院中,把春官“牵”来的“春牛”,一同打烂,烧掉,这就算是“打春”了。

过去,春官活动的路线有一个讲究:就是在每年冬至节前,总要由大家选举出来的优秀老春官主持,召集本地的春官们开碰头会,共同协商春官们今年活动的路线。一旦商定后,就再不能乱走分配给别人的地方去。谁若违反了协定,就会受到谴责。县与县之间的春官活动范围,也是通过“春官王”的互相联系,商定各自人马所要走的临近县区的路线。何以要这样呢?其原因主要是为减轻群众的负担,因为在春节前后不长的时间里,这个春官来了,那个春官去了,使人们接应不暇,势必引起群众不满,影响对他们的热情接待。

过去还有一个讲究:春官要到某一个县去唱春,总先要去见见当地县衙门的衙役“班头”。并送一些钱财礼物。这样作是为了防止他们和本地有些恶棍对春官的欺侮迫害。送了见面礼后,不但衙役们不再来找岔子,赶他们走,就是当地恶棍们若欺侮春官,找到官府也会得到班头们的保护。

认识真假春官的习俗:一些有生活经验的农人们,往往会在春官走进家门后,先施用某些办法来测试一下来者是不是真正的春官,如其中一个考春官的办法是:春官上门了,家主人即取来三根香,放在桌上,看你怎么办,若是真正的老春官,他就会把这三根香从中间折断,成为六根香,然后在主家桌上的香炉里四个角各插一根,在中间再插一根,这就是古来习俗讲究的所谓敬拜了这家的东、西、南、北、中各神位及祖先,然后把剩下的那半柱香一定要插到春官带来的小木春牛身上,放在香炉前。家主从这一套老规程的作法上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个真正的春官。当然还有一些考春官的办法,如点唱一些较难唱的传统歌谣等,也能看出春宫的真假情况。

  六、春官词的形式、特点

1、春官词的演唱形式,多为2人,少为1人。演唱时,有的带着小击乐伴奏(木梆子、几片小竹板制成蚂蚱子、渔鼓等);有的什么也不要。两人演唱时,一人唱一段歌调(两句唱词),交替式地不断唱下去。若一人演唱,就不停地一唱到底,直唱完一首完整歌谣为止。一般多为两人演唱,这样,他们的嗓子可以得到抡换休息,又可以在对方唱时,记忆自己该唱的词句,也是他们即兴编词的时间。这种“唱法”更是他们长时间的演唱一个完整故事而不感到过分疲劳的原因。

2、春官词和其他很多汉族民间歌唱一样,由于传统音调的制约,它的每句词,都是以7字和加减7字为基本句式的。词句的格律特点,从节奏和停顿来看,绝大部份都是4个停顿,末顿的音节是单字尾。如:

     正月里|“立春”|天文|合—|

     节 气 | 相连| 雨水|多—|

   不过也有少数6字句式的,并分为3个字为一小短句、两个停顿,两个单字尾,唱诵起来简单、利索,对整个演唱的词语节奏起到了调节作用。如:

     一步|高—|,|两步|低 —

     走到|朝阳|宝店|里—|……

     脚儿| 勤—|,|手儿|忙—|

     换来| 山宝|满桶|装 — |……

春官词的韵脚,不算是十分严格的,但仍是比较注意偶数句的押韵(极少数歌谣句句押韵)。演唱中转韵也较自由,有的段落几乎两句、四句就连续转韵。

春官词的段落结构和一般民歌民谣不同,它不是2句、4句或6句8句为一小段,而是把每首较长的完整的歌谣一气呵成,唱完为止。这是它在诗体结构上的一个特点。

3、春官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它的表现手法是用通俗、简炼和直抒胸怀的描述为主,以比、兴和夸张等手法为辅。它不像其他民歌那样,每段都喜欢先用比兴后再实唱的艺术手法。春官词的这种情况,我想大概与它的活动方式,即要对着接待他的各种各样的家主人,唱出大量的祝愿吉祥及夸奖各行各业的好处有关,特别是常要即兴描述眼前所见的事物,所以才形成了如此的手法。也正因为这样,春官词的语言特色,就具有着显著的质朴、通俗、明快、诙谐的特点,使欣赏者一听就懂,兴趣盎然。

4、春官词的音调风格亲切、欢快、活泼。虽然旋律较短,只有上、下2个乐句再加个引子,但连续唱起来,仍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那演唱中常常出现的近似“朗诵调”的说白味道,加上他们喜欢在词语中时时加进“那个”、“这”、“呀的”等虚词,使人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和交谈感,深深令人感到欢畅和快愉。

七、传统春官词选

《廿四节气歌》

正月里“立春”天文合,

节气相连“雨水”多。

世—上只有春富贵,

春来花开红如火。



二月里“惊蛰”百虫醒,

“春分”寒暖太阳红,

金犁插进软土里,

人欢马叫忙春耕。   



   三月“清明”把“谷雨”送,

家家门前拣籽种,

一籽落地生万籽,

来年五谷又丰登。

四月里“立夏”“小满”天,

牛马勤耕在田间,

庄稼不误勤苦人,

农家月月忙不闲。



   五月里“芒种”“夏至”当,

雄黄药酒过端阳,

家家门口插白艾,

无灾无病人安康。



六月里“小暑”“大暑”到,

炎阳似火把人烤,

农夫下田苦辛勤,

公子王孙把扇摇。



七月里“立秋”“处暑”凉,

口尝新麦味道香,

务农虽苦也有乐,

七十二行农为上。



八月里“白露”遇“秋分”.

中秋月光亮如银,

瓜果喷香月饼甜,

家家坐有赏月人。



九月里“寒露”遇“霜降”,

新粮造酒满院香,

庄稼人操起三杯酒,

封我宰相也不当。



    十月里“立冬” “小雪”临,

上山打柴汗涔涔.

孝老爱幼好过冬,

天凭日月人凭心。



十一月“大雪”接“冬至”。

闪弹琵琶又吟诗,

耕读本是传家宝,

莫笑农人愚无知。



十二月“小寒”与“大寒”,

火盆燑茶香又甜,

一年勤苦换舒坦,

欢欢乐乐过新年。

《木匠春》

走了一户又一户,

碰见木匠老师傅。

木匠师傅请细听,

你们敬的哪家?

敬的不是别一位,

是那鲁班神一尊。

巧匠师爷本姓黄,

家是江游豆滩人。

昔日八仙过金桥,   

桥儿不稳摇又摇。

柴王推车桥上过,

桥面压了一道槽。

鲁班一看事不好,

急忙就往水里跳。

伸手忙把桥撑住,

神仙才就过了桥。

赵州桥是鲁班造,

玉石栏杆修的妙。

八仙又把桥来过,

鲁班从此出名了。

走到东方去采木,

东方采的白杨木;

走到南方去采木,

南方采的青杨木;

走到西方去采木,

西方采的红杨木;

走到北方去采木?

北方采的黑杨木;

走到中央去采木,

中央采的黄杨木。

这树长的尖对尖,

凤凰飞来没处站;

这树长的叶对叶,

猛虎树下不敢歇。

张良过来不敢看,

李良过来远远闪。

只有鲁班神通大,

抽出钢斧到树下。

左脚踏在“青龙头”?

右脚踏在“虎翻身”。

剁一斧,喊一声,

大树倒在神山中,

说起这树不算大,

压倒黄河九道坝。

说起这树不算长,

压倒岷山九道梁。

说起这树不算端,

压倒黄河九道弯。

不要根,不要尖,

两头截了用中间。

大尺子过来量长短,

小尺子过来套方圆。

说你的墨斗像凤凰,

说你的尺子像月亮。

月亮去,凤凰来,

多招吉利广招财。

一根墨线软绵绵,

拉起青龙背上缠。

左缠三转生贵子,

右缠三转坐状元。

张良过来量尺码,

李良过来把锯搭。

他一拉,我一拉,

两人拉的笑哈哈。

他一拖,我一拖,

两面锯的一般多。

大板子改了千千万,

小板子改的数不清。



鲁班的本领高又高,

你这位师傅学下了。

你的木活做的好,

北京城里知道了。

请你要去修金殿,

   喜的你睡梦里笑几遍。

北京显了你手艺巧,

雕了个金龙舞长爪。

雕了个凤凰展翅飞,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