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应该讨论什么话题?

一下子又知道叶老师对京戏也有一套。猛一想你的音色真的有那铜锤花脸的高亢之气。真不适合老旦或青衣

TOP

各位老师为了学术的发展,菩萨心肠,胸怀远大,智慧幽默,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网站办得是多么的欣欣向荣啊!你们辛苦了!来自基层的学生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TOP

眼光除了向下,更多的是平视好些。
窃以为真正的庙堂在基层,谁不入这个庙堂,谁永远被江湖所遗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这两天忙着年终总结和一个个的评比,没顾得来网上学习,一上来就发现变化很大。而且,好像这变化还和本人有关,受宠若惊啊!
再看自己当时的帖子,虽是有感而发,确实没有什么实质性建议,叶涛老师、巴莫老师的跟帖实在了不得,引发了网站的大变化,两位真是行家里手啊!
另外,过去写过一点河北梆子的文章,当时曾经读过叶涛老师的《中国京剧习俗》一书,也是受益匪浅。看过上面的帖子,才知道叶老师还能够演老生,多才多艺啊!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我们的诗人马老师已经言简意赅的把“话题讨论自己的”心声表达的很透彻了。

TOP

再次看我这个帖子,我的贡献不小啊!自己表扬一下!

TOP

贡献那是相当的大,谢谢燕赵悲歌老师

TOP

本人小学生一个,说实在话,大多数时间不知道如何参与讨论,因为自己知道的太少。论坛上资料多,讨论少确是实情。这次燕赵老师犀利的指出这个问题,正如一剂猛药,给大家带来不少思考。
看燕赵老师和马老师的交流,真的很高兴(呵呵,是不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啊)!
学术批评有时候就需要火药味强些,温文尔雅有时真的不管用。呵呵
在老师们的讨论中学习不少。呵呵
继续论战啊!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o :o

TOP

回复 2# 的帖子

那或许这个版块应该改一个名字了,不然容易让人望文生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