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家说上海与“牛”不解之缘

民俗学家说上海与“牛”不解之缘

[晚报推荐]民俗学家说上海与“牛”不解之缘
2009-01-25 11:48来源:新民晚报作者:王蔚 杨晓芸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金牛乞福“牛年牛气冲天”

  民俗学家说上海与“牛”不解之缘

  【新民网·晚报推荐】“丰稔黄牛志,富强赤子心。”明天是已丑年正月初一,十二生肖轮为牛年。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说,勤劳顽强的中国人民与牛结缘历史悠久,在炎黄传统文化中,牛代表着一种士气,象征着勤劳与决心,牛年将至,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牛气冲天。

  “中国千百年来是个崇尚农业的国家,稼穑最主要的牲畜劳力就是牛,因此牛也成了中国人最好的朋友。金牛乞福、俯首甘为儒子牛等语句,都是对牛的精神的赞美。”民俗学专家、原南市区文化馆馆长顾延培说,牛年是个好年景,只要我们发扬百折不挠的老黄牛精神,就一定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顾延培还说起了一个掌故。那是在“文革”结束后不久,为欢庆新时代的到来,上海老西门中华剧场的舞台上曾有过一场斗牛表演,由区体委请来的大力士与一头大水牛比赛摔跤,当时还在台口拉起绳索,防止水牛冲下舞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沪上有据可考的第一次“斗牛赛”。

  说起牛年春节的特色民俗活动,仲富兰教授称应首推“打春牛”。以前每到农历新牛年,家家户户都会为打“牛”作准备,你一把土,我一把泥,齐心协力堆成一头“牛”,给牛身上色后,在牛头上盖一块红布头,再在牛颈上系一个铜铃铛。如此,一头寓意吉祥的“牛”就打造好了,大人小孩路过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拍打它,一边还唱“一打保平安、二打有财富、三打享幸福……”

  据民俗专家介绍,上海与牛的渊源还可从路名中窥得一斑,如牛桥路、白牛路、张牛路 牛顿路等。位于黄浦区牛庄路上的中国大戏院,更见证过中国文化的一段辉煌:马连良曾在这里演《法门寺》,并在此与喜剧大师卓别林会晤,而孟小冬的舞台绝唱也留在这条牛庄路上。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