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日报 > 2008-10-16 > 副刊·淹城 > 正文
徐氏宗祠:续写祠堂文化的历史华章
□ 孙杰
源之有流,流之有支,支之有派,而无可混也。
犹花之接萼,萼之接枝,枝之接杆,而莫可离也。
——《毗陵卢庄徐氏宗谱》
郡南十余里,江南沃野,有村卢庄,村落隐隐,乔木森森,河川环其前后,康庄通其往来。庄西有一座徐氏宗祠,曰“固本堂”。徐祠始建于明正德戊辰(1508年),后屡经废兴,清乾隆壬子(1792年)、民国丁亥(1947年)两次再修。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呈五开间三进式一轿厅四侧厢布局,占地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创下了常武地区现存祠堂建筑规模之最。2008年2月,卢庄徐氏宗祠,被正式列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祠堂的建筑形制,无论规划布局、立面造型,还是建筑构造、砖木纹饰,基本彰显了江南祠堂建筑诸多的共同特征。一进为前堂,栅栏护门,一对抱鼓石落座栅门墙根处,棕漆大门上一副威仪兽面铜环拉手,气宇森严。门楣上挂“卢庄徐氏宗祠”镶金匾额,书体凝重浑厚、雄健遒劲。砖刻楹联曰:“东海家声远,南洲世泽长。”进大门的屏壁上方,高悬“固本堂”堂匾。前堂后门是面朝天井的外八字砖雕门楼,古朴典雅,门额镌刻“永言孝思”四字。前堂西间陈列二十四孝图和族史介绍展板;东间侧门为宾客谒祠退息之所。
二进为正堂,联曰:“五百年风雨沧桑古祠复新永记祖恩宗泽,数千名孝子贤孙英才辈出不忘木本水源。”门楣上方挂“聚英堂”堂匾。举目环视,飞檐、鳞瓦、长格、栏杆传递的是江南古典建筑的文化意象,柱梁、花窗、回廊、粉墙呈现的是一种宗族和谐的人文情怀。聚英堂屋宇恢弘、厅堂轩昂,前后皆为落地长窗,窗棂敞豁,表里相望,一派万籁空寂的清淑气象。三间通间大堂分挂“本固枝荣”、“沧海同源”、“人杰地灵”三块匾额,这是徐氏宗亲议事、聚餐的场所,身置其间,让人感觉到济济一堂的家族亲情和浓郁淳厚的乡俗民风扑面而来。东间为接待室,西间辟为图文并茂的徐氏竹刻艺术陈列室。一进与二进之间有东西两厢并峙,东厢原为护祠人居所,西厢为厨房。
出正堂是轿厅(俗称“穿堂”),弧形砖木屋顶,圆润的造型,柔和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轿厅的建筑形制在武进几近绝迹,在徐家祠堂能幸存,可谓弥足珍贵。二进与三进之间除轿厅独臻其妙外,有东西回廊围栏迂回相连,贯通厅堂。轿厅东侧花圃里植有桂树等乔木,碧绿一丛。西侧花坛中一株华冠参天、树皮龟裂、虬根隆凸的广玉兰,树龄已有150余年,被列为常州古树名木。连接轿厅出口的是与前堂形制相同的坐南朝北面向天井的外八字砖雕门楼,古韵犹存。它经历“文革”劫难,砖雕图案和门楼题额已损毁,这次虽做局部修复,仍保留了部分残迹原貌。进天井抬头望去,砖雕门楼掩映在一片葱茏的广玉兰绿荫下,追今抚昔,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沧桑感。
三进为祭殿,堂构森严、香案几筵,是族人春秋祭祀先祖的场所。联曰:“尊老养亲诗礼传家崇古训,安邦定国文章经世壮新猷。”门楣上是嵌金的龙凤浮雕图案,上悬“享堂”堂匾。三间通堂正中为列祖列宗牌位,两侧设阶梯状9级神龛。堂内高悬“望硕英耆”等三块匾额,表达出阴阳合德、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也寄寓了徐氏族人的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堂前是东西两厢,东厢是“祖德堂”,内列徐氏始祖、二世祖三块古墓碑。西厢是“孝贤堂”,内列本次续谱修祠功德榜,展柜陈列徐氏本届宗亲贤达事迹介绍,内挂“德艺双馨”等三块匾额。
这座外简内秀、表朴里繁的徐氏宗祠,内有匾额15块,抱柱楹联18副,其中20余只大红灯笼高挂于门檐、堂殿、穿廊,给清寂的宗祠平添了一抹吉祥和喜气。盘桓其间,吟咏其句,犹如置身翰墨飘香的明清诗书人家,令人顿生几分敬畏之情。实际上,徐氏宗祠承载的文化内涵,它所折射的积淀丰厚、世袭传承的江南人文习俗,其影响在这里无处不在:造型生动、刻画细腻的屋脊灰塑,分双龙戏珠、麒麟送子、吉祥如意三组,与整个祠堂建筑装饰浑然一体;气韵高古、匠心独具的雕砖门楼,从祥禽瑞兽、戏文典故到渔樵耕读、松鹤延年等民俗文化图腾,与建筑载体的自然交融而相映成趣;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的长格裙板木雕,从山水风光、蝙蝠寿桃到梅兰竹菊、花卉果木,把不同时空的某种文化元素与物象巧妙组合,惟妙惟肖,让人击节三叹!这些花纹图案不止在诠释子孙满堂、绵绵不绝的深刻寓意,作为蕴含光宗耀祖、福荫梓里的传统文化精髓,其实早已深植于我们民族的同一血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