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湖“凤舟”(汉专10801班 200801040 王聪 序号: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湖“凤舟”(汉专10801班 200801040 王聪 序号:17)

洪湖古镇新堤内河两岸,每逢端午节龙舟竞赛分外热闹。奇特而有趣的是,当地以内河为界,还沿袭着“东龙西凤” 的传统习俗。所谓“东龙西凤”是指:内河东岸的河岭、洪林等村龙舟竞赛时惯用龙舟,西岸的柏枝、新旗、远景、乘风、云峰等村则惯用凤舟。“东龙西凤” 的趣味习俗对凤舟的独特造型、传承工艺及风情风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乘风村的凤凰舟造型别具一格:舟身长28米,棹子28对,凤头高1.5米,凤尾长近3米,舟头一道符、禁烟雾,斗上(舟中部)插柳枝避邪。
    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乘风村凤舟协会会长夏洪树介绍,凤舟源于洪湖古镇新堤春节期间元宵踩灯活动。踩灯时,素以龙灯为先,凤凰灯紧随。《清俗志》记载,清咸丰末年,有人向慈禧参奏:沔阳州新堤镇有“龙抬凤”的花灯活动,此举对太后实在不恭。慈禧见奏章大怒,下旨摘了沔阳知州的顶带,砍了踩灯人的头,并规定,往后元宵踩灯只准凤在前,龙在后;凤在上,龙在下。
    踩灯顺序引起“人头风波”之后,恰逢端午节到来。新上任的沔阳知州急派一名文吏到新堤召集各界头名人物开会,会上提出:今年龙舟竞赛必须有一条凤舟,凤舟要比龙舟长,比赛时只许凤舟划赢,不准龙舟夺标。文吏的一席话让士绅们面面相觑。一位士绅起来说:“这事好办,新堤有李氏兄弟二人,都有家传的造舟手艺,现在兄住河东,弟住河西,弟的造舟手艺略高,就让东岸造龙舟,西岸造凤舟。”文吏听后立即拍板,东岸划龙舟,西岸划凤舟,两舟均为黄色(后西岸将凤凰舟改为火红色,凤凰头上缠上黄绫)。
    据夏洪树追忆先辈们的说法:凤舟当时曾得到慈禧的表彰,此后“东龙西凤”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凤舟也在传承的过程中越造越漂亮,越来越有荆楚水乡风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