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赤峰出土5300多年前陶塑人像 用力呼喊表情生动(图)

赤峰出土5300多年前陶塑人像 用力呼喊表情生动(图)

2012年07月26日 09: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阿勒得尔图

图为近日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53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由敖汉旗史前文化博物馆提供。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一尊距今53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精美陶塑人像。这尊呈现男性特征的陶塑人像为整身、盘坐,头戴盘索冠,口圆张,双目圆睁,两臂交叉,右手用力按在左手上,陶塑人像表情生动、造型逼真细致。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陶像的动作和表情是正在用力呼喊的状态。在细部塑造上,可以看到他正在圆张口部奋力呼喊,由于口部用力很大,带动着他的锁骨和脖颈凸起,两只手也使劲按在腹部,手和小臂的筋肉因用力而凸起。如此生动细致的陶塑堪称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先民创造的伟大艺术珍品。

据赤峰市敖汉旗史前文化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2012年5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敖汉旗史前文化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兴隆沟遗址调查测绘时发现几块特殊的陶塑残片,多年的经验使他们敏锐地感觉到,这些陶片有可能会拼对出人像面部和上身。随后,经对发现陶片的区域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先后发现65块破损陶片。7月6日,考古人员将陶塑人像成功复原。该人像系泥质红陶捏塑而成,通高55厘米,其中头长20.7厘米,身高33.08厘米,底部直径21厘米。这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一件史前陶塑人像。

对于这次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将其概括为:一是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二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当中重要新成果;三是对红山文化乃至辽河流域的文明演进过程,包括当时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四是人像艺术和造型体现了史前艺术结晶,当时的雕塑技术令人震惊。该陶塑人像在敖汉的出土再次证明了敖汉旗包括敖汉所在的赤峰是红山文化的中心之一。(通讯员王大方 驻内蒙古记者阿勒得尔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红山遗址出土最完整陶塑人像 原型为巫者或王者

2012年07月10日 08:1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雪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近日出土一尊距今5300年的完整的“超写实”的红山文化时期整身陶塑人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刘国祥表示,这尊通高55厘米的整身、盘坐、口呼状的陶塑人像极为罕见,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最大的中国史前陶塑人像,似以当时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为原型雕塑而成。这尊陶塑人像的出土不但为研究红山文化及辽河文明的演进过程提供了珍贵材料,而且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重要成果。

今年5月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考古调查时发现了部分陶塑人像残片,并于6月30日进行抢救性发掘,7月6日将整件陶塑人像复原。陶塑人像的出土已经引起考古界的极大重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当年牛河梁遗址女神头像的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王巍说,这首先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发现,应该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史前同一时期规模最完整、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人像。考古人员进行了10天的艰苦筛选,不放过任何一点微小的陶片,最终用65片陶片复原了这尊陶人。以前牛河梁发现的是女神的形象,这次发现的陶人,几乎没有女性的特征。这也是中华文明探源进行1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中国远古时期被认为一直缺乏塑造人像的传统,目前发现的只有三星堆的人像以及红山文化中的玉人。在红山文化时期已经存在宗教祭祀,但发现的多是玉龙这样想象中的神,而这次的陶人完全写实,有可能与祖先崇拜有关,或者就是五千年前的祖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