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苏莉菲第九小组

九头鸟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九个头。但是关于这九个头,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说它

本来有十个头。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 明杨慎《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小说》: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 又有些人说它原本只有九个头,其中一个头受伤滴血永不愈合。如前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九头皆鸣。 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

TOP

引用:
原帖由 须臾62 于 2014-12-8 10:48 发表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首歌谣,歌词也很符合九头鸟的传说。这里还是将九头鸟作为吉祥之鸟来看的,说她温柔善良勤劳,象征湖北人民。歌词中也有好些湖北本地的故事、风光,大家都来看看~

感觉还不错~

TOP

“九头鸟” 并非生来就是妖鸟、不祥之鸟。关于“九头鸟”的记载, 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 色赤, 似鸭, 而九头皆鸣。”这里描述的“九头鸟”只是一种外形奇特的鸟, 并没有妖气、邪气。“九头鸟”的前身很可能就是“九凤” 。《山海经· 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 有山名北极天柜, 海水北注焉。有神, 九首人面鸟身, 名曰九凤。”据历史考证, 楚人有崇拜凤凰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习俗, 并且喜欢数字“九” 。“楚人崇凤又崇九, 他们很自然会将凤凰想象成一个九头神鸟, 这大约就是九头鸟的`祖先' ——— `九凤' 的来历。” [ 2]作为楚人崇拜的图腾, “九凤”是一种吉祥的鸟。所以, 人们最初以“九头鸟”来比喻聪
俊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TOP

除了对鸟尤其是凤凰的喜爱和崇拜,楚人对飞天升仙故事也极为热衷。现实生活的乏味与压抑,人生遭际的困顿和坎坷,个人寿命的有限和短暂,使得他们常常幻想能超脱茫茫尘世,摆脱无穷无尽的苦恼,在神秘的天界里实现既包括肉体,也包括心灵双重意义上的“逍遥游”。在他们看来,这种理想只能靠飞鸟尤其是凤鸟的导引才能实现。如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楚墓人物龙凤帛画,即生动描绘出展翅飞翔的凤鸟导引一位贵族女子飞天升仙的场景。

TOP

从九凤神到九头鸟怪

在最初的记载中, 九凤是有着人面鸟身的神鸟,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 不仅原来体现强烈生命意识的“ 九” 的意义逐渐淡化, 鸟神的秉性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别名众多, 起初的鸟神变成了凶猛、诡异的鸟怪。
《天中记》卷五十九引《本草》:“ 鬼车, 晦暝则飞鸣, 能入人家收人魂气, 一名鬼鸟。此鸟昔有十首, 一首为犬所噬,尤言其畏狗也, 亦名九头鸟。”《玄中记》载:“ 姑获鸟能收人魂气, 今人一云乳母鸟……时人亦名鬼鸟。”《太平御览》载:“ 齐后园有九头鸟, 色赤, 似鸭, 而九头皆鸣” 。《岭表录异》亦云:“ 鬼车, 春夏之间, 稍遇阴晦, 则飞鸣而过, 另外尤多,多入人家烁人魂气。或云九首, 曾为犬啮其一, 常滴血, 血滴之家, 则有凶咎。” 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 正月夜多鬼鸟度, 家家捶床打户, 捩狗耳, 灭灯烛以禳之。” 直到清光绪三年湖北《续修江陵县志· 风俗》还记载有“ 拔狗耳, 灭灯烛” ,“ 禳鬼鸟” 的习俗。从上述出现的“ 鬼车” 、“ 鬼鸟” 、“ 姑获鸟”的名称和沿袭下来的“ 禳鬼鸟” 的习俗看, 原来具有创生意义的“ 九” 已经消失, “ 九” 出现仅仅是因为鸟怪具有狰狞形象的“ 九首” ;原先的凤鸟神的神圣性已经完全消失, 取而代之的出现在人民生活中的噬血、凶残、令人胆战心惊的鸟怪。

TOP

回复 35# 的帖子

东周时期,“ 周人与楚人在历史上长期不和, 屡次爆发战争, 所以楚人的九凤神鸟在周人那里被诅咒为妖怪是很自然的。

TOP

回复 5# 的帖子

问卷不错~

TOP

回复 23# 的帖子

关于九头鸟的传说, 楚地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据传昔日九头鸟与大鹏鸟遭遇, 大鹏鸟咬去头, 九头鸟迅即又长出一头继续厮杀, 直至被咬去九头, 血流不止, 仍顽强抗争。这种抗争精神就化为了楚地人民百折不挠的九头鸟精神, 其形象虽有些可怖, 但楚地人民仍为血液里奔涌的这种奋斗精神深感自豪。

TOP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象征, 在“ 天上九头鸟, 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中, 潜藏着楚地人民的鸟图腾意识、对先祖的怀念、对神秘的数字“ 九” 的尊崇。这个文化符号传达的是楚地在历史发展中, 在自己疆土、部族、人口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和心理模式。其中, 凤是依托, 是载体, 是一面多棱镜。它折射着楚地先祖开疆拓土、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过程, 折射着楚地重巫、重祭的文化传统和同其他地域的文化融合吸收的形成过程, 折射着楚人渴望人神相通的灵魂观念, 折射着楚民祈求福佑的美好愿望、百折不挠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文化氛围的浸润和陶冶, 作为楚文化代表的凤从一种被神化、美化、理想化的鸟的形象, 从最初的神灵崇拜衍进为精神意象的升华。随着强烈的人的主体精神的注入, 凤这种民间祥瑞征兆、美好情感的载体被寄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拢聚民族向心力、激发民族热情的鲜明而有力的标志, 穿越时空地塑造着楚地人民的精神和民俗性格, 成为楚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TOP

回复 77# 的帖子

是的,有人认为“九头鸟”正是湖北“开放开拓,尚智尚新”精神的形象阐释。

TOP

引用:
原帖由 须臾62 于 2014-12-8 22:36 发表
在一个叫“越楚”的人的博客里,看到他写的文章中就有提到:
那只桀骜不羁的九头鸟依然在武汉上空逍遥自在地盘旋游弋,并不时引颈高鸣着:“不服周”……“不服周”……千百年来,九头鸟的血性已经溶入武汉人的血脉 ...
是的是的,我的一个任选课的老师也说过这个“不服周”。

TOP

回复 41# 的帖子

是的。其实我们作为湖北人,一直以九头鸟作为一种吉祥鸟,觉得象征的是积极正面的意义,而不是邪恶的妖鸟形象。

TOP

回复 95# 的帖子

那些节目有一些是不可信的,不过还是挺神秘的~

TOP

回复 50# 的帖子

在讲究阴阳和合的古代中国,九是阳数,寓吉祥神圣意味,而凤本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九头凤就更加神奇了。

TOP

回复 100# 的帖子

刚刚查到了资料:传统观念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用以极言其多,楚人对这一数字有着特殊的偏好。如楚辞中屈原作《九章》、《九歌》,刘向作《九叹》,王逸作《九思》,宋玉作《九辩》,王褒作《九怀》等,都借一个“九”字最大限度地倾吐出作者们心底的喜怒哀乐。又如上古时期分布于楚地(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部族九黎,它共有九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又下分为九个民族……由此亦可见出数字“九”在楚人思想观念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刘向在注宋玉《九辩》时说: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故天有九星,以正机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人有九窍,以通精明”  ,将“九”上升到国家纲纪的高度,从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角度把这一数字神圣化,更说明楚人对“九”这个数字所怀有的强烈敬重心理。九凤神鸟之所以为“九”首,也正是楚人这种心理的外化,是这种心理意识在他们构建本部族神祉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体现出楚地浓郁的地方特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