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岭南文化大百科 佛山木鱼书可能成绝唱(图)
2009年02月24日 10: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广东粤剧博物馆收藏的木鱼书
木鱼书在佛山渊源深厚,从明朝时起直至民国期间的四百年间,木鱼歌一直是佛山地区的流行歌曲,传唱甚广。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数十年来致力于木鱼歌研究的专家。
民俗专家陈勇新说,400多年来,佛山不少妇女以听、唱木鱼歌为乐,并从中学会了不少常用字,目前有一些七八十岁的妇女也会哼上几句。据佛山图书馆研究辅导部主任刘淑萍调查发现,佛山是木鱼书创作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当时还出现了“机器板”的木鱼书。
古代岭南文化的百科全书
陈勇新介绍,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唱时多用三弦伴奏,因其与佛僧敲木鱼诵念经文、劝人为善有相似之处,这种抄本或刻本,名为木鱼书。
木鱼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从佛教、宫闱逸事改编的,有征战传奇,儿女因缘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等题材,也有适合本地民俗需要的时兴歌文等。涵盖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等内容,是研究古代岭南文化的百科全书。
佛山当时在社会发生的事也被写进了木鱼书中,被称为时事南音,如《澜石居民叹五更》说的是清末年间,清兵在澜石上岸后,大肆抢掠居民的真实情景。
佛山是木鱼书的生产基地
木鱼,是粤语曲艺的鼻祖,不少龙舟、南音唱本和粤剧是由木鱼书改编的。佛山是木鱼书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
陈勇新认为,当时的刻印木鱼书的私人书坊林立,佛山有近文堂、芹香阁、文光楼、天宝楼等有十多家书坊出版、有百多家书阁销售过唱本,可见有销路。粤调三大名曲的作者都是佛山市人:南海叶瑞伯南音《客途秋恨》,招子庸作粤讴《吊秋喜》,顺德何惠群作《叹五更》。
记者在广东粤剧博物馆看到,木鱼书刻印粗率,别字不少,多有断版。整版一般分四节,七个字为一句,也有五字的。木鱼书多采用纸捻装订,据说,一方面缩短上市时间,另一方面是节约成本。
木鱼歌有可能成绝唱
陈勇新回忆,解放前的佛山,每逢岁朝佳节、农闲之时,榕树下,厅堂中,妇人围坐,请识字者按歌本而唱。在佛山,最盛行时首推盂兰节(农历七月十四),是夜,“街边作场,华灯高挂,盲人三五,分占歌坛,各展所长,弦声歌韵,飘漾街头”。富裕之家,往往请职业艺人上门演唱,一唱半日,有时甚至连唱几天到半个月不止。
1949年前,木鱼书已式微。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木鱼书被列为禁书。陈勇新说,目前,专业的民间艺人已很少见了,九十年代初,佛山有一位民间艺人梁浩成,他是盲人,平时是开士多店的,一到盂兰节等节日,请他上门演唱的人络绎不绝,非常‘抢手’,他与一名伙记开着摩托车,到佛山的乡村演唱。不过,他好像没有徒弟。
木鱼书据说有上千种,广东粤剧博物馆目前收藏了2000多册。除少部分在博物馆展出,大部分在库房,被当成文物保管。在木鱼歌曾唱遍大街小巷的顺德,其图书馆也仅存两本木鱼书。由于后继无人,佛山市非遗办还是没办法将木鱼、南音、粤讴列入“非遗”名单。
刘淑萍向记者透露,最近在研究木鱼书时,还发现了很多标有“机器板”的书。
佛山图书馆存有一种佛山民国间翰文堂印的《古文评注》,字体、断板现象与刻本无异,不同的是以电板技术印刷而成。
何谓“机器板”?根据五桂堂后人徐应溪老先生的回忆,认为机器板就是雕板机器印,在民国初年,五桂堂引进一种日本印刷机,这种机器采用电力,自动上墨。这种书恐怕是“机器板”的最早形式了。
刘淑萍说,为什么商家还要在封面上突出“机器板”呢,还经常在标有“请认本堂机器板”字样?道理很简单,清末民国,西方的先进技术先后传入我国,由“机器”印刷的书籍既新颖又时髦,迎合了下层群众追赶时髦的心理。(佛山日报 吴英姿)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