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庞建春]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研究趋向的新观察——从两个语境和一个意识切入

当代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表明,社会思潮为民俗学的诞生创造了理论生成的土壤,同时民俗学的研究也必须具备推动社会思潮发展的力量才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我认为具有创造性和推动作用的阐释力不仅是民俗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更是民俗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所在。作为一门传统学问,民俗学的兴起大多与文学和历史学相关,而随着时代和这门学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民俗学者关注到民俗和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也不例外。认识到这一点的学者一方面紧密地和传统民俗学重视的“传统”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密切与迅速变化着的当代社会相联系,直面现代化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提出的问题。虽然这些学者的学术背景各不相同,但是笼统地来看有一个共同点是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描述和阐释现代民俗,发展出具有推动力的学术主张。目前我们还非常缺乏的是充足的具有研究范式探索意义的研究成果。换句话说,我们还有待于在民俗学的不同领域里构建起新视角立场下相对成熟的研究概念体系和分析模式。


我感觉把民俗学和民族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更完美!

TOP

引用:
原帖由 南池子 于 2012-10-30 19:41 发表
这个提议很新颖,很有意思。不过,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

1、如何确保在民俗学自身学科体系构建仍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在这种跨专业、跨领域研究中保持民俗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特色?
2、如何定位民俗学在学科交叉 ...
1、这个问题是我一时兴起,既然提出了不妨讨论一下,作为民俗学的研究不光立足汉族地区的民俗事项,还涉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事项,这与民族学有很多相互交织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科交叉,民族学(人类学)与法律结合则形成了法律人类学,与地理结合形成了地理民族学。那么我们为什不能把民俗学也发展成多个领域的专业呢?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有很多部当之处请批评。
2、其实学科的交叉有很多,不光是民族学和民俗学,还有人类学,社会学等等,这些课程都与民俗学有很大的联系,在这种交叉很多的地方能否产生一些新的领域呢?产生出新的分支,这名称还是有待于研究,由于我的学术水平还是零,这只是一个设想,谢谢南池子的经典提问,值得我今后好好思考和商榷。

TOP

其实民族和民俗在很多问题上还是有交叉的,值得我们擦亮慧眼去发现更新的领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