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千万次庆典”征文活动

我与民俗学

  

   
    我与民俗学的结缘很偶然。
     本来准备考古代文学专业,在查询学校专业信息时,发现竟有个民俗学专业也招研究生(孤陋寡闻的很呐),一看名字就莫名的喜欢,感觉很亲切。男友是个很爱看书的人,他告诉我图书馆有很多民俗方面的书。我先借了顾军、苑利编著的《中国民俗学教程》,对民俗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于是决定转行,考民俗学研究生。同学出于好意,奉劝我说民俗学太冷僻,出路也不好,还是换个专业吧。甚至后来考研失败后,决定再考一次时,同学仍在劝我别考这个了。但我对民俗学已经产生了感情,甚至是寄托。我不仅仅在为考试而学民俗学,而是在民俗里寻找人生寄托。
    我本来是个文学青年,曾经对文学很痴迷,在学校院报上也小试过身手。但女孩子学文学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很容易走进去出不来,分不清生活与文学的界限。再加上青涩的初恋的阴影挥之不去,整个人就像漂浮在空中,虚无,迷惘,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当接触到民俗学之后,才感觉到双脚触碰到了实实在在的土地,想起了我的家乡、田野、童年还有父母,突然间觉得找到了自己。我是从那片土地走出来的,贫穷、饥饿也吞噬不了童年的疯狂与快乐。如果能再回到那里研究我所熟悉的乡亲们的生活,那这样的学问该是多么有现实意义啊!如果能为家乡,为广大默默无闻的乡亲们做点什么,那么,活者或许还是挺有价值的。
    是民俗学,让我从梦境中醒来,回到了现实的生活。而我所一直寻找的人生意义原来就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野里年复一年的播种、耕耘、收获,永不綴弃!
    爷爷将近70岁了,还坚持下田干活。即使农闲季节,也闲不住,每天到山上砍枯干的荆条,然后背回来当柴烧。寒假回家时,发现院子外已堆起一座小山,还扎成一捆捆的。我看怔了,那得砍多少刀啊!而爷爷活得很快乐,偶尔哼哼小调,再三央求下,还能唱几首民歌。我明白了,生活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过出来的。
    当你接触到这些勤劳的农民,拙朴的人生,还怎能不去好好活着,努力奋斗?做梦谁都会,但要到达梦想的地方,却是需要双脚踏着土地一步步去走的。
    是民俗学带我走进更广阔的世界,领略更博大的学问,并教予我怎样做人!
    这就是我始终不舍得放弃民俗学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山田小子 于 2010-4-25 09:54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回复 43# 的帖子

非常期待哦!

TOP

民俗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可供畅游的空间实在是太广阔了!瞻仰雄文,血不由得要沸!我们这些小辈们脚下的路还长的很呐!热情期待更多雄文!给童鞋们前行的路上多竖几根标杆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5-10 20:06 发表
文学和民俗学都不能丢,一样不能少啊。文学给了我们感受的触须,民俗开阔了我们认识的眼界
以后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以前的所学都是一种资本,It matters.
I know that .
Thanks. Mr Ma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