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怀念钟老】*纪念钟敬文先生文章选萃*

除了向后看,我们更要向前。是更加督促吾辈学人的奋勇前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纪念的浅层意义上,钟老对于学科的发展无疑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眼光也非常长远。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发展壮大自己,寻找安身立命的基点,这才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去做的

TOP

回复 7# 的帖子

是的,刚才还和令法聊了很多,他对学科是很热爱的,也是有很多独到的想法。比如聊到了我们现在所采用的理论大多是国外的,依旧未能找寻到或者是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发挥一定影响的论据。或许是还需要积累,或者磨砺。但时代发展迅速,对于学科的要求自然也便提升,如此紧张和浮躁的一个年代里,怎样稳固自己,寻找出路和走向,是极为重要的。同比国内其他学科专业学术网站,民俗学网的火热是非常明显的,也确实不容易,融合了大家很多的辛苦付出。《民俗研究》去年的最后两期我还未看,想应该是不错的力作和探讨吧。这么好的一个发展环境下,我们除了保持着自己原有的研究之外,我认为更应该反思历史,以及这十年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尤其在培养学生和代际传承上,这是该重点关注的。也同我于去年提出的对于民俗学科点设置的民俗学教育调查相关,我们连自己培养了多少学生都不清楚,这些学生在哪些岗位工作,不知道!而且,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不能排除有“混学历”的朋友,我们的师资力量呢,逐渐建设起来但分布不均,有的高校特别缺师资队伍,有的却饱满。这当然是和社会背景的资源分布不均有关系,但涉及到某个高校或一个学科发展,就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包括我们在就业时候就会感到一阵阵悲哀,对于民俗学招聘特别少,有的招考还会特意标明:法学(民俗学除外),这样如何叫学生心安?

TOP

我是非常热爱民俗,所以一直往上读,也时时关注着学科的发展和成长,尤其感觉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回看,好多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部分坚持下来,其余多转作其他。这个当然是个人选择,但我更希望只要是我们民俗学子,陪伴民俗三年或者更长的同学们,不管在哪种岗位工作,我都想听到你们对民俗的喜爱之声和美好的回忆,如果将来发展的好,要记得咱们的“民俗学”。因为这每一份的贡献帮助积累起来,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这句话是钟老一首诗里的,我拿它作为自己的警句,心系民俗学,希望能做出自己微博的帮助,共同和大家将学科建设好。不管是赞扬还是批评,我希望这个学科是红火的,而不是冷清的。更愿意大家是团结的,而不是各自为阵。在钟老去世十周年纪念之际,我愿看到更多对于我们学科建设的箴言,而非太多的褒扬赞美之声。我祝福我亲爱的民俗学科,祝福我亲爱的民俗学人。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恩,必须的啊。所以我们也很珍惜能够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虽然现在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自己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这学校的生活就是美好的,应该珍惜。

TOP

不晓得北师大今年有啥纪念活动没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