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版】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13年年会开幕式与大会发言直播贴

呀,已经发了,那我把自己记的两位老师发言附在后面吧,作为异文

林继富:《族源记忆与文化认同——以清江流域土家族谭姓为例》

       与早先报的题目并不一致(原题《文化记忆中的民族身份》)。
       族源包含民族和家族两个层面,二者往往有重合。
       土家族主要聚居武陵山区,历史上对其有如“武陵蛮”“五溪蛮”“北江蛮”等许多称呼。缘起于不同时代土家人的适应性认同、不同境遇中土家人的策略性认同,以及土家人的地域性认同。
       以清江流域土家族谭姓为例。

一、姓氏:土家族身份认同的元素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对土家人姓氏的记载。
    20世纪50年代土家族认定,姓氏成为重要依据之一。
    可参考潘光旦对土家与巴人姓氏的考证。

二、传说:土家族谭姓起源的文化记忆
        巴东谭姓佘氏婆婆的传说
        佘香香被追杀,逃入大山深洞,得苍鹰照顾。她夜梦苍鹰入怀,怀孕生天飞和芝兰兄妹。(苍鹰人称“鹰氏公公”)尔后兄妹成亲,婚后生八字,分别落业八个地方,即今八地之谭姓。
       谭姓的族源神话彰显谭姓土家族身份的不凡,记录谭姓家族的兴旺。该神话深刻影响了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文化建构,成为清江流域土家族的重要认同形式。
       传说中许多地名如“饿马摇铃”等均依附于佘氏婆婆的活动,这些地名构成传说的生长环境,成为当地土家人认同的文化地理。
       不断地讲述、不断地传承。至今不杀鹰。
       且族姓认同扩大到民族认同。谭姓以外的土家人也在讲,如长阳土家族《鹰驮佘太婆》。
       姓氏文化有认同作用,也有分离作用,但总体上,对外的族源认同。以传说的方式记忆着土家族谭姓的起源,这种解释具有可交流性和可理解性。未必真实但“有意义的历史”。

三、族谱:土家族谭姓起源的历史记忆
       族谱与正史、地方志等一起构成中国社会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长阳县磨石坪《谭氏族谱》记录谭姓起源以及迁居各地生活的谱系。历史线索清晰,人名地名确凿,表面上具有历史可信性。
       亦对移民迁徙而来的巴东谭姓进行了叙述。一些因战乱进入土家族地区的人改为谭姓,以此获得血缘上的认同关系,成为其中一员,这样就能获得生活的庇护——策略性的认同。
        族谱中强调“吾族世称鹰鹞谭家”,强调族姓特殊性和正统性。
        “八坪谭家”族源认同。兄弟分化后,又有新的认同祖公,构成不同层级的认同文化。
       宗谱记载的族源及其衍化反映了当时背景下地方精英分子对本族群文化认同的界定。这些地方精英以家族利益为重,在关怀本民族历史之上,对族源历史记忆予以建构。

四、墓碑:土家族谭姓记忆场域
       道光三年,巴东谭姓子孙立佘老太夫人墓和谭天飞墓。对墓碑的崇敬是记忆,是建构。与墓碑相关的纪念碑作为记忆场,激起相关记忆与情感。墓碑重建使谭姓族源记忆得到深层次和现代意义上的呈现。
       族群起源以口头文化、族谱和墓碑三种形式被记忆和传承。功能性记忆。满足文化认同的需要。不断延续和恢复久远的族源记忆。

TOP

施爱东:《网络时代的谣言研究》

“我一直认为谣言研究在学界是新的学术增长点”,曾在《民族艺术》开了专栏拉同行,但支持寥寥。谣言其实就是传说,就是故事,故事传说和现实结合起来,地方化、当代化,往往便成了谣言。它们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举例:当代狼外婆的故事。一个女性独自在家,有人夜敲门,察觉为歹人后奋力脱险。总是最紧要关头,细节上发现问题。
       又如白人姑娘在街上遇到不良于行的老太太求送信。答应后偶然窥见老太太别处健步如飞地走着。姑娘心知不对,将信交给警察。经调查,原来送信目的地有一群饥渴的汉子焦急地等待着。信上写:“这是我送给你的最后一个姑娘”。再如割肾谣言。

       从故事学介入谣言研究。故事学领域探讨故事起源、讲述者构成非常困难,而在微博时代,却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这是“研究故事学的黄金时代”。
       对谣言的定义。
       书上:虚假的无中生有的信息
       学界:广泛传播的未经官方认可的
       美国最早将谣言作为研究对象,二战期间,谣言盛行,政府找来一批人进行研究,后来欧洲尤其法国跟进。
       中国虽为谣言大国,但没多少人研究谣言。最先地震谣言,五十年代有本小册子。有人说,谣言有害,事实上古往今来,革命党往往制造大量谣言以便取得革命胜利。农民起义靠谣言起家,如太平天国。
       微博草根大V几乎全是谣言大户。
   
       个人对谣言的定义。
       取外延最小的那个定义:无中生有的。
       因为自己并非研究谣言是什么,而是关注:谣言的规律是什么。
       走到谣言最核心的层面。只拿公认的谣言来做。
       “不定义,但我的谣言可以符合任何人的定义”。最小公约数。

        进入谣言研究后提出的问题。
        起初全是早先研究故事学遇到的问题。当故事看待,什么样的人最早传播这样的谣言?
       可营销微博常用小号发谣言,用大V转发,实为同一家,但扩散出去后,小号就删掉原微博,很难追溯起源。
       幸得网络快照、好事网民的截图可以保存一部分资料。另有网络分析软件专门分析一条微博或谣言的传播渠道。
       学会使用微博中的各种工具和技巧。
       并延伸讲到现代社会掌握检索工具的必要性。以自己写作关于西王母论文的过程为例。检索关键词然后细读,发现唐诗涉及西王母和嫦娥的地方暗合五行观念。然后插了几个段子哟。
       口语随手摘:“文科研究进入技术的时代”、“四库全书,我的老天,那就是一张光盘嘛”。

       为解决故事学问题进入谣言领域,又发现过去未有的新生的问题。
       如因微博字数限制,转发者发表意见的需求和对原文的逐步俭省导致造谣者“被枪毙”。传播中的变异。从“重庆警察打死的是长沙警察——博闻社XX”到“重庆警察打死的是长沙警察XX”

       田野调查:住到村里去。过去常把田野的概念局限在这样的层面。   
       网络也是田野。民俗学界研究谣言的少,主要是传播学学者在做,但他们和政府靠得太近,政策导向,关注的重点都在如何控制谣言。他们提出的许多建议并不可行,有悖规律,而对谣言传播规律的研究应该由我们来做。

TOP

谬赞啦~就是打字比较快而已
盯着林继富老师精致的ppt和爱东老师的帅脸盲打(然后休息的时候改错别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