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已经发了,那我把自己记的两位老师发言附在后面吧,作为异文
林继富:《族源记忆与文化认同——以清江流域土家族谭姓为例》
与早先报的题目并不一致(原题《文化记忆中的民族身份》)。
族源包含民族和家族两个层面,二者往往有重合。
土家族主要聚居武陵山区,历史上对其有如“武陵蛮”“五溪蛮”“北江蛮”等许多称呼。缘起于不同时代土家人的适应性认同、不同境遇中土家人的策略性认同,以及土家人的地域性认同。
以清江流域土家族谭姓为例。
一、姓氏:土家族身份认同的元素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对土家人姓氏的记载。
20世纪50年代土家族认定,姓氏成为重要依据之一。
可参考潘光旦对土家与巴人姓氏的考证。
二、传说:土家族谭姓起源的文化记忆
巴东谭姓佘氏婆婆的传说
佘香香被追杀,逃入大山深洞,得苍鹰照顾。她夜梦苍鹰入怀,怀孕生天飞和芝兰兄妹。(苍鹰人称“鹰氏公公”)尔后兄妹成亲,婚后生八字,分别落业八个地方,即今八地之谭姓。
谭姓的族源神话彰显谭姓土家族身份的不凡,记录谭姓家族的兴旺。该神话深刻影响了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文化建构,成为清江流域土家族的重要认同形式。
传说中许多地名如“饿马摇铃”等均依附于佘氏婆婆的活动,这些地名构成传说的生长环境,成为当地土家人认同的文化地理。
不断地讲述、不断地传承。至今不杀鹰。
且族姓认同扩大到民族认同。谭姓以外的土家人也在讲,如长阳土家族《鹰驮佘太婆》。
姓氏文化有认同作用,也有分离作用,但总体上,对外的族源认同。以传说的方式记忆着土家族谭姓的起源,这种解释具有可交流性和可理解性。未必真实但“有意义的历史”。
三、族谱:土家族谭姓起源的历史记忆
族谱与正史、地方志等一起构成中国社会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长阳县磨石坪《谭氏族谱》记录谭姓起源以及迁居各地生活的谱系。历史线索清晰,人名地名确凿,表面上具有历史可信性。
亦对移民迁徙而来的巴东谭姓进行了叙述。一些因战乱进入土家族地区的人改为谭姓,以此获得血缘上的认同关系,成为其中一员,这样就能获得生活的庇护——策略性的认同。
族谱中强调“吾族世称鹰鹞谭家”,强调族姓特殊性和正统性。
“八坪谭家”族源认同。兄弟分化后,又有新的认同祖公,构成不同层级的认同文化。
宗谱记载的族源及其衍化反映了当时背景下地方精英分子对本族群文化认同的界定。这些地方精英以家族利益为重,在关怀本民族历史之上,对族源历史记忆予以建构。
四、墓碑:土家族谭姓记忆场域
道光三年,巴东谭姓子孙立佘老太夫人墓和谭天飞墓。对墓碑的崇敬是记忆,是建构。与墓碑相关的纪念碑作为记忆场,激起相关记忆与情感。墓碑重建使谭姓族源记忆得到深层次和现代意义上的呈现。
族群起源以口头文化、族谱和墓碑三种形式被记忆和传承。功能性记忆。满足文化认同的需要。不断延续和恢复久远的族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