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1-8 14:34 发表
田老师的“分别对待”醍醐灌顶,若果要批评热爱说或者批评非热爱说,应该都是有语境的,针对特别的理性的同学就让他充满热情,针对盲目热情的童鞋就让他多点理性。
因材施教,孔孟之道,陈马同是齐鲁名士,乃孔丘 ...
恩施土家兄弟,如果把田兄这个贴子看作是对问题做结论,田兄就成了貌似公允的“第三种人”。我觉得,应该说你没有真正领会田兄的意思。他的这个,包括我最后发的两个贴子,更多的是体现我们做人的原则。
观点谁对谁错并不重要,这好像不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至少不是一个专业性多么强的问题,无论哪个专业都可以讨论这个话题。意义在于过程,在辩论的过程中,至少2个论坛都热闹一时。无论辩论中谁的嘴巴沾便宜还是吃亏,都算是给咱们学界的论坛出了一份力。
能参与辩论不容易,既要有批评别人的勇气,也要有承受批评的勇气。学术批评有助于学术进步,希望在我们民俗学界形成一种批评的风气。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8 16: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