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公共民俗学讲座综述

公共民俗学讲座综述

9月14日上午,俄勒冈大学建筑与应用艺术学院教授Doug Blandy、John Fenn一行在北师大进行了有关应用民俗学的两场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民间文学研究所合作主办。

第一场讲座由俄勒冈大学建筑与应用艺术学院副院Doug Blandy讲授,主讲题目是《文化与文化遗产对于农村社区的宜居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由杨利慧教授主持。
Doug Blandy以他们在山东与北京高碑店民间手工艺发展情况的考察开始,论述了农村社区发展的现状与困境。他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城市扩张,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迁移,由此引发了农村的萎缩与衰败这个全球性的问题,挽救这个现象的方法之一,就是重建农村的宜居性。而文化在打造宜居性、促进社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接着,他详细介绍了他们正在推动的“艺术建设区”计划,他用两个例子,详细论述了该计划的进展:他介绍了学者伊法等人通过传统墨西哥手工业展览,帮助俄勒冈偏远地区年轻一代寻找文化根源,逐渐改变他们赤贫面貌的经过。接着,他又介绍了文化建社区计划在旺斯普沙漠地区,帮助印第安人传承濒危的文化的努力。这些计划同时也适用于美国各州。通过十年发展,“艺术建设区”计划使20余个社区得到资助,其中大多是在农村。最后,他谈及云南滇西复兴计划。希望滇西能够借鉴“艺术建设区”改变滇西贫穷面貌,同时保护好当地历史与环境、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使地方获得社会尊重、文化得以传承,居住环境得以改善、社会安全得以保障的目的。

第二场讲座由俄勒冈大学建筑与应用艺术学院副教授John Fenn 讲授,主讲题目是《全球性的努力:1989年以来对于民俗价值的界定与拓展》,由安德明研究员主持。
John Fenn从1989年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开始,回顾了20年来应用民俗界对民俗价值的界定与拓展。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认为:民俗保护主要是以传统为内容的民间创作,包括物质与非物质形式,并提出五个保护民俗的方略:定位、保存民俗记录、保护民俗文化、推广、保护民俗主体的权利。1999年,美国学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对《建议书》的评估会议,同时探讨了民俗学者在保护非遗中的任物与责任,10年后青年学者们肯定了《倡议书》的重要性,但认为保护规定太过模糊,缺乏实践指导性。《倡议书》保护的对象主要是民俗本身,忽略了民俗文化的承担者与保护者,尤其忽视了非政府组织在保护中的作用。20年后,在新的现实下,学者们又放宽了民俗的视野,开始注重传统与商业的交融性,认为把文化与旅游交融起来,可以形成一个有益的模式,游客可以消费民俗,而民俗传统可以借此传承。最后他总结:以上几个时间点,揭示了民俗学者在民俗探索与定位上的努力。民俗学者应该掌握“民“的多样性、认识到民俗与政治商业的密切联系,在目前,应用民俗学者通过与本地居民合作,妥善处理版权等问题,把民俗与商业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

讲座后,同学们针对应用民俗与民俗旅游等热点话题,展开了踊跃的提问。北师大、社科院、华师大的相关师生参加了讲座与讨论。相信这次讲座,对学界应用民俗的发展会有促进作用。

考察高碑店民间工艺

讲座现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