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黄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在我的家乡,黄陂这片丰美而多情的土地上,世代传诵着“盘龙筑城”、“木兰从军”、“程门立雪”等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演绎出精妙绝伦的民间传说,凝结成宝贵无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财富。
    经过普查、收集和整理,黄陂区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共有16个类别,包括民间文学(传说)、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习俗和礼仪、民间技艺等共300余项,其中《木兰传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北大鼓》等2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兰武术”、“黄陂泥塑”等12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区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共50项。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盘龙筑城”讲的是融融春日,季尚被推举为盘龙部落的首领。为完成先父遗愿,从小就练就一身筑城本领的他带领族人开始在这片依山而居的土地上修筑抵御外侵的新城。精通巫术的同胞兄长季敖在协助季尚建城的过程中爱上了盘龙部族最美的姑娘兰荪,而兰荪倾慕的却是季尚。意外中,初具规模的新城被洪水毁于一旦,季尚身负重伤,权杖暂交到了季敖手中。当建城再次受到江水威胁时,屡次求爱屡遭拒的季敖以驱灾需人祭为由要致兰荪于死地。与兰荪两情相悦的季尚终于不再隐忍,拔剑与季敖兵刃相向。为避免骨肉相残,早日建好新城,兰荪决意舍身祭城。祭台上,雨停了,兰荪得救,彻底失去族人信任的季敖拔剑刺向季尚,挡住剑锋的却是母亲的胸膛。最终,一座巍峨的新城终于矗立在族人的眼前。
     “木兰从军”讲的是北魏末年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并流传至今。
  近几年来,我的家乡投入数亿万元,打造出以木兰山为中心的“木兰生态旅游区”,修建了“木兰将军庙”、“花木兰收藏馆”、“木兰文武学校”等旨在弘扬木兰文化的场馆。对大余湾民俗文化村和田家湾土家风情村进行了全面规划、整理修缮和宣传推介,让民俗风情得充分延续与展示。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类型,在乡镇建起了一批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厅,如李集街的“黄陂泥塑”展示厅,武湖街的“重糖烘糕”展示厅,长岭街的“木版年画”展示厅,王家河街的“八卦行炉”展示厅等。先后举办了两届黄陂民俗展演、三届舞龙舞狮大赛、两届农村“金秋文艺”会演,并举办了黄陂区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和首届木兰群星奖评选活动,流传久远的“西陵劳动号子”、“双龙武术”、“木兰武术”、“高桥故事亭子”、“黄陂花鼓戏”、“竹马”、“虾子灯”、“鳌鱼灯”、“锣鼓牌子家业”、“弹弓绝活”等一一登台亮相,近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活跃在全区的民俗舞台上,既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也使一系列的优秀民间文化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中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与人文光彩。  黄陂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优秀传承人的关注、支持与保护,充分调动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和艺术创造力,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魅力和切身感受其精湛的艺术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力量。

TOP

皮影戏--古泽云梦的千年神韵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云梦县,一个蜚声于中国历史的文化名处.这里有经邦纬国的楚国贤相令尹子文;有惟忠惟孝的名臣,中华民族“二十四孝”之首黄香;有著书立说的宋元理学大家赵复;风流儒雅的明代学者邹观光;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者之一许兆椿;有勇赴国难为国捐躯的盖世英杰,被孙中心授为大将军的辛亥革命先驱吴禄贞。当然,云梦皮影更是家喻户晓,声名远扬.
云梦县皮影戏始于清中叶,至今仍有皮影26台。演出活动常年不断,1995年2月由省文化厅授版为“湖北皮影艺术之乡”。
      云梦皮影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
      皮影制作,仿戏剧服饰,脸谱,用料从纸到塑料片,透雕镂空,花纹精细,色彩鲜亮。
皮影唱腔属西乡高腔,须真假嗓相兼,说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刚如云梦打麦号子,柔似摇儿歌。后受姊妹艺术影响,揉进了楚,汉剧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净,丑腔分,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板式。有的戏班还加进了(京胡)弦乐伴奏。
演唱书目多为各朝历史演义,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说唐》,《说岳》,《天宝图》,《海公》,《刘公》等应有尽有。说唱无剧本,艺人掌握故事梗概,临发挥,多唱水词。一部大书可演二,三个月。但赴省,市会调演的剧目,先创作剧本,配音乐伴奏,反复排练后才能公演。保留剧目有:《山娃与凤凰仙子》,《猪八戒背媳妇》,《武松打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斩钦差》,《三调芭蕉扇》,《鹤与龟》等。
演出场地,主要分布于县城关和乡镇的茶社书场,有的还应聘到邻县,市演出,20多台皮影戏,每天接等数以千计的观众,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梦泽影戏馆”是云梦县最有影响力的皮影演出场馆,位于城关东正街95号,是云梦当代著名皮影艺术家秦礼刚自建的房子,自当老板,自己演出,堪称湖北省第一家。演出厅有200座位,他从1984年进城演出20个春秋,年演出364场(除大年三十停一天外),场场座无虚席。他的演出还接待了西德朋友,意大利专家,美籍华人和台湾同胞,为县里完成了历次省,市会调演任务。去年又应邀赴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故居演出,都载誉而归。他制作的皮影《辕门斩子》,1987年参加了湖北省民间美术展览,获优秀作品奖,并在《湖北省民间美术》,《湖北文化艺术》刊物发表,制作的《岳飞》,《铁扇公主》在湖北《专业户报》发表。2003年他制作的皮影八个展版,12件作品,参加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农民画展览,其中《天仙佩》获金奖,《猪八戒背媳妇》获铜奖。
       承载悠悠历史的精神积淀,孕育云梦古泽的人文内涵.云梦皮影历经岁月洗涤愈加令人神往.在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的今天,我们作为时代的主人更是有责任,有义务将皮影戏宣传传承下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富有魅力.

TOP